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选定粤北韶关地区1:20万地质图韶关图幅进行地层地球化学研究。工作地区位于南岭稀有、有色金属成矿带中段。区内矿种繁多。沉积岩分布广泛,地层发育较好。除志留系在本区缺失外、自震旦系至下第三系均有出露。这次工作建立了从震旦系至下第三系总厚度达12810m的地层柱;以真厚度10m为单位,采集地层剖面1281个基岩地球化学样品。对于所采样品分析了41个元素的含量。通过对41种元素五万多含量数据的研究证
本文通过洛阳盆地地下水资源线性规划的实例,介绍了如何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将盆地模型化,如何选择相应的解析公式并利用计算机对地下水资源进行线性规划的具体方法。计算结果与其它方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
我国半干旱地区(年降水等雨线250—450mm之间的地带)存在着严重的环境退化问题。这里分布着54.0万km~2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区和近16.5万km~2以风蚀为主的沙漠化土地。本文分析若干典型区为案例,从人口和资源的关系入手,认识半干旱地区近年来引起环境退化的内在动因。 当前半干旱地区入口、土地、环境之间不协调状况是十分值得注意的。现有土地对人口支持能力已处于临界限度;现有的经营水平上,土地资源
本文介绍了地球物理勘探测井资料的计算机处理中,采用岭回归方法对测井曲线DLW、HG、HGG、DZW进行处理,直接生成岩性柱状图。简要介绍了岭回归的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例,经过样本训练,给出了岩性的预测公式,计算结果和计算机绘制的岩性柱状图。该方法的实现对测井资料的计算机解释和成图有较大现实意义。
中国干旱地区水文情势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河川径流补给的多样化,而径流补给来源的分析对于了解一个地区年径流量的多寡,径流年内分配,洪水和枯水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新疆塔城地区的河流一直被认为是主要由季节积雪融水补给,那么雨水补给究竟在年径流量中占有什么地位,值得加以研究。 我们选择卡琅古尔河卡琅古尔站的年平均流量(Q)、年降水量(p)、每年4—6月的降水量(P_(4—6))以及4—5月平均气温之和(T_(
在沙漠所沙风洞中用HS—16型高速电影摄影机以500幅/S片速对平均粒径为0.2mm的石英沙进行了拍摄。共摄得57颗沙粒跃移运动的部份轨迹。计算了各沙粒的速度和加速度水平、垂直分量表明:1.沙粒运动中存在着巨大的脉动,最大加速度脉动值可达重力加速度的30倍,这说明湍流脉动的粘性力在跃移运动中起着重要作用。2。加速度脉动具有各向同性,其平均值并不大;加速度水平分量的平均值在各运动阶段中始终为正值,说
植物在悠久的系统发育过程中,就逐渐巧妙地适应了少水、多气,富光、变温、酷热的大陆环境,然而,植物自始至终也没有摆脱缺水的威胁。尤其是在干旱沙漠中,缺水仍是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所以节约用水,维持水分平衡是改造利用沙漠的前提。
在沙漠化问题的研究中,目前存在着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 狭义沙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包括部分半湿润)地区脆弱的生态条件下,由于人为的经济活动破环了生态平衡,使原非沙漠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质荒漠环境的退化。其内容包括①时间上,发生在人类历史时期;②空间上,具有疏松沙质沉积物的地表和干旱以及大风存在;③成因上,以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为主;④景观上,风力为主要动力塑造了地表的形态特征;⑤
河北省围场距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较近,历史上风积形成厚度达几十厘米至十几米的潜在沙漠化土地600多万亩。由于森林植被的破坏,已沙化土地面积达91万亩。塞罕坝高原上的御道口乡,过去曾是一块水草丰美的牧场,现在沙漠化相当严重。据调查,那里1980年100m~2以上的沙坑和沙包只有500个,到1983年达950个,平均每年增加150个,沙坑深度达2m以上。当地年平均大风日数69天,瞬时最大风速达4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