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观念摄影在中国艺术界有很多的提法:如先锋摄影、前卫摄影、实验摄影、概念摄影等。单从概念上说观念摄影应是一种以摄影为媒介的观念艺术创作,其实质是观念艺术在媒介上的一种延伸与演变,是从艺术中抽离出来的一种相对独立的创作手段与形式。]
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摄影不再仅仅作为一种记录手段,而是成了观念艺术不可或缺的一个参与部分。后来很多敏锐的艺术家发现摄影具有某种半独立的视觉形态,于是他们颠覆了摄影和观念艺术记录和被记录的关系,开始一种专门以摄影形态为最终表现形态的艺术创作手法。1999年前后,观念摄影获得国际上的认同,并开始进入前卫画廊和收藏家的销售渠道,中国观念摄影家也逐渐成了各种国际前卫摄影展和综合国际艺术展的常客。观念摄影进入了一个“新摄影”阶段和快速繁殖期。“新摄影”最终成型,从以摄影为媒介的观念艺术演变成以观念为基础的观念摄影。
观念摄影早期以先锋摄影的方式出现,而后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分支。从最初的借鉴西方观念和摄影语言到开始逐渐的自觉的挖掘本土深厚的文化艺术养分。虽然中国观念摄影发展也有好多年,涌现了一大批观念摄影作品,备受国外博物馆、收藏家、画廊、艺评人的高度关注。但很多人对观念摄影还不甚了解,甚至传统摄影界仍提出种种质疑。但作为一种摄影形态和文化艺术现象它客观存在,同时给传统摄影注入许多新的能量。观念摄影已经是不可争辩地成为了艺术性极强的摄影门类。正是观念摄影的魔力驱使本人关注它和研究它。
一、观念摄影的观念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和演变,当代中国社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深刻而广泛的,不仅改变了当代中国社会的物质面貌,更为重要的是对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巨大影响。尤其是与人类行为和思维息息相关的文化的发展,更是呈现出一种多元化、视觉化、多媒体化、消费化的态势,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受到多种维度潮流的冲击,当代人面临着诸多严峻、深刻问题的考验。
观念摄影的主旨在于通过摄影所传递的某种观念,通过摄影表达自我的态度,摆脱浅层次无意味纠缠的探索过程,试图通过摄影的媒介,展现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剖析,并且提出一些有意味的话题,引发更多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因此,观念往往不是给出一个答案,而是有多种可能性的指向,让观众自己去悟会。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这也符合审美的需求,观念摄影讲求观念的传递,被观看和被解读。
观念摄影艺术家们着重于自己的观念如何被视觉化,观念本身才是他们的真正着眼之处。他们常常强调对主题的理性把握,而不是像以前的摄影家那样只是依赖于摄影过程中的偶然性邂逅。攝影家愈发强调自己对主题、对象及效果的全面掌握和控制。
观念摄影结束摄影仅仅作为玩味的对象,开始了用摄影思考本质问题,对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和质疑。因此,观念摄影重视对外部世界的关照和对内在心灵的体悟。
重视摄影的多元化发展及个性表达同时结合当代中国观念摄影的发展和现实,处理好继承传统文化和吸收西方现代文化的问题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在人文和艺术是的双重语境中寻求价值支点,赋予观念摄影更加深刻的意义。
二、观念摄影的影像本体及艺术表达
观念摄影的表达是建立在观念结构上对摄影本体的自觉借用,通过影像的视觉语言传达出来的。摄影的诸多特质被很好地运用到观念作品中,摄影的语言魅力充分呈现出来。摄影特有的方式和语言是观念表述的利器。摄影的真实视感,时间感、决定性瞬间、时空延展性、成像技术的独特性等都不同于其他视觉艺术,吸引着摄影艺术家不断把心智投入其中,把摄影所承载的文化和观念通过影像视觉符号方式转述给我们。
