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5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在吉林省开展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对于吉林省经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吉林省农村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通过研究发现,在推动农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高职金融专业可以提供很大的帮助。该文希望可以结合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带来的机遇,高职金融专业依靠自身的优势,助力于农村金融机构,激发农村金融活力,使吉林省的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高职金融专业 农村金融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4(c)-0159-02
1 吉林省高职金融专业助力农村金融机构现状
1.1 高职院校与农村金融机构合作很少
从现在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校企合作情况来看,很多接受学生实习的企业都是依靠教师的私人关系,金融机构才勉强答应合作。还有很多单位不接收学生顶岗实习,但又碍于关系人的面子,不好意思直接拒绝,暂时接受,学生又不能进行对口实习,只能从事一些内勤的工作,并不能实现顶岗实习的目的。但事实上,进入农村金融机构实习的学生,往往就会进入柜员、大堂经理这样的岗位进行顶岗。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一直以来,都是以城市金融为主,针对城市里的金融机构,没有主动和农村金融机构联系过,而农村金融机构有些时候对自己的定位还不是很明确,也出现了非本科毕业不录用的人才高消费现象,所以,就目前情况来看,高职金融专业和农村金融机构的合作是寥寥无几。
1.2 高职院校对农村金融状况缺少关注
根据有关统计数据,“十二五”期间,全省县级以下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总数达2 170个,新增惠农服务点19 640个,村镇银行55家,小额贷款公司814家,担保机构190家,改建及新建“三农”保险营销服务部179个,“三农”保险服务站188个、营销服务点2181个。由此可见,农村金融发展是非常迅速的。但是,这些对于高职金融专业来讲,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甚至对于以农业银行为首的涉农金融机构所营销的农村金融产品更是不够了解。高职院校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互联网金融,但是却忽略了离我们最近的农村金融。
1.3 高职院校忽略了农村金融机构对人才的需求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农村的生活和经济活动也不例外。因此,农村金融的发展要求所招聘的人员应该是具备扎实的金融业务知识,熟悉农村和了解农村产业结构的高素质基层应用型金融人才。依照相关数据得出,农村金融机构缺少科技创新人才和专业复合人才,全省农信社系统全日制本科学历的高管人员不足5%。县域党政经济部门有金融从业背景的领导干部不足3‰。高职所培养的就是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符合农村金融机构的用人需求。但由于高职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途径主要是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在课程设置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中缺少这方面的教学和实训,这也造成了高职金融专业的学生供给充裕,但是需求却不是很旺盛,而农村金融机构是需求旺盛,却找不到合适的人员。
2 吉林省高职金融专业未能实现助力农村金融机构的原因
2.1 从学校的角度来分析
高职院校一直以来都是针对城市里的传统金融机构进行行业企业调研,以它们作为学生就业的主要出口,所以,无论从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还是校企合作方面都是围绕这些传统的金融机构进行的,对于农村金融机构这类新兴的金融组织,缺少足够的关注度和研究。另外,高职院校对于和农村金融机构的合作,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从学校的层面和其进行沟通和商讨,只是局限于由专业或是系部自己联系,作为金融专业就业的一个补充。但是,从2015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对于笔者所在省来讲,高职金融专业未来发展过程中,必须关注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和未来。
2.2 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分析
随着新农村政策的不断推出,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金融机构会借着这两股力量乘风远航。农村金融机构会不断推出更加适应农民需求的新业务,对其从业人员的要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省农村金融机构普遍存在关键岗位人才稀缺,从业人员学历层次偏低、专业化水平不高、老龄化严重的问题。因此,急需专门为农村培养的具备扎实的金融业务知识、熟悉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的专门金融人才。为了弥补人才的空缺,各类农村金融机构以社招的形式招聘人员,招聘以后就要进行新员工培训。而新员工的培训多数都是由金融机构自己来完成的,在培训过程中,企业发现这种培训不但成本比较高,还未必能达到效果,所以急需由专业的培训师为其完成培训,既可以节约资金又可以节约资源。
2.3 从学生的角度来分析
从对高职学生的情况掌握来看,高职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来自于乡镇或是农村,学生们认为考上了大学就是意味着跳出了农门,多数都不愿意再回到农村金融机构进行工作。现在的学生不管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以独生子女居多,在就业的时候,都想找份薪资待遇好,工作少的这样的工作,缺少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没有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从某种程度来讲,学生对于农村金融缺少足够的了解,需要给予学生这方面的引导和教育,改变“城市金融”的理念,使其明确农村金融未来更有发展前景。
