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动互联技术的影响,新旧媒介此消彼长,媒介生态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用户的信息消费习惯也在快速转变。媒体融合背景下,国外主流报纸从内容、平台、运营模式等层面延展用户关系,通过深耕高品质内容获得忠实用户;通过付费制、会员制等多种模式,与用户强化关系连接;多平台的智能化互动,与用户构建新型关系;跨界融合,增强传播效力。
媒体融合背景下,关于国外报纸融合转型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报纸移动端的用户阅读体验的提升、报纸的融媒产品创新、报纸的商业模式等内容,国外关于媒介融合的研究趋势是新传媒技术对新闻生产的影响、新媒体时代传统新闻业的转型与重构、融合新闻环抱中的新信息观念等内容。媒体融合背景下,国外报纸在打破原有的专业化的内容生产模式,建立跨媒体平台、重新布局平台与融媒产品,转向“开放、互动、智能”化生产,以适应数字化环境下用户信息消费习惯的变化。媒体的内容和形态边界在逐步消失。
国外的报纸在与科技平台公司合作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受技术壁垒、组织方式、用户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传统媒体很难自建拥有海量用户、真正意义的开放平台,这种与科技平台公司合作的方式并不是传统媒体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因此国外报纸一方面将高品质的新闻内容视作报纸安身立命的根基,纷纷通过编辑部重组、加强内部合作,主打并深耕自己的优质内容,巩固报纸长期积累的品牌优势,获取忠实用户。《纽约时报》和《卫报》曾经在2015年与Facebook合作打造平台新闻资讯节目Instant Articles,然而在2016年底,《纽约时报》就正式退出了Instant Articles,专心经营自己基于高品质新闻内容的付费墙(paywall)。国外报纸另一方面借助社交媒体的影响力,将社交媒体上的生产内容通过整合、分析与视觉化呈现,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利用社交媒体巨大的流量进一步扩大品牌知晓度,实现信息的裂变式传播,并尝试将阅读发布在平台上免费内容的用户导流到自家网站的付费区域,寻求自主性和可持续发展。
《纽约时报》和《卫报》都通过加强内部合作、增设新岗位、组建新团队的方式,重组编辑部,打造高质量的新闻产品。《纽约时报》的数字化转型,在世界范围具有着引领性的效应,其“2020编辑部”的改革计划的目标,是到2020年数字订阅用户翻倍,来自数字媒体的收入翻一番。《纽约时报》的改革亮点主要是做权威的专业新闻;减少本地报道,订阅用户的范围更加广泛;强化视频内容;打破以往以行业划分的部门组织结构,让大部门变成了灵活机动的小团队。《纽约时报》的数据分析团队,通过测量用户的阅读时间、文章分享次数以及用户阅读的常用栏目的占比情况,准确预测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其战略分析团队从宏观上为报社管理层进行建议,打造成新想法聚合的平台。《卫报》新设了数据分析员、数字开发编辑等岗位,新增了一批具有数字技术背景的工作人员。《卫报》的记者、编辑与数据分析部门合作了解用户需求,推出高质量的新闻产品,并设置“一键分享”的按钮,鼓励用户将新闻分享到Facebook、等社交媒体,借助社交平台、提升媒体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国外报纸在转型过程中,生产理念也在由过去的提供新闻资讯向新闻资讯+服务转变,依托服务,建立起与用户的强关系连接,基于自家媒体内容的付费制度,探索会员制、订阅制等模式,将未付费的多数用户转变为付费用户,以实现收益。
用户注册是建立媒体和用户关系的第一步。牛津大学路透新闻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 年:新闻、媒体及技术的流行趋势及预测》报告中指出,超过一半(58%)的新闻媒体表示注册用户非常重要。注册用户并不是匿名用户,他们比普通用户更具有商业价值。在用户注册的基础上,国外报纸通过调动用户参与新闻评论、接受邮件的联系,到举办线下沙龙,引导用户进行内容订阅或会员注册,通过提供会员服务巩固社群。付费制使国外报纸能够区分高价值和低价值的新闻内容并收集用户数据,一些报纸侧重于吸引非订阅用户并保持本地数字覆盖范围(软性付费制),另一些报纸则强调忠实订阅用户(硬性付费制)。《华尔街日报》的付费会员不仅拥有更多的内容阅览权限,还可以获得生活类体验活动邀请、优质活动会议邀请、和喜爱的编辑交流对话、免费旅行机会等附加的独家服务。
