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足够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新教学观念,采用多种正确方法,发掘更多资源,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键词:培养 情感态度 价值观
一、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1.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引,优化教师教学行为,让学生积极参与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新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要求。在此指引下,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行为、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构建有效的课堂流程与方式、积极开展课例研究,以更好地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师可以进行开放式的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例如,在讲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中有关五四运动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群体角色扮演。笔者把全班学生分为三组,角色分别定为当时北京的大学生、上海的工人与外国记者,然后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第一组学生以当时北大学生的身份给在国外留学的朋友写一封亲历五四运动的信,第二组学生以当时上海工人的身份给家乡的亲人写一封亲历五四运动的信,第三组学生以当时外国记者的身份写一篇新闻报道。在这短短的10分钟里,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自主学习、角色扮演、体验当年的爱国激情,以及书信与新闻报道等文学手段,准确地展示自学成果,抒发爱国热情,达到了提高能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目的。
2.教学设计要坚持时代性和科学性结合,激发情感共鸣
教学设计关系到整堂课能否真正被学生喜欢,能否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其中,创设情境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创设情境就是要创设一个动情的、想说就能说的、想做也能做的宽松气氛,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为学生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在讲《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展示古代希腊神话、体育、艺术、哲学、建筑等领域辉煌的一面,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感受到古代希腊创造的文明及其对世界文明进步的贡献。在此基础上提问学生:是什么因素造就了古代希腊如此辉煌的文明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这个因素就是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在本堂课的结尾,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当今世界有哪些政治制度,为什么不同国家有不同制度?同时列出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时期,希腊和当时中国情况的对比表格。在表格中,学生明显可以看到:当时中国不是民主政治,而且正向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方向发展,虽然政治制度不同,但两者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
3.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在求真、求正中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1)求真
首先,史实要真。在史实之外发明创造不存在的“史实”,随心所欲想当然,用虚假不实、模糊不清的东西教学生,以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则无异于欺骗。这本身就违背了德育的要求,而欺骗教育所取得的效果是难以持久的,甚至会与教育者的主观愿望相反。其次,感情要真。也就是说,老师在讲述真实的历史的同时,投入的感情也必须是真的,喜怒哀乐爱憎完全是随着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述而真实地流露。情感丰富真挚而不矫揉造作,这容易使学生随着历史的评述,而与老师产生情感的共鸣,以致“观史如身在其中”“动人心者,莫先乎情”。
(2)求正
换句话说,就是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全面地看问题,公正地评述历史。教师既要深入历史,与历史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进行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又要站在理智的更高层面,对历史事物作出价值评判,促成情感体验的升华,确立鲜明的情感态度。对历史的评价决不能“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把历史人物、事件简单地归结为好人好事或坏人坏事,对教学效果来说只能是适得其反。要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以时代的眼光公正、客观、全面地评述历史,这本身不仅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一种最佳途径,而且也是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最基本要求之一。
三、要开发“资源”
1.可利用多媒体资料
如利用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博物馆等文字资源和影视、纪录片图像资源以及访谈历史见证人等方法进行情感体验,将历史教学内容中涉及的历史事件、人物等再现于课堂,不仅形象生动,将抽象的历史概念具体化,而且给学生以直接的感官刺激,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比如高中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有一个学思之窗,列举出1946~1948年解放区人民群众参军和随军出征的人数,虽然具体精确,但是难以让学生产生共鸣。如果播放纪录影片的片段,学生不仅可以看到浩浩荡荡的人民群众,抬着担架推着小车行进着,还可以亲眼看见翻身农民欢天喜地的样子。听着雄壮而欢快的音乐,学生很自然地获得生动而真实的历史知识,对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了更直观清晰的认识。
2.可利用乡土历史教材
乡土历史教材讲的就是发生在家乡这块土地上的人和事。在讲教科书内容的同时,补充一定的乡土材料,能拉近历史和生活的距离,拉近历史人物和我们的距离。教师讲述乡土历史,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以及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报效祖国的教育,都有积极意义。如在讲《抗日战争》一课时,笔者就补充了当时宜兴的抗日英雄李复以及远征军将领孙梦来的事迹。身为他们的家乡人,学生对他们更有了认同感,在看清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本质的同时,对我们的民族精神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四、结语
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以人为本理念在教学中的体现,其实质就是关注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情感教育的终极目标。中学历史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在某种意义上,它更是感染、熏陶、引导和塑造每一个学生心灵的艺术性工作。把课堂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能有效地实现历史学科教书育人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官林中学)