3 高职金融专业助力农村金融机构路径
3.1 根据人才需要的状况,建立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对于现在全日制的在校生,进行适当的涉农知识的渗透,树立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我们将在原有的金融技能之上,增添一些农业知识或是农业经济方面的课程,培养了解农村、懂农村经济、适应农村金融机构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其次,还可以和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合作,利用高职金融专业现有的师资和实训资源,承担起他们的新员工岗前培训和员工职业生涯的继续教育。既可以节约企业的成本,又可以达到企业预期的效果,还可以提高学校的美誉度。
3.2 改变传统的“城市金融“观念,支持农村金融业务发展
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一个层级,所以,多数学校都是在城市里,金融专业更是一个舶来品,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说到金融业就是银行,保险公司或是证券公司,在进行校企合作时,往往是很低级的,甚至不屑于与高职院校合作,入门的门槛就设定为本科以上了。
所以,根据我们吉林省的情况,还有国家对于农村金融的方针政策,高职金融专业应该改变专为城市金融提供人才的观念,另辟蹊径,选择适当的农村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和农村金融相关的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农信担保公司及开展资金互助业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等金融机构合作,现在需要业务的开发和不断升级,而高职金融专业的师资可以为其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比如一些投资咨询,送金融知识下乡等等,帮助其业务进一步拓展;高职金融专业的学生可以进入对应的专业岗位进行顶岗实习,还解决了很多农村金融机构找不到专业人员的问题。
3.3 加强对于金融知识的宣传,不断创新农村金融产品
农村金融发展缓慢,和它自身的生长土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农民金融意识淡薄,比如没有风险防范意识,靠天吃饭,不懂得用农村保险来获取保障。农民没有信用观念,宁可向高利贷“抬钱”,也不选择资金互助业务。因此,应该定期进行金融知识的宣传,并且和农村金融机构一起调查研究,融入金融创新,开发更加适合“三农”的金融产品,进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吉林省的农村金融产品及服务创新主要包含机制创新及技术创新,农村金融市场即将面临新的格局,涉农金融机构也将面临未来的机遇与挑战,为了让农村金融机构可以抓住机遇不断创新,高职金融专业应该利用现有的师资、学生资源、实训资源等等与农村金融机构进一步深入校企合作,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 孙光杰.地方院校金融人才差异化培养研究—— 以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1-5.
[2] 王艳丽.基于吉林省地方经济需求的高职财经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10):57-59.
[3] 唐忠民.关于吉林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J].吉林金融研究,2016(5):1-7.
关键词:高职金融专业 农村金融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4(c)-0159-02
1 吉林省高职金融专业助力农村金融机构现状
1.1 高职院校与农村金融机构合作很少
从现在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校企合作情况来看,很多接受学生实习的企业都是依靠教师的私人关系,金融机构才勉强答应合作。还有很多单位不接收学生顶岗实习,但又碍于关系人的面子,不好意思直接拒绝,暂时接受,学生又不能进行对口实习,只能从事一些内勤的工作,并不能实现顶岗实习的目的。但事实上,进入农村金融机构实习的学生,往往就会进入柜员、大堂经理这样的岗位进行顶岗。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一直以来,都是以城市金融为主,针对城市里的金融机构,没有主动和农村金融机构联系过,而农村金融机构有些时候对自己的定位还不是很明确,也出现了非本科毕业不录用的人才高消费现象,所以,就目前情况来看,高职金融专业和农村金融机构的合作是寥寥无几。
1.2 高职院校对农村金融状况缺少关注
根据有关统计数据,“十二五”期间,全省县级以下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总数达2 170个,新增惠农服务点19 640个,村镇银行55家,小额贷款公司814家,担保机构190家,改建及新建“三农”保险营销服务部179个,“三农”保险服务站188个、营销服务点2181个。由此可见,农村金融发展是非常迅速的。但是,这些对于高职金融专业来讲,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甚至对于以农业银行为首的涉农金融机构所营销的农村金融产品更是不够了解。高职院校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互联网金融,但是却忽略了离我们最近的农村金融。
1.3 高职院校忽略了农村金融机构对人才的需求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农村的生活和经济活动也不例外。因此,农村金融的发展要求所招聘的人员应该是具备扎实的金融业务知识,熟悉农村和了解农村产业结构的高素质基层应用型金融人才。依照相关数据得出,农村金融机构缺少科技创新人才和专业复合人才,全省农信社系统全日制本科学历的高管人员不足5%。县域党政经济部门有金融从业背景的领导干部不足3‰。高职所培养的就是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符合农村金融机构的用人需求。但由于高职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途径主要是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在课程设置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中缺少这方面的教学和实训,这也造成了高职金融专业的学生供给充裕,但是需求却不是很旺盛,而农村金融机构是需求旺盛,却找不到合适的人员。
