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环境影响下,汉字应用呈现出了认读危机、理解危机、书写危机、文化传承危机,汉字水平测试的推行将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促进社会应用汉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关键词:网络环境 汉字应用 危机
一、引论
网络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在当今世界很有影响力。随着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网络语言这一信息时代的产物,作为人们在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交际符号,越来越受到关注。网民们以BBS(电子公告栏)、网上论坛、聊天室等为主要载体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独特的网络语言文化景观。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在网络语言的应用中呈现出反传统化的趋势。本文结合网络环境下的汉字使用情况,探讨了当前汉字应用的危机问题。
二、认读危机
网络语言中,许多常用汉字的形、音、义都背离了传统,产生了变异,加之生僻字、古汉字、火星文大行其道,导致了受众的认读障碍,从而产生了认读危机。
(一)汉字变异形成认读危机
1.字音变异:由于受方言或连读的影响,常用字词的读音发生了变化。如:
(1)合音变异:酱紫—这样子 酿紫—那样子 表—不要
(2)音素变异:粉—很 偶—我 银—人 稀饭—喜欢
2.字形变异:受计算机输入环境的限制,网民为了追求方便快捷的输入方式,改变了汉字的表达形式。传统的方块字形在网络语言中已被各式字母、数字符号所代替。如果说“谢谢你”代表传统汉字的规范写法,那么3Q(一个颇为流行的网络语言,等于“谢谢你”)就代表着未来社会或网络社会的语言文字。
(1)采用字母代替汉字。如“j-姐,g-哥,m-妹,t-踢,o-哦,p-屁,a-啊,u-你”等。
(2)采用纯数字形式。如“0-你,1-要,2-爱,3-上,4-是、世,5-无,6-骝,7-亲、气,8-抱,9-就,201314(爱你一生一世)”等。
(3)用错字、别字随意替代。如“素-是,铁-帖,虾米-什么,灰常-非常,稀饭-喜欢”等。
(4)拆字变异
拆字源自古代汉民族的一种语言文字游戏——拆字式语言游戏。比如,在我国第一部隐语行话分类语汇专集《绮谈市语》中记载的称松树为“十八公”,“靴”为“革化”等。像“言寸身”(谢)、“卯金刀”(刘)、“田力”(男)、“十八子”(李)等形式在古代也早已存在。在网络语言中也出现了这种拆字式的书写形式,如“走召—超,弓虽—强,马叉虫—骚,竹本—郎—笨 白勺—的”等。
(5)混写变异
汉语是方块表意文字,在书写形式上较其它语言更具有排它性,尤其是以前的竖排印刷,使得外文字母很难进入汉字的书写系统。但是,在网络语言中,由于英语的普及,以及计算机键盘中英语输入法的便捷性等特点,使得汉字与拉丁字母、情意符号、数字等多种语码的混写混用成为普遍现象,成为字形变异的一种形式。如“e网情深、e夜情、3X(谢谢)、B4(以前)、K4(吻)、4a4a(是啊是啊)”等。
3.字义变异
汉字是表意符号体系,传统汉字具有表意功能。而在网络语言中,由于书写符号的字母化、数字化以及错别字大行其道,汉字的固有意义在网络语言中已变得面目全非。如“闪—离开,表—不要,顶—同意,汗—表示惭愧,粉—很、非常,雷—惊吓、吓倒,米—没有,砖—论坛上发表的批评或攻击性的帖子”等。
(二)古字新用增加了人们的认知难度
以下是2008年风行网络的雷词,皆是古汉字的复苏。
囧:(读jiǒng),原意是“窗户,光明”,网络语言中被作为一个表情符号,用来表达郁闷、悲伤、无奈等心情。如果把“囧”字看成是一张人脸,那么“八”就是两道因悲伤和沮丧而下垂的眉毛,“口”则是“张口结舌”的那个“口”。在网络文化中,它的内小“八”字被视为眉眼,“口”被视为嘴。它的内涵就是:作为头,表达沉重的思想;作为脸,表达浪漫与激情。也常常表示郁闷的表情。
槑:(读méi),这个“槑”字由两个“呆”组成,于是在网络语言里被用来形容人很天真、很傻、傻到家了。
兲:(读tiān),这个字是“天”字的古体,也念“天”。创造这个字的人肯定是受了天大的折磨又不能报复,所以学着阿Q的精神胜利法,把“天”想象成王八羔子以求得到一些自我安慰。
