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函雨
专家/李成刚 杜文龙
1982年4月25日凌晨,阿根廷“圣菲”号潜艇艇长比卡因上校像往常一样指挥着潜艇向南乔治亚岛开进。自4月3号阿根廷攻克南乔治亚岛后,英国开始迅速采取行动,大批舰队开赴这一海域作。为对英军特混舰队构成重大威胁的两大水下杀手之一,比卡因上校知道“圣菲”号潜艇对阿根廷的重要性 不过他心里有些的沮丧,因为这次“圣菲”号不是执行攻击任务。在配合阿根廷军队收复马岛和南乔治亚岛之后,为防止英军登陆,“圣菲”号开始担负向南乔治亚岛运送兵员和物资的任务对于这种将进攻性武器当作运输舰只使用的方式,比卡因上校保留着自己的看法“圣菲”号有10个鱼雷发射管、3门火炮,而现在,为能运载更多人员,这些武器几乎被全部拆除。
虽然如此,比卡因上校对这次任务没有多少担心 对于隐蔽性极强的潜艇,即使没有了进攻手段,但要悄悄完成些特种任务还是不难的。
此时,英军由“安特里姆”号导弹驱逐舰、“卓越”号导弹护卫舰、“普利茅斯”号导弹护卫舰和“持久”号巡逻舰组成的舰队已经到达南乔治亚岛海域前方笼罩在一片阴霾中。
专家观点
马岛战争期间,阿根廷名义上拥有4艘潜艇,但实际只有2艘参战:1艘因技术故障下潜在基地港内不能使用;1艘出航后因导航设备失灵而迷失方向,未能参加战斗:只有“圣路易”号和“圣菲”号投入了使用。
“圣路易”号是一艘原产于德国的209级柴电潜艇,它的记录是向英军6艘军舰发动了进攻,无一命中目标,德系潜艇的性能享誉全球,该艇耽误战机的罪魁祸首是荷兰信号设备公司生产的火控系统,屡出故障。
“圣菲”号是美国二战期间使用过的一艘老艇,1971年7月被卖给阿根延“圣菲”号全长93.7米,宽约8.3米,水面排水量只有1870吨,水下排水量为2420吨,水面航速为20节,水下航速为8节多,作战深度为120多米,人员编制为66名。台湾的“海狮”级也是从美国购买的同一级潜艇。
运输物资的“圣菲”号潜艇一步步向南乔治亚岛靠近,丝毫没有察觉危险的来临!在南乔治亚岛附近海面,“圣菲”号浮出水而,与岛上守军进行通信联络,准备靠岸卸载物资。
英舰队因为知道有阿潜艇在附近海域潜伏,一直如临大敌,在南乔治亚岛附近的活动也是小心翼翼的,担负反潜任务的直升机经常盘旋在天空。
这天,负有搜潜任务的“山猫”直升机突然发现机载雷达上出现不明无线电波,机组成员寸刻兴奋起来。
比卡因上校并不知道危险已经降临,正在下达五分钟后下潜的命令。
专家观点
相对于传统的水面舰艇反潜和潜艇反潜,航空反潜的出现是反潜史上的一次革命航空反潜是伴随舰载飞机。直升机而出现的,磁异探测和吊放声呐的实用化,解决了航空反潜的核心问题。
航空反潜与舰艇反潜相比较,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一是速度快。相对于水面舰艇、潜艇的三十节航速,直升机至少有5倍以上优势,到达敌方潜艇可能出现的海域用时极短。此外,使用机载设备进行搜潜和对潜攻击效率较高,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完成大面积海域的搜索与攻击。二是安全系数高。航空反潜是一种非接触反潜行动,发现目标的距离较远,而且处于目标无法到达也无法控制的空中,搜索与攻击行动变得十分安全。如果是水面舰艇和潜艇进行相同的行动,由于双方武器射程威力十分接近,气势如虹的杀手转眼就可能成为对方猎物,是航空反潜把舰艇反潜从近身内搏中解放出来。
“山猫”直升机岂会坐失良机,当即确定其位置,向“圣菲”号飞过来。机载雷达锁定目标后,飞行员果断按下了导弹发射按钮。只见直升机下火光一闪,一枚“海上大鸥”导弹脱离机身,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紧贴海面飞向“圣菲”号。英飞行员泛起微微的笑意,“圣菲”号似乎在劫难逃。
“海上大鸥”可是英国最新研制的全天候近距离反舰导弹,长2,5米、弹径250毫米,重850千克,射程15千米,采用全程无线电指令和雷达制导方式,配以穿甲爆破战斗部,一年前才装备的。
比卡因上校见势不妙,紧急下潜。潜艇刚刚入水,导弹就在海面爆炸,激起了冲天的水柱,震得潜艇不住摇晃,“圣菲”号竟然安然无事,躲过一劫!
