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血压病有多种,值得警惕的是一种“晨峰血压”,又称“凌晨高血压”或“非勺型”高血压,即凌晨后血压非但不降、反而升高,于天明前达到血压高峰,由此诱发脑中风和心肌梗死等“高血压危象”。
针对人体血压的变化规律,选择合适的药物制剂及合理的给药时间,使药物作用时间与血压波动的“节律”特点相一致,可降低“晨峰血压”。
为克服“晨峰血压”,用药应有特殊性,即睡前应加服一次药,甚至加服长效药,可有效地缓解“晨峰血压”,杜绝凌晨脑中风和心肌梗死。如此用药几个月后,其异常“非勺型”血压的“昼夜节律”将明显改善,大大降低凌晨高血压及早晨时的“高血压危象”。而对血压“昼夜节律”呈“正勺型”的大多数高血压者,长效降压药宜在早晨服。
睡前服药可控制“晨峰血压”
为何“晨峰血压”者宜将长效降压药放在睡前服呢?这是由于长效降压药的作用时间长,但因“定时”、“定量”释药导致起效的时间缓慢,用药后2~3个小时血药浓度方才逐渐升高至高峰而起降压效应,此效应可维持3~6小时;而后将缓慢下降,并在其后较长时间内保持比较稳定的降压作用,控制全天24小时的血压。如此分析:21点服药,午夜后达到血药高峰,直至凌晨4~6时仍然具有显著的降压效应,这可有效地控制“晨峰高血压”现象,避免中风、心梗和其他多种心脑血管病等,确保患者安全。
睡前服用降压药,最大的担心是发生夜间体位性低血压,特别是老年人夜起小便时,从床上突然直立,大脑突然缺血,可因起立性低血压而晕倒,严重者猝死。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因为只有确定为“晨峰血压”型,才能临睡前服用长效降压药,而此类人的凌晨血压很高,故不会出现“夜间血压过低”现象。
服长效降压药并非拒绝短效药
现在很多制剂都是缓释、控释为一体的,也就是说在缓慢释放的同时,其释放药量是可控的。如同样的硝苯地平,尼福达是缓释片,拜新同是控释片。控释片疗效更好,但价格更贵。
控释片是对药物释放要求相对较高的制剂,所以多见于心血管制剂,如硝苯地平控释片常用于有多种并发症的老年性高血压危象。它在单位时间内有着比较恒定的释放剂量,以维持血药浓度恒定,药效更持久,确实灵验,可有效地控制重危病情,延续生命。
高血压患者应自备1~2种短效降压药,如硝苯地平(心痛定)、卡托普利(开博通)等,以备血压突然升高时急用。如短时间内血压急剧升高,为了防止发生“高血压危象”和出现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此时可酌情使用短效降压药,也可舌下含服硝苯地平舌下片,可在短时间内降压,规避“高血压危象”,然后及时就医。等血压降到理想水平后,再恢复并坚持服原有的长效降压药,以保持长时期的血压昼夜平稳。
临床经验表明,若患者在早上服降压药后,尤其是已经采用“联合用药”后,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发现,夜间血压或晨起血压仍然较高,此即“晨峰血压”,一般可在晚上加服1次中效降压药,最好将长效药的服药时间从早上换到临睡前。
确定高血压类型是前提
高血压患者应在医生的帮助下,先确诊血压类型和“节律特点”(如有无“晨峰血压”等),结合药物的达峰时间、半衰期,来决定一天中用药的最佳时间。因白天活动多致心律加快、血压增高;而夜间各项新陈代谢处于“低谷”,且睡眠中的血压会自然下降,一般不需要用药。所以,一般的高血压患者不适合在夜晚服长效降压药。而“非勺型”的血压波动者,夜间血压反会升高,清晨时分出现“晨峰血压”,易于发生危险,需要临睡前加服药物。
此外,对有的刚刚确诊为高血压者来说,切忌短时间内快速降压,因过度低血压的危险(可致中风)大于已有的高血压。初期降压,不能太急,应控制在2~4周内将血压降至正常值。长效降压药因其释药缓慢而平稳,故虽在服药当天就有一定的降压作用(仅下降5~8毫米汞柱),但其达到代谢平衡、稳定的降压作用(药理学称为“稳态血药浓度”)约需10~15天,而30天后才能达到最佳降压作用。通俗而言,长效降压药开始时“启动”得慢,它是在奠定基础、“积累”效应(血药浓度缓慢升高);一旦几周后达到它的作用峰值,以后只需坚持每天服用1片,患者的血压就被控制得较为平稳,就能像火车奔驰在平原上,血压昼夜24小时的高低起伏都是轻微的,这可有效地保护心、脑、肾和血管等靶器官。
