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8年历史的微软收购了148年历史的诺基亚,17年历史的谷歌收购了87年历史的摩托罗拉,组织在今天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面对变化。很多时候,企业经营者会问,到底什么是组织管理,怎样才可以提升组织管理的水平,如何才能提升组织管理的能力等。如果要理清这些问题并得到答案,要从四个命题出发,组织管理就是要解决这四个问题。
任何管理者如果要进行组织管理,首先都需要理解组织中个体特性是什么,其目的是了解个体与组织最真实的关系是什么。在组织行为当中,个人与组织的关系是第一个需要正视的问题,管理者常常被“人本管理”的思想混淆,组织中的成员也常常认为个体是最重要的,因为在他们看来,组织是由人构成的。这些理解似乎没有错误,但是事实上却是理解有误,如果要正确理解组织,就很清楚组织的存在是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是为了人。组织能否发挥效用,取决于组织本身能否带动组织成员一致性的行为,大多数情况下,组织成员有着不同的目的和行为选择,如何让这些不同目的和行为的人集合在一起?其关键要素是什么?就是组织目标。组织因目标而存在,同时也因实现目标而获得组织成员的认同。
而组织得以存在是否还有其他的关键要素呢?的确还有,另外一个关键要素就是合作。组织基于合作,而合作基于个体生存的需要,组织是由于个人需要实现他自己在生理上无法单独达成的目标而存在的。为了生存下去,这种合作系统就必须在实现组织目标方面是有效果的,而在满足个人动机方面是有效率的。只有组织目标的制定,才能使环境中的其他事物具有意义,组织目标是使所有事物统一起来的原则。这是我们首先需要帮助管理者理清的概念,如果不能够很好地理解人与组织的关系,也就无法理解组织行为的选择,我们也可以把这一点称之为组织的属性。
在一个组织结构中,人与人之间是一个以目标为前提的生存,人与人应该是承担各自的责任和目标,从而拥有了不同的权力和资源,因为这些不同,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公平但非平等。其实这正是所谓一个人在组织中的“身份”,也就是指在现有的情况下这个人具备的各项条件,这些条件由他在组织中的权利、特权、豁免权、责任和义务组成。换句话说,这些条件是由对他的行为的限制、规定和约束组成,而这些也决定了其他人对他的期望。一个组织中,当正确地识别某人的身份成为一项任务,所有人又都认真地完成这个任务,当所有人的身份所表现的不同称号、头衔、称呼、身份等标志或者外在行为模式而为公众所熟知时,身份就逐渐制度化了。人与人之间在组织中的不同身份会带来不平等,因而,我们需要特别处理好正式组织中身份制度的问题。
让管理者理解个人和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如果不能够处理好组织中个体能力的发挥,组织目标也就无法实现。组织管理就是要求我们:在集中精力考虑组织的问题的时候,不要忽略了组织中的个体。
在全新环境下,面对多元价值取向的员工,以及员工与组织的全新的关系等变化,组织管理如何发挥效用,正是核心命题之三所传递的概念:必需正视组织生存的关键影响因素:“社会及其结构、市场、客户及技术”;组织价值观以及组织氛围。
在很大程度上,以上这两点相互依赖。如果一个组织管理的设计通常会集中体现在激励体制设计中,如果一个激励体制不能肯定组织的哪种行为是有效的,那么这种管理就无法确保或者维系组织所需要的凝聚力、合作和服从。相反,一个不能给组织带来凝聚力、服从和合作的组织管理设计也无法有效地指导组织的行动。因此,我们针对每一个组织管理设计所提出的问题就是:这个组织管理设计能够在协调考虑组织外部环境的前提下决定组织行动吗?这个组织管理设计是否能使组织成员服从组织决定,从而使组织能够有效地执行决定呢?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可以使得我们很好的判断组织管理效用本身。
在今天的环境中,随着互联技术和大数据的普及,更多的员工成为知识型员工,他们对于自我的认知非常明确,对于生活有着清晰的追求和目标,过去,很多员工愿意做更多的工作而不计较个人的需求,很多员工都会认为工作是生活的唯一目的,但是时至今日,这样的情况已经非常少,人们并不会把生活和工作混为一谈,更多的是把工作和生活并列为人生的两大目标,如何处理好工作目标和生活目标之间的矛盾,是管理者需要面对的挑战。
更大的挑战是,人们已经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一个组织来选择,他们会愿意尝试新的行业,新的组织,新的工作,以及新的生活挑战,这些都导致了“员工忠诚度下降”。面对这样的情况,一方面要求管理者理解人们自身的需求特征,同时也要求管理者有能力留住员工,提升组织的凝聚力,获得员工对于组织的认同,这是组织管理的又一个重要挑战。
组织变革和调整在今天已经是常态,这是基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组织成长的挑战,很多企业在成长和环境变化中所获得的成果让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不能够保持组织的弹性,组织会成为发展的瓶颈。企业组织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可持续发展”的困难,这是因为,企业组织追求的“效率和长期适应能力”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