通过向用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国外报纸塑造起与用户之间的强关系连接。部分媒体已经建立了比较齐全的客户管理和服务体系,有些媒体以客户为导向向多元化增值服务拓展。如美联社联合100 多家报纸和20 多家零售商提供电子优惠券服务,嵌入到多平台报纸阅读中,消费者可以获取附近商家的优惠信息。纽约时报网通过将服务和内容相互嵌入发展,培养“沉浸”式的用户依赖,其网站拥有电子商务功能,可提供数千种商品的在线购买服务,将商品嵌入到内容中,如网上书店与书评栏目绑定,网上购电影票与影评栏目绑定,让读者在看书评、影评的时候,随手就能购买图书和电影票。《纽约时报》执行副总裁兼COO Meredith表示,要将《纽约时报》媒体品牌打造成消费品牌,未来在亲子教育、健康、美妆和时尚等领域,《纽约时报》均有可能推出独立产品。
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技术,不仅使得国外报纸的内容产品形态更加多元,游戏新闻、跨屏互动、增强现实等互动产品类型得到广泛使用,也使报纸与用户的互动变得智能化、有趣,用户参与新闻生产也有助于增强报纸和用户关系的稳定性。
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国外新闻媒体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与用户展开直接对话,双方之间的互动智能化。“智能对话”让媒体为用户提供信息向与用户对话交流转变,双方之间的“交流感”提升。“智能对话”也创新了媒体和用户的关系连接方式,媒体变成了服务者,扩大了媒体的业务范围。《卫报》曾开发了一款智能互动型烹饪聊天程序助理厨师(SousChef),用户将食材输入到对话框中,Sous-Chef 就可以为读者提供烹饪建议。“智能对话”策略拉近了媒体与用户的关系,增加了新闻内容接受过程中的趣味性;在“聊新闻”的过程中,媒体的服务性内容渗透到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构建了媒体与用户之间的新型关系,增加了用户黏性。《纽约时报》开发的机器人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帮助编辑挑选适合在社交平台发布的报纸上的当天文章。
国外用户与报纸的新型互动方式不仅表现在智能化互动的方面,还体现在新闻生产中的用户参与方面,用户生成内容得到了媒体更加充分和多元的利用,把分散的用户生成内容集合为系统性的新闻报道,新闻事业成为了一个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共享的事业。《卫报》的数据新闻实践,将制作新闻所使用的数据完全公开,在“数据博客”页面上,所有数据新闻所使用的原始数据均可以免费下载,供用户用来作进一步分析,让用户知晓、了解数据获取的来源、过程,开放性、互动性程度高。《卫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使自身与受众之间能够产生充分的信息交流沟通,一方面让其报道的内容更加贴合受众的兴趣点,另一方面,报纸本身有可能摆脱自身立场对新闻报道的过度束缚,新闻内容将更加客观、全面和公正。由于新闻生产模式和兴趣共同体的连接,用户被赋予了主人翁的角色,产生了代入感、认同感,让报纸与用户的关系更加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
跨界融合主要指行业之间或渠道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相互融合。万物皆媒、万物互联的智媒时代,跨界融合成为融合新闻传播的基本思维。它的目标是使融合新闻产品从表层进入纵深,从局部进入系统,从端口进入网络,从渠道进入生态,从而获得更大的传播效力和社会认同。国外主流媒体的融合转型,也在向入口平台转型,媒体的内容在不断延展,媒体的形态界限在渐趋模糊,在向科学、健康、电商、娛乐等领域延伸。
《纽约时报》在融合进程中,在保持传统优势和巩固良好形象的基础上,采取经济融合的策略,实现集团各产业与品牌的交互与合作,突破传统的盈利模式,开拓市场,从而增大发展空间。《纽约时报》于2014年成立了T Brand Studio,是一家原生广告公司。但T Brand Studio的工作并不仅仅局限于文章报道,它同时还提供原创影像、策略指导、设计、视频、营销事件策划、受众拓展等多元化服务。
