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以情优教的含义
“以情优教”从字面上理解,是以情感作为手段优化教学。事实上,它的内涵中还包含着把情感素质的培养列为教学目标之一。具体来讲,“以情优教”内涵的完整表述是:在充分考虑教学中的认知因素的同时,要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努力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的各个环节,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情感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声乐本身就是一门情感的艺术。
声乐包含两个最重要的组成,就是声音和情感,声音和情感的完美结合,始终都是高校声乐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首先是声音,声音是歌唱的基本要求,处于一个基础性的位置,其发展过程表现为发出声音到优美和谐的声音到饱含情感的声音。是一个比较单纯的技术性问题,包含呼吸、发声、共鸣和语言四个部分。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发声是声音的传到方式,共鸣是声音的高级表现,而情感则是声音的最终目标。其次是感情,情感是歌唱的灵魂,这种情感也包含着多个递进的层次。首先是自身对声乐艺术的热爱之情,如果不喜欢声乐、不热爱声乐,是不会发出富含情感的声音的;第二是对声乐作品的情感体验,只有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深入的体验和了解作品内涵,能够为表现作品的情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第三是声音的表现情感,在舞台上,要用饱含深情的声音,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表达出来。最后是共鸣的情感,有了情感体验,有了表现情感的声音,就会获得和观众在情感上的共鸣,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二)以情优教是审美教育的要求之一。
近年来,国家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艺术教育,就是因为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最好的表现形式,通过艺术教育,让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如同春风化雨一般,接收到艺术美的陶冶,从而唤起他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声乐教学也不例外,同样具有跟其他艺术形式一样的积极意义。作为声乐教学来说,教师除了技术层面的传授之外,如果能把自己对于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也传达给学生,则有助于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激发他们对于美好声音和美好音乐的追求;另一方面,教师的充分情感的投入,能够激发起学生的模仿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这个基础上,带领他们深入的研究作品,体会到作品中所蕴含的优秀的情感质素,从而产生出一种美好的感受,是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
(三)以情优教的音乐新课程目标要求的重要体现。
本世纪初,国家教育部门对基础教育进行了第八次课程改革,音乐教育也不例外,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情感和价值观被放在了音乐教育目标的第一位。也说明了国家教育部门对音乐教育的重视。普通高校培养出的声乐人才,不同于艺术类和音乐类院校,很多毕业生都会直接或者间接的从事音乐的基础教育工作,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也就要求我们在培养音乐基础教育教师的过程中,要继续关注情感的因素,让学生明白和体会到情感对于声乐教学的重要作用,只有在学生们受教育的过程中,将情感贯穿于声乐教学的全过程,才能真正从本质上提高学生们从事基础音乐审美教育的能力,所以说,以情优教的教学态度和方法,是顺应时代对于音乐教师素质要求的一个途径和体现。
三、高校声乐教学中以情优教的实现
从声乐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环节来一一探讨如何在这些教学环节中使情感因素起到其积极的作用,以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一般说来,大体分为三个教学环节:发声环节、练歌环节、演唱环节。
(一)发声环节的情感教学。
声乐课中的发声练习这一教学环节是“以情优教”不可忽视的一环。它是声乐教学的初始环节,这个环节主要的任务是解决声音问题,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发声的科学方法。具体言之,是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学习,让学生从理论上掌握学的基本原理,从练习唱实践中体会良好的发声状态,从而建立起作为一个歌唱者应有的科学发声观念和掌握科学的发声技巧,为以后的歌唱作好准备。但并不能把这一教学环节当作单纯的技巧练习,它仍然需要情感的火花,它是学生情感认识的准备和酝酿阶段。
(二)练歌环节的情感教学。
