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中国的一组科研人员首先提出了一种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的新途径:经胸腔接种。该途径的建立为间充质干细胞用于胸膜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学,为一些顽固性胸膜疾病有效治疗带来了新希望。同时,以胸腔接种为模型,将有利于探讨MSCs基本生物学特性及其在体内与机体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有望成为MSCs基础研究的良好工具。
MSCs在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目前多集中于急性肺损伤、肺纤维化和肺动脉高压等,采用的MSCs移植方法有两种,即静脉注射和气管注入,相关研究结果基本肯定MSCs对肺组织损伤的保护和修复作用。MSCs能否用于临床常见的胸膜疾病的治疗,研究尚处空白。作为呼吸系统疾病的一部分,一些顽固性的胸膜疾病,目前仍缺乏简单有效的治疗手段。基于此,以瞿介明教授领导研究小组首创地提出了MSCs经胸腔接种的方法,并对MSCs经胸腔接种后的归宿进行了详尽探讨。初步研究结果显示MSCs在胸腔接种后在胸腔内存活达一月之久,其分布范围仅局限于胸膜表面和胸膜腔内,提示经MSCs胸腔接种后有望直接参与对胸膜自身损伤性疾病的修复,为一些临床棘手的胸膜疾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实验首先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对大鼠MSCs进行分离培养和纯化,并对其作流式细胞仪表型鉴定和多潜能分化鉴定。采用两种MSCs标记方法,即DAPI(4, 6-diamidino-2-phenylindole)标记法和慢病毒转导GFP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标记法,以便于对MSCs经胸腔接种后的示踪和对实验结果的相互参照。实验动物为6-8周龄大鼠。为避免胸腔注射MSCs时可能导致肺损伤和引发气胸,以20μl移液枪枪头代替穿刺针头进行注射。实验对MSCs接种后不同时间点(1d、4d、7d、14d、30d)采集的标本进行荧光镜下观察。留取的标本包括双肺、纵隔胸膜、双侧膈肌、双侧胸壁、双侧胸腺、心脏、肝脏、肾脏、脾脏和肠系膜等。结果显示MSCs分布范围仅局限于胸膜表面和胸膜腔内,以纵隔胸膜附着的MSCs数量最多和最常见。细胞附着方式表现为团状、片状和散在三种,细胞存活可达一月之久,细胞数量随时间总体上呈减少趋势。
此外,实验成功实现对胸腔接种后的MSCs通过胰酶消化的方式进行活细胞回收,对回收细胞继续体外培养观察,发现这些细胞仍具有贴壁特性。能够对体内移植后的细胞进行方便地活细胞回收是胸腔接种这一模型的优点。利用这一优点将有利于阐释MSCs与宿主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这篇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中国药理学报》[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2011: 581-590]上,由復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瞿介明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完成,秦朝辉博士直接参与实验过程,其他成员包括徐金富博士等,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研究小组表示,该研究的临床意义在于为难治性胸膜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干预方法。MSCs对于某种具体的胸膜疾病治疗是否有效,有待于进一步加以验证。
MSCs在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目前多集中于急性肺损伤、肺纤维化和肺动脉高压等,采用的MSCs移植方法有两种,即静脉注射和气管注入,相关研究结果基本肯定MSCs对肺组织损伤的保护和修复作用。MSCs能否用于临床常见的胸膜疾病的治疗,研究尚处空白。作为呼吸系统疾病的一部分,一些顽固性的胸膜疾病,目前仍缺乏简单有效的治疗手段。基于此,以瞿介明教授领导研究小组首创地提出了MSCs经胸腔接种的方法,并对MSCs经胸腔接种后的归宿进行了详尽探讨。初步研究结果显示MSCs在胸腔接种后在胸腔内存活达一月之久,其分布范围仅局限于胸膜表面和胸膜腔内,提示经MSCs胸腔接种后有望直接参与对胸膜自身损伤性疾病的修复,为一些临床棘手的胸膜疾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实验首先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对大鼠MSCs进行分离培养和纯化,并对其作流式细胞仪表型鉴定和多潜能分化鉴定。采用两种MSCs标记方法,即DAPI(4, 6-diamidino-2-phenylindole)标记法和慢病毒转导GFP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标记法,以便于对MSCs经胸腔接种后的示踪和对实验结果的相互参照。实验动物为6-8周龄大鼠。为避免胸腔注射MSCs时可能导致肺损伤和引发气胸,以20μl移液枪枪头代替穿刺针头进行注射。实验对MSCs接种后不同时间点(1d、4d、7d、14d、30d)采集的标本进行荧光镜下观察。留取的标本包括双肺、纵隔胸膜、双侧膈肌、双侧胸壁、双侧胸腺、心脏、肝脏、肾脏、脾脏和肠系膜等。结果显示MSCs分布范围仅局限于胸膜表面和胸膜腔内,以纵隔胸膜附着的MSCs数量最多和最常见。细胞附着方式表现为团状、片状和散在三种,细胞存活可达一月之久,细胞数量随时间总体上呈减少趋势。
此外,实验成功实现对胸腔接种后的MSCs通过胰酶消化的方式进行活细胞回收,对回收细胞继续体外培养观察,发现这些细胞仍具有贴壁特性。能够对体内移植后的细胞进行方便地活细胞回收是胸腔接种这一模型的优点。利用这一优点将有利于阐释MSCs与宿主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这篇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中国药理学报》[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2011: 581-590]上,由復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瞿介明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完成,秦朝辉博士直接参与实验过程,其他成员包括徐金富博士等,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研究小组表示,该研究的临床意义在于为难治性胸膜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干预方法。MSCs对于某种具体的胸膜疾病治疗是否有效,有待于进一步加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