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节气名:清明 2017年4月4日
农历 三月初八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于仲春与暮春之交,冬至后的第108天。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据传晋文公为悼念恩人介之推,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历书》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宋】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 流转在自然与文化之间
@四川省成都市盐道街中学 肖龙云
城市生活已经二十余年,回家祭奠先祖的次数越来越少,祭祖多改在春节,而一到清明,就只有念想而无行动了。人们短信问候成气候,网络问候更是盛行。某清明节,竟然收到友人发来的一条短信:祝节日愉快!觉得这问候怪怪的!恍然明白:清明节,在我们民族的自觉意识里,已经只是感念先人恩德,慎终追远的特殊节日了!
清明节,你的本来面目是这样的么?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这只是物候现象,哪里看得出与感怀相关呢?春光明媚,草木吐绿,桐花美丽绽放,人们纷纷走出户外,到田野里,到乡村里,吸纳大自然纯阳之气,驱散积郁寒气和抑郁心情。人们远足,亲近自然,时称踏青,今名春游。顺应天时,感受这自然的和谐流转,这不就是天人合一么?
清明节,我想起,你之前有一个叫寒食节的节日。
古人认为,寒食之后重生新火就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透露的是季节交替的信息,象征着新季节的开始,新生则有对“过去”的怀念和感谢。
寒食禁火,要用冷食祭墓;清明取新火,踏青出游。寒食节怀旧悼亡,清明节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这是多么的和谐!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我们祖先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认识是多么智慧啊!
清明节,中国人一开始通过你感悟自然大化和谐流转。后来,你承担起了人们与历史、未来做精神交流的重任。让人们在踏青、折柳、沐浴、吟咏中享受春天的美好,又让人们思考生命的承继,在祭奠、缅怀的各种仪式中感念、追思……
一雨清明至
@四川省成都市盐道街中学高三(5)班 肖 泰
我生长在城里,清明,只是从父母辈和爷辈们的口中听过,它是个什么样子,自己其实并不清楚。我在很小的时候,只记得雨多时节,大概是清明节,去过北川乡村的外祖父家,和他们去祭祖扫墓。磕头作揖,虽不完全知道怎么回事,却是十分虔诚地照着做了。
我觉得那是一件极其严肃的大事,庄重的事。香蜡、纸钱、贡品、列队、禁声、默然跪拜,很有仪式感。看到亲人们那种虔诚,诚意叩拜,我感受到了大家对祖先的诚意与尊敬。后来在《论语》中读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样的话,追远,就是指祭祀祖先,表达虔诚追怀之思,大概是不忘本之意吧。
原来,一个清明节,这么的有历史,这么的有内涵!
祭祀活动虽然是清明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清明节的活动不止这些。寒食,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轻烟”。人们能做的是,任由手中的风筝断线飘走,踢踢球,荡荡秋千,在自然风物中悠闲自在。
萬物生长于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农夫们或吆喝着,或哼着小曲,在田里劳作,在原野徜徉,期待着秋的丰收。不知疲倦的身影在细细的春雨中如水墨画,身影之外如禅意的留白,人与自然相处得如此和谐。清明一到,一切都明丽了起来。
不曾忘,清明是农耕时代人们对自然敬畏的记忆,是人们对自然轮回不息的欢喜与热盼。清明节从来都是死亡与新生交织、欢乐与伤情共存的节日。只是,我们逐渐模糊了对美好的追随,留下了严肃与庄重的追思。
农历 三月初八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于仲春与暮春之交,冬至后的第108天。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据传晋文公为悼念恩人介之推,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历书》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宋】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 流转在自然与文化之间
@四川省成都市盐道街中学 肖龙云
城市生活已经二十余年,回家祭奠先祖的次数越来越少,祭祖多改在春节,而一到清明,就只有念想而无行动了。人们短信问候成气候,网络问候更是盛行。某清明节,竟然收到友人发来的一条短信:祝节日愉快!觉得这问候怪怪的!恍然明白:清明节,在我们民族的自觉意识里,已经只是感念先人恩德,慎终追远的特殊节日了!
清明节,你的本来面目是这样的么?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这只是物候现象,哪里看得出与感怀相关呢?春光明媚,草木吐绿,桐花美丽绽放,人们纷纷走出户外,到田野里,到乡村里,吸纳大自然纯阳之气,驱散积郁寒气和抑郁心情。人们远足,亲近自然,时称踏青,今名春游。顺应天时,感受这自然的和谐流转,这不就是天人合一么?
清明节,我想起,你之前有一个叫寒食节的节日。
古人认为,寒食之后重生新火就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透露的是季节交替的信息,象征着新季节的开始,新生则有对“过去”的怀念和感谢。
寒食禁火,要用冷食祭墓;清明取新火,踏青出游。寒食节怀旧悼亡,清明节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这是多么的和谐!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我们祖先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认识是多么智慧啊!
清明节,中国人一开始通过你感悟自然大化和谐流转。后来,你承担起了人们与历史、未来做精神交流的重任。让人们在踏青、折柳、沐浴、吟咏中享受春天的美好,又让人们思考生命的承继,在祭奠、缅怀的各种仪式中感念、追思……
一雨清明至
@四川省成都市盐道街中学高三(5)班 肖 泰
我生长在城里,清明,只是从父母辈和爷辈们的口中听过,它是个什么样子,自己其实并不清楚。我在很小的时候,只记得雨多时节,大概是清明节,去过北川乡村的外祖父家,和他们去祭祖扫墓。磕头作揖,虽不完全知道怎么回事,却是十分虔诚地照着做了。
我觉得那是一件极其严肃的大事,庄重的事。香蜡、纸钱、贡品、列队、禁声、默然跪拜,很有仪式感。看到亲人们那种虔诚,诚意叩拜,我感受到了大家对祖先的诚意与尊敬。后来在《论语》中读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样的话,追远,就是指祭祀祖先,表达虔诚追怀之思,大概是不忘本之意吧。
原来,一个清明节,这么的有历史,这么的有内涵!
祭祀活动虽然是清明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清明节的活动不止这些。寒食,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轻烟”。人们能做的是,任由手中的风筝断线飘走,踢踢球,荡荡秋千,在自然风物中悠闲自在。
萬物生长于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农夫们或吆喝着,或哼着小曲,在田里劳作,在原野徜徉,期待着秋的丰收。不知疲倦的身影在细细的春雨中如水墨画,身影之外如禅意的留白,人与自然相处得如此和谐。清明一到,一切都明丽了起来。
不曾忘,清明是农耕时代人们对自然敬畏的记忆,是人们对自然轮回不息的欢喜与热盼。清明节从来都是死亡与新生交织、欢乐与伤情共存的节日。只是,我们逐渐模糊了对美好的追随,留下了严肃与庄重的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