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剧作为艺术教育的一种独特形式,集语言、形体、音乐、美术等元素于一身,让学生在未知的世界遇见未知的自己,在未知的可能中形成别样的体验,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2015年9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用戏剧、影视课程等多种形式加强美育教育,让戏剧进入课程。
早在2011年,山东省济南市泉城花园小学就以课题《小学儿童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为纽带,尝试将儿童剧纳入学校课程,开发出了一门以戏剧为手段、指向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独特教育价值的综合性课程。同时将儿童剧元素引入课堂教学及德育教育,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课程改革之路。
儿童剧校本课程——浸润身心
课程目标:着眼于“全身心”学习。学校提倡“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具体为“让每一朵花灿烂绽放——培养基礎扎实、身心健康、习惯良好、思维活跃的花样少年”。儿童剧课程目标则依照学校育人目标,让学生通过体验、感受、模拟、实践等多种方式,在角色扮演、情感体验、欣赏鉴别、创编等多种活动中,乐于学习、分享合作、发展自我、健康身心、思维活跃,不断提高生活情趣与质量,塑造健全人格,实现全面发展。
课程形态:网状结构的“三大支点”。其一,制定《儿童剧课程实施纲要》。要求教师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状况和心理特征,制定教学计划,确保儿童剧课程实施的规范性、严谨性。其二,编写《儿童剧课程试用教材》。按照“基础训练”“表演训练”“语言训练”“体验感悟”四个方面的目标和要求设置内容,附设“灯光”“配乐”“舞美”“化妆”“导演”等,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其三,编写儿童剧读本。学生读本,以经典作品为主,以主题来呈现,兼收儿童剧的各种剧种形式,配以相应的知识拓展链接,低、中、高三个年段各编一本。
引领全员参与:“三步走”策略。以语言训练课作为起步,学校精心筛选了语言表演课的部分发音、台词方面的训练内容,作为儿童剧表演的根基保障。以能力训练课作为提高,从模仿力训练延伸到想象力、观察力、判断力等多种能力训练。以剧作展演课作为跃升,引入经典儿童剧表演,使儿童剧课程步入实质性的实施阶段。
课程评价:力求丰富、多元。首先,评价内容自主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三类课程中的一类进行展示、表现,而不是由教师指定。其次,评价标准弹性化。倡导和鼓励学生在自身纵向比较中,获得成功、获得发展。再次,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交流互动的态势和面貌。最后,评价方法多样化。自评、互评、他评结合,日常评价与期末评价相结合。
课程拓展活动:拓宽学习途径。学校的儿童星剧社是学生们进行活动的小舞台,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进行风采展示,还有一年一度的“儿童剧展示节”等。形式多样的课程拓展活动,让学生们在“玩”中体验情感、感受生命、认知世界、学习合作、享受成长,为孩子们开辟出一片自由广阔的成长空间。
儿童剧元素引入课堂——异彩纷呈
在大教育观和教育戏剧理念的积极影响下,学校自2011年起,面对课堂教学枯燥单调、效率低下的状况,因地制宜,发挥将儿童剧作为学校课程和省内首个儿童艺术实践基地的优势,立项了市级课题《儿童剧表演因素进课堂的实施策略研究》,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激发学习兴趣为目标,以情境教学理论为支撑,采用行动研究法,直指学生学习中最重要的课堂环节。
表演,让学习更有趣。在课堂上,表演可以是一个生活情景,可以不化妆、不设布景、不着演出服装。主要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数学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没有利用图片形式,而是引入了“逛超市”这一生活情境:学生看着老师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物品,看着大屏幕上超市的背景图,一人扮演购物者,一人扮演收银员,自行购买物品。通过这一生活片段的表演,让学生对小数的读法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进行了巩固,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落实了课标中“在生活中学数学”的理念。
表演,让思维更活跃。在语文学习中,许多课文可以作为儿童剧的素材。比如,学《落花生》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课文中的孩子们与父母的动作、神态,在小组中演一演。这样,一个袖珍的课本剧便呈现在了讲台上。孩子们的争先恐后,父亲的语重心长、严肃认真,母亲的频频点头,都表现出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他们的思维活动在一系列的表演中变得异常活跃。
