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究高校考试机制的有效运行、创新考试模式、科学评估教学效果,是稳定教学秩序、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任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对高校考试模式改革的现状进行研究,对高校课程考试模式的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高校;考试模式;考试方式;考试改革;考试制度;考试机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高校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在实现该教育目标的过程中,课程考试无疑是教学的指挥棒。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价值取向;而且能够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激励其改进教学质量。高校必须改变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传统教育模式,必须改革以学期末的终结性考试分数考评教育成果、检验教学质量的考试模式。
一、高校考试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现行的高校考试制度严重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发挥,也远不能适应我国培养创新型人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战略目标。就学生而言,高校课程考试的最终目的是检测其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检查、反馈和评价教学效果,影响其学习态度、动机和价值取向,最终促使其认真学习, 掌握知识。就教师而言,通过考试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薄弱环节, 可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因此,高校必须改革考试模式。
二、国内外学者对高校考试方法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学者对高校考试研究现状。国外学者对于高校考试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对考试重要性的认识。前苏联学者舒金娜认为,考试的重要意义在于: 通过考试,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 提供教学效果反馈, 促进学生了解自我, 激发其学习动机;帮助教师调整教学进度、 控制教学质量、维护文凭标准等;协助教学人员对学生进行分流、检验、评价,并协助推广新课程、新教材或新教法; 引导教学发展方向, 强化目标意识。日本学者桅田睿一在《现代教育评价论》中说,无论把以考试为中心的评价形式看作反馈的机能, 还是看作整速器的机能, 都是教学者有组织进行学习必不可少的措施。(2)对大学教育培养目标与考试机制之间关系的研究。国外学者多致力于研究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考试机制之间的关系。比如美国的教育考试体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美国高校考核中特别强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专业、不同课程可选择开卷、闭卷、口试、答辩、实际操作能力测试等多种考核形式。学业成绩评价可采取等级评分、固定成绩评分和成绩分布曲线评分相结合。英国奉行“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个人自由发展。英国高校专业与课程设置灵活而个性化,教学组织形式多元化,教学方法多样化,强调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确保评价的公正、公平,英国实行校内、校外评卷相结合的考试方法,不仅使考试模式与人才培养的质量保证体系紧密结合,而且确保了高校学位标准的一致性。法国强调高校人才培养的个性,重视多层次和多规格人才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以实现多面性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法国高校考核包括平时考核、定期考核、学年考核,并在实施过程中突出考核的连续性与综合性。依据课程特点确定考试方式,比如将口试这种考核手段作为某些课程的硬性规定,并在考核中逐渐推行科研论文、课程设计、社会调查报告等考核方法。同时,建立试题库,成立考试中心等专职机构来组织设计试题以保证试题命题的规范、客观与公正。
可见,国外高校考试制度与其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将市场的需求引到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学生应知应会技能与社会需求的充分对接,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同时也彰显了教育之真正价值。
(二)国内学者对高校考试研究现状。国内学者对于考试方式的研究也基本集中在两个方面:(1)对考试重要性的认识。对于考试重要性国内学者基本达成了共识。游正伦在教学论中认为:考试可鼓舞和督促学生学习、复习;帮助教师检查和改进教学,了解教学效果;有利于学校及上级教育机关了解教师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国家选拔优秀人才的手段。香港学者肖炳基指出: 通过考试可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缺点, 审查、预估学生的发展。有学者使用“功能”这一术语论述有关考试重要性。如丁丽军、邹阳从考试的诊断性评价功能、总结性评价功能和导向功能三个方面分析我国高校考试目前存在的问题;田良臣, 张琳认为,考试具有目标、评价、诊断与反馈、激励与预测等功能;李洪发指出,考试除评定学生学习成绩、提供反馈信息外, 还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并在研究中提出了改善师生关系的观点。也有学者通过对比高校考试应该发挥的功能和实际发挥的功能得出结论。如黄燕妮认为当前高校考试机制的功能产生小化趋势,应该具备评定、区分、预测、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仅重视评定、反馈功能, 其余功能未能发挥。(2)考试方式的研究。考试方式是目前国内学者研究的重心。学者们普遍认为考试方式是考试理论的具体应用, 其操作是否科学直接决定了考试功能的发挥和考试效果的优劣程度。如郭小林认为应加强高校课程考试的全程管理, 推进考试评价的科学化;李定清、薛正宽和韦巧燕、陶靖对现有考试制度, 特别是对其存在弊端进行了分析,指出考试形式、成绩构成、考试题型要多样化,要科学命题、科学进行成绩评定。杨嫩晓则针对考试方式单一、考试成绩评定不合理等现存问题提出要采取多样化的考试方式,重视形成性评估,加强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核,强化考试管理等。
三、学者们对高校考试方法改革研究的贡献与缺陷
国内、国外学者在思考高校考试制度实践基础上总结出大量经验。一方面为高校考试制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反映出国内高校课程考试制度尚需完善的迫切性;另一方面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借鉴。但学者们对于考试方法方面的研究也尚显不足。一是研究内容散落,不成体系;二是研究深度不足,仅停留在表面泛泛而谈;三是在考试方法实施上没有具体的措施和步骤。
