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比较清洁灌肠的方法,以减少不良反应、改善灌肠效果。方法:将120例需清洁灌肠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洁灌肠方法,试验组采用改良灌肠方法。结论:改进后的清洁灌肠方法改善了清洁灌肠的效果,并减少了清洁灌肠过程中病人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清洁灌肠;观察;探讨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573-02
清洁灌肠是由肛门经直肠灌入液体,达到软化粪块、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清洁肠道的目的,我们改进了清洁灌肠的方法,并对120 例清洁灌肠患者进行对比观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20例结肠镜检查患者中,男86例,女34例,年龄16~80岁,平均45.5岁,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
1.2 用物:对照组统一使用传统灌肠筒和肛管,试验组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和16号无菌导尿管。
1.3 方法:
对照组按基础护理操作规程,传统灌肠筒连接一次性肛管,取2瓶500ml生理盐水加80ml开塞露,患者左侧卧位,肛门距灌肠液液面40~60cm ,插入7~10cm,保留5~10min后排便。
试验组除按基础护理操作规程外,护士主动给予评估、交流沟通,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灌肠管,根据病情选择舒适的操作体位,注重操作细节,护理干预措施。取相同灌肠液,加热至37℃~41℃,一次性输液器弃去针头连接无菌导尿管,排气,测量所需插入肛门的长度并做好标记。嘱患者取左侧卧位,充分润滑灌肠管前段、肛门及肛周,灌肠时灌肠管轻轻插入直肠5cm时松开调节器,边灌入液体边继续缓慢插入肛管,肛管插入的总长度20~30cm[1],压力要低,液面距肛门不超过40cm,灌注速度要慢,使灌注液缓慢流入,以患者能耐受為宜。然后打开灌肠管调节开关,在灌肠液注入的同时,继续插入肛管至20~30cm,肛门松弛及小儿患者在灌肠液流入的同时,用两手向肛门处挤压臀裂或用卫生纸轻轻按压住肛门,并抬高臀部20~30cm,灌入完毕拔出肛管。
1.4 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采用X2检验法。
2 结果
通过观察,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温度、压力、液量、体位、插管深度及方式不良反应比较见表1,不同的灌肠方法的效果比较见表2。
3 讨论
3.1 灌肠液温度:试验组60例病人灌肠液温度严格控制在37~41℃,无1例发生腹痛和肠粘膜损伤。
3.2 体位和压力:清洁灌肠常规是采取左侧卧位。试验组对60例清洁灌肠病人使用交替抬高臀部侧卧位和膝胸卧位灌肠时[2],直肠位置高于乙状结肠和降结肠, 直肠与结肠之间产生压力差,使结肠处在直肠低位,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无腹痛及肠道粘摸损伤现象.
3.3 灌肠管插入深度:当灌肠管插入长度20~30ml时,灌肠液可一次性注入500~1000ml并在肠内可以停留10~20min,用此方法行清洁灌肠一般2~5次就能达到目的。
3.4 灌入速度控制:传统灌肠法采用灌肠筒,液体刻度在内壁,看不清灌肠液下降速度,不好控制灌入速度,而试验组采用的是透明液体瓶盛灌肠液,更好的控制调节灌肠液灌入速度。
3.5 灌肠液保留时间:灌肠液存留时间过短,试验组灌肠时病人灌肠液存留时间不应少于10min。
3.6 灌肠用物:对照组使用的物品是传统灌肠筒,用后均需用含氯消毒剂和高压灭菌消毒后方可使用。试验组使用的是一次性输液器和无菌导尿管。
4 小结
改进灌肠液的温度、灌肠管插入的方式、长度,患者灌肠时的体位、灌肠液灌入的速度。同时操作前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年龄、饮食习惯、是否有便秘、慢性咳嗽等导致腹压增高的基础病,有无肠炎及肠腔溃疡史,了解肛管、直肠有无内痔、息肉、肿瘤,女性患者生育情况、子宫位置,并向患者说明清洁灌肠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灌肠时的感受,消除其心中的顾虑。注重充分润滑肛门,减少灌肠管与肛门皮肤组织的摩擦[3]。仔细查看退出的灌肠头有无血迹,追踪观察排便情况,减少或杜绝灌肠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治疗,提高护患之间的信任及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王慧,万雁. 改良清洁灌肠肛管植入长度的探讨[J]. 航空航天医药,2004,1(20):49.
[2] 张勇. 影响保留灌肠治疗效果因素的探讨[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1 ,21(7):25.
