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的数学成绩与智力、非智力因素都有很大的相关性,而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远比智力因素起的作用更大。积极的调动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有助于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率,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调动;非智力因素;数学学习;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当学生从初中阶段跨越到高中阶段时,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复杂性使得学生开始对数学失去信心和兴趣,很大程度上是非智力因素的缺失而导致。大部分教师都清楚学生的成绩不仅仅只靠智力,还有平时的态度、兴趣等。一个人的聪明与否不光看智力好与不好,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也能让学生的付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著名数学家张广厚在小学、初中阶段,智力水平并不出众,但他 的成功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关。他曾经说过:“搞数学不需要太聪明,中等天分就好,主要是毅力与钻劲。”[1]达尔文也曾说过他在科学上成功的基础他对科学的热爱,对观察的渴望,对长期探索的坚韧,再加上对事业的勤奋。可见,非智力因素在一个人整个发展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作为教育事业的奉献者更加需要积极地去挖掘学生潜在的实力,为祖国建设增添风采。
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动机不仅可以由外在因素(诱因)激发而来,也可以由一定的目标来引起。有研究发现,如果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会变化。如今好多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每天被动的学习,得过且过,因此要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动机的培养,让他们知道学习数学的好处。每天课前5分钟,教师可以根据当天所学内容联系到生活中或者引起共鸣的问题。例如在学习指数函数的时候,可以抛出一个问题:给我一张纸把你送到月球上去。同学们肯定觉得不可思议并且大胆探讨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同学们通过学习数学得到的训练和修养,对他们学习其他理论会有很大帮助。良好的数学素质也有助于推动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
首先学习好数学就得确立一个学习目标,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外部动机。在高一入学时,应该让每个人制定一个计划,每天要完成数学的内容,下一次考试期待的分数,再到长远的高考需要多少个分来达到自己理想的大学分数线。其次给学生时间及时反馈当堂所学内容或者作业问题,对于学生在课堂提的问题要及时解答,作业提交后要及时批改,批改过程中给予A、B、C等级划分以此激励学生下次努力。最后是组织竞赛、开展合作学习,竞赛不需要很官方,比如说在一堂课上,老师把学生分成第一组、第二组,老师课上提问问题,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对了加分,错了不计分,以此来加强学生合作学习并且还能提高学生的課堂学习氛围。[2]
(二)借助问题,培养学生意志力
在培养学生意志力方面我们始终贯彻:从小事做起,从平时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平时上课的时候,要让学生养成黑板擦干净,窗户通风,窗帘打开,日复一日形成习惯。虽然这是小事,但是小事情能促进他们的意志力。很小就知道“坚持就是胜利”,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一个大题就需要思考半个小时,甚至还思考不出来,这时候学生可能出现放弃心理,教师就该鼓励学生再坚持一下,或者提示一下学生卡壳的地方让他们顿悟解出此题。有困难要向老师求助而不是只想到放弃。其实在学校的点点滴滴都在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比如每天早上按时起床不能睡懒觉,每天中午必须打扫卫生,会有学生会人员来检查并打分。然后把这些习惯运用到数学学习当中去,遇到难题时,可以坚持一下自己的思考,也许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有时候成功就在坚持的偶然中促成的。
(三)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真理永远藏在在实践中,这需要学生不断的去实验、去验证、去假设。因此,教师在学生的数学过程中,要不断的去怀疑,不断的去验证,用新旧知识去解决问题。倡导探索精神更,不仅能让数学变得有趣,还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使得数学变得不那么枯燥,而是贴近生活实际的。在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多提问,鼓励学生去思考,答错的同学也要去鼓励他,鼓励他的积极性,让他在解题中得到肯定与支持。
(四)家校结合
监护人切实履行职责,做学生强有力的后盾。当老师在学校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时,学生能安心学习,放心待在学校。他们考试成绩如何、排名如何,大部分学是排斥的,应该多关心他们的饮食起居放假回到家还能得到家长的关怀与辅导,是每个学生成长路上的指明灯。所以,家长们应该少玩手机多和学生谈心,询问在校的饮食与学习情况,及时的反馈学生所需要的东西。
三、总结
在教师这个职业中,我们更多的是要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基础薄弱而又想努力学习的学生,他们并不是天生的愚笨,而是他们还处在认知发展阶段,很多方面需要教师去约束和调控,所以我们应该在学生身上找出闪光点激励他们勇往直前。
总之,让学他们由“厌学”到“学有所获”再到“乐学”, 是我们所有数学教师正在面临的一项重大的难题。在对非智力因素调动过程中,我们要认真细致地分析每一位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成因,耐心地辅导每一位学困生并让他们证明自身价值的机会,使每一位学困生都能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 何六月。 高中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 孙林林,王强。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其转化策略的探究[J]。高考,2020(32):89。
