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收尾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irit_i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在教学时,要做到讲究开头、突出中心,更需要注重总结艺术,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则是一种虎头蛇尾的教学,是教学的败笔。
  关键词:结尾;延伸拓展;游戏式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7-058-1
  
  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多的老师是注重课堂的基本部分,即注重课堂教学过程,再者是注重课堂教学的导入与复习阶段的艺术,但很少有老师注重对结尾部分的研究。我们在教学时,要做到讲究开头、突出中心,更需要注重总结艺术,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则是一种虎头蛇尾的教学,是教学的败笔,至少不能算是一节非常完整成功的课堂教学。为此,笔者十分注重课堂的结尾教学,多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总结预习式
  这种方式被大部分老师所采用,用起来非常自然也非常顺理成章,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笔者也经常采用这种方式,但也对其进行了加工,争取发挥这种结尾方式的最佳效果。这种结课的方式是指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完整地掌握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教师用准确而且简练的语言引导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再次强调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并对主要问题加以概括、归纳和总结。这样就会把零散的学习内容再加以系统化、完整化,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本课所学内容的理解,巩固新知识,还给学生树立自信心,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所学内容,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下一次课的学习中去。如在学习“梯形的认识”之后,笔者是以这样的形式结尾,帮助学生总结与预习的:
  1.什么样的图形叫梯形?
  2.什么是梯形的底边(上底、下底)、腰和高?
  3.梯形和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4.我们能够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不能计算出梯形的面积呢?如果能,又应该怎样计算呢?
  之所以这样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再次把思路理清,清楚学习的重点,又巩固所学内容,加强记忆。另一个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下一节“梯形的面积”的新课之中去。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又让他们养成一个预习的习惯。
  二、延伸拓展式
  课堂教学是要学习新的知识,也就是基础知识,对新知识的运用即是拓展,一般都放在课的结尾部分,要让学生在熟练掌握已学过内容的基础上,把所学的教材内容进行拓展,让学生对新的知识学会进一步地运用,达到举一反三。同时从一个新知到另一个新知的迁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比如在教“三角形的内角和”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结尾的:
  笔者先出示了事先准备好的几个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让学生数一数,并加以认识,边总结和提问:“我们这一节课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那么这些图形的内角和是不是也是180度呢?如果不是,那应该是多少呢?”问题一提出,学生立刻知道的是这些图形的内角和不是180度,但又不知道到底是多少度。此时,笔者进一步启发学生:“我们计算和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时了‘拼图法’;对于这些图形我们能不能采用类似的方法呢?是不是还可以用‘分图法’,把它们分解成多个三角形,再计算它们的内角和呢?”这时候,学生明白了。于是老师动员学生动起手来,很快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360°,四边形内角和是540°,五边形内角和是720°。老师又提醒同学们可以在课下算出六边形、七边形等图形的内角和。这样,不仅巩固了本节课的内容,还扩大了认知的领域,培养了学生善于动手,认真观察,理性分析判断的能力。
  三、趣味游戏式
  这种结课方式很适合于小学生,是根据儿童喜欢玩的特点,把游戏活动与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游戏学习过程中全身心地放松,更能长时间地保持学生对学习新知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结束本次课的教学。笔者常以游戏的形式结束新课,比如用了找朋友这个游戏对“约数和倍数”进行了结课,起到很好的效果。
  教师出示带有数字的卡片说:“你们可以为我出示的这些数字‘找朋友’吗?如果你的座位号是卡片上的数的倍数,你就找到了‘朋友’并可以离开教室了。在离开以前,你要走上讲台,为你的座位号再找出两个‘朋友’并大声说出来,才能走出教室。这两个‘朋友’,一个是它的约数、一个是它的倍数。”学生顿时倍添兴趣。
  1.教师出示卡片2,座位号是2的倍数的学生一个个走上讲台,分别说出了自己座位号的倍数和约数,然后离开了教室。
  2.教师出示卡片3、5时,座位号是3、5的倍数的学生,也用同样的方式走出了教室。
  3.最后,教室里只剩下座位号是1、7、11、13、19、23、29、31、37、41、43、47的学生。师问:“你们怎么还不出去玩呢?”生答:“因为我们的座位号都不是老师拿的卡片上的数的倍数。”师问:“那出什么数时,你们就都可以出去了呢?”生答:“1”教师出示卡片“1”,在欢快的下课铃声中,同学们依次做完游戏走出教室,乘着游戏的余兴,投入到了快乐的课间十分钟之中。
  综上所述,一堂课能有一个好的结尾,就像一曲乐章的尾声充满了激情,让人们回味无穷,余音缠绵不断。课的结尾要精心设计,做到简洁明快、灵活多变、不拖累泥带水,让学生还有一种想上课的感觉。
  [参考文献]
  [1]曹开云.小议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实验教学.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8(03).
  [2]张静波.数学实验课教学初探.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6(02).
  [3]申敬菊.浅谈数学课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黑龙江教育(小学),2011(10).
  [4]王凌云.小学数学学习方式多样化之初探.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22).
  [5]余仙.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在“疑”字上下功夫.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09).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