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芯,2012年11月出版了《安心的义工旅行》这本书,副标题是“让你的行走更幸福”,缘于对书名的好奇,我去查阅了这个叫“安芯”的作者。原来她是很有名气的,是公益周刊的专栏撰稿人,也是旅游卫视《安心之旅300天》的拍摄者,而她最吸引人的关键词,也是她公益旅行的唯一身份,就是“义工”。
在这本书里,安芯把300多天的义工之旅,称为她特别的经历,正是这些特别的经历帮她“找到自己”。“找到自己”是哲学的终级命题,很多人穷其一生也不知道何谓“自己”,而作为行走者、行义者的安芯,对这个命题的理解一定会比别人更真切一些,丰富一些。尽管在行走和助人的过程中遭遇了艰辛与挫折,但安芯却探索到真实的自我,也收获到内心的幸福和意想不到的心灵成长。她的步伐坚定,心灵充盈,话语同样铿锵有力:“一路走来,比起自己的付出,我收获的东西要多得多。”
她曾立志出国考取北美精算师,却在毕业之际选择义工旅行,365天,5个国家,超过8个义工项目:在西藏志愿者之家烧火做饭,在尼泊尔儿童之家陪孩子们学习游戏,在印度特蕾莎修女之家照顾临终病人,在泰国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教英语,在自闭症中心陪伴“遥远星球的孩子”……或许这些更加直观的介绍,会让你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安芯,感受到她身上萦绕的正能量。她所撰稿的公益周刊主编说了这样一句话:真正的用心和灵去行走,让这个世界变得温柔、平易近人。只有这个世界变得平易近人了,我们才能期待自己被这个世界温柔对待。
安芯讲自己
→我的“迷失”
2010年末,我拖着两个大箱子从广州前往美国加州的圣迭戈交换学习,所学为统计精算专业,一个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北美地区,前途看起来都一片光明的专业。 到美国后,我的生活和大多数留学生类似:曾经一字一句地在键盘上敲了7个小时完成统计分析报告,第二天却发现两个U盘不翼而飞;曾经思乡心切地给国内的好朋友打电话,却发现别人不是在上课,就是已经睡觉……这些事并不构成令我迷茫的原因。真正可怕的是,我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只是当初应着“经济热”,稀里糊涂地错把统计当经济填报了志愿而已。结束美国的交换学习后,机缘巧合,我作为志愿者兼主持人,跟随“TED·多背一公斤”乡村演讲分享会去了5所“5·12”汶川地震后的乡村学校,演讲主题是“创造”。4位横跨艺术、设计、教育、IT等不同领域的讲演者与孩子们分享了自己的故事,这趟汶川之行给我的心灵带来很大的震撼。
→我的“回归”
汶川之行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在大陆支教长达8年之久的台湾人萧安娥老师,车上我和她聊了足足4个小时,聊到她支教生活的艰辛与快乐,聊到家庭与生活,聊到情感和梦想。她告诉我,她去过一个小山村,村里的男性——小到四五岁的男孩,大到80多岁的老人——全部都吸烟。因为这是传统习俗,代表烟火不断。某日,她和一个14岁的男孩聊天,告诉了他很多关于吸烟有害的常识,那个男生便扔掉了烟头,说:“老师,我以后再也不抽烟了,以前从没有人告诉过我这些。”她很感慨,对于台湾来说,少了她一个人不重要,但对于这么一个医学常识匮乏的山村,多了她一个,改变却是巨大的。或许就从那一刻起,一颗种子开始在我内心萌芽。说不出缘由,一种强烈的感觉告诉我,义工旅行是我想去体验的生活,而且背后还有更为浩渺的东西等着我。
→初涉“义工之旅”
我用一通通的电话说服了家人,在最后一刻收回了那封长达4页、推荐我去美国继续念统计的信件,保研申请表也直接锁进了柜子,顶着压力和一些朋友不太理解的目光,我不断申请国内和其他国家的义工组织,计划着自己毕业后的义工之旅的行程。
当你进入一个圈子后,类似于吸引力法则,很多你希望获得的信息便不断地从天而降了。一个月后,在“TED·多背一公斤”志愿活动中结识的一位大姐姐告诉我,网上有人发布招募寒假去马来西亚有机稻米农场做义工的消息。怀着一颗兴奋的心,我立即发出简历和志愿说明。就这样,我的义工旅行开始了。
→脚踏实地,过好当下