氼:(读nì),人掉水底下了,当然就是溺水,这个字就是“溺”的意思。
砳:(读lè),石头跟石头相碰是“乐”,这个字是劈山开路者的代表。敲石头的人一高兴就忘乎所以,两手拿着两块石头拼命地敲,意思为:我乐,我乐……
嘦:(读jiào),由“只要”两个字快速连读而成,意义相同。
嫑:(读biáo),由“不要”两个字连读而成,其实是滇东罗平一带的方言。
嘂:(读jiào),四张嘴同时叫,表示大声叫。
圐圙:(读kū lüè),在内蒙古方言中一般读作库伦(kū lüàn),多用作地名。从字形来看,两个口分别框住了“四方八面”,意为“围起来的草场”。
玊:(读sù),“玉”字的点点得不是地方,表示的是有瑕疵的玉。
孖:(读mā),如同字形所示:双生子。意义是克隆,拷贝,复制。
砼:(读tóng),这大概是个生造字,是建筑工程专用的。
(三)火星文自成体系,规范汉字的使用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火星文是以制造交际障碍,标榜言语社团的小团体性的网络语言的次方言,它更多地使用“反汉语传统”的表达手段如符号、非正规汉字、夹杂方言、外语的综合体,是最新颖、最典型的网络语言。如:
(1)切斗4幻j,↓b倒挖d!(一切都是幻觉,吓不倒我的!)
(2)▲&赸擝;”塰譼┏贁給時閒;”(山盟海誓败给时间)
(3)口卜′...崾▓佣祢dё.●脾。┒气←(~)ォ兆戦ヤ.oшǒ白勺性&.O* 袼(不要用你的脾气挑战我的性格)
(4)《+。+ 新》 [.瑷情.]箌滴褆什麽|| (爱情到底是什么)
(5)o苛噯厷鉒の王釨啲dě渼麗噯情+`.﹎王釨來暸嗎?! (可爱公主的王子的美丽爱情,王子来了吗?)
火星文由奇奇怪怪的符号、怪字、日文、繁体汉字等构成,这样的用字习惯严重阻碍了正常的文字交流。
三、理解危机
语言文字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在网络语言里,字音字形的混乱,字义的悖离,古字新用,火星文盛行,使人们在理解网络语言时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从而导致汉字的解读危机。中小学老师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文字片段:
(6)“偶8素米女,木油虾米太远大的理想,只稀饭睡觉、粗饭,像偶酱紫的菜鸟……”
(7)“昨晚,偶GG带着他滴GF到偶家来7饭,那个MM在吃饭时一直向偶妈妈PMP,那样子真是好BT,实在是让偶粉寒,偶粉8稀饭她的话……”
(8)“饭不?”“嫑……”
(9)“为啥米这么槑捏这位童鞋,又有啥米人雷到你啦?”“木有哇,偶这几天就素觉滴很累……神哇,让偶穿越啦吧。”……
网络流行语言已经渗透到了中小学生的日常口语和作文里,加剧了汉字使用混乱的局面,这些文字在很多人看来如同天书,辨认尚难,更不用谈理解了。
四、书写危机
随着电脑“走进寻常百姓家”及电脑文字录入技术的广泛应用,书写汉字已经演变成一种简单的选择并点击确认的过程。书写机会的减少,使人们缺少了以往写字时一笔一画逐步生成的过程以及部件与部件之间的架构过程,从而也就没有了对汉字的渐进认知。天长日久,熟悉的字生疏了,记得清的字混淆了,会写的字不会写了,汉字的文化意蕴也自然会被弱化直至消失。没有了书写时的遣词造句、推敲琢磨和逻辑推理,汉字会变成被“嫁接”的符号,它的生命意义会由于不被认知和理解而大大削弱。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电脑的进一步普及和电脑使用的低龄化,使没有完成识字、写字任务的中小学生也加入到了大量使用电脑进行“文字处理”的大军。他们与成人一样,不愿意再对每一个字认读它的声音、书写它的形体、掌握它的意义,而是抱着“差不多就行,到电脑里选就可以了”的学习心态,这样最终可能会使中小学生识字、写字达不到国家要求的标准。
汉字的产生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文字也一笔一画地被写了几千年。到了21世纪的今天,“刷刷”的写字声不见了,见到的是提笔忘字、写错别字、离开电脑不会写字、书写潦草等各种日趋严重的书写问题。“握着鼠标忘了笔杆”“提笔忘字”现象比较普遍,已形成了汉字的书写危机。
