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调查”(Do a survey)是一种体现“做中学”原则的教学方式,成为当今英语课堂教学中比较热门的一项活动。
二、调查活动的反思
(一)把握调查的难度,确保人人开口交流
案例一:笔者在教4B Unit3My day时,在第一个班教句型“When do you…? I …at…”时,要求学生互相采访一天的生活。结果活动中频频出现障碍,教室里只有几位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交流。
反思:调查活动的设计要注意难度适当。教师设计活动时,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有事可做,有话可说,并让每一个学生感到“我能做,我会做”。如果教师设计的活动只适合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那就不能算是成功的活动。
(二)把握调查的时机,促使新旧知识融合
案例二:在平时听课中有位教师在教学句型“Do you have any hobbies? Yes, I do. I like…”时,刚教学完新授短语“collect stamps, go shopping, take photos, make clothes, make model ships, make model planes”,便急忙根据教材E板块安排了一个“调查”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句型“Do you have any hobbies?Yes ,I do. I like…”向伙伴们进行调查。顿时教室里热闹起来了,交流声此起彼伏,可是仔细听他们的对话后我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只运用他们以前学习的、最简单的短语在交流,比如I like watching TV,I like playing football等。
反思:在高年级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让学生围绕某个话题讨论时发现学生无话可说,说来说去总是一些以前学习的单词和句子。如果平时课堂中的训练不到位,新旧知识不整合在一起综合运用,生活在汉语环境中的学生要记住所学的英语并且能运用便是个艰难的任务。学生会对新知识出现了避让、畏难情绪,说明我们的教学程序出现了问题。
(三)调节调查的信息,形成真实交流
案例三:在教研活动中,教师根据教材安排了一个“调查”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句型“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向伙伴们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情况在表格中打钩。表格内容有教材中的:washed clothes,played the violin,played the piano,cooked food, watered flowers等短语。一般调查环节都会比较能调动课堂气氛成为高潮,然而学生的反应很一般,大多数学生只是按照表格里的内容“依葫芦画瓢”地向别的同学进行提问, 然后在相关栏目里打钩,过程比较机械。
反思:所谓的“调查”,应基于真实的信息。因此,真实应是“调查”活动的一大特点。真实的“调查”,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缺失了真实性,“调查”就失去了意义。
(四)重视调查的结果,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案例五:在一次教研中,有位教师围绕“What’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 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at …? Did you…last…”设计了一个调查活动。无论是活动前的准备还是活动中学生的表现都非常出色。然而当学生结束调查回到座位上时,活动便戛然而止了。这让在座的听课老师都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反思:许多教师都能积极组织学生分组活动完成调查任务,达到语言锻炼和交际的目的,但课后对于调查结果不闻不问,学生也将调查纸胡乱一扔。几次下来,学生就知道这只是课堂中的一个环节,课后不再用得上。调查活动总会或多或少地获取一些相关的信息,将调查所获得的信息进行交流应该也是调查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交流的过程既是彼此分享信息的过程,也是相关语言能力得到再次提升的过程。
三、调查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给予调查活动充分的时间。
2、教师的示范必不可少。
3、教师要加入其中做好监控和指导。
4、灵活改变活动的形式和规模。
总之,“调查”这一活动形式被教师广泛采用,但要发挥它的作用、体现它的价值仍需经过多方面的考虑和精心设计。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调查活动还在尝试和探索之中,还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希望通过彼此共同的努力,使“调查”活动呈现出由内而外的精彩。
【作者单位:南京市栖霞区太阳城小学 江苏】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调查”(Do a survey)是一种体现“做中学”原则的教学方式,成为当今英语课堂教学中比较热门的一项活动。
二、调查活动的反思
(一)把握调查的难度,确保人人开口交流
案例一:笔者在教4B Unit3My day时,在第一个班教句型“When do you…? I …at…”时,要求学生互相采访一天的生活。结果活动中频频出现障碍,教室里只有几位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交流。
反思:调查活动的设计要注意难度适当。教师设计活动时,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有事可做,有话可说,并让每一个学生感到“我能做,我会做”。如果教师设计的活动只适合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那就不能算是成功的活动。
(二)把握调查的时机,促使新旧知识融合
案例二:在平时听课中有位教师在教学句型“Do you have any hobbies? Yes, I do. I like…”时,刚教学完新授短语“collect stamps, go shopping, take photos, make clothes, make model ships, make model planes”,便急忙根据教材E板块安排了一个“调查”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句型“Do you have any hobbies?Yes ,I do. I like…”向伙伴们进行调查。顿时教室里热闹起来了,交流声此起彼伏,可是仔细听他们的对话后我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只运用他们以前学习的、最简单的短语在交流,比如I like watching TV,I like playing football等。
反思:在高年级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让学生围绕某个话题讨论时发现学生无话可说,说来说去总是一些以前学习的单词和句子。如果平时课堂中的训练不到位,新旧知识不整合在一起综合运用,生活在汉语环境中的学生要记住所学的英语并且能运用便是个艰难的任务。学生会对新知识出现了避让、畏难情绪,说明我们的教学程序出现了问题。
(三)调节调查的信息,形成真实交流
案例三:在教研活动中,教师根据教材安排了一个“调查”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句型“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向伙伴们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情况在表格中打钩。表格内容有教材中的:washed clothes,played the violin,played the piano,cooked food, watered flowers等短语。一般调查环节都会比较能调动课堂气氛成为高潮,然而学生的反应很一般,大多数学生只是按照表格里的内容“依葫芦画瓢”地向别的同学进行提问, 然后在相关栏目里打钩,过程比较机械。
反思:所谓的“调查”,应基于真实的信息。因此,真实应是“调查”活动的一大特点。真实的“调查”,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缺失了真实性,“调查”就失去了意义。
(四)重视调查的结果,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案例五:在一次教研中,有位教师围绕“What’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 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at …? Did you…last…”设计了一个调查活动。无论是活动前的准备还是活动中学生的表现都非常出色。然而当学生结束调查回到座位上时,活动便戛然而止了。这让在座的听课老师都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反思:许多教师都能积极组织学生分组活动完成调查任务,达到语言锻炼和交际的目的,但课后对于调查结果不闻不问,学生也将调查纸胡乱一扔。几次下来,学生就知道这只是课堂中的一个环节,课后不再用得上。调查活动总会或多或少地获取一些相关的信息,将调查所获得的信息进行交流应该也是调查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交流的过程既是彼此分享信息的过程,也是相关语言能力得到再次提升的过程。
三、调查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给予调查活动充分的时间。
2、教师的示范必不可少。
3、教师要加入其中做好监控和指导。
4、灵活改变活动的形式和规模。
总之,“调查”这一活动形式被教师广泛采用,但要发挥它的作用、体现它的价值仍需经过多方面的考虑和精心设计。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调查活动还在尝试和探索之中,还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希望通过彼此共同的努力,使“调查”活动呈现出由内而外的精彩。
【作者单位:南京市栖霞区太阳城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