【专家观点】
“海上大鸥”的露怯与使用有关。当日“圣菲”号突然遭到攻击,“山猫”占主动,但“海上大鸥”的攻击对象是海上高速小目标。“圣菲”号虽处水面航行状态,但与舰体外形张扬的导弹艇相比,雷达反射特征过小,在海面上提供给“海上大鸥”导引头搜索的特征较弱,甚至不够连续,并不是“海上大鸥”理想的攻击目标,因此攻击效果不理想,也在情理之中
一击不中,“山猫”又向潜艇下潜方向发射了集束火箭。几番下来,火箭击中了潜艇的尾部,但受伤后的“圣菲”号仍能航行,比卡因上校命令加大马力向北逃去。
几分钟后,更多的英军直升机赶来,对“圣菲”号展开了搜索。在南乔治亚岛近岸,英直升机再次发现了在海中潜行的“圣菲”号所释放的废气,于是向水下投放了1颗深水炸弹。
这一次,炸弹直接命中“圣菲”号。水下立即传来了沉闷的爆炸声,海面激起了大浪和水柱。
“圣菲”号被炸得船身凹陷,四处进水,不得不浮出水面。
【当事人】
比卡因上校在接受英国《国际舰队战舰回顾》杂志采访时回忆说:“直升机投掷一枚深水炸弹,在潜艇附近发生爆炸。潜艇供电和通信系统遭到破坏。我预感到潜艇凶多吉少,下令潜艇返身向海岸行驶。这时,更多的英军直升机开始逼近。那些直升机纷纷发射鱼雷。由于海水浅,那些鱼雷无法发挥作用。”
【专家观点】
火箭和深弹这两种比“海上大鸥”落后得多的传统武器都取得了确实的战绩,原因就在于这种传统的视距内武器,攻击效果很确实,飞行员可以凭借炸点实时确认攻击效果,从而在第二轮攻击中击伤了“圣菲”号尾部,迫使其放慢航速并陷入惶恐,第三轮就是深弹攻击了。
其实,二战结束前,深弹一直是最主要的反潜手段,反潜战绩居水雷、航弹和舰炮之首。战后随着潜艇技术的发展。深弹的投掷方式和投射距离已不能满足现代反潜战的需要,它的反潜地位才逐渐被其它手段所取代,老式深弹身上的斑斑锈迹被逐渐放大。可是模糊了记忆,却不能模糊它固有的威力。这次它把被从一战以来无数次海战所证实的毁伤效果再次送给了“圣菲”号。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如何使用。
浮出水面的“圣菲”号成了英军直升机的盘中餐,一场导弹对潜艇的“洗礼”开始了。令英国海军吃惊的是,直升机总共发射了9枚AS-12反舰导弹,居然没把那艘老潜艇炸沉!英军事后发现,在9枚导弹中,只有4枚击中了潜艇,4枚偏离目标而去,另外1枚则没射出去,还呆在直升机挂架上。
受伤的“圣菲”号设法驶向海滩,最终成功搁浅在浅水海滩。英军战舰纷纷靠了过来。下午5时许,“圣菲”号潜艇在毫 无获救希望的情况下,不得不向英军投降,65名艇员被英军俘虏,“圣菲”号在拖带过程中沉没。
【当事人】
比卡因上校回忆说:“艇员们看到空中飞南的英军直升机,感到死亡威胁正在亲临,就不顾一切地拿起所有轻武器,甚至包括两栖登陆突击队留下的老式反坦克火箭,一起向空中开火,成功地迫使英军直升机无法飞到潜艇上空攻击。即便如此,还是有数发导弹击中了我们。我们应该感到幸运的是,在击中潜艇的导弹中,有2枚没有马上爆炸。而是钻了洞后跑到很远的地方才爆炸,否则我们恐怕早就葬身海底了。”
其实,AS-12导弹作战距离只有8千米,如果“圣菲”号当时拥有肩射防空导弹之类的武器,英军直升机就很难近距离发射导弹。一旦如此。“圣菲”号的结局很可能又是另外一种样子。至少能够逃脱吧。
【非常点评】
