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中药疗法治疗失眠的Meta分析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w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评价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搜索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失眠的临床对照实验。搜索日期为建库至2020年1月。提取局部有效指标后,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针灸联合中药疗法治疗失眠在总有效率[RR=3.32,95%Cl(2.52,4.38),Z=8.53,P<0.00001]、中医证候总积分[MD=-2.43,95%Cl(-4.02,-0.84),P<0.00001]、匹兹堡睡眠质量总评分[MD=-2.01,95%Cl(-2.84,-1.17),P<0.00001]上均具有优势,极具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此外,考虑患者年龄、群体分布、生活习惯等异质性因素及病程、治疗时针灸选穴和中药选方不一致,结果仍需大量样本进行验证。结论:针刺联合中药疗法治疗失眠优于单纯使用中药疗法。
  【关键词】 失眠;中药;针灸;联合疗法;Meta分析
  Abstract:Objective Evaluating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 so as to provide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insomnia. Methods Searching the clinical control experi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 on the computer retrieval of CNKI database, wanfang database, PubMed database, and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database. The search date is January 2020. After extracting the locally effective indicators, the RevMan 5.3 software was used for Meta analysi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had significant advantages i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RR=3.32, 95%Cl (2.52, 4.38), Z=8.53, P< 0.00001], the total score of TCM syndrome [MD=-2.43, 95%Cl (-4.02, -0.84), P< 0.00001], and the total score of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MD=-2.01, 95%Cl (-2.84, -1.17), P< 0.00001]. The above results still need to be verified by a large number of samples due to patients ag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life style, acupuncture point selection during treatment and prescription sele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onclusion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better th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lone in treating insomnia.
  Keywords:Insomni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cupuncture;Combination Therapy; Meta Analysis
  失眠是難以自然进入睡眠状态的一种症状,失眠属中医“不寐”范畴,又有“少睡”“少寐”“不得眠”之称。失眠患者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时间减少、记忆力下降、睡眠质量下降等,影响日常工作和社交。我国大概有45.5%的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1],失眠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西医治疗失眠使用苯氮唑类药物,患者服用该类药物易产生依赖性,副作用较大。中医通过方从法立,法随证出的辨证论治,借助针刺、中药、艾灸、导引等疗法调和脏腑气血阴阳,副作用小,疗效较佳。目前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失眠的Meta分析较少,文章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对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失眠的文献进行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旨在为中医临床治疗失眠提供可靠的参考方法和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纳入对象 纳入对象均需要符合下列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中国精神科学会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失眠症状的诊断。排除器质性疾病,患者患病时间及病程不限。
  1.2 检索数据库与检索词 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通过人工检索无法取得的文献。采用主题词和关键词搜索,检索词为“失眠”“不寐”“睡眠障碍”“针灸”“针刺”“中药”“针药联合”。搜索日期为建库至2020年1月。   1.3 文献纳入标准 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均满足以下条件:①观察组为针刺联合中药疗法,其中针灸针的型号及厂家、针刺穴位、针刺手法、针刺留针时间、中药方剂组成、疗程不限;②对照组与观察组选择的中药方剂组成一致;③是否使用盲法;④文献试验属于随机对照、临床对照;⑤局部指标:治疗总有效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中医证候总评分。
  1.4 剔除标准 文献中具有以下其中一条件均进行排除:①不属于临床随机对照的试验;②观察组(治疗组)治疗方法采用非针刺结合中药的其他研究方法;③对照组没有采用单一对照进行研究;④无法获取全文的非中文文献;⑤个人案例、经验总结、综述。
  1.5 文献提取和质量评价 文献由两位研究人员在数据库中通过关键词和主题词搜索,并独立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提取内容有:①第一作者、文献发表年份;②文献质量评估相关内容;③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人员例数、干预方法等基本信息;④结局指标:治疗总有效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中医证候总积分;过程若遇到分歧,由第三位研究人员协助解决,若文献资料缺失,与作者联系后补充,数据提取完成后,一名研究人员复核提取数据。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RR)、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差(MD)为效应分析统计量,各指标均计数均其95%的可信区间(95%Cl)。
  2 结果
  通过关键词和主题词初选出文献392篇,排除重复发表、内容不全、不符合纳入标准、有剔除条件的文献后,共纳入36篇文献,观察人数2283人,治疗组1150人,对照组1133人。纳入文献的一般情况见表1。
