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离区块链还有多远?

来源 :陆家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pc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块链技术是支持比特币等数字加密货币的底层技术,它生来就与金融有关。然而直到2018年,一波又一波的区块链概念炒作后,金融行业中依然没有出现能让人眼前一亮的“爆款”区块链应用。问题在哪里?方向在哪里?
  《陆家嘴》近期联系到国内第一批布局区块链技术生态的金融科技企业金丘科技,请公司创始人兼CEO左鹏先生谈一谈区块链在金融业应用的现状与前景。
  金丘科技成立于2013年,总部位于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公司于2015年起布局区块链技术生态,目前是中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理事单位、金融区块链联盟(深圳)会员单位。金丘科技的“海星链”产品已经为多家知名金融机构及地方性金融监管部门提供基于区块链的积分、征信、票据及供应链金融等领域的解决方案。
  《陆家嘴》:这几年比特币非常火,大部分人都是因为看到数字货币赚钱效应,才关注到区块链。金丘怎么会早早想到做金融行业的区块链技术?
  左鹏:在2015年《经济学人》有一篇封面文章,叫《区块链:信任的机器》。我们差不多也在那个时间点开始介入研究。
  金丘原先是一家做金融技术的公司,我们有一支150人的服务团队,核心团队在银行系统方面有十五年的行业开发经验,产品有统一支付清算平台、金融业税务管理平台、合规监管报送平台等等。现在我们还是保留这部分“传统”业务;区块链是我们的新业务。
  战略动机的方面,现在被普遍看好的未来发展机会是ABCD,也就是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其中C(云计算)已经被巨头壟断。D(大数据)方面,数据已经被中心化机构牢牢控制,你没有数据基本上也很难发展AI人工智能。所以我们看到B这个BlockChain区块链还有创业者的机会。
  新的技术就是一种尝试,它本身并不能保证马上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现在我们看到一些所谓的区块链创业项目,做了一张白皮书就可以圈很多钱,这其中可能只有10%是真正想做事的,最后真的做事的里面可能又只有1%是能成功的。我觉得我们就是要成为区块链项目中的1%,并且在这个赛道里长期坚持下去。
  《陆家嘴》:我们不谈普及性概念。在你看来,区块链技术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左鹏:原先并没有区块链的概念,大家都是叫比特币背后的技术,现在有了区块链和区块链技术。我要说明这两个概念其实也是不同的。
  它底层用到的加密技术,和我们目前银行用到的加密技术没什么特别的差异。比如非对称加密、P2P协议这些方面我觉得都不怎么创新,都是一些老的技术。
  其实区块链里面最核心的是什么?是共识机制。有了共识机制,就能支持分布式的账本。重要的信息数据,就可以被多方掌握。
  一个账本如果说只有一个人记账,那么你自己想怎么记就怎么记。但分布式的账本有多人参与记账,怎么才能让所有的人都同意,都认可某一笔交易?这就是一个特别复杂、困难的事情。
  比特币这种数字货币,最核心的就是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有了一个非常天才的想法。大家听说过挖矿这件事情,其实就是让矿工维护账本,通过类似掷骰子的方法,决定记账权。
  回到区块链,有了共识,就可以更加方便地去中心化。如果数据被中心化机构掌握,你的数据虽然是你产生的,但是它们属于你吗?不一定,巨头会用你的数据吗?这都不好说。但是分布式技术就不一样了,分布式存储是大家共同参与的,数据是公平的,所有权也是平等的,而且数据可以通过授权等形式,管理数据使用者的身份。


  区块链的另外一个好处是不需要异地备份备灾;如果说全网有10个节点,他们就是互相备份。而且区块链技术是没有对账一说的。大家的账本就是同一本账本,只不过是分布式的账本。这在金融领域可能会颠覆一些旧有的业务形态。
  当然我也要给区块链泼一点冷水。区块链现在被认为下一代价值互联网的好方向。好像大家都想看看怎么和区块链结合——那叫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这个出发点就错了。
  技术逻辑只是支撑商业逻辑。有些场景其实是中心化的系统效率更高。中心化的系统也能做得很好,还需要区块链来做什么?所以什么时候使用区块链的场景也要看情况。其实区块链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它本身也有一些缺陷,需要大家共同探讨,比如说是不是能解决高频、高性能的问题,是不是能够有很好的扩展性。它并不是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
  业务中,有多方参与的,比如说多家银行一起参与,或者金融业务链条的上下游等等,这样子的可以做一个链条。因为区块链是在缺乏信任的时候,才会最有使用价值;如果大家都是信任系统中的区块链,有价值吗?我觉得价值不大。
  《陆家嘴》:直接来点干货吧。金融区块链技术,金丘有哪些案例?