事实上,企业或其他组织都面临着“追求效率和追求长期适应能力”这两者之间的一个深刻矛盾,可以把它简称为“效率与适应能力”之间的一个组织悖论或二律背反。具体说来,就是一个企业必须提高效率才能适应此时此地的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而为了得到高效率,企业组织的结构越加趋于严谨和稳定,这时企业的效率最高,但是它的效率越高,对此时此地环境的适应越好,它对未来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就越差,它的长期适应能力也就越差。也就是说,此时此地的短期效率和对未来环境的长期适应能力之间有着一个深刻的矛盾。
组织在今天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面对变化,都要具备弹性能力。进行自我变革,其关键的原因是组织已经无法让自己独立存在而不需面对变化和混乱的环境,组织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组织管理的四个命题:组织存在的关键是个人对组织的服务,即对组织目标有所贡献的行为;我们常常集中精力考虑组织问题,而忽略了组织中的个体;必须正视组织生存的关键因素;组织需要弹性能力。组织管理就是解决这四个问题,并确保有关这四个命题的回答能够推动组织实现目标与时俱进。
什么是组织变革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组织变革,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资源的不断整合与变动,都给企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这就要求企业关注组织变革。
组织变革是指运用行为科学和相关管理方法,对组织的权利结构、组织规模、沟通渠道、角色设定、组织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组织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等进行有目的的、系统的调整和革新,以适应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技术特征和组织任务等方面的变化,提高组织效能。
组织结构变革的原因
1.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诸如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产品和工艺的变革等。企业组织结构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手段,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企业组织结构做出适应性的调整。
2.企業内部条件的变化。(1)技术条件的变化;(2)人员条件的变化;(3)管理条件的变化。
3.企业本身成长的要求。企业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时对组织结构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如小企业成长为中型或大型企业,单一品种企业成长为多品种企业,单厂企业成长为企业集团等。
命题一:组织存在的关键是个人对组织的服务
任何管理者如果要进行组织管理,首先都需要理解组织中个体特性是什么,其目的是了解个体与组织最真实的关系是什么。在组织行为当中,个人与组织的关系是第一个需要正视的问题,管理者常常被“人本管理”的思想混淆,组织中的成员也常常认为个体是最重要的,因为在他们看来,组织是由人构成的。这些理解似乎没有错误,但是事实上却是理解有误,如果要正确理解组织,就很清楚组织的存在是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是为了人。组织能否发挥效用,取决于组织本身能否带动组织成员一致性的行为,大多数情况下,组织成员有着不同的目的和行为选择,如何让这些不同目的和行为的人集合在一起?其关键要素是什么?就是组织目标。组织因目标而存在,同时也因实现目标而获得组织成员的认同。
而组织得以存在是否还有其他的关键要素呢?的确还有,另外一个关键要素就是合作。组织基于合作,而合作基于个体生存的需要,组织是由于个人需要实现他自己在生理上无法单独达成的目标而存在的。为了生存下去,这种合作系统就必须在实现组织目标方面是有效果的,而在满足个人动机方面是有效率的。只有组织目标的制定,才能使环境中的其他事物具有意义,组织目标是使所有事物统一起来的原则。这是我们首先需要帮助管理者理清的概念,如果不能够很好地理解人与组织的关系,也就无法理解组织行为的选择,我们也可以把这一点称之为组织的属性。
命题二:我们集中精力考虑组织问题,而忽略了组织中的个体
在一个组织结构中,人与人之间是一个以目标为前提的生存,人与人应该是承担各自的责任和目标,从而拥有了不同的权力和资源,因为这些不同,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公平但非平等。其实这正是所谓一个人在组织中的“身份”,也就是指在现有的情况下这个人具备的各项条件,这些条件由他在组织中的权利、特权、豁免权、责任和义务组成。换句话说,这些条件是由对他的行为的限制、规定和约束组成,而这些也决定了其他人对他的期望。一个组织中,当正确地识别某人的身份成为一项任务,所有人又都认真地完成这个任务,当所有人的身份所表现的不同称号、头衔、称呼、身份等标志或者外在行为模式而为公众所熟知时,身份就逐渐制度化了。人与人之间在组织中的不同身份会带来不平等,因而,我们需要特别处理好正式组织中身份制度的问题。
让管理者理解个人和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如果不能够处理好组织中个体能力的发挥,组织目标也就无法实现。组织管理就是要求我们:在集中精力考虑组织的问题的时候,不要忽略了组织中的个体。
命题三:必须正视组织生存的关键影响因素
在全新环境下,面对多元价值取向的员工,以及员工与组织的全新的关系等变化,组织管理如何发挥效用,正是核心命题之三所传递的概念:必需正视组织生存的关键影响因素:“社会及其结构、市场、客户及技术”;组织价值观以及组织氛围。