关键词:调动;非智力因素;数学学习;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当学生从初中阶段跨越到高中阶段时,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复杂性使得学生开始对数学失去信心和兴趣,很大程度上是非智力因素的缺失而导致。大部分教师都清楚学生的成绩不仅仅只靠智力,还有平时的态度、兴趣等。一个人的聪明与否不光看智力好与不好,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也能让学生的付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著名数学家张广厚在小学、初中阶段,智力水平并不出众,但他 的成功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关。他曾经说过:“搞数学不需要太聪明,中等天分就好,主要是毅力与钻劲。”[1]达尔文也曾说过他在科学上成功的基础他对科学的热爱,对观察的渴望,对长期探索的坚韧,再加上对事业的勤奋。可见,非智力因素在一个人整个发展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作为教育事业的奉献者更加需要积极地去挖掘学生潜在的实力,为祖国建设增添风采。
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动机不仅可以由外在因素(诱因)激发而来,也可以由一定的目标来引起。有研究发现,如果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会变化。如今好多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每天被动的学习,得过且过,因此要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动机的培养,让他们知道学习数学的好处。每天课前5分钟,教师可以根据当天所学内容联系到生活中或者引起共鸣的问题。例如在学习指数函数的时候,可以抛出一个问题:给我一张纸把你送到月球上去。同学们肯定觉得不可思议并且大胆探讨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同学们通过学习数学得到的训练和修养,对他们学习其他理论会有很大帮助。良好的数学素质也有助于推动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
首先学习好数学就得确立一个学习目标,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外部动机。在高一入学时,应该让每个人制定一个计划,每天要完成数学的内容,下一次考试期待的分数,再到长远的高考需要多少个分来达到自己理想的大学分数线。其次给学生时间及时反馈当堂所学内容或者作业问题,对于学生在课堂提的问题要及时解答,作业提交后要及时批改,批改过程中给予A、B、C等级划分以此激励学生下次努力。最后是组织竞赛、开展合作学习,竞赛不需要很官方,比如说在一堂课上,老师把学生分成第一组、第二组,老师课上提问问题,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对了加分,错了不计分,以此来加强学生合作学习并且还能提高学生的課堂学习氛围。[2]
(二)借助问题,培养学生意志力
在培养学生意志力方面我们始终贯彻:从小事做起,从平时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平时上课的时候,要让学生养成黑板擦干净,窗户通风,窗帘打开,日复一日形成习惯。虽然这是小事,但是小事情能促进他们的意志力。很小就知道“坚持就是胜利”,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一个大题就需要思考半个小时,甚至还思考不出来,这时候学生可能出现放弃心理,教师就该鼓励学生再坚持一下,或者提示一下学生卡壳的地方让他们顿悟解出此题。有困难要向老师求助而不是只想到放弃。其实在学校的点点滴滴都在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比如每天早上按时起床不能睡懒觉,每天中午必须打扫卫生,会有学生会人员来检查并打分。然后把这些习惯运用到数学学习当中去,遇到难题时,可以坚持一下自己的思考,也许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有时候成功就在坚持的偶然中促成的。
(三)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真理永远藏在在实践中,这需要学生不断的去实验、去验证、去假设。因此,教师在学生的数学过程中,要不断的去怀疑,不断的去验证,用新旧知识去解决问题。倡导探索精神更,不仅能让数学变得有趣,还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使得数学变得不那么枯燥,而是贴近生活实际的。在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多提问,鼓励学生去思考,答错的同学也要去鼓励他,鼓励他的积极性,让他在解题中得到肯定与支持。
(四)家校结合
监护人切实履行职责,做学生强有力的后盾。当老师在学校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时,学生能安心学习,放心待在学校。他们考试成绩如何、排名如何,大部分学是排斥的,应该多关心他们的饮食起居放假回到家还能得到家长的关怀与辅导,是每个学生成长路上的指明灯。所以,家长们应该少玩手机多和学生谈心,询问在校的饮食与学习情况,及时的反馈学生所需要的东西。
三、总结
在教师这个职业中,我们更多的是要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基础薄弱而又想努力学习的学生,他们并不是天生的愚笨,而是他们还处在认知发展阶段,很多方面需要教师去约束和调控,所以我们应该在学生身上找出闪光点激励他们勇往直前。
总之,让学他们由“厌学”到“学有所获”再到“乐学”, 是我们所有数学教师正在面临的一项重大的难题。在对非智力因素调动过程中,我们要认真细致地分析每一位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成因,耐心地辅导每一位学困生并让他们证明自身价值的机会,使每一位学困生都能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 何六月。 高中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 孙林林,王强。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其转化策略的探究[J]。高考,2020(3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