英国击伤阿根廷“圣菲”号潜艇,得益于新式航空反潜与旧式深水炸弹组合的强大威力。在这场反潜战中,被发现的“圣菲”号与“山猫”等直升机相比,已经是航空反潜装备的囊中之物,无论以何种方式和速度机动,都不会脱离直升机的搜索与攻击的范围,对直升机而言,只是攻击手段的选择问题,用导弹、用火箭、用深弹,选择就是,但前提是要根据目标情况选准、准对。
“海上大欧”在这次战斗中的不佳表现还不是选择错误的最典型案例。比如印度引进的瑞典FH-77B,是世界级名炮,但印度边境地区,十八弯的山路让西欧血统的FH-77B连通过一个必经的弯道都十分困难,不得不进行拆解作业才能进入冰山上的阵地与印度身材小巧的MK-2式105毫米山炮相比,欧洲壮汉也满腔无奈,,再联想到印度引进的俄制T一90s坦克,安装了法国的“凯瑟琳”观瞄系统后,在印度沙漠酷热的环境中,经常出现罢工现象,“幻影”2000一5在进入台湾的湿热岛海环境后,也因为水土不服而出现座舱起雾现象。真在战时,无论是T一90s还是“幻影”2000-5,都会成为对手的靶标。
深弹的出色表现再次证实。在战争史上,老旧绝不等于破败。同样的例子,美国导弹护卫舰“罗伯茨”号遭遇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就已经落伍、老掉牙的M一08水雷,瘫痪在海上。作战效费比之高,世界震惊。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装备采用的新技术越多,有针对性的防御手段也越多而且越有效,相比之下,传统装备抗干扰能力更强。比如在假设发生核战争后,目前世界上还能正常执行作战任务的战斗机就只有米格-25。而在1976年9月6日,别连科中尉驾驶米格一25P在日本函馆机场着陆后,美国对这种3万米升限、3马赫速度的“双3”战机进行拆解,竟然发现世界上性能最为卓越的战机竟然还在使用电子管设备。这种看似陈旧的装备,对于残酷的战争形态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当然,认识到老式武器的作用,并不意味着守旧行为就有充分理由,更不能成为限制新型装备技术发展的障碍、如果自马岛战争击伤“圣菲”号后英国就此陷入对深弹的留恋,英国海军的攻潜反舰武器也不会有后来的发展,特别是“海上大鸥”后来的改型和性能优异的反潜鱼雷,就不会进入英国海军的武器库。务实的做法是采用现代技术对老式装备进行改进,或者挖掘更好的使用方式如俄罗斯海军在二战后,并没有像西方国家海军一样把深弹从舰艇上赶走,他们不仅为深弹加装了简易制导装置,让深弹成为聪明深弹,还摸索了用深弹拦截鱼雷的手段,通过多层次密集发射,对致命的鱼雷威胁进行多层次拦截,并与“卡什坦”、“密集阵”一样,成为水下近程防御的重要手段。
战争中的武器,在时间的淘汰和技术的牵引下,新老界限、好坏标准变得十分复杂甚至奇特,但一条铁律不变:在适合的环境中,用最恰当的武器攻击最恰当的目标。
专家/李成刚 杜文龙
1982年4月25日凌晨,阿根廷“圣菲”号潜艇艇长比卡因上校像往常一样指挥着潜艇向南乔治亚岛开进。自4月3号阿根廷攻克南乔治亚岛后,英国开始迅速采取行动,大批舰队开赴这一海域作。为对英军特混舰队构成重大威胁的两大水下杀手之一,比卡因上校知道“圣菲”号潜艇对阿根廷的重要性 不过他心里有些的沮丧,因为这次“圣菲”号不是执行攻击任务。在配合阿根廷军队收复马岛和南乔治亚岛之后,为防止英军登陆,“圣菲”号开始担负向南乔治亚岛运送兵员和物资的任务对于这种将进攻性武器当作运输舰只使用的方式,比卡因上校保留着自己的看法“圣菲”号有10个鱼雷发射管、3门火炮,而现在,为能运载更多人员,这些武器几乎被全部拆除。