练歌环节是声乐教学中的第二个环节,是“以情优教”的关键一环。这个环节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发声技巧、状态和歌曲旋律结合的问题。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在所学唱的歌曲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发声状态,且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发声技巧进行歌唱。应当说,这个环节是声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因为这个阶段是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所谓“认识”是指学生在发声阶段中所建立起来的对发声的体会和感受。这种在心理和生理上所领会到的偶然体会和感受,具有很大的模糊性、抽象性和不确定性,若要把它运用到实际歌唱中,还是有着较大的难度。正因此,在实际声乐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不能保持发声阶段的良好的发声状态和发声技巧,于是,学生会为此而苦恼、心烦、害怕(老师不满意),经常会诘问自己:“这个音又不高,我怎么会唱不好呢?那句旋律难度又不大,我怎会唱成这样?……”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要克服学生的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便是在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养成“逢曲必动情唱之”的习惯,才可以使他们在日积月累中形成良好的乐感,从而在艺术歌唱中丰富自己的情感,达到声乐教学的终极目的。
(三)演唱环节的情感教学。
演唱环节是声乐教学中的高级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如何成功地实现声情并茂的艺术演唱。目的是要准确地塑造出歌曲的完美的艺术形象。这个阶段是整个声乐教学中的决定性阶段,因为,如果这个阶段不能很好地进行教学,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教育,那将影响到学生的舞台演唱的艺术效果。如何实现这个阶段的任务呢?同样还是必须加强情感教学。这个阶段的情感教学集中体现在“以本情为基点,建立演唱情境,实现演唱意境”上。在经过第二环节的歌曲情感点的定位训练和分句体会式练唱后,对歌曲的本情大体上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这时它们还不是有机的结合,没有达到高度的统一,没有融合成一个整体,也就是说,这时的演唱还是一般性的演唱,不能形成一种歌唱的意境。要形成这种歌唱的意境,老师除了引导学生重新回想感受歌词中的本情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建立一个与歌曲情感相适应的“情境”,以便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进行演唱。
情感是音乐的本质属性,没有情感的音乐是没有生命力的,不懂得情感,就不能表现音乐,音乐学习需要情感的介入。传统声乐教育是以掌握技术的多少作为衡量水平的标准,对情感机制参与认知的过程重视不够,而现代音乐教育十分重视在传授知识时启迪学生的内因动力。”以情优教”既是先进的教学理念,又是富有成效的教学策略。声乐教学与情感心理的关系极为密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情感心理在声乐教学中的特有优势,抓住声樂艺术的特征,使声乐教学与研究达到一个新的顶点。加强情感教学不仅有助于声乐技巧的教学,而且也有助于演唱情感的把握,进而有助于歌唱水平的提高,从而达到艺术演唱的目的。
“以情优教”从字面上理解,是以情感作为手段优化教学。事实上,它的内涵中还包含着把情感素质的培养列为教学目标之一。具体来讲,“以情优教”内涵的完整表述是:在充分考虑教学中的认知因素的同时,要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努力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的各个环节,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情感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声乐本身就是一门情感的艺术。
声乐包含两个最重要的组成,就是声音和情感,声音和情感的完美结合,始终都是高校声乐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首先是声音,声音是歌唱的基本要求,处于一个基础性的位置,其发展过程表现为发出声音到优美和谐的声音到饱含情感的声音。是一个比较单纯的技术性问题,包含呼吸、发声、共鸣和语言四个部分。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发声是声音的传到方式,共鸣是声音的高级表现,而情感则是声音的最终目标。其次是感情,情感是歌唱的灵魂,这种情感也包含着多个递进的层次。首先是自身对声乐艺术的热爱之情,如果不喜欢声乐、不热爱声乐,是不会发出富含情感的声音的;第二是对声乐作品的情感体验,只有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深入的体验和了解作品内涵,能够为表现作品的情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第三是声音的表现情感,在舞台上,要用饱含深情的声音,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表达出来。最后是共鸣的情感,有了情感体验,有了表现情感的声音,就会获得和观众在情感上的共鸣,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二)以情优教是审美教育的要求之一。
近年来,国家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艺术教育,就是因为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最好的表现形式,通过艺术教育,让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如同春风化雨一般,接收到艺术美的陶冶,从而唤起他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声乐教学也不例外,同样具有跟其他艺术形式一样的积极意义。作为声乐教学来说,教师除了技术层面的传授之外,如果能把自己对于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也传达给学生,则有助于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激发他们对于美好声音和美好音乐的追求;另一方面,教师的充分情感的投入,能够激发起学生的模仿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这个基础上,带领他们深入的研究作品,体会到作品中所蕴含的优秀的情感质素,从而产生出一种美好的感受,是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