观念摄影是表达拍摄者对某一事物观点和思想的摄影形式。它以将个人观念视觉化为最重要的诉求点。它将摄影这一方式作为拍摄者个人观念的依存体,在拍摄和制作手段上不受传统摄影观点和要求的限制,观念摄影家认同摄影这一形式的可能性,但同时反击对摄影的种种历史限制。他们的摄影探索为摄影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是因为观念摄影的主要表达特征是讽喻,讽喻则是反隐喻的,是颠覆和拆解隐喻的。观念摄影或新摄影的关键,其实往往并不在于其“观念”以及“新”,而是在于其运用了以讽喻为主的修辞方式。批判和质疑成为观念摄影表达的主要方式。
观念摄影的摄影表达式多元的,并将随时代的演进而更加丰富。在摄影的本体语言运用上往往着重于时间和空间的利用,影像的记录和虚构,粗犷与真实;表达上往往以“文化寓言”的方式一方面对西方后现代摄影进行沿袭和挪用,另一方面对中国传统元素也积极的挖掘和借用。这在前几年的观念摄影作品中蔚然成风。
洪磊的观念摄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系列《宋画小品》《枇杷山鸟图》利用真实花鸟作为静物和《竹林七贤》实物造景的手法构筑新的古代文人及趣味,实景拍摄再造中国古代艺术尤其是国画的意境,体现独特的中国哲学和文化思想,表达当代人站在如今关照历史的复杂心态。
观念与摄影语言在上例作品中巧妙地融为一体。数码时代给观念摄影更广阔的发挥空间。各种的数码后期和现代摄影师的背离传统的创作思路已经远远脱离了摄影的界限;摄影与美术、装置、行为等多媒体的交融和结合,不断边缘化,已经成为整个世界艺术发展的大趋势。
三、结语
观念摄影的产生、发展,有着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原因,外部原因是当代社会生存环境的巨大改变,内部是摄影界对传统摄影需要从主题、题材、语言、形式等各个方面的突破。观念摄影的发展,拓展了对我们对摄影本体的理解,完善了摄影美学体系,也丰富了自身的语言。当然,我们可以看到当代观念摄影存在着较大的不足,这和我国摄影跳跃式发展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参考文献
[1]张帆.观念摄影的主题研究[J].艺术前沿,2014(4):48-53.
[2]陈之年.前卫摄影的流派与手法研究[J].大舞台,2012,(7):88-92.
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摄影不再仅仅作为一种记录手段,而是成了观念艺术不可或缺的一个参与部分。后来很多敏锐的艺术家发现摄影具有某种半独立的视觉形态,于是他们颠覆了摄影和观念艺术记录和被记录的关系,开始一种专门以摄影形态为最终表现形态的艺术创作手法。1999年前后,观念摄影获得国际上的认同,并开始进入前卫画廊和收藏家的销售渠道,中国观念摄影家也逐渐成了各种国际前卫摄影展和综合国际艺术展的常客。观念摄影进入了一个“新摄影”阶段和快速繁殖期。“新摄影”最终成型,从以摄影为媒介的观念艺术演变成以观念为基础的观念摄影。
观念摄影早期以先锋摄影的方式出现,而后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分支。从最初的借鉴西方观念和摄影语言到开始逐渐的自觉的挖掘本土深厚的文化艺术养分。虽然中国观念摄影发展也有好多年,涌现了一大批观念摄影作品,备受国外博物馆、收藏家、画廊、艺评人的高度关注。但很多人对观念摄影还不甚了解,甚至传统摄影界仍提出种种质疑。但作为一种摄影形态和文化艺术现象它客观存在,同时给传统摄影注入许多新的能量。观念摄影已经是不可争辩地成为了艺术性极强的摄影门类。正是观念摄影的魔力驱使本人关注它和研究它。
一、观念摄影的观念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和演变,当代中国社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深刻而广泛的,不仅改变了当代中国社会的物质面貌,更为重要的是对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巨大影响。尤其是与人类行为和思维息息相关的文化的发展,更是呈现出一种多元化、视觉化、多媒体化、消费化的态势,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受到多种维度潮流的冲击,当代人面临着诸多严峻、深刻问题的考验。