五、汉字的文化传承危机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云:“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古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许慎认为文字是经史的根本,是治理国家的基础,是前人将文化传给后人的载体,是后人用来认识古代文化的工具。许慎对文字价值的阐述简明而深刻。
汉字不仅是书写汉语的符号,同时也是汉文化的承载者,其本身也是一种文化。汉字作为汉语中最基本的文字符号,一直是炎黄文明忠实的记录者和中国文化坚实的载体,即便忽略了它作为文字的性质,汉字单体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仍然是博大精深的。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汉字时,是依据“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初造汉字的,所以“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副内涵深邃的图画”,它记录了山川鸟兽、天地万物,以至民俗民风等。如“婚”字,最初写作“昏”。古代社会男方娶亲习惯在黄昏或黑夜进行,所以作“昏”。后来为了与“黄昏”的意义区别,加“女”旁为“婚”,专指结婚。在母系制时期,是女子娶夫,男子嫁人,过渡到父权制后,男子成了财产的主人,要求妻子依附于自己,旧有的婚姻传统和新的经济关系发生了冲突,于是就出现了男子在黄昏或黑夜抢夺女子成亲的风俗,是掠夺婚的遗迹。“婚”字是中国古代早期婚姻形式和历史事实的记录。分析汉字的组合过程,可以研究造字者在主观上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水平,这是世界上任何一种拼音文字都无可比拟的。
汉字注重审美形象,给人们视觉上的满足也不是拼音文字所能取代的。看到“枫、柏、松、槐、杨”“昏、旦、莫、朝、春”就会想到“树木”或“时间”,因为“木”和“日”这两个偏旁给出了相应的暗示。这是汉字造字时所遵循的类似联想机制的理据性,要从其他语种的词汇中找到这种理据是很难的,而汉字中比比皆是。历经数千年的铸炼和积淀,汉字滋生出了书法、碑刻、篆印、诗词、楹联、灯谜,乃至识字、解字、说字、测字等各种文字形式,形成了自身的文化体系,构筑了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汉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世界文化宝库里最重要的财富之一。然而,在信息时代,电脑成为书写工具后,汉字书写似乎逐渐失去了其实用价值。汉字书写从形式到内容都被空前颠覆了,错字连篇、书写困难之事不仅发生在成年人身上,在在校学生中更是屡见不鲜。语言文字的应用,总体来说,呈现出了“草率化、朦胧化、粗鄙化、游戏化”的倾向,汉字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蕴有所消弱。“提笔忘字”不仅会弱化汉字的文化内涵,也会使汉字文化陷入危险的境地。避免汉字文化危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肃命题。
六、余论
网络环境下汉字应用危机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看待和规范网络语言中的火星文以及汉字的字母化、数字化、复古化等现象,亟需学术界探讨。国家正在加大文字规范化工作力度,将推出针对大中小学学生的汉字书写等级标准。据悉,目前我国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已对汉字书写提出了要求,但没有具体的考核评价指标。一些地方的中小学已探索开展了相关的试点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受到广大家长和学生的普遍欢迎。进一步推广这项工作,将有助于青少年书写规范汉字,提升文化底蕴。另一方面,2007年国家公布了《汉字水平测试大纲》,2008年在全国11个省市试点,并将在全国推行汉字水平测试,这种测试能够提高人们使用规范汉字的意识,使大家更加重视本民族的文化,这无疑是拯救汉字危机的一个重大举措。
参考文献:
[1]彭巧燕.网络语言的陌生化与规范化[M].北京:群言出版社,
2007.
[2]陈佳璇.火星文:网络语言的新发展[J].修辞学习,2008,(4).
[3]王智杰.“躯壳化”正让汉字面临文化危机[N].中国教育报,
2008,(5).