[3] 李玲珠,牟素芬,卢兰琴.护理与康复[J].2007,1(6):44-45
【关键词】清洁灌肠;观察;探讨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573-02
清洁灌肠是由肛门经直肠灌入液体,达到软化粪块、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清洁肠道的目的,我们改进了清洁灌肠的方法,并对120 例清洁灌肠患者进行对比观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20例结肠镜检查患者中,男86例,女34例,年龄16~80岁,平均45.5岁,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
1.2 用物:对照组统一使用传统灌肠筒和肛管,试验组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和16号无菌导尿管。
1.3 方法:
对照组按基础护理操作规程,传统灌肠筒连接一次性肛管,取2瓶500ml生理盐水加80ml开塞露,患者左侧卧位,肛门距灌肠液液面40~60cm ,插入7~10cm,保留5~10min后排便。
试验组除按基础护理操作规程外,护士主动给予评估、交流沟通,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灌肠管,根据病情选择舒适的操作体位,注重操作细节,护理干预措施。取相同灌肠液,加热至37℃~41℃,一次性输液器弃去针头连接无菌导尿管,排气,测量所需插入肛门的长度并做好标记。嘱患者取左侧卧位,充分润滑灌肠管前段、肛门及肛周,灌肠时灌肠管轻轻插入直肠5cm时松开调节器,边灌入液体边继续缓慢插入肛管,肛管插入的总长度20~30cm[1],压力要低,液面距肛门不超过40cm,灌注速度要慢,使灌注液缓慢流入,以患者能耐受為宜。然后打开灌肠管调节开关,在灌肠液注入的同时,继续插入肛管至20~30cm,肛门松弛及小儿患者在灌肠液流入的同时,用两手向肛门处挤压臀裂或用卫生纸轻轻按压住肛门,并抬高臀部20~30cm,灌入完毕拔出肛管。
1.4 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采用X2检验法。
2 结果
通过观察,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温度、压力、液量、体位、插管深度及方式不良反应比较见表1,不同的灌肠方法的效果比较见表2。
3 讨论
3.1 灌肠液温度:试验组60例病人灌肠液温度严格控制在37~41℃,无1例发生腹痛和肠粘膜损伤。
3.2 体位和压力:清洁灌肠常规是采取左侧卧位。试验组对60例清洁灌肠病人使用交替抬高臀部侧卧位和膝胸卧位灌肠时[2],直肠位置高于乙状结肠和降结肠, 直肠与结肠之间产生压力差,使结肠处在直肠低位,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无腹痛及肠道粘摸损伤现象.
3.3 灌肠管插入深度:当灌肠管插入长度20~30ml时,灌肠液可一次性注入500~1000ml并在肠内可以停留10~20min,用此方法行清洁灌肠一般2~5次就能达到目的。
3.4 灌入速度控制:传统灌肠法采用灌肠筒,液体刻度在内壁,看不清灌肠液下降速度,不好控制灌入速度,而试验组采用的是透明液体瓶盛灌肠液,更好的控制调节灌肠液灌入速度。
3.5 灌肠液保留时间:灌肠液存留时间过短,试验组灌肠时病人灌肠液存留时间不应少于10min。
3.6 灌肠用物:对照组使用的物品是传统灌肠筒,用后均需用含氯消毒剂和高压灭菌消毒后方可使用。试验组使用的是一次性输液器和无菌导尿管。
4 小结
改进灌肠液的温度、灌肠管插入的方式、长度,患者灌肠时的体位、灌肠液灌入的速度。同时操作前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年龄、饮食习惯、是否有便秘、慢性咳嗽等导致腹压增高的基础病,有无肠炎及肠腔溃疡史,了解肛管、直肠有无内痔、息肉、肿瘤,女性患者生育情况、子宫位置,并向患者说明清洁灌肠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灌肠时的感受,消除其心中的顾虑。注重充分润滑肛门,减少灌肠管与肛门皮肤组织的摩擦[3]。仔细查看退出的灌肠头有无血迹,追踪观察排便情况,减少或杜绝灌肠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治疗,提高护患之间的信任及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王慧,万雁. 改良清洁灌肠肛管植入长度的探讨[J]. 航空航天医药,2004,1(20):49.
[2] 张勇. 影响保留灌肠治疗效果因素的探讨[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1 ,21(7):25.
[3] 李玲珠,牟素芬,卢兰琴.护理与康复[J].2007,1(6):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