表演,让想象更丰富。儿童剧表演的过程本就是一个动态的创造过程,对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作用不言而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儿童剧展开教学,为学生的想象力插上翅膀,充分印证了儿童剧表演对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强大推动力。
表演,让表达更精彩。儿童剧元素融入课堂,无疑为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打开了一扇窗。在英语学习中,可根据每个单元的主题来确定表演主题,围绕每个主题,学生可以创编出一个个情景对话,进行剧本的简单创作。还可以选择本单元的一首或几首歌曲编入剧本进行演绎,或根据本单元一首歌曲的意境以及所表达的含义来进行有情节的情景剧表演。孩子们沉浸在英语情景剧中,让英语表达多了几分内涵和神韵。
儿童剧元素融入德育——花香满园
《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学校巧妙地将儿童剧元素融入德育的各个层面,取得了良好育人效果。
儿童剧涵养好习惯。为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学校德育处为学生量身定制了涵盖人格教育、礼仪教育、感恩教育等内容的“十个好习惯”,如微笑每一天、快乐读书、学会感恩、天天锻炼身体好等。“十个好习惯”每学期都会被孩子们编成不同的剧本,用童话、小品、朗诵等多种表演形式展示出来。源自生活的剧情设计,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表演者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的双重身份,令这一教育形式取得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实效。
儿童剧唤起家国情怀。学校借助儿童剧表演,使爱国、爱家的教育春风化雨般地走入学生的内心。在每一个传统佳节到来之际,学校都会以全校集会的形式组织学生通过表演,加深对民族精神、爱国情怀以及传统文化的理解,如各年级学生表演的《寄情端午赛龙舟》《月圆人圆》《全家福》等。
儿童剧助力心灵成长。学生通过声音、动作、表情、语言等表达心声,演绎着不同的生活片段、扮演着不同的人物形象,心灵上获得了不同的体验和成长。儿童剧展现的是教育的缩影,更是生活的缩影。
儿童剧丰富社会参与。学校借助儿童剧元素,让学生通过模拟生活场景体验不同的职业,评选“优秀小交警”“优秀消防员”“好医生”“金话筒”“辛勤环卫工”“热心售货员”等,收获了来自各行各业的信息和知识,提前感知成人世界,丰富社会参与,增强社交能力,塑造健全人格。
十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最深切的感受是儿童剧作为生动直观的教育媒介,改进了学校课程结构,激发了课堂学习兴趣,拓展了德育教育空间。儿童剧,对学生来说更是一种“成长的力量”,使学生获得了全身心的丰富体验和快乐,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者系山东省济南市泉城花园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李香玉
早在2011年,山东省济南市泉城花园小学就以课题《小学儿童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为纽带,尝试将儿童剧纳入学校课程,开发出了一门以戏剧为手段、指向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独特教育价值的综合性课程。同时将儿童剧元素引入课堂教学及德育教育,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课程改革之路。
儿童剧校本课程——浸润身心
课程目标:着眼于“全身心”学习。学校提倡“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具体为“让每一朵花灿烂绽放——培养基礎扎实、身心健康、习惯良好、思维活跃的花样少年”。儿童剧课程目标则依照学校育人目标,让学生通过体验、感受、模拟、实践等多种方式,在角色扮演、情感体验、欣赏鉴别、创编等多种活动中,乐于学习、分享合作、发展自我、健康身心、思维活跃,不断提高生活情趣与质量,塑造健全人格,实现全面发展。
课程形态:网状结构的“三大支点”。其一,制定《儿童剧课程实施纲要》。要求教师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状况和心理特征,制定教学计划,确保儿童剧课程实施的规范性、严谨性。其二,编写《儿童剧课程试用教材》。按照“基础训练”“表演训练”“语言训练”“体验感悟”四个方面的目标和要求设置内容,附设“灯光”“配乐”“舞美”“化妆”“导演”等,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其三,编写儿童剧读本。学生读本,以经典作品为主,以主题来呈现,兼收儿童剧的各种剧种形式,配以相应的知识拓展链接,低、中、高三个年段各编一本。
引领全员参与:“三步走”策略。以语言训练课作为起步,学校精心筛选了语言表演课的部分发音、台词方面的训练内容,作为儿童剧表演的根基保障。以能力训练课作为提高,从模仿力训练延伸到想象力、观察力、判断力等多种能力训练。以剧作展演课作为跃升,引入经典儿童剧表演,使儿童剧课程步入实质性的实施阶段。
课程评价:力求丰富、多元。首先,评价内容自主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三类课程中的一类进行展示、表现,而不是由教师指定。其次,评价标准弹性化。倡导和鼓励学生在自身纵向比较中,获得成功、获得发展。再次,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交流互动的态势和面貌。最后,评价方法多样化。自评、互评、他评结合,日常评价与期末评价相结合。
