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ry_g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吉林省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深化吉林省新农村建设进行了理性思考和可行建议。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理性思考;可行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0-0104-0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这五句话概括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任务,这是党中央根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做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吉林省结合本地区实际,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采取了有效措施,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对吉林省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农户调查思考
  
  2008年7~9月间对省内中、东、西部县市的441农户进行了问卷和访谈,对农民视野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了一个梗概的了解。
  ——问卷农户心态的变化态势证明,新农村建设在现阶段是适时可行的。表现为,大部分农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所感知和了解,这项伟大的行动开始嵌入普通村民心中;部分村屯的基础设施已经有了一些的改善,农民盼望进一步改变居住条件和周边环境;农民的心态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行为方式逐渐从封闭稳定型向开放变动型嬗变;基层组织建设比较扎实,民主管理、政务公开成效有了明显的进步。
  ——问卷农户心态的矛盾交织表明,新农村建设又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吉林省农村基层的新农村建设总体是比较好的,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不管是干部还是农民,仍暴露了不少喜忧参半、苦乐交织的问题。
  
  二、吉林省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成效
  
  2006年,是吉林省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局起步年,到2008年,吉林省新农村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产业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一年多来,吉林省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精品畜牧业、高效特产业、绿色食品产业和劳务经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为提高。粮食总产量达到2720万吨,其人均占有量為1018.5公斤,连续25年居全国之首。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多元增收的格局进一步形成。2008年,吉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00元,以前农民增收主要靠政策拉动,现在市场价格拉动、结构调整增收开始起主导作用。
  ——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增强,主要经济指标突破全省平均水平。2008年与上年相比,吉林省县域GDP、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增幅三项主要指标分别增长18.97%、55%和16%以上,过去常说的“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窘况有所改观。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落后的村容村貌有所改观。一年多来,吉林省投资34亿元,从解决路、水、电、气等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修筑新硬化乡村道路8692公里,农村道路建设已由乡乡通、村村通开始转向屯屯通。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较快,城乡差距开始缩小。一年多来,吉林省农村教育、卫生、通讯、电视、信息服务、文化体育和社会保障等事业发展形势喜人,全省农村享受“两免一补”的学生达43.7万人;新型合作医疗试点覆盖面达到24个县(市)、624.4万人,占农村人口44.6%;新装有线电视15.6万户,累计达270.7万户,占农户总数的70.9%;60个县(市)、区和624个乡镇全部建立了以“四电合一”为载体的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和服务站,800个行政村建立了信息服务点,注册“一站通”达2655户,居全国第3位;新安装电话10万部,累计占农户总数的63.4%;参加低保人数达80万人,基本做到应保尽保;进一步完善了县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全民健身体育场所正在建设中。
  ——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要突破。一年多来,吉林省农村综合改革在局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铺开,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按照建立精干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要求,撤并乡镇30.8%,精简乡镇内设机构38.5%,精简乡镇领导职数35.2%,分流人员31.6%;按照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的要求,普遍实行了“乡财县管乡用”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村级取消会计实行了“村财乡代理”;按照以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重点的要求,推进了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启动了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即将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农民对党和国家的信任感、归属感与日俱增。一年多来,吉林省各地普遍采取了将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与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一肩挑”的做法,起到了选一个能人、兴一个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的效果;继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已定向培养农村青年近3000人;新建、改建和维修村部937所,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
  当然,吉林省新农村建设也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民收入水平还不高,持续增收的难度较大,城乡收入差距还在拉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还不稳固,抗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不高,农业基础设施还很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还很落后,城乡反差较大;新农村建设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主动参与的运行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资金供求矛盾突出,缺口较大;一些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存在着“等、靠、要”思想,有的急功近利,甚至盲目攀比;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转移就业技能较差,教育和培训的任务还很艰巨。
