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退休职工看消费40年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s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40年来,自己是见证者和亲历者,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在40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许继文对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真切的感受。
  今年76岁的许继文是沈阳第一机床厂的退休职工,谈起改革开放40年百姓的消费变化,他感慨良多,“那是天翻地覆的变化,就拿我家来说,以前根本谈不上消费,那时候是节衣缩食,现在有钱了,想咋花就咋花。”
  能省则省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收入低,许继文家里生活困难,一家五口过日子能省则省。“我1961年工作,工资只有28元,1962年涨到39元。1969年结婚,记得那年两人加一起也就75块钱,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过得紧巴巴,什么都不敢买。”
  1977年,许继文夫妇都涨了工资。“我和爱人的收入每个月涨到了96元,家里生活宽裕了一些,但还是不敢花钱。记得有一次,晚上我炒菜,有些着急,不小心弄洒了装豆油的碗,爱人埋怨我好几天。洒的豆油能炒好几天的菜,当时我也很愧疚,那种滋味今天的年轻人理解不了。”
  近些年,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许继文说,大家从“基本温饱”的生存需求,逐渐转变到开始讲究食品营养,追求绿色健康和安全卫生。用餐地点也不再是单一的在家用餐,越来越多的餐厅让人眼花缭乱。
  他说,如今和爱人周末就会外出就餐,“省时、方便、丰富、新鲜的餐馆多得是,有时候在外边和老同事、老朋友聚一聚,很开心。对于物资匮乏年代走过来的人,这种感觉不一样。”
  回想起早些年的日子,许继文常挂在嘴边的话是“能省则省”。孩子和大人都不敢新添衣服,亲戚和朋友穿剩下的衣服会郵寄过来,“适合大人的给大人穿,适合小孩的给小孩穿,有的时候大人的衣服改一改也能给孩子穿。”
  许继文记得,那时男孩穿“旁开门”的裤子也不稀奇,谁也没有笑话谁。逢年过节,会去买布找裁缝做衣服,比买衣服要便宜许多。
  他记得,一次女儿过生日,他买布给女儿做了一件新衣服,女儿舍不得穿,怕弄脏,回到家就赶紧换上旧衣服,把新衣服叠得整整齐齐放好。
  这些年,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城乡居民衣着消费观念也变了。人们对衣着的认识由注重保暖御寒向时装化、时尚化转变。
  尤其是青年人,穿衣早已突破了颜色单调、样式单一、“满街颜色款式一个样”的旧格调,越来越多的人注重服饰的潮流搭配和时尚前沿。
  “现在的衣服,什么价钱都有,什么款式都有,人靠衣装马靠鞍,好的衣服有好的布料、好的设计和剪裁,穿在身上就是不一样。”许继文说。
  早些年,收音机可是家庭重要的“家用电器”。“1977年,南京的亲戚给了我一台旧的半导体收音机,我当个宝贝一样放在家里的显要位置,下班就摆弄起来。”许继文说,“那时候很容易满足。”
  多年来,城乡居民生活中最突出的特点是“用品”方面的变化。尤其是近几年,人们对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已完成由低级实用向高级享受的转变。
  家庭设备的更新频率明显加速,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老三件”,到90年代彩电、冰箱、洗衣机“新三件”,进入21世纪后科技含量更高的家电产品又逐步取代了“新三件”。
  观念转变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充分体现出了“与时俱进”,主要耐用消费品更新周期明显加速。
  如电视机,从普通彩电向多功能一体机发展,电冰箱则从普通“冷冻”发展到“绿色保鲜”,洗衣机已发展到全自动,家用电脑、新款手机等已在城镇居民家庭普及。
  家庭拥有一辆私家小轿车,早些年还是普通职工不敢想的事,目前城乡居民拥有私家车已不再是新鲜事。
  许继文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逐步加快,他和妻子的收入也逐步提高,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慢慢地,家里有了第一台电视机,又从黑白的换成了彩色的,21英寸的换成了34英寸的。原来摆放收音机的位置,也被快速迭代的收录机取而代之。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大幅提高和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开始增强,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