行走就像一块大石头,不断将我绊倒,既要谦卑地回头望自己走路的姿势,又要向内看清自己的各种欲念;没有外在的光可以照亮你,唯有内在升起的光才可以照亮自己,对自己诚实,才是最大的真实;未来遥远得一无所知,既然驾驭不了虚幻,就脚踏实地,过好当下。
做志愿者其实并不是在帮助别人,因为我从他们身上学到的,远远比自己付出的多得多;去过多少国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摆在了什么位置,领悟到了什么;照顾好你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顾他人。
书 摘
穿大鞋,寻找安全感
屋里没有什么桌椅,只有20个孩子,统一穿着黄色衣服、深蓝色的短裤,散在地上乱七八糟的玩具,红的、黄的、绿的。孩子们散落在屋子的各个角落或者中央,没错,是那种弱不禁风的散落,如同一片片枯黄的叶子从树上坠下。有的头朝下趴在地上,纹丝不动;有的直立坐着,摇头晃脑;有的双手摊在空中,不停地原地转圈,诸如此类。
我注意到一个女孩,双眸清澈,名叫Pai,患有弱视、轻度的自闭症,除非将物体摆放得很近,否则难见具体物象。相比起来,她算是这群孩子里稍显活泼的了,尚能并且愿意四处走动,感受到我在身边时,便会张开双臂凑上来期待我将她抱起,紧紧揽在怀里。
一次,不,应该是第三次了,我发现Pai特别喜欢穿我的鞋子,整整比她的小脚长大半截的大鞋。只要趁我不注意,她便将我搁在一旁的鞋子套在自己的脚上,被我发现后冲着我“咯咯”地笑个不停。对了,几乎所有的盲童穿鞋,都是先蹲下身来,四平八稳地坐在地上,双手四处找寻着,然后再将鞋子给自己套上。鞋子在哪里,这是他们现实生活里的不确定性,真实地来源于外部。那么当下的他们会有不安全感吗?Pai穿上大鞋子的那一瞬间,是怎样的心情呢?那一瞬间,那双白皙的小脚是否感受到了大鞋宽厚坦荡的包裹,从而内心的空洞得以填补,安全感顿生呢?
Pai又趁我不注意穿上了我的鞋子,“啪嗒、啪嗒”地踏在地上,笑着向我走来。那笑声,大抵是从她内在那个神秘的世界里漾出的吧。 (有删减)
【安芯简介】
安芯,生于1989年,文理双修。“i呀!”联合发起人,旅游卫视行者栏目《安心之旅300天》拍摄者,云信公益周刊专栏作者,以公益或者游学方式行走八国。关注社会企业与公益创新,以拍摄写作方式去传播分享,从而影响思想。佛在心,能在身,思在脑,终身学习者。思不同,做迥异。
在这本书里,安芯把300多天的义工之旅,称为她特别的经历,正是这些特别的经历帮她“找到自己”。“找到自己”是哲学的终级命题,很多人穷其一生也不知道何谓“自己”,而作为行走者、行义者的安芯,对这个命题的理解一定会比别人更真切一些,丰富一些。尽管在行走和助人的过程中遭遇了艰辛与挫折,但安芯却探索到真实的自我,也收获到内心的幸福和意想不到的心灵成长。她的步伐坚定,心灵充盈,话语同样铿锵有力:“一路走来,比起自己的付出,我收获的东西要多得多。”
她曾立志出国考取北美精算师,却在毕业之际选择义工旅行,365天,5个国家,超过8个义工项目:在西藏志愿者之家烧火做饭,在尼泊尔儿童之家陪孩子们学习游戏,在印度特蕾莎修女之家照顾临终病人,在泰国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教英语,在自闭症中心陪伴“遥远星球的孩子”……或许这些更加直观的介绍,会让你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安芯,感受到她身上萦绕的正能量。她所撰稿的公益周刊主编说了这样一句话:真正的用心和灵去行走,让这个世界变得温柔、平易近人。只有这个世界变得平易近人了,我们才能期待自己被这个世界温柔对待。
安芯讲自己
→我的“迷失”
2010年末,我拖着两个大箱子从广州前往美国加州的圣迭戈交换学习,所学为统计精算专业,一个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北美地区,前途看起来都一片光明的专业。 到美国后,我的生活和大多数留学生类似:曾经一字一句地在键盘上敲了7个小时完成统计分析报告,第二天却发现两个U盘不翼而飞;曾经思乡心切地给国内的好朋友打电话,却发现别人不是在上课,就是已经睡觉……这些事并不构成令我迷茫的原因。真正可怕的是,我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只是当初应着“经济热”,稀里糊涂地错把统计当经济填报了志愿而已。结束美国的交换学习后,机缘巧合,我作为志愿者兼主持人,跟随“TED·多背一公斤”乡村演讲分享会去了5所“5·12”汶川地震后的乡村学校,演讲主题是“创造”。4位横跨艺术、设计、教育、IT等不同领域的讲演者与孩子们分享了自己的故事,这趟汶川之行给我的心灵带来很大的震撼。