  三、对开展吉林省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搞好谋划设计,新农村规划要突出产业、生态、科技三大要素支撑。任何一个规划都应当从本地实际出发,坚持下列原则:总体推进,非均衡发展;加快提速,凸现个性;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政府推动,农民主体。新村要突出产业、生态、科技三大支撑,要有新起点、新目标、新特色。重大公益项目、周边环境改善项目、种田建房项目,国家、县乡、村组和农民应有不同的分工(投入)和合作。到2010年的总体目标应具体化,具有约束性和可操作性;到2020年的总体目标应明晰化,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现在,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单位整体规划设计基本告罄,而部分村屯尚在等待观望中。
  ——注意研究新问题,“新农村”建设要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一是关于新农村建设农民主体与政府扶持问题。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但更需要政府的扶持,如资金的投入、政策的倾斜、项目的引入等。对于主体问题,农民一方面认为应当自己的事情自己办;另一方面又在很大程度上寄希望于政府和金融部门。目前农民收入水平很低,自身扩大再生产都无从谈起,更难以对基础设施进行投入。县以上政府应当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政府政策的倾斜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提升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引入项目,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企业和支柱产业,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渠道。同时,政府要继续多提供信息、提供贷款、稳定农资价格。
  二是关于接轨中农民心态变化的双重性问题。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农民虽然已经进入商品生产领域,却还不能完全按照商品生产的规律和要求去从事生产活动,这就必然在心态上形成一种复杂情况:一方面,改革不断产生新的观念,使其主体不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另一方面,沿袭多年的自然经济和由它产生的农业文化所繁衍的旧观念、旧意识,还沉重地压在农民心头,造成心态上的失调。这里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农民自身的因素,都需要认真的分析研究。
  三是关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问题。问卷调查表明,就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而言,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农村缺乏民主公开度和民主参与度,使农民出现了畸型心态。在征求对村干部意见时,他们一方面泛泛说挺好,但在落实到每个干部头上时又颇有微词。近几年来,尽管上面大谈民主政治建设,但雨点真正落到百姓头上便不那么多了,致使一些农民缺乏公众意识,往往考虑自身多,以个人的好恶来评价事物,不能把个人利益与公众利益统筹考虑,动辄这是村长的事,那得问书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不那么清晰明白。这种心态失衡的表现在改革动荡变化中是难以避免的,弄得不好,极易产生逆反心理,引起社会秩序的紊乱。这同样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完成的工作。
   四是关于农户之间差距问题。建设新农村,旨在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工农差别。从吉林省农村现状来看,不仅东、中、西部,各个市州,每个县、市,每个乡镇,每个村,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就是每个村的农户之间的差距也是很大的。这从农户的住宅就可以感觉出来。在珲春市马川子乡实地考察过程中,我们既光顾了砖瓦结构的新房,它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又目睹了土木结构的旧屋,它破旧不堪、四壁如漆。当然,住宅不是新农村条件的全部,但它毕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民的生产、收入、生活、文明程度。身居同一个村,同喝一样水,劳动力基本相同,而生活水平、生活条件、精神面貌却是天壤之别。如何在短时间内缩小他们之间的差距,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首先是应当统筹考虑、充分注意、从长计议的。
  ——启动、发挥农民群众与基层干部两个参与式积极性。通过问卷我们感到,不同地方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他们在新农村建设所担负的任务是大不相同的。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偏低的县(市)、乡(镇)、村(屯),其发展任务更为繁重。从调查对象总体估价来看,还是处于茫然无措、障碍重重的状态。在新农村建设伊始阶段,如何立足“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唯物史观,着眼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两个积极性,没有比现在更重要的了。对于农民群众而言,新农村建设,他们是主人,他们是主体,要通过宣传、组织、服务、培育,给予他们以权利、实惠,催生激发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参与热情;对于基层干部而言,他们是责任人,他们是指导者,要通过作风、思想、能力实现转型,给予他们以舞台、职责,激发他们,使二者联合互动,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R].2005-12-31.
  [2]张富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读本[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3]瞿振元.中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王丽君)
其他文献
“两个体系”的建立是科学发展观对档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也是档案工作实践中新的发展趋势,档案信息来源、档案工作者的素质以及人民群众是推动“两个体系”建立的主要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货币作为商品的交易媒介也相应地发生了形态上的改变。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作为一种新型支付货币,电子支付工具将成为人类货币史上的一
评学、评教等课堂教学数据失真动摇了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基础。评学失真的主要原因包括课堂教学数据采集难、共享难、检验难;"严师低评"等学生评教失真主要受到"一票否决"效
首次将Dot-PPA-ELISA用于联合检测猪衣原体、伪狂犬病毒和布氏杆菌抗体,并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田间猪血清检测。实验对制作诊断膜片的工艺流程和关键材料做了细致研究,并进行同步监测、分析。确
D优多系1号,原名D702A×多系1号,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新育成的优质不育系D702A与恢复系多系1号配组而成,中籼迟熟偏穗数型组合,具有米质优、抗稻瘟病、优势强、适应性广等特点。2000年7月
从葡萄牙的恩里克王子拉开大航海时代的序幕,到麦哲伦船队的幸存者完成环球航行,短短百年间,葡萄牙和西班牙凭借对大海的征服,逐渐成为欧洲最富庶的两个国家。在获得了来自美
语言随着社会和自身内部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词汇是语言系统中变化最快,也是反应最敏感的部分,汉语新词语又是词汇系统中的“新鲜血液”,它既是对社会生活的记录,也是对语言
在实际生产条件下,对仔猪进行了28、21、14日龄断奶的对比其结果:在生长性状上,28日龄 猪在前期生长速度快于后者,达100kg体重日龄小于后者,达到显著水平;在体性状上,28日龄断奶猪胴体较长、后腿发
论述了采矿引起的矿山土地整治中,面积测算的几种常用方法,分析了坐标法面积测算时界址点的最弱点点位中误差。根据坐标法面积计算公式,推导了面积中误差的表达式,并给出了坡面面积的计算公式。最后,根据算例计算了坐标法面积测算的精度,结果表明面积相对精度可达到1/500以上。
介绍了用天然保鲜剂保鲜肉类的几种方法,分析了这些方法保鲜的原理,简述了它人目前在肉类保鲜中的研究和应用情况。文 指出了用天然法保镁肉类还需解决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