  同时,休闲旅游、健身娱乐等享受型消费渐成时尚,休闲娱乐方式已从过去简单的“在家看电视,出门看电影”的单调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茶楼、酒吧、咖啡屋、度假村等多种休闲娱乐场所雨后春笋般出现,人们的闲暇生活更加丰富。
  许继文说,如今吃穿用已经不是主要的消费内容,而文化层面、精神层面的消费占了很大一部分。退休后,许继文和爱人每年都会外出旅游,一年至少两三次,国内很多著名景点都去过,还去过不少国家。
  闲下来时,许继文和爱人会去看电影、看话剧,用他自己的话就是“可劲儿玩”。许继文说:“趁着身体还行,我们去了好多地方,见了好多人和物,而这些在改革开放以前,想都不敢想。”
  以前,由于收入微薄,生活拮据,百姓很少考虑日常保健,因此保健方面的投入十分有限。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医疗机构及医疗服务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乡居民实行医疗保险制度,人们以预防为主的自我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医疗保健器材、滋补保健品等逐渐进入普通家庭。
  许继文的儿女很孝顺,给他买了不少养生器材,保健枕、按摩椅、足浴盆等应有尽有,“现在不仅仅是老年人,就连年轻人的保健意识都很强。哪里不舒服,调理一下,有什么新的高科技产品,有利于身体健康的,大家就会尝试消费。”
  快乐消费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居住条件是反映人们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改革开放前,许继文家的住房可以说是又拥挤,又简陋,在城区很难见到高楼大厦,农村亲戚能住上砖房就感觉很富裕了。
  为了提高城乡居民的住房质量,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一些地区积极支持单位和城乡居民个人建房。随着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区内一座座漂亮的住宅楼拔地而起,在农村也随处可见宽敞明亮的砖瓦房。
  尤其是近年来,伴随易地搬迁、危旧房屋改造、灾后重建等工程的实施,城区大力兴建商品房和保障房,城乡居民家庭居住条件得到空前改善。另外,城乡居民住房装修也越来越考究,体现着温馨、优雅与别致。
  许继文说,如今的居住条件越来越好,与早些年人们追求的遮风挡雨、避暑驱寒的居住理念不同,如今建筑理念和环境美学在居住中体现得越来越明显,人们内在和外在的舒适性不断增强,追求身心愉悦的消费理念越来越得到市场重视。
  智能手机刚出来的时候,许继文和爱人就买了,“儿女给买的,每天看新闻,玩社交软件,在网上购物,一点不比年轻人差。”前年,许继文和热爱摄影的女婿花了6万元买了一套摄影器材,“有时候和女婿四处转转,拍一些照片,回来和家人分享,心里美滋滋的。”
  前些天,听说外孙女喜欢一款无线耳麦,许继文在网上找到后下了单,第三天就收到了。“在网上买东西,点点手指给你送到家。现在的生活你看看,这在几十年前想都不敢想。”许继文说。
  对于许继文来说,改革开放40年来,自己是见证者和亲历者,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在40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对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真切感受。
  “尤其是近些年,随着中国改革发展步伐的进一步加快,百姓的衣、食、住、行受到深刻影响,消费水平、消费能力、消费观念和消费类型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变化,说都说不完。”许继文说。
  如今,古稀之年的许继文每天早晨坚持锻炼,他说只有一个好身体才能快乐,才能快乐地消费。有时候,他会和身边的人感慨过去的事,也会展望一下未来,“你说这手机,再过10年会变成啥样?不用10年,5年就会让你难以想象。”
其他文献
内地器官捐献事业才刚起步,像新生婴儿一样需要成长时间,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人展现我国“舍己救人”的传统美德。  8月中旬,河南郑州某医院的手术室里,医生们站成一排,对手术台上的男婴鞠躬,并默哀三分钟。  手术台上的婴儿叫豆豆,出生3天后因病离开这个世界。豆豆的父母忍痛决定,捐出孩子的器官。最终,在白色无影灯下,豆豆的一个肝、两个肾被取出,通过中国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COTRS)的分配,被移植到天津和
由北京师范大学民生发展课题组承担的《2015中国民生发展报告》于11月26日在第三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上公布。该报告首次对全国293个地级市民生发展指数进行测度,并发布了全国293个地级市民生发展指数的最终排名。  自2011年起,课题组依托北京师范大学相关专业中青年专家团队,在国家985基金的支持下,充分研究与总结国内外民生、幸福度等相关理论与实践成果,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构建了民生发展的
