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背景不同,教育方式也不同
不同文化背景,育儿方法也不尽相同,但可以相互学习下,本文,心妈想与大家聊聊,法国妈妈如何给孩子自由,不变坏还懂规矩。这些年各种新式的教育理念疯狂席卷我们中国妈妈大脑,听到最多的词,应该是“给孩子无条件的爱”“接纳孩子”“自由轻松”“放养”等,这些理念背后的大致目的是,让孩子拥有足够多的安全感,在自由环境中培养孩子创造力,但是几年后,妈妈们发现新问题来了,小时候太民主了,给了自由过多,长大后,想干啥就干啥,说什么都不听。
给孩子自由的同时,不让孩子变坏
妈妈们都在纠结一个问题:希望给孩子创建自由、宽松的成长环境,但又担心没有把握好尺度,自由就变成纵容,甚至让孩子变坏!
那么,对于孩子来讲,自由和规则的尺度在哪里呢?可以借鉴法国妈妈的育儿经,法国人给大家的感觉是自由浪漫、富有创造力,但又懂规矩懂礼节。大家比较熟悉的法国妈妈培养出来的孩子,应该是《爸爸去哪儿3》中刘烨的儿子—— 诺一,他妈妈是法国人。
《爸爸去哪儿》中有一个冰淇淋考验环节,村长把一个冰淇淋和一些糖果用篮子罩起来,交给诺一和妹妹来保管,并说:谁也不可以偷吃,一定要保管好。这在炎炎夏日对孩子来说是极大的考验,保管期间,两个“坏”叔叔进屋,对他们进行各种考验诱惑,诺一表现出非常好的自制力,坚持“不能吃的原则”,始终没有被诱惑。
为什么诺一小小年纪就懂得规则,并坚持执行呢?因为对于法国妈妈来讲,所谓的自由,是在规则之内的自由,不是毫无界限的自由。给孩子自由,是让孩子拥有主动性,挖掘其内动力,能够主动探索世界;给孩子规则,是要告诉他,这世界是有界限的,这个界限背后都有其存在的道理。
比如大家经常会遇到一个情况,带孩子去外面餐厅就餐,孩子在餐厅里大喊大叫或到处乱跑,有些妈妈会非常严肃地要求孩子必须得安静下来,就位用餐,但有些孩子会听,有些孩子会闹得更凶。法国妈妈的普遍做法是,来到孩子身边,蹲下去,跟孩子说,這样做会影响到别人用餐,是不礼貌行为,如果你继续这样做,妈妈要带你离开,你就不能用餐了;如果你喜欢这样做,我们可以商量个时间,到公园自由玩耍。现在需要安静下来,一起用餐。
法国妈妈,并不采用高压手段让孩子在规则前屈服,而是很明确地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尊重规则,如果破坏规则,需要承担什么后果,并能说到做到,当孩子承担几次违反规则后果,会慢慢理解规则背后的道理,会懂得换位思考、尊重别人,并学会自制。
就如法国妈妈所说的,真正的自由是建立在规则之上,比如群居社会需要法制,保护每一个人的利益和安全;十字路口需要红绿灯,让交通更顺畅安全,甚至连每项体育运动,都有具体的规则。所有的个人自由都是建立在不影响他人的基础上,遵守规则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自己和他人的自由。
为什么法国妈妈的教育要将自由和规则相结合呢?因为这背后发展出孩子两个最重要的能力:主动性和自制力。只有拥有这两个能力,孩子身心才会得到健康发展,给孩子自由,是让孩子能够用积极乐观的精神,主动去学习探索;给孩子规则,是让孩子拥有自制力,这不是压抑孩子的天性,而是让孩子能够更深入理解这个世界,能够用理性的思维去做正确的事情。
与自由相比,自制力也同样重要,拥有自制力的孩子,在人生的旅途上也会走得更稳健,新西兰的学者,曾对1000名刚出生的孩子开展研究,跟踪了32年。32年后发现,自制力差的孩子,长大后经济状况更差,工资相对更低,在自制力最差的一组里,超过40%的人32岁之前犯罪。而自制力强的一组,长大后身体更健康,患肥胖症和性传播疾病的概率更小,连牙齿也更健康,只有12%会在32岁前犯罪。
许多妈妈担心给孩子规矩会不会让孩子成长受到约束,这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跟孩子来解释规则,当我们用接纳与爱,去教孩子规矩,去解释外界的规则,那么孩子就不会感到是被限制,受压抑约束,他会觉得自己正在学习如何爱世界,如何换位思考,如何理解别人,是在表达爱心,付出爱心。慢慢地,他会发现,世界上所谓的规则,都是爱的表达,都是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自由。
不同文化背景,育儿方法也不尽相同,但可以相互学习下,本文,心妈想与大家聊聊,法国妈妈如何给孩子自由,不变坏还懂规矩。这些年各种新式的教育理念疯狂席卷我们中国妈妈大脑,听到最多的词,应该是“给孩子无条件的爱”“接纳孩子”“自由轻松”“放养”等,这些理念背后的大致目的是,让孩子拥有足够多的安全感,在自由环境中培养孩子创造力,但是几年后,妈妈们发现新问题来了,小时候太民主了,给了自由过多,长大后,想干啥就干啥,说什么都不听。
给孩子自由的同时,不让孩子变坏
妈妈们都在纠结一个问题:希望给孩子创建自由、宽松的成长环境,但又担心没有把握好尺度,自由就变成纵容,甚至让孩子变坏!
