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细化管理的操作特征,可以用精、准、细、严四个字来概括。精:是做精,精益求精,追求最好。不仅把产品做精,也要把服务和管理工作做到极致,挑战极限。准:是准确的信息与决策,准确的数据与计量,准确的时间衔接和正确的工作方法。细:操作细化、管理细化,特别是执行细化。严:是严格控制偏差,严格执行标准和制度。总的来说,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以科学管理为基础,以精、准、细、严为操作特征,通过充分运用企业的各种资源,强化协作,提高组织的执行力,从而达到降低成本、费用,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和经营效益为目的系统管理方法。精细化管理是我国企业管理实践不能跨越的发展阶段,它是提升我国企业员工工业化素质的有效工具,也是我国企业发展进入高原期后实现二次创业的有力支点。实施精细化管理符合国情,也符合企情,是我国企业管理实践的必经之路。
当前,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所重视,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实施精细化管理,但在实践中许多企业似乎都遇到了一个同样的问题,即精细化管理的方案迟迟推行不下去,导致企业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做了无用功。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样的,但有些企业是因为不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想在短期内一步到位,结果适得其反。根据成功企业的经验,精细化管理应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分为氛围营造、规范化导入和执行力促进三个阶段。
一、氛围营造
中国目前仍处于前工业社会,农业人口仍占多数,工业文明尚未成为主流。中国人深受几千年农耕文化的滋养,农耕方式的粗放性在中国人身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这种农耕文化习惯严重地影响着今日中国企业员工的工业化素质,导致中国企业员工对工业社会的组织规则的不适应性显得十分突出。中国企业员工的工业化素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敷:做事敷衍了事,不认真、不仔细,操作不到位,没有责任心。二是散:自由散漫,以自我为中心,个人意见第一,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缺乏忠诚、服从和执行力。三是懒:放纵惰性,工作被动,拈轻怕重,尽可能减少支出。四是捞:公物、公话私用,占小便宜,尽可能增加灰色收入。五是拉:拉关系、走后门、徇私情。六是隐:玩老鼠和猫的游戏,钻制度空子,找管理漏洞,用隐性规则对抗组织的显性规则。
意识决定着行为。企业要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必须对员工敷、散、懒、捞、拉、隐等行为表现施加影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从思想根源上培养起员工的精、准、细、严意识。为此,管理者应与员工进行良好的沟通,对组织目前的运行状况、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要开诚布公,因势利导,做好推行精细化管理的意义、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宣传解释工作,通过相互沟通,增进信任,使组织上下达成共识,增强推行精细化管理的紧迫感,赢得组织成员对推行精细化管理的支持,从而为推行精细化管理奠定广泛而牢固的群众基础。
二、规范化导入
1.组织诊断,明确精细化对象
导入精细化管理之前,先应邀请组织内有关人员和外部咨询专家共同参与,共同诊断,综合分析,全面考察,研究确定组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症结所在,以便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精细化的对象既可以是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业务工作,也可以是质量管理、成本管理、人事管理等管理工作。一般来说,导入精细化是个长期的过程,初期不宜全面铺开,而应根据难易程度、轻重缓急及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有利条件、障碍因素等,先选择最易实施的领域作为切入点,探索经验,然后再逐步推广。
2.量化细分企业目标任务。在明确精细化对象的基础上,先把企业发展目标分解为企业层工作目标任务,然后结合各部门职责把企业层工作目标任务分解为各部门的工作目标任务,最后结合每个员工岗位职责把部门层工作目标任务分解为每个员工的具体工作目标任务。
3.建立精细化管理的标准化体系。针对经营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的工作目标任务,以人本为核心,制定细而又细的科学化、量化的标准,依标准进行管理。
4.构建精细化管理的推进机制。精细化管理意在克服农耕文化的负面影响,因此,精细化管理需要采取组合手段,配套进行才能有效。精细化管理的组合手段,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⑴让人不能:精细化的方法、措施和制度