→我的“回归”
汶川之行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在大陆支教长达8年之久的台湾人萧安娥老师,车上我和她聊了足足4个小时,聊到她支教生活的艰辛与快乐,聊到家庭与生活,聊到情感和梦想。她告诉我,她去过一个小山村,村里的男性——小到四五岁的男孩,大到80多岁的老人——全部都吸烟。因为这是传统习俗,代表烟火不断。某日,她和一个14岁的男孩聊天,告诉了他很多关于吸烟有害的常识,那个男生便扔掉了烟头,说:“老师,我以后再也不抽烟了,以前从没有人告诉过我这些。”她很感慨,对于台湾来说,少了她一个人不重要,但对于这么一个医学常识匮乏的山村,多了她一个,改变却是巨大的。或许就从那一刻起,一颗种子开始在我内心萌芽。说不出缘由,一种强烈的感觉告诉我,义工旅行是我想去体验的生活,而且背后还有更为浩渺的东西等着我。
→初涉“义工之旅”
我用一通通的电话说服了家人,在最后一刻收回了那封长达4页、推荐我去美国继续念统计的信件,保研申请表也直接锁进了柜子,顶着压力和一些朋友不太理解的目光,我不断申请国内和其他国家的义工组织,计划着自己毕业后的义工之旅的行程。
当你进入一个圈子后,类似于吸引力法则,很多你希望获得的信息便不断地从天而降了。一个月后,在“TED·多背一公斤”志愿活动中结识的一位大姐姐告诉我,网上有人发布招募寒假去马来西亚有机稻米农场做义工的消息。怀着一颗兴奋的心,我立即发出简历和志愿说明。就这样,我的义工旅行开始了。
→脚踏实地,过好当下
行走就像一块大石头,不断将我绊倒,既要谦卑地回头望自己走路的姿势,又要向内看清自己的各种欲念;没有外在的光可以照亮你,唯有内在升起的光才可以照亮自己,对自己诚实,才是最大的真实;未来遥远得一无所知,既然驾驭不了虚幻,就脚踏实地,过好当下。
做志愿者其实并不是在帮助别人,因为我从他们身上学到的,远远比自己付出的多得多;去过多少国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摆在了什么位置,领悟到了什么;照顾好你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顾他人。
书 摘
穿大鞋,寻找安全感
屋里没有什么桌椅,只有20个孩子,统一穿着黄色衣服、深蓝色的短裤,散在地上乱七八糟的玩具,红的、黄的、绿的。孩子们散落在屋子的各个角落或者中央,没错,是那种弱不禁风的散落,如同一片片枯黄的叶子从树上坠下。有的头朝下趴在地上,纹丝不动;有的直立坐着,摇头晃脑;有的双手摊在空中,不停地原地转圈,诸如此类。
我注意到一个女孩,双眸清澈,名叫Pai,患有弱视、轻度的自闭症,除非将物体摆放得很近,否则难见具体物象。相比起来,她算是这群孩子里稍显活泼的了,尚能并且愿意四处走动,感受到我在身边时,便会张开双臂凑上来期待我将她抱起,紧紧揽在怀里。
一次,不,应该是第三次了,我发现Pai特别喜欢穿我的鞋子,整整比她的小脚长大半截的大鞋。只要趁我不注意,她便将我搁在一旁的鞋子套在自己的脚上,被我发现后冲着我“咯咯”地笑个不停。对了,几乎所有的盲童穿鞋,都是先蹲下身来,四平八稳地坐在地上,双手四处找寻着,然后再将鞋子给自己套上。鞋子在哪里,这是他们现实生活里的不确定性,真实地来源于外部。那么当下的他们会有不安全感吗?Pai穿上大鞋子的那一瞬间,是怎样的心情呢?那一瞬间,那双白皙的小脚是否感受到了大鞋宽厚坦荡的包裹,从而内心的空洞得以填补,安全感顿生呢?
Pai又趁我不注意穿上了我的鞋子,“啪嗒、啪嗒”地踏在地上,笑着向我走来。那笑声,大抵是从她内在那个神秘的世界里漾出的吧。 (有删减)
【安芯简介】
安芯,生于1989年,文理双修。“i呀!”联合发起人,旅游卫视行者栏目《安心之旅300天》拍摄者,云信公益周刊专栏作者,以公益或者游学方式行走八国。关注社会企业与公益创新,以拍摄写作方式去传播分享,从而影响思想。佛在心,能在身,思在脑,终身学习者。思不同,做迥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