  左鹏:首先是关于数字资产,这个比较好理解,就是把线下的资产映射成数字资产,通过数字资产去做一些流转。它主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是资产登记时,它有对应的审计,也可以让多方参与进来,确认资产登记的背景;第二个是资产转移的过程中,可以做一些控制,比如说避免一个资产分成两笔去卖,进而可以做渠道切分。
  我们举一个例子,比如说积分商城,信用卡积分可以在商城买东西。如果是多家城商行,联合做一个积分商城,那么这个积分联盟商场的管理就可以用区块链技术。银行积分是有价值的,多家银行之间的积分怎么换算,客人怎么消费,银行怎么结算,都可以通过区块链来兑换,方便做交换。消费也是在区块链上做流转,这样的话,发卡行它可以知道积分如何消费、用户也可以看到积分怎么被消费。
  另一个应用是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的逻辑是把供应链条的所有参与方的信息都登记到区块链上,因为供应链金融里面最大的痛点是在于背景调查,在于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的最核心是从大家发起贸易开始,买方和卖方做这笔交易的时候,它就会形成一个智能合约。一旦智能合约形成之后,它后面的交易方,比如说物流、监管、海关等信息,都可以登记到链上。有这些节点增加进来之后,它的信息想要造假就非常困难了。   这里区块链并不是解决什么问题,而是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此前你要去做背景调查、做合同发票检验真伪,都是比较麻烦的。区块链技术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这个事情。
  供应链金融再深一点,就是票据。票据的核心就是未来会用到的一笔钱。区块链可以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是这张票据存在的证明,第二个是基于票据的价值转移。这两方面都是可以很有价值的。央行其实在区块链领域成立了两个研究中心、一个是数字货币研究院,还有一个是数字票据研究所。
  比如我们国内的银行间的汇票结算系统,其实是有用区块链技术改造的空间。
  还有征信方面:2017年11月,我们和某市金融办做的中小企业征信服务平台,做了一个小贷公司征信,这个项目,相当于用区块链技术,解决小贷公司的数据不能接入央行征信问题。
  我们做的这个内容,就是一个联盟链的形式,它的核心是把当地的小贷公司,整个贷款的信息,还有它的抵质押物,全部登记到区块链上。只有被授权的小贷公司可以参与进来,其中还包括监管节点,把监管也考虑到了。
  那它核心要解决什么问题?因为当地监管机构它比较头痛的就是数据的被滥用。现在做数据征信、数据服务的公司很多,数据服务公司很多。但是可能会面临数据滥用的问题。通过区块链,我们可以很明确知道,信息是谁登记到上面,然后登记之后谁来查的?查的时候有没有得到客户的授权?
  这些信息全部被登记在区块链上,那从这个角度而言,它一定程度上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面控制。
  区块链技术比较早期的版本,是用一个个区块的形式来储存信息,还规定了一个区块的大小。那么就会产生各种问题,遇到太大的信息,就可能无法存在这个区块里的问题,而且运行时间久了之后,系统本身可能会很臃肿。我们也引入了一些比较成熟的技术,能够支持更加灵活的资源管理。
  《陆家嘴》:金融行业中依然没有出现能让人眼前一亮的“爆款”区块链应用。问题在哪里?方向在哪里?
  左鹏:现在我们跑去和银行谈,最多的合作就是几十万做一个POC(Proof of Concept 概念验证),就是对某些想法的一个不完整的实现,以证明其可行性,示范其原理,其目的是为了验证一些概念或理论。它的意义离开实际应用还很远。
  金融中介机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需要发觉如何契合这种去中心化的经济体系。
  比如以前,保險公司的业务要有合同,要理赔,要审理事故;那现在如果相关的经济关系全都通过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来决定,发生理赔情况时,由固定的代码来保证资金赔偿,那么保险公司的业务是不是就完全改变了?
  我们在过去一年里,其实也跟很多的金融机构做了一些交流。我觉得未来银行和区块链之间的关系,可能会有一个并行的状态;就像今天的互联网一样,现在的Internet很好用,但是金融行业它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所以金融行业的关键网络还是独立的。银行会在内网的体系内做业务,这是它的业务属性决定的。
  我们过去和很多银行的合作过程当中,面对各种连接环境,不管是采用各种协议也好,中间件也好,如果每一次都去做一个重复的开发,那么整个系统想要升级区块链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结合过去的一些技术,提出了连接器的概念,完成的解决方案产品名字叫“海星链”。它可以非常方便地配合公司的协议,快速完成各个银行内其他系统的对接,不管是中心化的系统,还是去中心化的系统。
  我们认为在银行内联盟链的应用前景很大。联盟链还是一个类似半中心化的形式,联盟链一定需要强力的中心机构来协调,比如说政府。金融业务本身就要有监管介入,所以联盟连一定是监管机构或者是有一个中心化机构来协助。