  2.1 匹兹堡睡眠质量总评分(PSQI)评价 28篇研究采用PSQI评分,故用患者治疗后PSQI总积分作为临床疗效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结果显示异质性检验Chi2=2889.98,df=30,I2=99%,I2>50%,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针刺联合中药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总分有显著性差异,[JP2][MD=-2.01,95%Cl(-2.84,-1.17),P<0.00001],差异极具统计学意义。提示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失眠后的PSQI指数优于单纯使用中药疗法,治疗组有效性更高。[JP]
  2.2 中医证候总积分评价 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中,有13篇研究采用中医证候积分作为临床疗效评定,故使用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进行Meta分析。图2结果显示,Chi2=170.86,df=12,P<0.01,I2=93%,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MD=-2.43,95%Cl(-4.02,-0.84),P<0.00001],差异极具统计学意义。提示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后,失眠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优于单纯使用中药疗法,治疗组有效性更高。
  2.3 临床疗效评价 对其中纳入的33篇文献治疗总有效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异质性检验I2=0%,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RR=3.32,95%Cl(2.52,4.38),Z=8.53,P<0.00001],具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失眠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单纯使用中药疗法。对纳入文献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偏倚性分析,结果如图所示4,漏斗图对称,不存在发表偏倚。
  3 讨论
  本研究从匹兹堡睡眠质量总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总有效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刺联合中药疗法治疗失眠患者优于对照组单纯使用中药治疗,治疗有效率更高。分析文献可知,治疗实证失眠中药多选用黄连温胆汤和龙胆泻肝汤,虚证失眠选用归脾汤、六味地黄丸、酸枣仁汤;选方药性不一,以补其不足,泻其有余。针灸选穴以阴阳跷脉、手少阴心经为主,取百会、四神聪、照海、申脉、三阴交等穴位,交通阴阳,宁心安神,以治疗失眠。
  文章选用的研究文献多数未使用盲法及未说明随机方法,同时筛选文献过程中未纳入英文文献,一定程度上影响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其中,因文献纳入研究的患者年龄、病程、针灸使用的穴位、中药选方等不用,Meta分析的异质性较大,在将来的研究中,需要更多全面、规范的文献,以增强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灵枢》曰:“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于气,使神内藏”,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阴跷脉、阳跷脉司目之开阖,交通人体阴阳之气。针刺治疗失眠以经络为通道,针刺补法和艾灸起到扶正作用,针刺泻法和点刺放血起到祛邪作用,针刺补泻结合,调节气血运行,调和脏腑阴阳,达到“阴平阳秘”。中药治疗失眠,先辨其虚实,实者当泻之,可选用重镇安神剂或清脏腑热剂,随证加减,虚者当补之,可选用补益剂,如归脾汤、六味地黄丸、酸枣仁汤随证加减。现代研究表明,针刺调节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中药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针灸配合中药配伍起到双重叠加作用[38],比单独使用中药治疗效果显著。针灸从人体体表进行刺激,调和卫气营血,中药通过内服,调和五脏气机,两者相辅相成,共达治疗目的。针刺联合中药疗法是治疗失眠的有机统一体,比单纯使用中药治疗效果更佳,且针药联合疗法操作简便、副作用小、治疗费用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叶增杰,梁木子,胡蕖,等.失眠障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J].医学与哲学(B),2017,38(5):60-63.
  [2]赖明彦.电针合并甘麦大枣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
  [3]赵晶晶.经颅重复针刺法结合中藥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
  [4]王翰.田维柱教授针药结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7.   [5]林汶源.杨运宽教授针药结合治疗老年性失眠的临床经验总结[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7.
  [6]杨来福,和青松,王文彪,等.针刺结合天王补心汤治疗老年失眠症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2):3301-3303.
  [7]李冠豪,杨娟.针灸配合养心安神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18,36(11):204-206.
  [8]吴红英,陈秀玲.针灸中药结合治疗胆胃不和型失眠90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5):119-120.
  [9]蔡昕宏.针药结合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10]房彩平.针药结合治疗更年期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的临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
  [11]张海兵.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
  [12]马学慧,周菊华,朱雯.针药联合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疗效观察[J].中医学报,2018,33(4):689-692.
  [13]李杏曜. 知柏地黄丸加味联合腹针治疗肝肾阴虚型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14]罗媛媛.眼针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临床疗效观察[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
  [15]张婷.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失眠心脾两虚证36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1,20(1):26-27.
  [16]刘群霞,万红.烏灵胶囊联合针刺治疗伴有抑郁状态的失眠症60例[J].光明中医,2010,25(12):2269-2270.
  [17]马建标.安神定志针刺法配合中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13.
  [18]尚坤,张欣.经方酸枣仁汤疗法与针药结合疗法治疗失眠的PSQI指数与临床疗效对比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8):2014-2016.
  [19]张延森,汪瀚,杨文明.天王补心丹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8,30(9):1651-1653.
  [20]张家怡(CheungKaYi).调任通督針刺法治疗围绝经期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21]王若玉.调神针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
  [22]白一辰.针刺结合交泰汤加减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的临床观察[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4.
