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三组课文是一组说明性文章,不论是讲清楚植物的形态特征,还是说明动物的生活习性;不论是介绍新产品的使用方法,还是解释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都提到了一些说明的方法,并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后试着加以运用,即学写说明文。写说明文对从没接触过说明文的小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山区的孩子更是无从下手,且写作时抓不住重点,条理不清,语言不够准确生动,特别容易和记叙文混淆。那么该怎样指导学生写作说明文的入门写作呢?
一、依托山区特色,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重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即要让学生在毫无作文负担心理,充分自由的状态下,尽情表达,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在其不知不觉的自我表现中提高。
写说明文也是一样,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了解说明文,激发写作兴趣,首先要消除他们的恐惧、畏难心理。农村有着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大自然是农村儿童的生命力所在,教师应紧紧依托农村生活,充分利用独特的乡土风情和农村优势培养儿童的写作兴趣。根据山区的特点,我有意带学生亲近家乡,亲近田野,亲近大山。可以轻嗅泥土芬芳,可以静听小溪的欢唱,可以轻抚茶树、桃树的脸庞,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期间请学生分组对自己感兴趣的一种事物进行观察,并作好观察记录。在活动结束后,我请学生把在这次活动中的一些观察感受写下来,可以是凌乱的记录,可以是想到哪写到哪,对此不作过多的要求。
二、根据本地特色,选择说明内容
写作说明文要有的放矢,写什么、怎样写,要从读者的实际情况考虑,使文章具有针对性,切合读者的知识水平、年龄水平。选择好的、学生喜闻乐见的说明内容是作文成功的基本点。因此,根据我们所处的环境,可以预先请学生观察周围的熟悉的动植物。如:小溪里的鱼儿,满山的茶树等。这些内容都是伴随着我们成长的,也是家人祖祖辈辈在劳作的,这样学生写起来才能不觉得生疏。学生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熟悉的动植物作为内容来加以说明。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口语交际这一版块进行教学。把兴趣相同的分为一组,由学生向别组同学介绍自己组的事物,看是否能把事物说清楚,必要时教师适当给予说明提示。
三、循茶果飘香,行方法指导
学生有了写作兴趣,选择好了合适的说明内容,还需要合适的说明方法来加以说明,如此才能写出一篇完整的说明文。这时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进行学写说明文的一个重要部分——观察。如何使说明文物理并重、形神兼备呢?首要的一点是观察。说明文写作的前提是对要说明的事物非常熟悉。因为无论是具体事物还是抽象事物,都有其特征,都有它的构造和结构,只要我们遵循事物的规律,按照一定的顺序交易说明,条理也就清楚了。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养成认真观察、深入了解的习惯。
(一)观察得当,成功一半。
1.观察要分清主次。这就要求我们注意观察的顺序。观察有概括性观察和特写性观察之分。前一种方法有助于抓住事物的概貌,后者则有利于把握观察对象的细节和特征。由概括到特写、由全局到局部,是观察的一般原理。
2.观察要比较特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一类事物,也各具特征。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片树叶,孪生兄弟即使长得再相似,也能区别出来。抓住事物的特征,就是抓住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不同特点,从共性中发现个性,从一般中找到特殊。事物的特征往往会在与别的事物相比较中显示出来。比如,要说明茶树的特性,可以和别的跟茶树差不多的树种进行比较,从中找出茶树区别与其他树种的特性。
3.观察重在积累。要想传神,写出事物的内涵、原理等,就要有很好的查阅资料、作调查的能力。比如我们要写一篇文章来说明茶树。在写好它的形状、颜色、品种的基础上,如果能够考察一下茶树的来历、它的价值等,这篇文章就会有说服力,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到茶树的不同特色。这就要求我们具备相当的知识积累、广阔的知识面和优秀的调查能力。对于小学生,教师应当注重对于进行积累知识和调查能力的训练。比如通过剪报、记笔记、上图书馆和阅览室等途径来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如:茶树为原产于中国及印度之常绿灌木,属多年生木本植物,叶互生,具短柄,叶形有披针状、椭圆形、卵形及倒披针形。边缘具细锯齿,花白色而有芳香,蒴果扁球形,外有3纵棱,种子卵圆形、棕褐色,属山茶科山茶属,为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茶树经济学树龄一般在50—60年间。它的叶子呈椭圆形,边缘有锯齿,叶间开五瓣白花,果实扁圆,呈三角形,果实开裂后露出种子。春、秋季时可采茶树的嫩叶制茶,种子可以榨油,茶树材质细密,其木可用于雕刻。这里关于茶树的特征可谓介绍得非常详细,学生可以加以借鉴、使用。