(彭巧燕 湖南 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421008;贺方春 衡阳市十九中 421500)
关键词:网络环境 汉字应用 危机
一、引论
网络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在当今世界很有影响力。随着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网络语言这一信息时代的产物,作为人们在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交际符号,越来越受到关注。网民们以BBS(电子公告栏)、网上论坛、聊天室等为主要载体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独特的网络语言文化景观。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在网络语言的应用中呈现出反传统化的趋势。本文结合网络环境下的汉字使用情况,探讨了当前汉字应用的危机问题。
二、认读危机
网络语言中,许多常用汉字的形、音、义都背离了传统,产生了变异,加之生僻字、古汉字、火星文大行其道,导致了受众的认读障碍,从而产生了认读危机。
(一)汉字变异形成认读危机
1.字音变异:由于受方言或连读的影响,常用字词的读音发生了变化。如:
(1)合音变异:酱紫—这样子 酿紫—那样子 表—不要
(2)音素变异:粉—很 偶—我 银—人 稀饭—喜欢
2.字形变异:受计算机输入环境的限制,网民为了追求方便快捷的输入方式,改变了汉字的表达形式。传统的方块字形在网络语言中已被各式字母、数字符号所代替。如果说“谢谢你”代表传统汉字的规范写法,那么3Q(一个颇为流行的网络语言,等于“谢谢你”)就代表着未来社会或网络社会的语言文字。
(1)采用字母代替汉字。如“j-姐,g-哥,m-妹,t-踢,o-哦,p-屁,a-啊,u-你”等。
(2)采用纯数字形式。如“0-你,1-要,2-爱,3-上,4-是、世,5-无,6-骝,7-亲、气,8-抱,9-就,201314(爱你一生一世)”等。
(3)用错字、别字随意替代。如“素-是,铁-帖,虾米-什么,灰常-非常,稀饭-喜欢”等。
(4)拆字变异
拆字源自古代汉民族的一种语言文字游戏——拆字式语言游戏。比如,在我国第一部隐语行话分类语汇专集《绮谈市语》中记载的称松树为“十八公”,“靴”为“革化”等。像“言寸身”(谢)、“卯金刀”(刘)、“田力”(男)、“十八子”(李)等形式在古代也早已存在。在网络语言中也出现了这种拆字式的书写形式,如“走召—超,弓虽—强,马叉虫—骚,竹本—郎—笨 白勺—的”等。
(5)混写变异
汉语是方块表意文字,在书写形式上较其它语言更具有排它性,尤其是以前的竖排印刷,使得外文字母很难进入汉字的书写系统。但是,在网络语言中,由于英语的普及,以及计算机键盘中英语输入法的便捷性等特点,使得汉字与拉丁字母、情意符号、数字等多种语码的混写混用成为普遍现象,成为字形变异的一种形式。如“e网情深、e夜情、3X(谢谢)、B4(以前)、K4(吻)、4a4a(是啊是啊)”等。
3.字义变异
汉字是表意符号体系,传统汉字具有表意功能。而在网络语言中,由于书写符号的字母化、数字化以及错别字大行其道,汉字的固有意义在网络语言中已变得面目全非。如“闪—离开,表—不要,顶—同意,汗—表示惭愧,粉—很、非常,雷—惊吓、吓倒,米—没有,砖—论坛上发表的批评或攻击性的帖子”等。
(二)古字新用增加了人们的认知难度
以下是2008年风行网络的雷词,皆是古汉字的复苏。
囧:(读jiǒng),原意是“窗户,光明”,网络语言中被作为一个表情符号,用来表达郁闷、悲伤、无奈等心情。如果把“囧”字看成是一张人脸,那么“八”就是两道因悲伤和沮丧而下垂的眉毛,“口”则是“张口结舌”的那个“口”。在网络文化中,它的内小“八”字被视为眉眼,“口”被视为嘴。它的内涵就是:作为头,表达沉重的思想;作为脸,表达浪漫与激情。也常常表示郁闷的表情。
槑:(读méi),这个“槑”字由两个“呆”组成,于是在网络语言里被用来形容人很天真、很傻、傻到家了。
兲:(读tiān),这个字是“天”字的古体,也念“天”。创造这个字的人肯定是受了天大的折磨又不能报复,所以学着阿Q的精神胜利法,把“天”想象成王八羔子以求得到一些自我安慰。
氼:(读nì),人掉水底下了,当然就是溺水,这个字就是“溺”的意思。
砳:(读lè),石头跟石头相碰是“乐”,这个字是劈山开路者的代表。敲石头的人一高兴就忘乎所以,两手拿着两块石头拼命地敲,意思为:我乐,我乐……