虽然如此,比卡因上校对这次任务没有多少担心 对于隐蔽性极强的潜艇,即使没有了进攻手段,但要悄悄完成些特种任务还是不难的。
此时,英军由“安特里姆”号导弹驱逐舰、“卓越”号导弹护卫舰、“普利茅斯”号导弹护卫舰和“持久”号巡逻舰组成的舰队已经到达南乔治亚岛海域前方笼罩在一片阴霾中。
专家观点
马岛战争期间,阿根廷名义上拥有4艘潜艇,但实际只有2艘参战:1艘因技术故障下潜在基地港内不能使用;1艘出航后因导航设备失灵而迷失方向,未能参加战斗:只有“圣路易”号和“圣菲”号投入了使用。
“圣路易”号是一艘原产于德国的209级柴电潜艇,它的记录是向英军6艘军舰发动了进攻,无一命中目标,德系潜艇的性能享誉全球,该艇耽误战机的罪魁祸首是荷兰信号设备公司生产的火控系统,屡出故障。
“圣菲”号是美国二战期间使用过的一艘老艇,1971年7月被卖给阿根延“圣菲”号全长93.7米,宽约8.3米,水面排水量只有1870吨,水下排水量为2420吨,水面航速为20节,水下航速为8节多,作战深度为120多米,人员编制为66名。台湾的“海狮”级也是从美国购买的同一级潜艇。
运输物资的“圣菲”号潜艇一步步向南乔治亚岛靠近,丝毫没有察觉危险的来临!在南乔治亚岛附近海面,“圣菲”号浮出水而,与岛上守军进行通信联络,准备靠岸卸载物资。
英舰队因为知道有阿潜艇在附近海域潜伏,一直如临大敌,在南乔治亚岛附近的活动也是小心翼翼的,担负反潜任务的直升机经常盘旋在天空。
这天,负有搜潜任务的“山猫”直升机突然发现机载雷达上出现不明无线电波,机组成员寸刻兴奋起来。
比卡因上校并不知道危险已经降临,正在下达五分钟后下潜的命令。
专家观点
相对于传统的水面舰艇反潜和潜艇反潜,航空反潜的出现是反潜史上的一次革命航空反潜是伴随舰载飞机。直升机而出现的,磁异探测和吊放声呐的实用化,解决了航空反潜的核心问题。
航空反潜与舰艇反潜相比较,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一是速度快。相对于水面舰艇、潜艇的三十节航速,直升机至少有5倍以上优势,到达敌方潜艇可能出现的海域用时极短。此外,使用机载设备进行搜潜和对潜攻击效率较高,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完成大面积海域的搜索与攻击。二是安全系数高。航空反潜是一种非接触反潜行动,发现目标的距离较远,而且处于目标无法到达也无法控制的空中,搜索与攻击行动变得十分安全。如果是水面舰艇和潜艇进行相同的行动,由于双方武器射程威力十分接近,气势如虹的杀手转眼就可能成为对方猎物,是航空反潜把舰艇反潜从近身内搏中解放出来。
“山猫”直升机岂会坐失良机,当即确定其位置,向“圣菲”号飞过来。机载雷达锁定目标后,飞行员果断按下了导弹发射按钮。只见直升机下火光一闪,一枚“海上大鸥”导弹脱离机身,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紧贴海面飞向“圣菲”号。英飞行员泛起微微的笑意,“圣菲”号似乎在劫难逃。
“海上大鸥”可是英国最新研制的全天候近距离反舰导弹,长2,5米、弹径250毫米,重850千克,射程15千米,采用全程无线电指令和雷达制导方式,配以穿甲爆破战斗部,一年前才装备的。
比卡因上校见势不妙,紧急下潜。潜艇刚刚入水,导弹就在海面爆炸,激起了冲天的水柱,震得潜艇不住摇晃,“圣菲”号竟然安然无事,躲过一劫!