2 吉林省高职金融专业未能实现助力农村金融机构的原因
2.1 从学校的角度来分析
高职院校一直以来都是针对城市里的传统金融机构进行行业企业调研,以它们作为学生就业的主要出口,所以,无论从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还是校企合作方面都是围绕这些传统的金融机构进行的,对于农村金融机构这类新兴的金融组织,缺少足够的关注度和研究。另外,高职院校对于和农村金融机构的合作,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从学校的层面和其进行沟通和商讨,只是局限于由专业或是系部自己联系,作为金融专业就业的一个补充。但是,从2015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对于笔者所在省来讲,高职金融专业未来发展过程中,必须关注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和未来。
2.2 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分析
随着新农村政策的不断推出,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金融机构会借着这两股力量乘风远航。农村金融机构会不断推出更加适应农民需求的新业务,对其从业人员的要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省农村金融机构普遍存在关键岗位人才稀缺,从业人员学历层次偏低、专业化水平不高、老龄化严重的问题。因此,急需专门为农村培养的具备扎实的金融业务知识、熟悉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的专门金融人才。为了弥补人才的空缺,各类农村金融机构以社招的形式招聘人员,招聘以后就要进行新员工培训。而新员工的培训多数都是由金融机构自己来完成的,在培训过程中,企业发现这种培训不但成本比较高,还未必能达到效果,所以急需由专业的培训师为其完成培训,既可以节约资金又可以节约资源。
2.3 从学生的角度来分析
从对高职学生的情况掌握来看,高职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来自于乡镇或是农村,学生们认为考上了大学就是意味着跳出了农门,多数都不愿意再回到农村金融机构进行工作。现在的学生不管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以独生子女居多,在就业的时候,都想找份薪资待遇好,工作少的这样的工作,缺少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没有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从某种程度来讲,学生对于农村金融缺少足够的了解,需要给予学生这方面的引导和教育,改变“城市金融”的理念,使其明确农村金融未来更有发展前景。
3 高职金融专业助力农村金融机构路径
3.1 根据人才需要的状况,建立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对于现在全日制的在校生,进行适当的涉农知识的渗透,树立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我们将在原有的金融技能之上,增添一些农业知识或是农业经济方面的课程,培养了解农村、懂农村经济、适应农村金融机构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其次,还可以和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合作,利用高职金融专业现有的师资和实训资源,承担起他们的新员工岗前培训和员工职业生涯的继续教育。既可以节约企业的成本,又可以达到企业预期的效果,还可以提高学校的美誉度。
3.2 改变传统的“城市金融“观念,支持农村金融业务发展
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一个层级,所以,多数学校都是在城市里,金融专业更是一个舶来品,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说到金融业就是银行,保险公司或是证券公司,在进行校企合作时,往往是很低级的,甚至不屑于与高职院校合作,入门的门槛就设定为本科以上了。
所以,根据我们吉林省的情况,还有国家对于农村金融的方针政策,高职金融专业应该改变专为城市金融提供人才的观念,另辟蹊径,选择适当的农村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和农村金融相关的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农信担保公司及开展资金互助业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等金融机构合作,现在需要业务的开发和不断升级,而高职金融专业的师资可以为其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比如一些投资咨询,送金融知识下乡等等,帮助其业务进一步拓展;高职金融专业的学生可以进入对应的专业岗位进行顶岗实习,还解决了很多农村金融机构找不到专业人员的问题。
3.3 加强对于金融知识的宣传,不断创新农村金融产品
农村金融发展缓慢,和它自身的生长土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农民金融意识淡薄,比如没有风险防范意识,靠天吃饭,不懂得用农村保险来获取保障。农民没有信用观念,宁可向高利贷“抬钱”,也不选择资金互助业务。因此,应该定期进行金融知识的宣传,并且和农村金融机构一起调查研究,融入金融创新,开发更加适合“三农”的金融产品,进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吉林省的农村金融产品及服务创新主要包含机制创新及技术创新,农村金融市场即将面临新的格局,涉农金融机构也将面临未来的机遇与挑战,为了让农村金融机构可以抓住机遇不断创新,高职金融专业应该利用现有的师资、学生资源、实训资源等等与农村金融机构进一步深入校企合作,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 孙光杰.地方院校金融人才差异化培养研究—— 以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1-5.
[2] 王艳丽.基于吉林省地方经济需求的高职财经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10):57-59.
[3] 唐忠民.关于吉林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J].吉林金融研究,2016(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