精细化管理的精髓在于各种业务流程的细化、标准化。每一种行为都有其合理的表现方式,如何做,何时做,做到什么程度,都要在管理制度上做出明确规定,一点一滴都不可以有任何疏漏。通过细密严格的方法、措施和制度,使人不能偷懒,不能捞利,不能走后门,徇私情。
⑵让人不想:奖励
设计系统的激励措施奖励精细化管理所期望的工作行为和结果,这样企业推行的各种精细化运作的方法、措施和制度,也就容易被员工接受,得到员工的配合和支持。
⑶让人不敢:惩罚
有人说,管理中国人的最好方法,就是惩罚,这话有些太绝对,但差不多是真理。习惯了粗放、马虎的员工,采用重罚,确实能起到杀一儆百的威慑作用。可以说,中国企业没有重罚,精细化管理就无法推行,任何设计优良的精细化规章、措施都是一纸空文,成为纸上谈兵。
⑷让人觉得不该:精神教化
有了精细化措施、制度,有了惩罚和激励机制,可以使员工不能、不敢、不想。但这还不够,还必须运用精神管理教化的手段,使人们从内心觉得不该。对人心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即文化管理。因此,管理者应加强有助于精细化管理的企业文化建设,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把精细管理思想渗透到职工的心里,体现在企业的作为和员工的行动上。
三、执行力促进
企业管理朝精细化方向发展,其实质是在深化和细化管理的过程中,提升企业执行力的过程。当今中国不乏雄韬伟略的战略家,但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各类管理制度很多,但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者。执行打折扣是中国企业及公共组织的一大顽症。执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没有执行,任何好的管理方法都不可能成功。精细化管理关键在于抓落实。因此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要下大力气抓落实,来促进执行工作到位。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一个封闭的管理系统,由“制定、实施、监督”三大环节构成,缺一不可。有了好的管理制度,也要有人去实施,但由于惰性,总存在实施不力、措施不到位的问题,因此一旦失去监督,制度就会流于形式。我们许多国企之所以操作不到位、管理不到位、执行不到位,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制度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就是没有落实到行动上。为什么?就是因为没有人监督或监督不力。今天学海尔,明天学邯钢,会也开了,制度也定了,企业就是不见效益。多数控制松散无力的企业,大多是由于检查工作薄弱,不细不严造成的。细密有效的反馈、严格的监控是精细化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精细化管理是一个长期性、程序化的过程,管理者要通过精细化管理目标的落实和考核,让员工持之以恒地将每一件事情做精、做细、做到位,并养成良好的习惯。(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系)
当前,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所重视,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实施精细化管理,但在实践中许多企业似乎都遇到了一个同样的问题,即精细化管理的方案迟迟推行不下去,导致企业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做了无用功。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样的,但有些企业是因为不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想在短期内一步到位,结果适得其反。根据成功企业的经验,精细化管理应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分为氛围营造、规范化导入和执行力促进三个阶段。
一、氛围营造
中国目前仍处于前工业社会,农业人口仍占多数,工业文明尚未成为主流。中国人深受几千年农耕文化的滋养,农耕方式的粗放性在中国人身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这种农耕文化习惯严重地影响着今日中国企业员工的工业化素质,导致中国企业员工对工业社会的组织规则的不适应性显得十分突出。中国企业员工的工业化素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敷:做事敷衍了事,不认真、不仔细,操作不到位,没有责任心。二是散:自由散漫,以自我为中心,个人意见第一,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缺乏忠诚、服从和执行力。三是懒:放纵惰性,工作被动,拈轻怕重,尽可能减少支出。四是捞:公物、公话私用,占小便宜,尽可能增加灰色收入。五是拉:拉关系、走后门、徇私情。六是隐:玩老鼠和猫的游戏,钻制度空子,找管理漏洞,用隐性规则对抗组织的显性规则。