【专家观点】
“海上大鸥”的露怯与使用有关。当日“圣菲”号突然遭到攻击,“山猫”占主动,但“海上大鸥”的攻击对象是海上高速小目标。“圣菲”号虽处水面航行状态,但与舰体外形张扬的导弹艇相比,雷达反射特征过小,在海面上提供给“海上大鸥”导引头搜索的特征较弱,甚至不够连续,并不是“海上大鸥”理想的攻击目标,因此攻击效果不理想,也在情理之中
一击不中,“山猫”又向潜艇下潜方向发射了集束火箭。几番下来,火箭击中了潜艇的尾部,但受伤后的“圣菲”号仍能航行,比卡因上校命令加大马力向北逃去。
几分钟后,更多的英军直升机赶来,对“圣菲”号展开了搜索。在南乔治亚岛近岸,英直升机再次发现了在海中潜行的“圣菲”号所释放的废气,于是向水下投放了1颗深水炸弹。
这一次,炸弹直接命中“圣菲”号。水下立即传来了沉闷的爆炸声,海面激起了大浪和水柱。
“圣菲”号被炸得船身凹陷,四处进水,不得不浮出水面。
【当事人】
比卡因上校在接受英国《国际舰队战舰回顾》杂志采访时回忆说:“直升机投掷一枚深水炸弹,在潜艇附近发生爆炸。潜艇供电和通信系统遭到破坏。我预感到潜艇凶多吉少,下令潜艇返身向海岸行驶。这时,更多的英军直升机开始逼近。那些直升机纷纷发射鱼雷。由于海水浅,那些鱼雷无法发挥作用。”
【专家观点】
火箭和深弹这两种比“海上大鸥”落后得多的传统武器都取得了确实的战绩,原因就在于这种传统的视距内武器,攻击效果很确实,飞行员可以凭借炸点实时确认攻击效果,从而在第二轮攻击中击伤了“圣菲”号尾部,迫使其放慢航速并陷入惶恐,第三轮就是深弹攻击了。
其实,二战结束前,深弹一直是最主要的反潜手段,反潜战绩居水雷、航弹和舰炮之首。战后随着潜艇技术的发展。深弹的投掷方式和投射距离已不能满足现代反潜战的需要,它的反潜地位才逐渐被其它手段所取代,老式深弹身上的斑斑锈迹被逐渐放大。可是模糊了记忆,却不能模糊它固有的威力。这次它把被从一战以来无数次海战所证实的毁伤效果再次送给了“圣菲”号。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如何使用。
浮出水面的“圣菲”号成了英军直升机的盘中餐,一场导弹对潜艇的“洗礼”开始了。令英国海军吃惊的是,直升机总共发射了9枚AS-12反舰导弹,居然没把那艘老潜艇炸沉!英军事后发现,在9枚导弹中,只有4枚击中了潜艇,4枚偏离目标而去,另外1枚则没射出去,还呆在直升机挂架上。
受伤的“圣菲”号设法驶向海滩,最终成功搁浅在浅水海滩。英军战舰纷纷靠了过来。下午5时许,“圣菲”号潜艇在毫 无获救希望的情况下,不得不向英军投降,65名艇员被英军俘虏,“圣菲”号在拖带过程中沉没。
【当事人】
比卡因上校回忆说:“艇员们看到空中飞南的英军直升机,感到死亡威胁正在亲临,就不顾一切地拿起所有轻武器,甚至包括两栖登陆突击队留下的老式反坦克火箭,一起向空中开火,成功地迫使英军直升机无法飞到潜艇上空攻击。即便如此,还是有数发导弹击中了我们。我们应该感到幸运的是,在击中潜艇的导弹中,有2枚没有马上爆炸。而是钻了洞后跑到很远的地方才爆炸,否则我们恐怕早就葬身海底了。”
其实,AS-12导弹作战距离只有8千米,如果“圣菲”号当时拥有肩射防空导弹之类的武器,英军直升机就很难近距离发射导弹。一旦如此。“圣菲”号的结局很可能又是另外一种样子。至少能够逃脱吧。