在很大程度上,以上这两点相互依赖。如果一个组织管理的设计通常会集中体现在激励体制设计中,如果一个激励体制不能肯定组织的哪种行为是有效的,那么这种管理就无法确保或者维系组织所需要的凝聚力、合作和服从。相反,一个不能给组织带来凝聚力、服从和合作的组织管理设计也无法有效地指导组织的行动。因此,我们针对每一个组织管理设计所提出的问题就是:这个组织管理设计能够在协调考虑组织外部环境的前提下决定组织行动吗?这个组织管理设计是否能使组织成员服从组织决定,从而使组织能够有效地执行决定呢?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可以使得我们很好的判断组织管理效用本身。
在今天的环境中,随着互联技术和大数据的普及,更多的员工成为知识型员工,他们对于自我的认知非常明确,对于生活有着清晰的追求和目标,过去,很多员工愿意做更多的工作而不计较个人的需求,很多员工都会认为工作是生活的唯一目的,但是时至今日,这样的情况已经非常少,人们并不会把生活和工作混为一谈,更多的是把工作和生活并列为人生的两大目标,如何处理好工作目标和生活目标之间的矛盾,是管理者需要面对的挑战。
更大的挑战是,人们已经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一个组织来选择,他们会愿意尝试新的行业,新的组织,新的工作,以及新的生活挑战,这些都导致了“员工忠诚度下降”。面对这样的情况,一方面要求管理者理解人们自身的需求特征,同时也要求管理者有能力留住员工,提升组织的凝聚力,获得员工对于组织的认同,这是组织管理的又一个重要挑战。
命题四:组织要有弹性
组织变革和调整在今天已经是常态,这是基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组织成长的挑战,很多企业在成长和环境变化中所获得的成果让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不能够保持组织的弹性,组织会成为发展的瓶颈。企业组织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可持续发展”的困难,这是因为,企业组织追求的“效率和长期适应能力”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
事实上,企业或其他组织都面临着“追求效率和追求长期适应能力”这两者之间的一个深刻矛盾,可以把它简称为“效率与适应能力”之间的一个组织悖论或二律背反。具体说来,就是一个企业必须提高效率才能适应此时此地的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而为了得到高效率,企业组织的结构越加趋于严谨和稳定,这时企业的效率最高,但是它的效率越高,对此时此地环境的适应越好,它对未来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就越差,它的长期适应能力也就越差。也就是说,此时此地的短期效率和对未来环境的长期适应能力之间有着一个深刻的矛盾。
组织在今天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面对变化,都要具备弹性能力。进行自我变革,其关键的原因是组织已经无法让自己独立存在而不需面对变化和混乱的环境,组织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结语
组织管理的四个命题:组织存在的关键是个人对组织的服务,即对组织目标有所贡献的行为;我们常常集中精力考虑组织问题,而忽略了组织中的个体;必须正视组织生存的关键因素;组织需要弹性能力。组织管理就是解决这四个问题,并确保有关这四个命题的回答能够推动组织实现目标与时俱进。
什么是组织变革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组织变革,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资源的不断整合与变动,都给企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这就要求企业关注组织变革。
组织变革是指运用行为科学和相关管理方法,对组织的权利结构、组织规模、沟通渠道、角色设定、组织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组织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等进行有目的的、系统的调整和革新,以适应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技术特征和组织任务等方面的变化,提高组织效能。
组织结构变革的原因
1.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诸如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产品和工艺的变革等。企业组织结构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手段,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企业组织结构做出适应性的调整。
2.企業内部条件的变化。(1)技术条件的变化;(2)人员条件的变化;(3)管理条件的变化。
3.企业本身成长的要求。企业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时对组织结构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如小企业成长为中型或大型企业,单一品种企业成长为多品种企业,单厂企业成长为企业集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