  [23]宋宇昕.针刺结合太子神悦胶囊治疗心脾两虚型郁证的临床疗效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
  [24]崔明月.针刺结合中药治疗肝气郁结型郁证临床研究[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6.
  [25]冷玲.针刺结合中药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临床观察[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
  [26]鲍成,吴松.针刺配合龙胆泻肝汤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8,37(2):127-130.
  [27]陈燕,刘何玥,杨冰馨,等.针刺联合加味黄连阿胶汤治疗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失眠的疗效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6):2902-2904.
  [28]张晓哲.针灸联合中医药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临床对照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7,44(1):143-145.
  [29]王洋.针药并用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失眠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15):98-100.
  [30]冯峻屹.针药结合治疗肝火扰心型不寐临床观察[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
  [31]洪艳丽,何贵翔,吴飞.针药结合治疗绝经过渡期失眠50例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2012,53(12):1028-1031.
  [32]洪艳丽,何贵翔,吴飞,等.针药结合治疗绝经过渡期失眠的随机对照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3):519-521.
  [33]张宝文,杜树祥.针药结合治疗失眠6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1,28(4):101-102.
  [34]王婷婷,高维滨.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症3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12):9-10.
  [35]王勇,严江天.针药结合治疗围绝经期肾阴虚型失眠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9,35(6):4-7.
  [36]姜琳.针药结合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的临床观察[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4.
  [37]吴越.针药联合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临床观察[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6.
  [38]胡涛.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09,24(10):2041-2042.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金叶拜毒颗粒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有效成分、靶点和通路,探讨其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机制,为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2019)提供参考。方法:通过TCMSP、PubMed、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库及相关文献中筛选金叶拜毒颗粒方中中药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S数据库筛选出新型冠状病毒的疾病靶点;使用
期刊
【摘 要】 目的:以内科学教学为例,探讨SPOC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级中医康复专业72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名。实验组采用基于SPOC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教学。通过理论考试、实践技能评分和问卷调查方法评价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理论和技能评分及问卷调查结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SPO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肾虚血瘀型PCOS不孕患者2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102例。对照组采用枸橼酸氯米芬片促排卵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中药方口服。治疗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雄激素(T)]水平变化情况、肾虚血瘀证积分变化情况,治疗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腕踝针埋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50例符合研究标准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塞来昔布联合外贴双氯芬酸钠贴;观察组采用腕踝针埋针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及2周后VAS、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VAS、Mayo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降低,观察组优于
期刊
【摘 要】 外用膏剂是选用相宜的基质与药物,采用适宜工艺制成专供外用的半固体或近似固体的一类制剂。外用膏剂的种类主要包括膏药、橡皮膏和软膏剂。膏药虽药效强,但存在制作耗时长、工艺复杂、药效不稳定等缺点。橡皮膏虽携带方便但因药效过低只能作為治疗的辅料。随着传统工艺不断改革和新技术的出现,人们迫切期望提升现有外用膏剂。软膏剂因其独特的便利性、多样性和容受性进入人们视野并被多种行业所青睐。制备软膏剂的基
期刊
【摘要】直肠癌术后综合征是低位直肠癌手术后常见的症状,曹波教授运用从脾胃着手、治病求本、利小便实大便的理论治疗本病,临床疗效较好,值得借鉴。  【关键词】直肠癌术后综合征;五苓散;验案举隅  【中图分类号】R249.2/.7【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20)17-0085-02  Abstract:Postoperative syndrome for rectal can
期刊
【摘要】呃逆是恶性肿瘤化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严重者不仅影响休息、饮食等日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还会造成精神上的负担和痛苦,影响后续化疗效果。随着对中医药研究的逐步推进,发现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所致呃逆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且其不良反应少。文章介绍李艺主任采用针药结合方法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所致呃逆的临床经验。  【关键词】恶性肿瘤;化疗;呃逆  【中图分类号】R249.2/.7【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属于妇科临床常见疾病、难治性疾病,基于该病的特殊性,文章从病因病机、治疗方法方面对罗福兰主任诊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归纳为治疗基础以补肾调经为本,注重祛湿化痰;辨证用药时审证求因,专方随症灵活加减化裁;中西合治,调经促排,助孕安胎,全方位,多途径,综合治疗,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经验  【中图分类号】R249.2/.
期刊
【摘要】手术是乳腺癌主要治疗方法,但是术后皮下积液影响切口愈合,增加了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性,推迟放疗、化疗的进行。宋爱莉教授针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审因论证,提出从脾胃治疗入手,主张益气健脾、养血扶正配合化痰祛瘀、利湿泄浊,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益气健脾;名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R249.2/.7【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20)17-0087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木丹颗粒辅助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氧化应激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6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糖尿病治疗,并口服甲钴胺片;观察组加服木丹颗粒,均连续服药治疗8周。对两组治疗后氧化应激和神经传导速度指标进行比较,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