观念摄影的主旨在于通过摄影所传递的某种观念,通过摄影表达自我的态度,摆脱浅层次无意味纠缠的探索过程,试图通过摄影的媒介,展现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剖析,并且提出一些有意味的话题,引发更多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因此,观念往往不是给出一个答案,而是有多种可能性的指向,让观众自己去悟会。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这也符合审美的需求,观念摄影讲求观念的传递,被观看和被解读。
观念摄影艺术家们着重于自己的观念如何被视觉化,观念本身才是他们的真正着眼之处。他们常常强调对主题的理性把握,而不是像以前的摄影家那样只是依赖于摄影过程中的偶然性邂逅。攝影家愈发强调自己对主题、对象及效果的全面掌握和控制。
观念摄影结束摄影仅仅作为玩味的对象,开始了用摄影思考本质问题,对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和质疑。因此,观念摄影重视对外部世界的关照和对内在心灵的体悟。
重视摄影的多元化发展及个性表达同时结合当代中国观念摄影的发展和现实,处理好继承传统文化和吸收西方现代文化的问题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在人文和艺术是的双重语境中寻求价值支点,赋予观念摄影更加深刻的意义。
二、观念摄影的影像本体及艺术表达
观念摄影的表达是建立在观念结构上对摄影本体的自觉借用,通过影像的视觉语言传达出来的。摄影的诸多特质被很好地运用到观念作品中,摄影的语言魅力充分呈现出来。摄影特有的方式和语言是观念表述的利器。摄影的真实视感,时间感、决定性瞬间、时空延展性、成像技术的独特性等都不同于其他视觉艺术,吸引着摄影艺术家不断把心智投入其中,把摄影所承载的文化和观念通过影像视觉符号方式转述给我们。
观念摄影是表达拍摄者对某一事物观点和思想的摄影形式。它以将个人观念视觉化为最重要的诉求点。它将摄影这一方式作为拍摄者个人观念的依存体,在拍摄和制作手段上不受传统摄影观点和要求的限制,观念摄影家认同摄影这一形式的可能性,但同时反击对摄影的种种历史限制。他们的摄影探索为摄影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是因为观念摄影的主要表达特征是讽喻,讽喻则是反隐喻的,是颠覆和拆解隐喻的。观念摄影或新摄影的关键,其实往往并不在于其“观念”以及“新”,而是在于其运用了以讽喻为主的修辞方式。批判和质疑成为观念摄影表达的主要方式。
观念摄影的摄影表达式多元的,并将随时代的演进而更加丰富。在摄影的本体语言运用上往往着重于时间和空间的利用,影像的记录和虚构,粗犷与真实;表达上往往以“文化寓言”的方式一方面对西方后现代摄影进行沿袭和挪用,另一方面对中国传统元素也积极的挖掘和借用。这在前几年的观念摄影作品中蔚然成风。
洪磊的观念摄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系列《宋画小品》《枇杷山鸟图》利用真实花鸟作为静物和《竹林七贤》实物造景的手法构筑新的古代文人及趣味,实景拍摄再造中国古代艺术尤其是国画的意境,体现独特的中国哲学和文化思想,表达当代人站在如今关照历史的复杂心态。
观念与摄影语言在上例作品中巧妙地融为一体。数码时代给观念摄影更广阔的发挥空间。各种的数码后期和现代摄影师的背离传统的创作思路已经远远脱离了摄影的界限;摄影与美术、装置、行为等多媒体的交融和结合,不断边缘化,已经成为整个世界艺术发展的大趋势。
三、结语
观念摄影的产生、发展,有着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原因,外部原因是当代社会生存环境的巨大改变,内部是摄影界对传统摄影需要从主题、题材、语言、形式等各个方面的突破。观念摄影的发展,拓展了对我们对摄影本体的理解,完善了摄影美学体系,也丰富了自身的语言。当然,我们可以看到当代观念摄影存在着较大的不足,这和我国摄影跳跃式发展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参考文献
[1]张帆.观念摄影的主题研究[J].艺术前沿,2014(4):48-53.
[2]陈之年.前卫摄影的流派与手法研究[J].大舞台,2012,(7):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