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5月,刚刚戴上“甘肃首富”桂冠的张国芳被中纪委的人以“协助调查”的名义带走,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当地官场的大“地震”。2005年3月,张国芳以“取保候审”的名义被释放。一年多来,张国芳的生活渐渐恢复正常,但行事却更加低调,直到前不久“全国浙商论坛”在兰州召开……
2006年6月3日,“2006浙商大会”在浙江省隆重开幕。来自海内外的2000余名浙商、全国23个浙江企业联合会(商会)的会长及政界、学界人士参加了此次盛会。大会表彰了一批优秀浙商代表,其中甘肃浙江企业联合会会长、国芳百盛工贸集团董事长张国芳获得“2006浙商(省外)十大地产精英奖”。
过去一年多,张国芳几乎从媒体上消失,此次露面自然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他没有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
“张国芳事件”的种种传言
2005年7月下旬,记者曾在兰州进行过一次暗访。一位司机告诉记者:“张国芳是赚兰州人的钱成为首富的,他没有给兰州带来什么好处,而且还把在兰州赚的钱都转移到他的家乡浙江去投资了。”
在一家茶馆里,一个干部模样的年轻人对记者讲:“张国芳在兰州害了不少人,把我们的市委书记和市长都拉下水了。据说涉及的处级以上干部就100多个……”
有一位老板也对记者讲:“张国芳不是靠经营手段成功,而是靠金钱炸开了政府官员的门槛,才使他财路左右逢源,他点哪块地,政府就会给他哪块地,他要在哪里建商业大楼,政府就会同意在哪里建。一个小木匠,没有高官支持,他能成为甘肃首富吗?”
对于张国芳被放的原因,也有各种说法。据说张国芳被带走后不久,他所拥有的企业国芳百盛给有关部门写了两封信。一封是给甘肃省委书记的《危机报告》,信里列举了张国芳‘协助调查’后,企业在资金、供应商、人心稳定等方面出现的诸多危机;另一封是给中纪委的《一个商界奇才的功与过》,信中写到:“在风口浪尖发展企业,犯错误不可避免。但用这种方法来处理张国芳是不是有点过激呢?”
还有传言说,外省的浙商企业联合会上书中央,为张国芳说情。
更令人可信的一种说法是,张国芳被释放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张国芳在银行的贷款数目巨大,让他复出管理企业有利于偿还银行贷款;二是政府担心会影响浙商在甘肃的投资热情,因为张国芳是甘肃省浙江企业联合会会长。
据记者了解,张国芳被带走又被释放,也许正是这种种传言所说的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张国芳的“出事”,确实也给他的企业、尤其是地产业务带来很大影响——每年可为集团贡献2000多万元利润的曦华源项目,因传言使得当地银行纷纷观望,造成国芳置业连正常的按揭贷款也无法开展。
国芳百盛另有说法
使张国芳成为“甘肃首富”的是年销售额达10亿元的国芳百盛购物中心,使人们怀疑张国芳与政府有“权钱交易”的也是国芳百盛购物中心。
国芳百盛购物中心坐落在兰州市东方红广场的一端,这里曾经被人称作兰州的“天安门广场”,甘肃省、兰州市举行盛大活动,数万名群众就在这里集会,主席台就在广场的一侧。
国芳百盛的一位高层告诉记者:“那时,这里只是兰州的政治文化中心,并没有商业氛围。自从1998年,国芳百盛购物中心在广场升起之后,这里就成了一个商业中心,很快地皮增值了,人流量加大了,来这里购物休闲的人络绎不绝。于是,兰州的两大黄金地带——西关十字、南关十字向东方红广场转移,东方红广场一下子成为兰州黄金地带中的黄金地带。”
据说张国芳凭借与当地政府官员的特殊关系,几乎零成本取得了东方红广场上的土地,然后又借1个亿的政府财政拨款,盖起了博览中心。
国芳百盛的高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承:“现在回头来看,当时为尽早建成博览中心,接受了1个亿的财政拨款,在国芳百盛和政府间各自产权和权益认定上,确实有考虑不周的地方。当时为尽快办好一年一度的兰洽会,在博览中心建设上一切事情均是从快从简。”
按照当时的合同,博览中心一至五层,由国芳百盛负责建造。政府拨款建造六至九层,平时交由国芳百盛打理,兰洽会时清场。
如果说国芳百盛是张国芳走向“首富”的第一块丰碑,那么开发曦华源就是第二块丰碑。