嘦:(读jiào),由“只要”两个字快速连读而成,意义相同。
嫑:(读biáo),由“不要”两个字连读而成,其实是滇东罗平一带的方言。
嘂:(读jiào),四张嘴同时叫,表示大声叫。
圐圙:(读kū lüè),在内蒙古方言中一般读作库伦(kū lüàn),多用作地名。从字形来看,两个口分别框住了“四方八面”,意为“围起来的草场”。
玊:(读sù),“玉”字的点点得不是地方,表示的是有瑕疵的玉。
孖:(读mā),如同字形所示:双生子。意义是克隆,拷贝,复制。
砼:(读tóng),这大概是个生造字,是建筑工程专用的。
(三)火星文自成体系,规范汉字的使用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火星文是以制造交际障碍,标榜言语社团的小团体性的网络语言的次方言,它更多地使用“反汉语传统”的表达手段如符号、非正规汉字、夹杂方言、外语的综合体,是最新颖、最典型的网络语言。如:
(1)切斗4幻j,↓b倒挖d!(一切都是幻觉,吓不倒我的!)
(2)▲&赸擝;”塰譼┏贁給時閒;”(山盟海誓败给时间)
(3)口卜′...崾▓佣祢dё.●脾。┒气←(~)ォ兆戦ヤ.oшǒ白勺性&.O* 袼(不要用你的脾气挑战我的性格)
(4)《+。+ 新》 [.瑷情.]箌滴褆什麽|| (爱情到底是什么)
(5)o苛噯厷鉒の王釨啲dě渼麗噯情+`.﹎王釨來暸嗎?! (可爱公主的王子的美丽爱情,王子来了吗?)
火星文由奇奇怪怪的符号、怪字、日文、繁体汉字等构成,这样的用字习惯严重阻碍了正常的文字交流。
三、理解危机
语言文字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在网络语言里,字音字形的混乱,字义的悖离,古字新用,火星文盛行,使人们在理解网络语言时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从而导致汉字的解读危机。中小学老师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文字片段:
(6)“偶8素米女,木油虾米太远大的理想,只稀饭睡觉、粗饭,像偶酱紫的菜鸟……”
(7)“昨晚,偶GG带着他滴GF到偶家来7饭,那个MM在吃饭时一直向偶妈妈PMP,那样子真是好BT,实在是让偶粉寒,偶粉8稀饭她的话……”
(8)“饭不?”“嫑……”
(9)“为啥米这么槑捏这位童鞋,又有啥米人雷到你啦?”“木有哇,偶这几天就素觉滴很累……神哇,让偶穿越啦吧。”……
网络流行语言已经渗透到了中小学生的日常口语和作文里,加剧了汉字使用混乱的局面,这些文字在很多人看来如同天书,辨认尚难,更不用谈理解了。
四、书写危机
随着电脑“走进寻常百姓家”及电脑文字录入技术的广泛应用,书写汉字已经演变成一种简单的选择并点击确认的过程。书写机会的减少,使人们缺少了以往写字时一笔一画逐步生成的过程以及部件与部件之间的架构过程,从而也就没有了对汉字的渐进认知。天长日久,熟悉的字生疏了,记得清的字混淆了,会写的字不会写了,汉字的文化意蕴也自然会被弱化直至消失。没有了书写时的遣词造句、推敲琢磨和逻辑推理,汉字会变成被“嫁接”的符号,它的生命意义会由于不被认知和理解而大大削弱。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电脑的进一步普及和电脑使用的低龄化,使没有完成识字、写字任务的中小学生也加入到了大量使用电脑进行“文字处理”的大军。他们与成人一样,不愿意再对每一个字认读它的声音、书写它的形体、掌握它的意义,而是抱着“差不多就行,到电脑里选就可以了”的学习心态,这样最终可能会使中小学生识字、写字达不到国家要求的标准。
汉字的产生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文字也一笔一画地被写了几千年。到了21世纪的今天,“刷刷”的写字声不见了,见到的是提笔忘字、写错别字、离开电脑不会写字、书写潦草等各种日趋严重的书写问题。“握着鼠标忘了笔杆”“提笔忘字”现象比较普遍,已形成了汉字的书写危机。
五、汉字的文化传承危机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云:“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古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许慎认为文字是经史的根本,是治理国家的基础,是前人将文化传给后人的载体,是后人用来认识古代文化的工具。许慎对文字价值的阐述简明而深刻。