(二)说明有条理,脉络就清晰。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得准确、清楚、明白,必须合理地安排说明的顺序,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序有两层含义:一是要遵循事物自身的规律,有条不紊地进行解说。要想写好一篇说明文,除了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外,还要掌握事物本身的条理。依据事物本身的条理来说明,就是要从复杂情况中理出头绪,把事物的特征,事物各部分的关系说清楚。二是整篇文章要有一个顺序。以什么顺序组织材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所谓说明有条理,就是行文线索要清楚,层次要分明,不能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如果颠来倒去地写,文章的头绪紊乱,同样也会说不明,道不白。如描写茶树可以从茶树的外形特征、种植特点、种类、生长环境、采收、功用等方面作详细的说明,结构严紧,条理清楚。说明具体事物的文章,可以由上到下,由前到后,由外到内,由主到次地写,使读者容易了解各部分的相互关系。例如,有的学生在介绍具体事物的时候,没有事先根据这些事物的相互关系理清脉络,归纳分类,结果往往容易出现关系凌乱、层次不清的毛病。
四、水到渠成,学写说明文
有了以上各方面的层层铺垫训练,学生学写说明文就水到渠成了。如写茶树的说明文,在初写作时,再次带学生来到茶园观察茶树的主要特征,并做好观察记录,教给观察的方法。
(一)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一篇说明文写得好不好,主要看它有没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写出来是不是使读者得到具体而明确的认识。比如,要向小读者介绍茶树的特征,只从茶树的色、形、大小等方面来介绍就显得笼统没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二)怎样去抓特征。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只有深入细致观察,才能对事物了解得清楚。身临其境,如教师带学生来到茶园,分组请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细致的观察。各组分别从“看、摸、闻、尝”这几方面来观察茶树的叶、根、茎,找出茶树的主要特征。看哪组学生观察得细致、特征抓得准确,并做好观察记录,把茶树的特点记清楚。
(三)上网查找一些关于茶树、茶叶的资料。
(四)根据观察记录学写说明文。
当然学生也能够自由选择说明的事物,但一定要经过仔细的观察后方可学写。写时还应注意语言的条理性,按照事物的一些特征进行有序的整合,并适当运用一些说明方法加以说明,使说明文不仅严谨、科学,还生动有趣,使读者耳目一新。因为有了前面的循序铺垫,所以学生写起来就会思路敏捷,条理清楚。有的介绍茶树,有的介绍杨梅,有的介绍溪中的小鱼……
小学生学写说明文只是一个起步阶段,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不可能一下子就全部掌握,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更应该根据文本,根据本地的特色多加练习、指导,一步一个脚印地打好扎实的习作基础。
一、依托山区特色,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重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即要让学生在毫无作文负担心理,充分自由的状态下,尽情表达,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在其不知不觉的自我表现中提高。
写说明文也是一样,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了解说明文,激发写作兴趣,首先要消除他们的恐惧、畏难心理。农村有着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大自然是农村儿童的生命力所在,教师应紧紧依托农村生活,充分利用独特的乡土风情和农村优势培养儿童的写作兴趣。根据山区的特点,我有意带学生亲近家乡,亲近田野,亲近大山。可以轻嗅泥土芬芳,可以静听小溪的欢唱,可以轻抚茶树、桃树的脸庞,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期间请学生分组对自己感兴趣的一种事物进行观察,并作好观察记录。在活动结束后,我请学生把在这次活动中的一些观察感受写下来,可以是凌乱的记录,可以是想到哪写到哪,对此不作过多的要求。
二、根据本地特色,选择说明内容
写作说明文要有的放矢,写什么、怎样写,要从读者的实际情况考虑,使文章具有针对性,切合读者的知识水平、年龄水平。选择好的、学生喜闻乐见的说明内容是作文成功的基本点。因此,根据我们所处的环境,可以预先请学生观察周围的熟悉的动植物。如:小溪里的鱼儿,满山的茶树等。这些内容都是伴随着我们成长的,也是家人祖祖辈辈在劳作的,这样学生写起来才能不觉得生疏。学生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熟悉的动植物作为内容来加以说明。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口语交际这一版块进行教学。把兴趣相同的分为一组,由学生向别组同学介绍自己组的事物,看是否能把事物说清楚,必要时教师适当给予说明提示。
三、循茶果飘香,行方法指导
学生有了写作兴趣,选择好了合适的说明内容,还需要合适的说明方法来加以说明,如此才能写出一篇完整的说明文。这时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进行学写说明文的一个重要部分——观察。如何使说明文物理并重、形神兼备呢?首要的一点是观察。说明文写作的前提是对要说明的事物非常熟悉。因为无论是具体事物还是抽象事物,都有其特征,都有它的构造和结构,只要我们遵循事物的规律,按照一定的顺序交易说明,条理也就清楚了。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养成认真观察、深入了解的习惯。