参考文献:
[1] 徐双荣、盛亚男:从国外大学考试谈我国高校课程考试改革方向[J],当代教育科学2009年第19期。
[2] 杨嫩晓:高校考试制度研究 [J].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
关键词:高校;考试模式;考试方式;考试改革;考试制度;考试机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高校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在实现该教育目标的过程中,课程考试无疑是教学的指挥棒。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价值取向;而且能够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激励其改进教学质量。高校必须改变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传统教育模式,必须改革以学期末的终结性考试分数考评教育成果、检验教学质量的考试模式。
一、高校考试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现行的高校考试制度严重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发挥,也远不能适应我国培养创新型人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战略目标。就学生而言,高校课程考试的最终目的是检测其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检查、反馈和评价教学效果,影响其学习态度、动机和价值取向,最终促使其认真学习, 掌握知识。就教师而言,通过考试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薄弱环节, 可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因此,高校必须改革考试模式。
二、国内外学者对高校考试方法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学者对高校考试研究现状。国外学者对于高校考试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对考试重要性的认识。前苏联学者舒金娜认为,考试的重要意义在于: 通过考试,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 提供教学效果反馈, 促进学生了解自我, 激发其学习动机;帮助教师调整教学进度、 控制教学质量、维护文凭标准等;协助教学人员对学生进行分流、检验、评价,并协助推广新课程、新教材或新教法; 引导教学发展方向, 强化目标意识。日本学者桅田睿一在《现代教育评价论》中说,无论把以考试为中心的评价形式看作反馈的机能, 还是看作整速器的机能, 都是教学者有组织进行学习必不可少的措施。(2)对大学教育培养目标与考试机制之间关系的研究。国外学者多致力于研究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考试机制之间的关系。比如美国的教育考试体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美国高校考核中特别强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专业、不同课程可选择开卷、闭卷、口试、答辩、实际操作能力测试等多种考核形式。学业成绩评价可采取等级评分、固定成绩评分和成绩分布曲线评分相结合。英国奉行“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个人自由发展。英国高校专业与课程设置灵活而个性化,教学组织形式多元化,教学方法多样化,强调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确保评价的公正、公平,英国实行校内、校外评卷相结合的考试方法,不仅使考试模式与人才培养的质量保证体系紧密结合,而且确保了高校学位标准的一致性。法国强调高校人才培养的个性,重视多层次和多规格人才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以实现多面性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法国高校考核包括平时考核、定期考核、学年考核,并在实施过程中突出考核的连续性与综合性。依据课程特点确定考试方式,比如将口试这种考核手段作为某些课程的硬性规定,并在考核中逐渐推行科研论文、课程设计、社会调查报告等考核方法。同时,建立试题库,成立考试中心等专职机构来组织设计试题以保证试题命题的规范、客观与公正。
可见,国外高校考试制度与其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将市场的需求引到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学生应知应会技能与社会需求的充分对接,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同时也彰显了教育之真正价值。
(二)国内学者对高校考试研究现状。国内学者对于考试方式的研究也基本集中在两个方面:(1)对考试重要性的认识。对于考试重要性国内学者基本达成了共识。游正伦在教学论中认为:考试可鼓舞和督促学生学习、复习;帮助教师检查和改进教学,了解教学效果;有利于学校及上级教育机关了解教师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国家选拔优秀人才的手段。香港学者肖炳基指出: 通过考试可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缺点, 审查、预估学生的发展。有学者使用“功能”这一术语论述有关考试重要性。如丁丽军、邹阳从考试的诊断性评价功能、总结性评价功能和导向功能三个方面分析我国高校考试目前存在的问题;田良臣, 张琳认为,考试具有目标、评价、诊断与反馈、激励与预测等功能;李洪发指出,考试除评定学生学习成绩、提供反馈信息外, 还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并在研究中提出了改善师生关系的观点。也有学者通过对比高校考试应该发挥的功能和实际发挥的功能得出结论。如黄燕妮认为当前高校考试机制的功能产生小化趋势,应该具备评定、区分、预测、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仅重视评定、反馈功能, 其余功能未能发挥。(2)考试方式的研究。考试方式是目前国内学者研究的重心。学者们普遍认为考试方式是考试理论的具体应用, 其操作是否科学直接决定了考试功能的发挥和考试效果的优劣程度。如郭小林认为应加强高校课程考试的全程管理, 推进考试评价的科学化;李定清、薛正宽和韦巧燕、陶靖对现有考试制度, 特别是对其存在弊端进行了分析,指出考试形式、成绩构成、考试题型要多样化,要科学命题、科学进行成绩评定。杨嫩晓则针对考试方式单一、考试成绩评定不合理等现存问题提出要采取多样化的考试方式,重视形成性评估,加强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核,强化考试管理等。
三、学者们对高校考试方法改革研究的贡献与缺陷
国内、国外学者在思考高校考试制度实践基础上总结出大量经验。一方面为高校考试制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反映出国内高校课程考试制度尚需完善的迫切性;另一方面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借鉴。但学者们对于考试方法方面的研究也尚显不足。一是研究内容散落,不成体系;二是研究深度不足,仅停留在表面泛泛而谈;三是在考试方法实施上没有具体的措施和步骤。
参考文献:
[1] 徐双荣、盛亚男:从国外大学考试谈我国高校课程考试改革方向[J],当代教育科学2009年第19期。
[2] 杨嫩晓:高校考试制度研究 [J].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