【非常点评】
英国击伤阿根廷“圣菲”号潜艇,得益于新式航空反潜与旧式深水炸弹组合的强大威力。在这场反潜战中,被发现的“圣菲”号与“山猫”等直升机相比,已经是航空反潜装备的囊中之物,无论以何种方式和速度机动,都不会脱离直升机的搜索与攻击的范围,对直升机而言,只是攻击手段的选择问题,用导弹、用火箭、用深弹,选择就是,但前提是要根据目标情况选准、准对。
“海上大欧”在这次战斗中的不佳表现还不是选择错误的最典型案例。比如印度引进的瑞典FH-77B,是世界级名炮,但印度边境地区,十八弯的山路让西欧血统的FH-77B连通过一个必经的弯道都十分困难,不得不进行拆解作业才能进入冰山上的阵地与印度身材小巧的MK-2式105毫米山炮相比,欧洲壮汉也满腔无奈,,再联想到印度引进的俄制T一90s坦克,安装了法国的“凯瑟琳”观瞄系统后,在印度沙漠酷热的环境中,经常出现罢工现象,“幻影”2000一5在进入台湾的湿热岛海环境后,也因为水土不服而出现座舱起雾现象。真在战时,无论是T一90s还是“幻影”2000-5,都会成为对手的靶标。
深弹的出色表现再次证实。在战争史上,老旧绝不等于破败。同样的例子,美国导弹护卫舰“罗伯茨”号遭遇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就已经落伍、老掉牙的M一08水雷,瘫痪在海上。作战效费比之高,世界震惊。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装备采用的新技术越多,有针对性的防御手段也越多而且越有效,相比之下,传统装备抗干扰能力更强。比如在假设发生核战争后,目前世界上还能正常执行作战任务的战斗机就只有米格-25。而在1976年9月6日,别连科中尉驾驶米格一25P在日本函馆机场着陆后,美国对这种3万米升限、3马赫速度的“双3”战机进行拆解,竟然发现世界上性能最为卓越的战机竟然还在使用电子管设备。这种看似陈旧的装备,对于残酷的战争形态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当然,认识到老式武器的作用,并不意味着守旧行为就有充分理由,更不能成为限制新型装备技术发展的障碍、如果自马岛战争击伤“圣菲”号后英国就此陷入对深弹的留恋,英国海军的攻潜反舰武器也不会有后来的发展,特别是“海上大鸥”后来的改型和性能优异的反潜鱼雷,就不会进入英国海军的武器库。务实的做法是采用现代技术对老式装备进行改进,或者挖掘更好的使用方式如俄罗斯海军在二战后,并没有像西方国家海军一样把深弹从舰艇上赶走,他们不仅为深弹加装了简易制导装置,让深弹成为聪明深弹,还摸索了用深弹拦截鱼雷的手段,通过多层次密集发射,对致命的鱼雷威胁进行多层次拦截,并与“卡什坦”、“密集阵”一样,成为水下近程防御的重要手段。
战争中的武器,在时间的淘汰和技术的牵引下,新老界限、好坏标准变得十分复杂甚至奇特,但一条铁律不变:在适合的环境中,用最恰当的武器攻击最恰当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