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T型长桁模具形式研究

来源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uce_8_8_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探索了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体系复合材料T型长桁的成型模具形式.通过对零件厚度、外形质量的表征,探索了正T及倒T放置两种模具组合形式对T型长桁成型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正T放置的模具组合形式更有利于提高T型长桁的厚度均匀性,而倒T放置模具组合形式制造的T型长桁的回弹和扭转变形程度更小.
其他文献
在调研了70余条平板玻璃生产线取水情况基础上,分析平板玻璃企业取水量情况.以某平板玻璃企业为例,分析企业各生产系统取水量及占比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用于平板玻璃企业的节水措施及建议.
根据550 t/d浮法玻璃生产线生产中出现的透明节瘤问题,以及对比生产线搬迁时发现的卡脖池壁拐角砖侵蚀的情况,通过对节瘤的岩相分析,采用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微区化学成分分析测定,论述了池壁拐角砖受侵蚀冲刷影响而引起的二次斜锆石透明节瘤问题.通过对卡脖池壁及其卡脖池壁拐角砖部位加装冷却风降温改善,阻止玻璃液对拐角砖侵蚀的技术措施,收到较好的实施效果.在生产线搬迁重建后,维持冷却措施,再次得到了良好的验证.
在透辉石中加入不同质量百分比的MoO3,用熔融淬火法制备了玻璃陶瓷,研究了MoO3的溶解度,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拉曼光谱仪(Raman)表征玻璃陶瓷的物相、微观形貌和结构特征,用产品一致性测试(PCT)法评估玻璃陶瓷的化学稳定性.结果表明:透辉石玻璃中MoO3的溶解极限可达8%(质量分数),10%(质量分数)时样品中析出了圆球状CaMoO4晶体,MoO3含量的增加增强了拉曼光谱中[MoO4]的峰,28天后,Si、Ca和Mo的-7-6-72归一化浸出率在10、10和10 g
基于玻璃配合料COD和Redox值的计算,对其影响因素及工艺过程管制要素和调控方法进行了探究,为实现熔体缺陷预防控制,提高熔化效率、提升熔化品质提供了技术保证.
玄武岩纤维(BF)增强复合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工业建筑等领域,但由于层间性能较差,导致复合材料的整体机械性能不佳,使用过程中易分层,缩短其使用寿命.为了提高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层间性能,本文采用共轭静电纺丝技术将聚丙烯腈(PAN)纳米纤维包覆在BF表面制备了PAN/BF包芯纱,再将其织造成织物并与树脂复合固化得到复合材料.采用短梁剪切试验对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引入纳米纤维之后,单向带复合材料和平纹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分别提高了11.5%和8.72%;在试验加载过程
介绍了汽车玻璃用功能膜中有机物的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方法.明确了使用的气相色谱-质谱仪中各部分的参数设定,质谱仪性能的确认以及所需的热脱附仪、烘箱、充气泵、真空泵、气袋、吸附管等各种辅助设备与耗材的要求,介绍了实验过程中须注意事宜.通过实验分析出常用汽车功能膜中对人体有毒有害的有机物种类,从而为定量分析打下基础.
通过熔融法制备了Li2O-Al2O3-SiO2(LAS)系基础玻璃,采用梯温炉法、XRD和SEM等测试方法对玻璃析晶性+能、相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玻璃失透的主要原因为玻璃分相,与Li的积聚作用有关,且分相机理属于成2+核-生长分相.随着ZnO含量的增加,Zn的极化作用越发显著,玻璃析晶趋势增强,促进了LiAlSi2O6晶相从玻璃中析出,同时玻璃失透由分相和析晶共同作用造成.但ZnO的加入并未改变该LAS系原有的晶相种类.
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GFRP)锚杆与传统钢筋锚杆相比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有钢筋锚杆不具备的抗酸碱腐蚀性能,与其他复合材料锚杆相比,GFRP锚杆凭借自身价格低、工程性价比高等优势已在岩土锚固中崭露头角,成为钢筋锚杆的潜在替代品.本文主要介绍了GFRP锚杆在蠕变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总结了GFRP锚杆蠕变力学模型和持续应力或循环荷载下的蠕变特性,归纳了GFRP锚杆蠕变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GFRP锚杆长期效能以及基于试验数据进行的耐久性数值模拟分析成果进行论述.最后分析了GFRP锚杆
玻璃窑炉的火焰换向是整个燃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以重油作为燃料的熔化过程中,利用DCS系统组态灵活的优点,将换向控制程序进行调整,使换向时火焰明亮、长度适中,有效的减小火焰对窑炉的冲击和侵蚀,为同类玻璃企业熔化工段重油燃烧控制提供有效的参考.
信任作为人际互动的深层基础与社会运转的关键密码,需要顺应社会的发展变革并做出有效的模式选择.世界历史范围的工业化进程对信任关系的生成与构建产生了决定性影响.依据工业化的不同历史时段,信任关系经历了工业化初期的制度信任,以及工业化发展中伦理信任的复归等历程.总结信任关系的历史演进规律,依据当今工业化发展的时代际遇,需要超越制度信任与伦理信任的二元对立,构建合乎新时代工业文明要求的理想信任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