那么,对于孩子来讲,自由和规则的尺度在哪里呢?可以借鉴法国妈妈的育儿经,法国人给大家的感觉是自由浪漫、富有创造力,但又懂规矩懂礼节。大家比较熟悉的法国妈妈培养出来的孩子,应该是《爸爸去哪儿3》中刘烨的儿子—— 诺一,他妈妈是法国人。
《爸爸去哪儿》中有一个冰淇淋考验环节,村长把一个冰淇淋和一些糖果用篮子罩起来,交给诺一和妹妹来保管,并说:谁也不可以偷吃,一定要保管好。这在炎炎夏日对孩子来说是极大的考验,保管期间,两个“坏”叔叔进屋,对他们进行各种考验诱惑,诺一表现出非常好的自制力,坚持“不能吃的原则”,始终没有被诱惑。
为什么诺一小小年纪就懂得规则,并坚持执行呢?因为对于法国妈妈来讲,所谓的自由,是在规则之内的自由,不是毫无界限的自由。给孩子自由,是让孩子拥有主动性,挖掘其内动力,能够主动探索世界;给孩子规则,是要告诉他,这世界是有界限的,这个界限背后都有其存在的道理。
比如大家经常会遇到一个情况,带孩子去外面餐厅就餐,孩子在餐厅里大喊大叫或到处乱跑,有些妈妈会非常严肃地要求孩子必须得安静下来,就位用餐,但有些孩子会听,有些孩子会闹得更凶。法国妈妈的普遍做法是,来到孩子身边,蹲下去,跟孩子说,這样做会影响到别人用餐,是不礼貌行为,如果你继续这样做,妈妈要带你离开,你就不能用餐了;如果你喜欢这样做,我们可以商量个时间,到公园自由玩耍。现在需要安静下来,一起用餐。
法国妈妈,并不采用高压手段让孩子在规则前屈服,而是很明确地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尊重规则,如果破坏规则,需要承担什么后果,并能说到做到,当孩子承担几次违反规则后果,会慢慢理解规则背后的道理,会懂得换位思考、尊重别人,并学会自制。
就如法国妈妈所说的,真正的自由是建立在规则之上,比如群居社会需要法制,保护每一个人的利益和安全;十字路口需要红绿灯,让交通更顺畅安全,甚至连每项体育运动,都有具体的规则。所有的个人自由都是建立在不影响他人的基础上,遵守规则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自己和他人的自由。
为什么法国妈妈的教育要将自由和规则相结合呢?因为这背后发展出孩子两个最重要的能力:主动性和自制力。只有拥有这两个能力,孩子身心才会得到健康发展,给孩子自由,是让孩子能够用积极乐观的精神,主动去学习探索;给孩子规则,是让孩子拥有自制力,这不是压抑孩子的天性,而是让孩子能够更深入理解这个世界,能够用理性的思维去做正确的事情。
与自由相比,自制力也同样重要,拥有自制力的孩子,在人生的旅途上也会走得更稳健,新西兰的学者,曾对1000名刚出生的孩子开展研究,跟踪了32年。32年后发现,自制力差的孩子,长大后经济状况更差,工资相对更低,在自制力最差的一组里,超过40%的人32岁之前犯罪。而自制力强的一组,长大后身体更健康,患肥胖症和性传播疾病的概率更小,连牙齿也更健康,只有12%会在32岁前犯罪。
许多妈妈担心给孩子规矩会不会让孩子成长受到约束,这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跟孩子来解释规则,当我们用接纳与爱,去教孩子规矩,去解释外界的规则,那么孩子就不会感到是被限制,受压抑约束,他会觉得自己正在学习如何爱世界,如何换位思考,如何理解别人,是在表达爱心,付出爱心。慢慢地,他会发现,世界上所谓的规则,都是爱的表达,都是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