(一)观察得当,成功一半。
1.观察要分清主次。这就要求我们注意观察的顺序。观察有概括性观察和特写性观察之分。前一种方法有助于抓住事物的概貌,后者则有利于把握观察对象的细节和特征。由概括到特写、由全局到局部,是观察的一般原理。
2.观察要比较特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一类事物,也各具特征。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片树叶,孪生兄弟即使长得再相似,也能区别出来。抓住事物的特征,就是抓住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不同特点,从共性中发现个性,从一般中找到特殊。事物的特征往往会在与别的事物相比较中显示出来。比如,要说明茶树的特性,可以和别的跟茶树差不多的树种进行比较,从中找出茶树区别与其他树种的特性。
3.观察重在积累。要想传神,写出事物的内涵、原理等,就要有很好的查阅资料、作调查的能力。比如我们要写一篇文章来说明茶树。在写好它的形状、颜色、品种的基础上,如果能够考察一下茶树的来历、它的价值等,这篇文章就会有说服力,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到茶树的不同特色。这就要求我们具备相当的知识积累、广阔的知识面和优秀的调查能力。对于小学生,教师应当注重对于进行积累知识和调查能力的训练。比如通过剪报、记笔记、上图书馆和阅览室等途径来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如:茶树为原产于中国及印度之常绿灌木,属多年生木本植物,叶互生,具短柄,叶形有披针状、椭圆形、卵形及倒披针形。边缘具细锯齿,花白色而有芳香,蒴果扁球形,外有3纵棱,种子卵圆形、棕褐色,属山茶科山茶属,为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茶树经济学树龄一般在50—60年间。它的叶子呈椭圆形,边缘有锯齿,叶间开五瓣白花,果实扁圆,呈三角形,果实开裂后露出种子。春、秋季时可采茶树的嫩叶制茶,种子可以榨油,茶树材质细密,其木可用于雕刻。这里关于茶树的特征可谓介绍得非常详细,学生可以加以借鉴、使用。
(二)说明有条理,脉络就清晰。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得准确、清楚、明白,必须合理地安排说明的顺序,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序有两层含义:一是要遵循事物自身的规律,有条不紊地进行解说。要想写好一篇说明文,除了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外,还要掌握事物本身的条理。依据事物本身的条理来说明,就是要从复杂情况中理出头绪,把事物的特征,事物各部分的关系说清楚。二是整篇文章要有一个顺序。以什么顺序组织材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所谓说明有条理,就是行文线索要清楚,层次要分明,不能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如果颠来倒去地写,文章的头绪紊乱,同样也会说不明,道不白。如描写茶树可以从茶树的外形特征、种植特点、种类、生长环境、采收、功用等方面作详细的说明,结构严紧,条理清楚。说明具体事物的文章,可以由上到下,由前到后,由外到内,由主到次地写,使读者容易了解各部分的相互关系。例如,有的学生在介绍具体事物的时候,没有事先根据这些事物的相互关系理清脉络,归纳分类,结果往往容易出现关系凌乱、层次不清的毛病。
四、水到渠成,学写说明文
有了以上各方面的层层铺垫训练,学生学写说明文就水到渠成了。如写茶树的说明文,在初写作时,再次带学生来到茶园观察茶树的主要特征,并做好观察记录,教给观察的方法。
(一)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一篇说明文写得好不好,主要看它有没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写出来是不是使读者得到具体而明确的认识。比如,要向小读者介绍茶树的特征,只从茶树的色、形、大小等方面来介绍就显得笼统没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二)怎样去抓特征。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只有深入细致观察,才能对事物了解得清楚。身临其境,如教师带学生来到茶园,分组请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细致的观察。各组分别从“看、摸、闻、尝”这几方面来观察茶树的叶、根、茎,找出茶树的主要特征。看哪组学生观察得细致、特征抓得准确,并做好观察记录,把茶树的特点记清楚。
(三)上网查找一些关于茶树、茶叶的资料。
(四)根据观察记录学写说明文。
当然学生也能够自由选择说明的事物,但一定要经过仔细的观察后方可学写。写时还应注意语言的条理性,按照事物的一些特征进行有序的整合,并适当运用一些说明方法加以说明,使说明文不仅严谨、科学,还生动有趣,使读者耳目一新。因为有了前面的循序铺垫,所以学生写起来就会思路敏捷,条理清楚。有的介绍茶树,有的介绍杨梅,有的介绍溪中的小鱼……
小学生学写说明文只是一个起步阶段,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不可能一下子就全部掌握,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更应该根据文本,根据本地的特色多加练习、指导,一步一个脚印地打好扎实的习作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