(三)以情优教的音乐新课程目标要求的重要体现。
本世纪初,国家教育部门对基础教育进行了第八次课程改革,音乐教育也不例外,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情感和价值观被放在了音乐教育目标的第一位。也说明了国家教育部门对音乐教育的重视。普通高校培养出的声乐人才,不同于艺术类和音乐类院校,很多毕业生都会直接或者间接的从事音乐的基础教育工作,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也就要求我们在培养音乐基础教育教师的过程中,要继续关注情感的因素,让学生明白和体会到情感对于声乐教学的重要作用,只有在学生们受教育的过程中,将情感贯穿于声乐教学的全过程,才能真正从本质上提高学生们从事基础音乐审美教育的能力,所以说,以情优教的教学态度和方法,是顺应时代对于音乐教师素质要求的一个途径和体现。
三、高校声乐教学中以情优教的实现
从声乐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环节来一一探讨如何在这些教学环节中使情感因素起到其积极的作用,以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一般说来,大体分为三个教学环节:发声环节、练歌环节、演唱环节。
(一)发声环节的情感教学。
声乐课中的发声练习这一教学环节是“以情优教”不可忽视的一环。它是声乐教学的初始环节,这个环节主要的任务是解决声音问题,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发声的科学方法。具体言之,是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学习,让学生从理论上掌握学的基本原理,从练习唱实践中体会良好的发声状态,从而建立起作为一个歌唱者应有的科学发声观念和掌握科学的发声技巧,为以后的歌唱作好准备。但并不能把这一教学环节当作单纯的技巧练习,它仍然需要情感的火花,它是学生情感认识的准备和酝酿阶段。
(二)练歌环节的情感教学。
练歌环节是声乐教学中的第二个环节,是“以情优教”的关键一环。这个环节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发声技巧、状态和歌曲旋律结合的问题。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在所学唱的歌曲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发声状态,且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发声技巧进行歌唱。应当说,这个环节是声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因为这个阶段是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所谓“认识”是指学生在发声阶段中所建立起来的对发声的体会和感受。这种在心理和生理上所领会到的偶然体会和感受,具有很大的模糊性、抽象性和不确定性,若要把它运用到实际歌唱中,还是有着较大的难度。正因此,在实际声乐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不能保持发声阶段的良好的发声状态和发声技巧,于是,学生会为此而苦恼、心烦、害怕(老师不满意),经常会诘问自己:“这个音又不高,我怎么会唱不好呢?那句旋律难度又不大,我怎会唱成这样?……”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要克服学生的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便是在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养成“逢曲必动情唱之”的习惯,才可以使他们在日积月累中形成良好的乐感,从而在艺术歌唱中丰富自己的情感,达到声乐教学的终极目的。
(三)演唱环节的情感教学。
演唱环节是声乐教学中的高级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如何成功地实现声情并茂的艺术演唱。目的是要准确地塑造出歌曲的完美的艺术形象。这个阶段是整个声乐教学中的决定性阶段,因为,如果这个阶段不能很好地进行教学,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教育,那将影响到学生的舞台演唱的艺术效果。如何实现这个阶段的任务呢?同样还是必须加强情感教学。这个阶段的情感教学集中体现在“以本情为基点,建立演唱情境,实现演唱意境”上。在经过第二环节的歌曲情感点的定位训练和分句体会式练唱后,对歌曲的本情大体上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这时它们还不是有机的结合,没有达到高度的统一,没有融合成一个整体,也就是说,这时的演唱还是一般性的演唱,不能形成一种歌唱的意境。要形成这种歌唱的意境,老师除了引导学生重新回想感受歌词中的本情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建立一个与歌曲情感相适应的“情境”,以便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进行演唱。
情感是音乐的本质属性,没有情感的音乐是没有生命力的,不懂得情感,就不能表现音乐,音乐学习需要情感的介入。传统声乐教育是以掌握技术的多少作为衡量水平的标准,对情感机制参与认知的过程重视不够,而现代音乐教育十分重视在传授知识时启迪学生的内因动力。”以情优教”既是先进的教学理念,又是富有成效的教学策略。声乐教学与情感心理的关系极为密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情感心理在声乐教学中的特有优势,抓住声樂艺术的特征,使声乐教学与研究达到一个新的顶点。加强情感教学不仅有助于声乐技巧的教学,而且也有助于演唱情感的把握,进而有助于歌唱水平的提高,从而达到艺术演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