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人类面临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急速转变,知识传播的速度和容量都在以几何数字递增。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得知识不再以单一的文本形式来传递,而是融入了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媒体,知识内容的丰富与传递形式的多样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的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学习改革。
1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涵义
什么是学科的整合呢?它是指整合学科分割所造成的知识支离破碎的状态,把不同学科的内容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组合,把知识与思维、理论与实际、感性与理性辩证统一起来。学科整合既有教育技术的整合,又有学科知识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要发挥“不可替代”功能,不摆花架子,要从实效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要多发挥信息的独特、不可替代的功能,如果有些教学内容用别的方法,甚至是比较原始的方法上效果更好,那就不必用机器摆花架子。教学内容、学校条件千差万别,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也会各有不同。用不用、用什么样的教育技术,取决于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 目前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与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有限。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然而由于教学软件研制开发僵化、单一,大多是传统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电子化、声像化翻版。尽管教学内容的呈现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而在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创新方面存有明显的不足,人机交互的过程与作用极为有限。长此以往,必将造成计算机教学的新专制化,如同传统的教师专制化一样,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不仅仅在于教学内容呈现的图文并茂、生动多彩,更重要的是靠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科学性、创新性来激发。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才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智慧源泉。
2.2 计算机网络与课程资源结合的不足。计算机网络与优质教育资源的结合能使学生突破时空的限制,实现个性化的优质学习。这需要不断更新、丰富校园网信息,需要期刊、报纸、图书馆等教育信息,需要通过互联网与学校资源的共享。
2.3 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的技术开发及其与网络特性的结合存有明显不足。超文本是按照人脑的思维方式,用网络结构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如果所管理的信息不仅是文字,而且还包含图形、动画、图像、声音、视频等其他媒体信息,那就成为了一个超媒体系统,换句话说,超媒体就是多媒体加超文本。事实上,目前的几乎所有多媒体系统都是采用超文本方式对信息进行组织与管理。
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基本模式
3.1 讲解演示(以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讲解演示模式模仿了教师课堂讲授与演示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图像、动画、语言和音乐的功能,发挥计算机特有的交互性,将教材内容呈现给学生。该模式也可供学生作为个别教学的形式利用,通过选择学习时间的长短起到因材施教的作用。
3.2 操作与练习(以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操作与练习是当前用得最多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教学模式。它是通过反复地练习使学生巩固和熟练某些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该模式的特点使计算机的即时反馈功能得到了恰当的应用。
有了计算机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作为教学媒体以后,就可以在课前编制好适合学习的教学软件。当老师讲解清楚教学目标和内容要点后,让学生通过课件进行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学习,可以学得快些,也可以学得慢些;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向老师询问或通过多媒体网络与同学进行讨论;学习完后,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使用软件来做练习。练习完后,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展示学生作品。这种自主、交互的学习方式,能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通过信息技术和美术设计的整合教学,达到了使用信息技术来学习其它课程的目的;同时,又强化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使学生对软件运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3.3 探讨协作学习式(以信息技术作为互动学习工具)。其授课程序是:提出问题——分组研究──确定选题——自主学习──发布学习成果——信息反馈。这种教学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逐步建立起包括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模式。以网络作为“沟通交际工具”,构建“交互性学习”方式。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书面信息资料的传递与交流、学习心得体会的传递与交流、学习评价的传递与交流等“交互性学习”活动,将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实践活动整合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学会沟通、学会交际、学会互相学习、学会共同进步将是以信息技术为工具的“交互性学习”的必然结果。
4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注意事项
4.1 注意结合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模式。每位教师都应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去建构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所以模式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应将其简单化。
4.2 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相整合,是为了实现彻底改革传统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促进大批创新人才成长的目标,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作指导,对于我国教育界的现状特别有针对性——它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对于我国传统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它可以对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1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涵义
什么是学科的整合呢?它是指整合学科分割所造成的知识支离破碎的状态,把不同学科的内容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组合,把知识与思维、理论与实际、感性与理性辩证统一起来。学科整合既有教育技术的整合,又有学科知识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要发挥“不可替代”功能,不摆花架子,要从实效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要多发挥信息的独特、不可替代的功能,如果有些教学内容用别的方法,甚至是比较原始的方法上效果更好,那就不必用机器摆花架子。教学内容、学校条件千差万别,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也会各有不同。用不用、用什么样的教育技术,取决于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 目前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与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有限。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然而由于教学软件研制开发僵化、单一,大多是传统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电子化、声像化翻版。尽管教学内容的呈现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而在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创新方面存有明显的不足,人机交互的过程与作用极为有限。长此以往,必将造成计算机教学的新专制化,如同传统的教师专制化一样,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不仅仅在于教学内容呈现的图文并茂、生动多彩,更重要的是靠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科学性、创新性来激发。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才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智慧源泉。
2.2 计算机网络与课程资源结合的不足。计算机网络与优质教育资源的结合能使学生突破时空的限制,实现个性化的优质学习。这需要不断更新、丰富校园网信息,需要期刊、报纸、图书馆等教育信息,需要通过互联网与学校资源的共享。
2.3 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的技术开发及其与网络特性的结合存有明显不足。超文本是按照人脑的思维方式,用网络结构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如果所管理的信息不仅是文字,而且还包含图形、动画、图像、声音、视频等其他媒体信息,那就成为了一个超媒体系统,换句话说,超媒体就是多媒体加超文本。事实上,目前的几乎所有多媒体系统都是采用超文本方式对信息进行组织与管理。
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基本模式
3.1 讲解演示(以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讲解演示模式模仿了教师课堂讲授与演示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图像、动画、语言和音乐的功能,发挥计算机特有的交互性,将教材内容呈现给学生。该模式也可供学生作为个别教学的形式利用,通过选择学习时间的长短起到因材施教的作用。
3.2 操作与练习(以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操作与练习是当前用得最多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教学模式。它是通过反复地练习使学生巩固和熟练某些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该模式的特点使计算机的即时反馈功能得到了恰当的应用。
有了计算机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作为教学媒体以后,就可以在课前编制好适合学习的教学软件。当老师讲解清楚教学目标和内容要点后,让学生通过课件进行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学习,可以学得快些,也可以学得慢些;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向老师询问或通过多媒体网络与同学进行讨论;学习完后,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使用软件来做练习。练习完后,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展示学生作品。这种自主、交互的学习方式,能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通过信息技术和美术设计的整合教学,达到了使用信息技术来学习其它课程的目的;同时,又强化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使学生对软件运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3.3 探讨协作学习式(以信息技术作为互动学习工具)。其授课程序是:提出问题——分组研究──确定选题——自主学习──发布学习成果——信息反馈。这种教学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逐步建立起包括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模式。以网络作为“沟通交际工具”,构建“交互性学习”方式。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书面信息资料的传递与交流、学习心得体会的传递与交流、学习评价的传递与交流等“交互性学习”活动,将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实践活动整合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学会沟通、学会交际、学会互相学习、学会共同进步将是以信息技术为工具的“交互性学习”的必然结果。
4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注意事项
4.1 注意结合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模式。每位教师都应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去建构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所以模式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应将其简单化。
4.2 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相整合,是为了实现彻底改革传统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促进大批创新人才成长的目标,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作指导,对于我国教育界的现状特别有针对性——它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对于我国传统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它可以对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强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