【药师提醒】患者服药后不要过分着急(如血压过高者可在最初几天中加服短效降压药),切忌因最初血压下降不明显而加大剂量,或过早调换其他药物。
针对人体血压的变化规律,选择合适的药物制剂及合理的给药时间,使药物作用时间与血压波动的“节律”特点相一致,可降低“晨峰血压”。
为克服“晨峰血压”,用药应有特殊性,即睡前应加服一次药,甚至加服长效药,可有效地缓解“晨峰血压”,杜绝凌晨脑中风和心肌梗死。如此用药几个月后,其异常“非勺型”血压的“昼夜节律”将明显改善,大大降低凌晨高血压及早晨时的“高血压危象”。而对血压“昼夜节律”呈“正勺型”的大多数高血压者,长效降压药宜在早晨服。
睡前服药可控制“晨峰血压”
为何“晨峰血压”者宜将长效降压药放在睡前服呢?这是由于长效降压药的作用时间长,但因“定时”、“定量”释药导致起效的时间缓慢,用药后2~3个小时血药浓度方才逐渐升高至高峰而起降压效应,此效应可维持3~6小时;而后将缓慢下降,并在其后较长时间内保持比较稳定的降压作用,控制全天24小时的血压。如此分析:21点服药,午夜后达到血药高峰,直至凌晨4~6时仍然具有显著的降压效应,这可有效地控制“晨峰高血压”现象,避免中风、心梗和其他多种心脑血管病等,确保患者安全。
睡前服用降压药,最大的担心是发生夜间体位性低血压,特别是老年人夜起小便时,从床上突然直立,大脑突然缺血,可因起立性低血压而晕倒,严重者猝死。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因为只有确定为“晨峰血压”型,才能临睡前服用长效降压药,而此类人的凌晨血压很高,故不会出现“夜间血压过低”现象。
服长效降压药并非拒绝短效药
现在很多制剂都是缓释、控释为一体的,也就是说在缓慢释放的同时,其释放药量是可控的。如同样的硝苯地平,尼福达是缓释片,拜新同是控释片。控释片疗效更好,但价格更贵。
控释片是对药物释放要求相对较高的制剂,所以多见于心血管制剂,如硝苯地平控释片常用于有多种并发症的老年性高血压危象。它在单位时间内有着比较恒定的释放剂量,以维持血药浓度恒定,药效更持久,确实灵验,可有效地控制重危病情,延续生命。
高血压患者应自备1~2种短效降压药,如硝苯地平(心痛定)、卡托普利(开博通)等,以备血压突然升高时急用。如短时间内血压急剧升高,为了防止发生“高血压危象”和出现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此时可酌情使用短效降压药,也可舌下含服硝苯地平舌下片,可在短时间内降压,规避“高血压危象”,然后及时就医。等血压降到理想水平后,再恢复并坚持服原有的长效降压药,以保持长时期的血压昼夜平稳。
临床经验表明,若患者在早上服降压药后,尤其是已经采用“联合用药”后,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发现,夜间血压或晨起血压仍然较高,此即“晨峰血压”,一般可在晚上加服1次中效降压药,最好将长效药的服药时间从早上换到临睡前。
确定高血压类型是前提
高血压患者应在医生的帮助下,先确诊血压类型和“节律特点”(如有无“晨峰血压”等),结合药物的达峰时间、半衰期,来决定一天中用药的最佳时间。因白天活动多致心律加快、血压增高;而夜间各项新陈代谢处于“低谷”,且睡眠中的血压会自然下降,一般不需要用药。所以,一般的高血压患者不适合在夜晚服长效降压药。而“非勺型”的血压波动者,夜间血压反会升高,清晨时分出现“晨峰血压”,易于发生危险,需要临睡前加服药物。
此外,对有的刚刚确诊为高血压者来说,切忌短时间内快速降压,因过度低血压的危险(可致中风)大于已有的高血压。初期降压,不能太急,应控制在2~4周内将血压降至正常值。长效降压药因其释药缓慢而平稳,故虽在服药当天就有一定的降压作用(仅下降5~8毫米汞柱),但其达到代谢平衡、稳定的降压作用(药理学称为“稳态血药浓度”)约需10~15天,而30天后才能达到最佳降压作用。通俗而言,长效降压药开始时“启动”得慢,它是在奠定基础、“积累”效应(血药浓度缓慢升高);一旦几周后达到它的作用峰值,以后只需坚持每天服用1片,患者的血压就被控制得较为平稳,就能像火车奔驰在平原上,血压昼夜24小时的高低起伏都是轻微的,这可有效地保护心、脑、肾和血管等靶器官。
【药师提醒】患者服药后不要过分着急(如血压过高者可在最初几天中加服短效降压药),切忌因最初血压下降不明显而加大剂量,或过早调换其他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