汉字不仅是书写汉语的符号,同时也是汉文化的承载者,其本身也是一种文化。汉字作为汉语中最基本的文字符号,一直是炎黄文明忠实的记录者和中国文化坚实的载体,即便忽略了它作为文字的性质,汉字单体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仍然是博大精深的。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汉字时,是依据“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初造汉字的,所以“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副内涵深邃的图画”,它记录了山川鸟兽、天地万物,以至民俗民风等。如“婚”字,最初写作“昏”。古代社会男方娶亲习惯在黄昏或黑夜进行,所以作“昏”。后来为了与“黄昏”的意义区别,加“女”旁为“婚”,专指结婚。在母系制时期,是女子娶夫,男子嫁人,过渡到父权制后,男子成了财产的主人,要求妻子依附于自己,旧有的婚姻传统和新的经济关系发生了冲突,于是就出现了男子在黄昏或黑夜抢夺女子成亲的风俗,是掠夺婚的遗迹。“婚”字是中国古代早期婚姻形式和历史事实的记录。分析汉字的组合过程,可以研究造字者在主观上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水平,这是世界上任何一种拼音文字都无可比拟的。
汉字注重审美形象,给人们视觉上的满足也不是拼音文字所能取代的。看到“枫、柏、松、槐、杨”“昏、旦、莫、朝、春”就会想到“树木”或“时间”,因为“木”和“日”这两个偏旁给出了相应的暗示。这是汉字造字时所遵循的类似联想机制的理据性,要从其他语种的词汇中找到这种理据是很难的,而汉字中比比皆是。历经数千年的铸炼和积淀,汉字滋生出了书法、碑刻、篆印、诗词、楹联、灯谜,乃至识字、解字、说字、测字等各种文字形式,形成了自身的文化体系,构筑了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汉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世界文化宝库里最重要的财富之一。然而,在信息时代,电脑成为书写工具后,汉字书写似乎逐渐失去了其实用价值。汉字书写从形式到内容都被空前颠覆了,错字连篇、书写困难之事不仅发生在成年人身上,在在校学生中更是屡见不鲜。语言文字的应用,总体来说,呈现出了“草率化、朦胧化、粗鄙化、游戏化”的倾向,汉字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蕴有所消弱。“提笔忘字”不仅会弱化汉字的文化内涵,也会使汉字文化陷入危险的境地。避免汉字文化危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肃命题。
六、余论
网络环境下汉字应用危机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看待和规范网络语言中的火星文以及汉字的字母化、数字化、复古化等现象,亟需学术界探讨。国家正在加大文字规范化工作力度,将推出针对大中小学学生的汉字书写等级标准。据悉,目前我国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已对汉字书写提出了要求,但没有具体的考核评价指标。一些地方的中小学已探索开展了相关的试点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受到广大家长和学生的普遍欢迎。进一步推广这项工作,将有助于青少年书写规范汉字,提升文化底蕴。另一方面,2007年国家公布了《汉字水平测试大纲》,2008年在全国11个省市试点,并将在全国推行汉字水平测试,这种测试能够提高人们使用规范汉字的意识,使大家更加重视本民族的文化,这无疑是拯救汉字危机的一个重大举措。
参考文献:
[1]彭巧燕.网络语言的陌生化与规范化[M].北京:群言出版社,
2007.
[2]陈佳璇.火星文:网络语言的新发展[J].修辞学习,2008,(4).
[3]王智杰.“躯壳化”正让汉字面临文化危机[N].中国教育报,
2008,(5).
(彭巧燕 湖南 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421008;贺方春 衡阳市十九中 42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