关键词:培养 情感态度 价值观
一、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1.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引,优化教师教学行为,让学生积极参与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新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要求。在此指引下,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行为、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构建有效的课堂流程与方式、积极开展课例研究,以更好地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师可以进行开放式的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例如,在讲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中有关五四运动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群体角色扮演。笔者把全班学生分为三组,角色分别定为当时北京的大学生、上海的工人与外国记者,然后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第一组学生以当时北大学生的身份给在国外留学的朋友写一封亲历五四运动的信,第二组学生以当时上海工人的身份给家乡的亲人写一封亲历五四运动的信,第三组学生以当时外国记者的身份写一篇新闻报道。在这短短的10分钟里,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自主学习、角色扮演、体验当年的爱国激情,以及书信与新闻报道等文学手段,准确地展示自学成果,抒发爱国热情,达到了提高能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目的。
2.教学设计要坚持时代性和科学性结合,激发情感共鸣
教学设计关系到整堂课能否真正被学生喜欢,能否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其中,创设情境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创设情境就是要创设一个动情的、想说就能说的、想做也能做的宽松气氛,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为学生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在讲《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展示古代希腊神话、体育、艺术、哲学、建筑等领域辉煌的一面,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感受到古代希腊创造的文明及其对世界文明进步的贡献。在此基础上提问学生:是什么因素造就了古代希腊如此辉煌的文明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这个因素就是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在本堂课的结尾,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当今世界有哪些政治制度,为什么不同国家有不同制度?同时列出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时期,希腊和当时中国情况的对比表格。在表格中,学生明显可以看到:当时中国不是民主政治,而且正向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方向发展,虽然政治制度不同,但两者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
3.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在求真、求正中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1)求真
首先,史实要真。在史实之外发明创造不存在的“史实”,随心所欲想当然,用虚假不实、模糊不清的东西教学生,以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则无异于欺骗。这本身就违背了德育的要求,而欺骗教育所取得的效果是难以持久的,甚至会与教育者的主观愿望相反。其次,感情要真。也就是说,老师在讲述真实的历史的同时,投入的感情也必须是真的,喜怒哀乐爱憎完全是随着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述而真实地流露。情感丰富真挚而不矫揉造作,这容易使学生随着历史的评述,而与老师产生情感的共鸣,以致“观史如身在其中”“动人心者,莫先乎情”。
(2)求正
换句话说,就是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全面地看问题,公正地评述历史。教师既要深入历史,与历史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进行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又要站在理智的更高层面,对历史事物作出价值评判,促成情感体验的升华,确立鲜明的情感态度。对历史的评价决不能“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把历史人物、事件简单地归结为好人好事或坏人坏事,对教学效果来说只能是适得其反。要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以时代的眼光公正、客观、全面地评述历史,这本身不仅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一种最佳途径,而且也是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最基本要求之一。
三、要开发“资源”
1.可利用多媒体资料
如利用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博物馆等文字资源和影视、纪录片图像资源以及访谈历史见证人等方法进行情感体验,将历史教学内容中涉及的历史事件、人物等再现于课堂,不仅形象生动,将抽象的历史概念具体化,而且给学生以直接的感官刺激,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比如高中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有一个学思之窗,列举出1946~1948年解放区人民群众参军和随军出征的人数,虽然具体精确,但是难以让学生产生共鸣。如果播放纪录影片的片段,学生不仅可以看到浩浩荡荡的人民群众,抬着担架推着小车行进着,还可以亲眼看见翻身农民欢天喜地的样子。听着雄壮而欢快的音乐,学生很自然地获得生动而真实的历史知识,对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了更直观清晰的认识。
2.可利用乡土历史教材
乡土历史教材讲的就是发生在家乡这块土地上的人和事。在讲教科书内容的同时,补充一定的乡土材料,能拉近历史和生活的距离,拉近历史人物和我们的距离。教师讲述乡土历史,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以及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报效祖国的教育,都有积极意义。如在讲《抗日战争》一课时,笔者就补充了当时宜兴的抗日英雄李复以及远征军将领孙梦来的事迹。身为他们的家乡人,学生对他们更有了认同感,在看清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本质的同时,对我们的民族精神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四、结语
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以人为本理念在教学中的体现,其实质就是关注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情感教育的终极目标。中学历史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在某种意义上,它更是感染、熏陶、引导和塑造每一个学生心灵的艺术性工作。把课堂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能有效地实现历史学科教书育人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官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