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矿工程水土保持准入条件

来源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hy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矿工程引发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露天采矿、地下采矿、选矿、冶炼等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具有占地面积大、挖填土石方量巨大、排弃废石和尾矿数量多、水土流失影响区域大时段长的特点。除了应遵循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准入条件通用条款外,提出金属矿工程否决、限批和缓批的水土保持项目准入条件35条,需修正主体设计后再报批的条件4条,需修改完善水土保持方案后再报批的条件3条,以及金属矿工程水土保持方案优先审批和修改后审批的5条意见。
其他文献
用延河流域甘谷驿站1953--2000年实测月径流深和输沙模数数据和1957--2000年月均面降雨数据,采用小波多尺度方法,分析延河流域主要水文要素的周期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延河流
针对采矿工程临时占用土地的特点、恢复林草植被的可能性,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对该类工程设计水平年林草覆盖率达到的可能性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建议;结合
运用模糊隶属法,以北乌头、高乌头、山西乌头、牛扁和华北乌头的移栽苗为试材,研究中度(T1)和严重(T2)干旱胁迫对乌头生理特性的影响,为抗旱性植物的选取提供方法和依据。结果表
水电工程建设对地面扰动大、影响范围广、影响时段长、水土流失及环境问题较为严重,加之在江河上修建,引发的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问题更加突出,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分析
采用萨维诺夫干筛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烟台市黄务镇峰山破坏山体周边7种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所有人工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密度均显著低于灌草丛,其中麻栎黑松混交林最小;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孔隙的改善作用表现为混交林(纯林(灌草丛,0~10 cm土层优于10~20 cm土层;所有人工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储水能力和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均高于灌草丛,其中麻栎黑松混交林最好。对土壤结构健康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