意识决定着行为。企业要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必须对员工敷、散、懒、捞、拉、隐等行为表现施加影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从思想根源上培养起员工的精、准、细、严意识。为此,管理者应与员工进行良好的沟通,对组织目前的运行状况、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要开诚布公,因势利导,做好推行精细化管理的意义、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宣传解释工作,通过相互沟通,增进信任,使组织上下达成共识,增强推行精细化管理的紧迫感,赢得组织成员对推行精细化管理的支持,从而为推行精细化管理奠定广泛而牢固的群众基础。
二、规范化导入
1.组织诊断,明确精细化对象
导入精细化管理之前,先应邀请组织内有关人员和外部咨询专家共同参与,共同诊断,综合分析,全面考察,研究确定组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症结所在,以便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精细化的对象既可以是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业务工作,也可以是质量管理、成本管理、人事管理等管理工作。一般来说,导入精细化是个长期的过程,初期不宜全面铺开,而应根据难易程度、轻重缓急及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有利条件、障碍因素等,先选择最易实施的领域作为切入点,探索经验,然后再逐步推广。
2.量化细分企业目标任务。在明确精细化对象的基础上,先把企业发展目标分解为企业层工作目标任务,然后结合各部门职责把企业层工作目标任务分解为各部门的工作目标任务,最后结合每个员工岗位职责把部门层工作目标任务分解为每个员工的具体工作目标任务。
3.建立精细化管理的标准化体系。针对经营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的工作目标任务,以人本为核心,制定细而又细的科学化、量化的标准,依标准进行管理。
4.构建精细化管理的推进机制。精细化管理意在克服农耕文化的负面影响,因此,精细化管理需要采取组合手段,配套进行才能有效。精细化管理的组合手段,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⑴让人不能:精细化的方法、措施和制度
精细化管理的精髓在于各种业务流程的细化、标准化。每一种行为都有其合理的表现方式,如何做,何时做,做到什么程度,都要在管理制度上做出明确规定,一点一滴都不可以有任何疏漏。通过细密严格的方法、措施和制度,使人不能偷懒,不能捞利,不能走后门,徇私情。
⑵让人不想:奖励
设计系统的激励措施奖励精细化管理所期望的工作行为和结果,这样企业推行的各种精细化运作的方法、措施和制度,也就容易被员工接受,得到员工的配合和支持。
⑶让人不敢:惩罚
有人说,管理中国人的最好方法,就是惩罚,这话有些太绝对,但差不多是真理。习惯了粗放、马虎的员工,采用重罚,确实能起到杀一儆百的威慑作用。可以说,中国企业没有重罚,精细化管理就无法推行,任何设计优良的精细化规章、措施都是一纸空文,成为纸上谈兵。
⑷让人觉得不该:精神教化
有了精细化措施、制度,有了惩罚和激励机制,可以使员工不能、不敢、不想。但这还不够,还必须运用精神管理教化的手段,使人们从内心觉得不该。对人心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即文化管理。因此,管理者应加强有助于精细化管理的企业文化建设,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把精细管理思想渗透到职工的心里,体现在企业的作为和员工的行动上。
三、执行力促进
企业管理朝精细化方向发展,其实质是在深化和细化管理的过程中,提升企业执行力的过程。当今中国不乏雄韬伟略的战略家,但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各类管理制度很多,但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者。执行打折扣是中国企业及公共组织的一大顽症。执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没有执行,任何好的管理方法都不可能成功。精细化管理关键在于抓落实。因此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要下大力气抓落实,来促进执行工作到位。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一个封闭的管理系统,由“制定、实施、监督”三大环节构成,缺一不可。有了好的管理制度,也要有人去实施,但由于惰性,总存在实施不力、措施不到位的问题,因此一旦失去监督,制度就会流于形式。我们许多国企之所以操作不到位、管理不到位、执行不到位,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制度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就是没有落实到行动上。为什么?就是因为没有人监督或监督不力。今天学海尔,明天学邯钢,会也开了,制度也定了,企业就是不见效益。多数控制松散无力的企业,大多是由于检查工作薄弱,不细不严造成的。细密有效的反馈、严格的监控是精细化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精细化管理是一个长期性、程序化的过程,管理者要通过精细化管理目标的落实和考核,让员工持之以恒地将每一件事情做精、做细、做到位,并养成良好的习惯。(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