(安徽大学)
媒体融合背景下,关于国外报纸融合转型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报纸移动端的用户阅读体验的提升、报纸的融媒产品创新、报纸的商业模式等内容,国外关于媒介融合的研究趋势是新传媒技术对新闻生产的影响、新媒体时代传统新闻业的转型与重构、融合新闻环抱中的新信息观念等内容。媒体融合背景下,国外报纸在打破原有的专业化的内容生产模式,建立跨媒体平台、重新布局平台与融媒产品,转向“开放、互动、智能”化生产,以适应数字化环境下用户信息消费习惯的变化。媒体的内容和形态边界在逐步消失。
重组编辑部,深耕高品质内容,获取忠实用户
国外的报纸在与科技平台公司合作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受技术壁垒、组织方式、用户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传统媒体很难自建拥有海量用户、真正意义的开放平台,这种与科技平台公司合作的方式并不是传统媒体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因此国外报纸一方面将高品质的新闻内容视作报纸安身立命的根基,纷纷通过编辑部重组、加强内部合作,主打并深耕自己的优质内容,巩固报纸长期积累的品牌优势,获取忠实用户。《纽约时报》和《卫报》曾经在2015年与Facebook合作打造平台新闻资讯节目Instant Articles,然而在2016年底,《纽约时报》就正式退出了Instant Articles,专心经营自己基于高品质新闻内容的付费墙(paywall)。国外报纸另一方面借助社交媒体的影响力,将社交媒体上的生产内容通过整合、分析与视觉化呈现,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利用社交媒体巨大的流量进一步扩大品牌知晓度,实现信息的裂变式传播,并尝试将阅读发布在平台上免费内容的用户导流到自家网站的付费区域,寻求自主性和可持续发展。
《纽约时报》和《卫报》都通过加强内部合作、增设新岗位、组建新团队的方式,重组编辑部,打造高质量的新闻产品。《纽约时报》的数字化转型,在世界范围具有着引领性的效应,其“2020编辑部”的改革计划的目标,是到2020年数字订阅用户翻倍,来自数字媒体的收入翻一番。《纽约时报》的改革亮点主要是做权威的专业新闻;减少本地报道,订阅用户的范围更加广泛;强化视频内容;打破以往以行业划分的部门组织结构,让大部门变成了灵活机动的小团队。《纽约时报》的数据分析团队,通过测量用户的阅读时间、文章分享次数以及用户阅读的常用栏目的占比情况,准确预测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其战略分析团队从宏观上为报社管理层进行建议,打造成新想法聚合的平台。《卫报》新设了数据分析员、数字开发编辑等岗位,新增了一批具有数字技术背景的工作人员。《卫报》的记者、编辑与数据分析部门合作了解用户需求,推出高质量的新闻产品,并设置“一键分享”的按钮,鼓励用户将新闻分享到Facebook、等社交媒体,借助社交平台、提升媒体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付费制、会员制、订阅制等多种模式,依托服务,与用户强关系连接
国外报纸在转型过程中,生产理念也在由过去的提供新闻资讯向新闻资讯+服务转变,依托服务,建立起与用户的强关系连接,基于自家媒体内容的付费制度,探索会员制、订阅制等模式,将未付费的多数用户转变为付费用户,以实现收益。
用户注册是建立媒体和用户关系的第一步。牛津大学路透新闻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 年:新闻、媒体及技术的流行趋势及预测》报告中指出,超过一半(58%)的新闻媒体表示注册用户非常重要。注册用户并不是匿名用户,他们比普通用户更具有商业价值。在用户注册的基础上,国外报纸通过调动用户参与新闻评论、接受邮件的联系,到举办线下沙龙,引导用户进行内容订阅或会员注册,通过提供会员服务巩固社群。付费制使国外报纸能够区分高价值和低价值的新闻内容并收集用户数据,一些报纸侧重于吸引非订阅用户并保持本地数字覆盖范围(软性付费制),另一些报纸则强调忠实订阅用户(硬性付费制)。《华尔街日报》的付费会员不仅拥有更多的内容阅览权限,还可以获得生活类体验活动邀请、优质活动会议邀请、和喜爱的编辑交流对话、免费旅行机会等附加的独家服务。