  如果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进入广泛使用,日常经济交易全都是用智能合约执行,那么大家就不需要银行或者其他中介机构。这可能就是金融+区块链技术的最终的形态。
其他文献
“如果我一早被告知‘如今养孩子的方式跟30年前大不同了’,我绝对会三思是否要孩子这个决定……”瑞秋认真地对一位正在纠结是否该生孩子的闺蜜传授经验。  瑞秋的闺蜜是个职场女强人,受到老板的重用,在一家金融机构里负责所有后台部门运营。如今公司筹划上市,更是方方面面都少不了她东奔西走、会面商讨。但来自婆家的压力迫在眉睫,需要她尽快决定自己事业的走向和家庭生活的规划。  瑞秋在孩子1岁左右时辞职回家,做了
期刊
在深圳景顺长城的会议室里,刚刚斩获了2017年偏股混合型基金冠、亚军的刘彦春跟《陆家嘴》记者分享他的投资时,频频提到的一个关键词也是“复利”。  “在一个空间广阔的行业中找到最有竞争力、具有复利创造能力的公司,让它带你去穿越周期。”听起来像是诗和远方,但对深耕投研行业15年的刘彦春而言,这是最值得推崇的投资方式。  用数据解读市场风格  2017年,在一九分化的结构性行情当中,刘彦春管理的两只基金
期刊
一年前,我们在影院欣赏《爱乐之城》,沉浸在浪漫复古的爵士乐的歌舞表演之中,为高司令和石头姐的情缘扼腕叹息。  正在上映的由“狼叔”休·杰克曼主演的《马戏之王》,又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现代与古典交错、流行和摇滚交融的歌舞大戏。  电影的歌舞表演可谓精彩纷呈、热闹非凡,把马戏史上最重要的人物P.T.巴纳姆的人生用一段段精彩绝伦的马戏表演串联起来。如果我们以欣赏歌舞电影的眼光评价《马戏之王》,那么就像片中巴
期刊
阿里巴巴、亚马逊、腾讯等公司,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似乎很难解释这类现代公司背后的经济现象。近期,《陆家嘴》杂志有幸联系到阿里巴巴复杂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张翼成和他曾经的两位学生,信息经济领域青年学者周涛教授和吕琳媛教授。他们师生合力打造的《重塑:信息经济的结构》(下称《重塑》)高度凝炼了过去20多年中张教授围绕信息经济的研究成果,将“信息”这一重要的新市场要素纳入经济解释的
期刊
数字货币价格涨跌引起的“暴富效应”吸引眼球;围绕数字加密货币的争论也始终不休。它究竟是庞氏骗局?还是革命性的金融变革?  本文梳理影响数字货币价格的因素,从全球交易市场分布,数字货币供给与需求方面入手,展示了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加密货币定价过程。  比特币如何定价?  比特币本身是一种点对点的电子货币系统,比特币的交易可以在没有中间人的情况下以点对点的方式发生,验证后的交易记录在分布式账本之上。2
期刊
春节假期回来,Daniel哥忙着给大家发红包,作为PE投资部门的一把手,按照公司傳统派发新年利是是开门第一件事。忙活完,他把地产团队的“老司机”Kevin拉到茶水间,问:“兄弟马上有二胎了,这下必须置换了,上海限购还没解除,咋整?”脸上写满了快要烧钱的焦虑。  其实,Daniel的考验根本不算是考验,老百姓要回避限购还是有办法的。反而,对于开发商来说,限购才是真正的考验。Kevin是2008年金融
期刊
对于投资来说,简单和不简单的事或许相似: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在不断的市场诘问和自我拷问中,不随波逐流,最需要的是深植行业、企业及市场的卓越研究能力和强大自我约束的投资初心。  “找到最好的公司,做时间的朋友”,这是对价值投资最好的诠释之一。投资回报的本质是作为企业拥有者,获得管理团队为企业创新成长带来的价值积累。人们往往感慨,投资最贵的不是钱,而是时间。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去持有,去陪伴企业
期刊
进入2018年,伦敦金融城的银行家们最关心的话题除了永恒不变的脱欧之外,又多了一个更加关乎切身利益的Mifid II。  Mifid II, 全称是“The Markets in Financial Instruments Directive II”,也即“市场与金融工具法规”第二版,是从2018年1月3日在欧盟境内开始实施的一项金融业法规。法规很长很详细,给金融市场很多领域都带来了重大变化。但法
期刊
《蓝毛衣》2009年出版,次年被《纽约时报》评为畅销书,又被美国几个知名大学列为新生必读,风光一时。作者杰奎琳·诺佛葛拉兹,聪明人基金(Acumen Fund)创办人兼执行长,1961年出生于美国,个性积极,勇于冒险,又深富同理心,以改变世界、经世济民为职志。  诺氏少年时有件蓝毛衣,曾极喜爱,后因故由母亲捐给旧衣组织。毛衣漂洋过海转沦非洲,由当地穷人接收,援以蔽身。多年后,诺氏因公赴卢旺达,某日
期刊
2月初的美国股市真像过山车一样。这样的行情可忙坏了纽约的基金经理。他们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尤其是那些做高频交易的交易员。我原本约好了那个星期和一些基金经理庆新年吃饭,所有的聚会都取消了。  “我们要检查模型参数,不断进行调整。另外,还要保证经纪公司给我们传送正确的數据。我们股票交易的经纪公司在以色列,这段时间要确保他们能实时提供准确的交易信息,我有时打电话要打到凌晨两点多钟。” 一个做高频交易的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