课程拓展活动:拓宽学习途径。学校的儿童星剧社是学生们进行活动的小舞台,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进行风采展示,还有一年一度的“儿童剧展示节”等。形式多样的课程拓展活动,让学生们在“玩”中体验情感、感受生命、认知世界、学习合作、享受成长,为孩子们开辟出一片自由广阔的成长空间。
儿童剧元素引入课堂——异彩纷呈
在大教育观和教育戏剧理念的积极影响下,学校自2011年起,面对课堂教学枯燥单调、效率低下的状况,因地制宜,发挥将儿童剧作为学校课程和省内首个儿童艺术实践基地的优势,立项了市级课题《儿童剧表演因素进课堂的实施策略研究》,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激发学习兴趣为目标,以情境教学理论为支撑,采用行动研究法,直指学生学习中最重要的课堂环节。
表演,让学习更有趣。在课堂上,表演可以是一个生活情景,可以不化妆、不设布景、不着演出服装。主要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数学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没有利用图片形式,而是引入了“逛超市”这一生活情境:学生看着老师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物品,看着大屏幕上超市的背景图,一人扮演购物者,一人扮演收银员,自行购买物品。通过这一生活片段的表演,让学生对小数的读法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进行了巩固,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落实了课标中“在生活中学数学”的理念。
表演,让思维更活跃。在语文学习中,许多课文可以作为儿童剧的素材。比如,学《落花生》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课文中的孩子们与父母的动作、神态,在小组中演一演。这样,一个袖珍的课本剧便呈现在了讲台上。孩子们的争先恐后,父亲的语重心长、严肃认真,母亲的频频点头,都表现出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他们的思维活动在一系列的表演中变得异常活跃。
表演,让想象更丰富。儿童剧表演的过程本就是一个动态的创造过程,对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作用不言而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儿童剧展开教学,为学生的想象力插上翅膀,充分印证了儿童剧表演对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强大推动力。
表演,让表达更精彩。儿童剧元素融入课堂,无疑为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打开了一扇窗。在英语学习中,可根据每个单元的主题来确定表演主题,围绕每个主题,学生可以创编出一个个情景对话,进行剧本的简单创作。还可以选择本单元的一首或几首歌曲编入剧本进行演绎,或根据本单元一首歌曲的意境以及所表达的含义来进行有情节的情景剧表演。孩子们沉浸在英语情景剧中,让英语表达多了几分内涵和神韵。
儿童剧元素融入德育——花香满园
《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学校巧妙地将儿童剧元素融入德育的各个层面,取得了良好育人效果。
儿童剧涵养好习惯。为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学校德育处为学生量身定制了涵盖人格教育、礼仪教育、感恩教育等内容的“十个好习惯”,如微笑每一天、快乐读书、学会感恩、天天锻炼身体好等。“十个好习惯”每学期都会被孩子们编成不同的剧本,用童话、小品、朗诵等多种表演形式展示出来。源自生活的剧情设计,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表演者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的双重身份,令这一教育形式取得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实效。
儿童剧唤起家国情怀。学校借助儿童剧表演,使爱国、爱家的教育春风化雨般地走入学生的内心。在每一个传统佳节到来之际,学校都会以全校集会的形式组织学生通过表演,加深对民族精神、爱国情怀以及传统文化的理解,如各年级学生表演的《寄情端午赛龙舟》《月圆人圆》《全家福》等。
儿童剧助力心灵成长。学生通过声音、动作、表情、语言等表达心声,演绎着不同的生活片段、扮演着不同的人物形象,心灵上获得了不同的体验和成长。儿童剧展现的是教育的缩影,更是生活的缩影。
儿童剧丰富社会参与。学校借助儿童剧元素,让学生通过模拟生活场景体验不同的职业,评选“优秀小交警”“优秀消防员”“好医生”“金话筒”“辛勤环卫工”“热心售货员”等,收获了来自各行各业的信息和知识,提前感知成人世界,丰富社会参与,增强社交能力,塑造健全人格。
十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最深切的感受是儿童剧作为生动直观的教育媒介,改进了学校课程结构,激发了课堂学习兴趣,拓展了德育教育空间。儿童剧,对学生来说更是一种“成长的力量”,使学生获得了全身心的丰富体验和快乐,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者系山东省济南市泉城花园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李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