通过向用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国外报纸塑造起与用户之间的强关系连接。部分媒体已经建立了比较齐全的客户管理和服务体系,有些媒体以客户为导向向多元化增值服务拓展。如美联社联合100 多家报纸和20 多家零售商提供电子优惠券服务,嵌入到多平台报纸阅读中,消费者可以获取附近商家的优惠信息。纽约时报网通过将服务和内容相互嵌入发展,培养“沉浸”式的用户依赖,其网站拥有电子商务功能,可提供数千种商品的在线购买服务,将商品嵌入到内容中,如网上书店与书评栏目绑定,网上购电影票与影评栏目绑定,让读者在看书评、影评的时候,随手就能购买图书和电影票。《纽约时报》执行副总裁兼COO Meredith表示,要将《纽约时报》媒体品牌打造成消费品牌,未来在亲子教育、健康、美妆和时尚等领域,《纽约时报》均有可能推出独立产品。
多平台的智能化互动,构建新型关系,增强粘性
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技术,不仅使得国外报纸的内容产品形态更加多元,游戏新闻、跨屏互动、增强现实等互动产品类型得到广泛使用,也使报纸与用户的互动变得智能化、有趣,用户参与新闻生产也有助于增强报纸和用户关系的稳定性。
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国外新闻媒体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与用户展开直接对话,双方之间的互动智能化。“智能对话”让媒体为用户提供信息向与用户对话交流转变,双方之间的“交流感”提升。“智能对话”也创新了媒体和用户的关系连接方式,媒体变成了服务者,扩大了媒体的业务范围。《卫报》曾开发了一款智能互动型烹饪聊天程序助理厨师(SousChef),用户将食材输入到对话框中,Sous-Chef 就可以为读者提供烹饪建议。“智能对话”策略拉近了媒体与用户的关系,增加了新闻内容接受过程中的趣味性;在“聊新闻”的过程中,媒体的服务性内容渗透到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构建了媒体与用户之间的新型关系,增加了用户黏性。《纽约时报》开发的机器人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帮助编辑挑选适合在社交平台发布的报纸上的当天文章。
国外用户与报纸的新型互动方式不仅表现在智能化互动的方面,还体现在新闻生产中的用户参与方面,用户生成内容得到了媒体更加充分和多元的利用,把分散的用户生成内容集合为系统性的新闻报道,新闻事业成为了一个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共享的事业。《卫报》的数据新闻实践,将制作新闻所使用的数据完全公开,在“数据博客”页面上,所有数据新闻所使用的原始数据均可以免费下载,供用户用来作进一步分析,让用户知晓、了解数据获取的来源、过程,开放性、互动性程度高。《卫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使自身与受众之间能够产生充分的信息交流沟通,一方面让其报道的内容更加贴合受众的兴趣点,另一方面,报纸本身有可能摆脱自身立场对新闻报道的过度束缚,新闻内容将更加客观、全面和公正。由于新闻生产模式和兴趣共同体的连接,用户被赋予了主人翁的角色,产生了代入感、认同感,让报纸与用户的关系更加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
跨界融合,增强传播效力
跨界融合主要指行业之间或渠道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相互融合。万物皆媒、万物互联的智媒时代,跨界融合成为融合新闻传播的基本思维。它的目标是使融合新闻产品从表层进入纵深,从局部进入系统,从端口进入网络,从渠道进入生态,从而获得更大的传播效力和社会认同。国外主流媒体的融合转型,也在向入口平台转型,媒体的内容在不断延展,媒体的形态界限在渐趋模糊,在向科学、健康、电商、娛乐等领域延伸。
《纽约时报》在融合进程中,在保持传统优势和巩固良好形象的基础上,采取经济融合的策略,实现集团各产业与品牌的交互与合作,突破传统的盈利模式,开拓市场,从而增大发展空间。《纽约时报》于2014年成立了T Brand Studio,是一家原生广告公司。但T Brand Studio的工作并不仅仅局限于文章报道,它同时还提供原创影像、策略指导、设计、视频、营销事件策划、受众拓展等多元化服务。
(安徽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