吡喹酮对NIH小鼠体内原头节及不同发育期细粒棘球蚴作用的组织学观察

来源 :地方病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ux_sec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观察吡喹酮对NIH小鼠体内不同发育期细粒棘球绦虫幼虫的作用,故在感染原头节后当天、14、30、60、120及240天,给NIH小鼠以吡喹酮500mg/kg/d×14治疗,结果表明,该药对原头节的效果,以感染当天给药的最好,与感染后14天给药的相比较,P<0.01;对细粒棘球蚴的作用,以感染后30天及60天的较好,与感染后120及240天的相比较,P均<0.005,但在感染后30天与60天给药组间,则无明显的差别。
其他文献
本文报道了1986年伊犁地区疟疾流行动态调查结果。血检发热病人15 711人,疟原虫阳性着60人,年带虫发病率为0.06‰。流行季节未居民原虫率为0.44%,IFAT血清阳性率为16.84%。疟疾带虫发病率1986年与1959年相比下降99%。结果
甘肃省陇南地区人民医院于1999年和2000年先后收治2例在其他医院按疟疾诊治疗效不佳病人,经检查确诊为黑热病,用五价锑剂治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本文以骨氟和牙氟含量为基础,对日服15.0~60.0mgNaF/kg100天的家兔的骨骼、骨骼肌、心肌、脑、肝脏、肾脏、睾丸或卵巢进行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观察。研究发现,动物的骨氟和
在美国,鼠疫是一种正在上升的传染病。自60年代中期开始,鼠疫在美国发病急剧增加,以后居高不下。美国1944~1993年的50年间有人间鼠疫病例发生的州的数量逐渐增加,1944~1953年间,只有3个州报道有人间鼠疫病
囊型肝包虫病并发其他脏器包虫病的B超诊断王怀禄,孙厚坦,赵夏夏,程瑞萍,井茹芳(兰州军区总医院超声科兰州730050)包虫病是棘球绦虫的蚴虫寄生在人体所致的寄生虫病,可在人体的任何部位发病
喹诺酮类药物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人工合成的广谱抗菌药,临床用途广,用量大。最常用的是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氟喹酮类药,如诺氧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依诺沙
应用体外培养的方法比较观察了新疆不同来源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到链体成虫的发育生物学特点。标本包括乌鲁木齐绵羊肝和肺棘球蚴、和田绵羊肝棘球蚴、乌鲁木齐牛肝和骆驼肺棘球
浙江省鼠疫流行概况及控制对策赵芝雅,卢苗贵,石国祥(浙江省卫生防疫站,杭州市310009)严正(浙江省地方病办公室)建国前,鼠疫曾在浙江省持续流行达22年之久。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领导下,采取
世界卫生组织(WHO)1996年曾公布了一个数字,在人类死亡因素中,有60%以上是由不良行为引起的。我国社会医学调查研究也表明,因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致死的人数已占全国总死亡率的37.3%,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