公益慈善是一个让人倍感温暖的词,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乐善好施、扶贫济困、尊老爱幼、出入相扶持、温良恭俭让等,这些优良品德和善行构成了中华大地上源远流长的慈善文化。  因为自幼受父亲影响,香港实业家冯燊均几十年如一日捐款不断,即便到了耄耋之年仍倾情公益,备受各方称赞。  捐资国学  今年6月,冯燊均及夫人鲍俊萍向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1.5亿元人民币,创立大成国学基金,用于推动传统国学教
在男孩心里,从未嫌弃过家乡的贫穷和落后,他热爱自己的村子。  一个半月之前,表妹带着舅舅、舅妈还有未婚夫,四人从北京驾车一路向南,边走边玩,最终到达海南省东方市。  其实,表妹带他们去海南过冬不光为了旅游,更是想让舅舅、舅妈多和未婚夫接触,多了解这个生长在农村的男孩,使他们可以安心地让男孩将女儿娶走。  1月29日,大年初二。表妹一早就发了条微信朋友圈,“再见了海南,我要回去办一件大事儿。”表妹要
日前,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中医医院第四届名医膏方节正式启动。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看,立冬节气过后万物活动趋向休止,需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做准备。  據了解,每年膏方节都会吸引大批周边居民前来切脉问诊、开方调理。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居民,满足大家对膏方的需求,在今年举办的膏方节上,该院特邀上海曙光医院、江苏省中医院的知名中医专家前来坐诊,保证一人一方,辨证论治。
我们怎样才能够做好健康文化,不僅我们需要各位健康事业工作者的努力,也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把健康文化的建设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一部分,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转变我们的思想观念,从以治病为中心向维护人民的健康为中心做转变。  我们卫生系统也在加大健康文化建设的力度,同时也在总结各地在健康文化建设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健康文化发展也有很多的尝试,包括在全国创建健康文化基地等等。  
2017年预算报告已由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會议表决通过。在每年都会备受瞩目的预算報告中,关乎民生的内容受到的关注最多。那么今年,民生账单又将包括哪些?
地处山东省武城县的古贝春集团有限公司,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品牌知名度迅速提高,利税已经连续两年过亿元。  “诚信,只有讲求诚信,企业才能长盛不衰,如把希望寄予投机取巧,其最终结果将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该公司董事长周晓峰说。  1996年,周晓峰就任古贝春集团董事长。当时酒厂亏损7980万元,欠贷4360万元,企业外欠2300多万元,拖欠职工工资7个月,外加集资500多万元
眼看着春节将至,万家团圆,爸爸妈妈到底能不能回家过年?对于留守乡村的孩子来说,此刻,他们可能正在村口守望,在梦里期盼:“爸爸媽妈,回家过年。”  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本刊特别策划这组封面故事,替孩子们向远在异乡的父母发出呼唤,在春节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里,请回家看看,请陪陪孩子,别让孩子一年的等待成空。
精神文化生活,是衡量百姓生活品质的重要尺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省东辽县把文化建设当作重点民生实事来抓,根据地域文化特色,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惠民活动,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越来越多的百姓从中享受到了实惠。  如今的东辽,送戏下乡舞动着东辽大地的文化热情;文化大院丰富了东辽人民的精神生活;农家书屋提升了东辽百姓的文化素养……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为当地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