“开发曦华源,我们是冒了很大风险的。” 国芳百盛的一位高层对记者讲:“2002年年底,张国芳通过竞标拿下了兰州第一毛纺厂的土地,还附带解决了6000多名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当时谁都可以参与竞标,只不过张国芳的价格最高中标了,怎么说我们得到了政府官员的好处呢?张国芳是送过礼,但绝对没有权钱交易,大多是出于友谊而采取的礼尚往来。在他被抓之后,我们心里没有底,感到一阵恐慌,后来他托人带来口信说他不会有问题,他自己做的事自己心里有底,要我们该做什么事就做什么事。”
在国芳百盛办公室里,一位副总经理告诉记者:“我们都是浙江人。在浙江,企业家和政府官员都是很好的朋友,你请我,我请你,经常在一起沟通,互相支持,这是很正常的事。然而,在甘肃要请一个政府官员出来吃顿饭,总怕背上‘不廉洁’的名声。由此,造成企业与政府很难沟通。”
这位副总说,现在张国芳的冤屈已经被洗清,甘肃浙江企业联合会会长、国芳百盛工贸集团董事长的位置又还给了他。在他被释放一年多的时间里,国芳百盛的利润又增加了30%。
浙商部落之变
据甘肃省浙江企业联合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在甘创业的浙商有10万户,在甘浙江籍人口约18万人,在甘浙商每年销售额达700多亿元,上交利税近30亿元,解决再就业人数近100万人。在甘肃民营经济领域中,浙商企业的比例占到48%。2003年甘肃省浙商落实项目投资25亿元;2004年至2005年,联合会引资50亿元;从2001年至今,联合会的理事单位在甘肃投资已达百亿元。
2000年,浙江省委书记到西部考察,得知西部浙商有百万之众,于是,建议成立甘肃企业联合会,作为东西部经济建设的桥梁。2001年8月7日,甘肃省浙商企业联合会正式成立,张国芳被推选为会长。此后不到3年的时间,理事成员达到1000多家。
有人告诉记者,自从2004年5月15日张国芳被中纪委以‘协助调查’名义带走后,在甘肃的浙商几乎再没有在甘肃投资了。虽然张国芳始终对自己在甘肃的生意充满信心,但其他多位卷入甘肃官场整顿风暴的企业家,就没有张国芳这样的自信和坚持。
记者就此事向甘肃省浙商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吕长虹求证时,他说他本人并未发现浙江企业有大规模撤离兰州的现象。“即便有个别到其他地方发展,应当也是出于回报考虑吧。”但吕长虹同时承认,从2004年末开始,由于张国芳等一批企业家被“协助调查”,不少联合会成员确实一度产生“恐慌情绪”。
2005年8月9日,甘肃省浙江企业联合会第一届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兰州国芳百盛举行。甘肃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兰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宝生出席会议。陈宝生在讲话中首先肯定了浙商在甘肃及兰州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希望在兰州这块热土上创业的浙商,把兰州作为第二故乡,积极投身到创业型城市的建设中来,市委、市政府将为浙商在兰州的创业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更加优质的服务。陈宝生还要求兰州市有关部门要对浙商在兰州的发展“高看一眼、厚爱一份、多扶一把”,要敢于和善于跟浙商交朋友。
在这次大会上,张国芳再次当选甘肃省浙江企业联合会会长。
随后不久,浙商王益登投资1.2亿元开发兰州张掖路步行街的改造工程;戴道森投资4亿元兴建五星级的南湖大酒店;汤宝金投资陇西金宝翡翠新城和白银苹果第一街;连新占、江福明共同投资2.3亿元启动“甘肃东部新世纪广场”。同时,浙商还加快了对兰州大西北板材市场、鱼池口小商品市场、大西洋厨具城等六大专业化市场的整合速度。
这一批大项目的相继实施,被视为浙商对政府“高看一眼”的“回报”。
“品质浙商”塑造计划
2006年8月25日至27日,“全国浙商论坛”在兰州举行。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论坛召开的背景非同寻常。名义上由中共兰州市委、市人民政府主办,承办者则是甘肃省浙江企业联合会。活动所需费用200余万元,政府直接拨款100万元,其余由甘肃的浙江企业家赞助。这在甘肃是前所未有的。
在这次论坛上,身为甘肃省浙江企业联合会会长的张国芳说了一句话:30年来,是甘肃这片热土让浙商成长了起来,每一位浙商为甘肃的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都是应该的。他同时指出,经过在甘肃30多年的发展,现在浙商应该是用品质来说话的时候了。
张国芳表示,目前浙商正处在一个转型阶段,对于不断出现的新挑战,甘肃浙商最为关键的就是自主创新,只有创新才有希望;企业只要适应转型,就会有新的利润空间和生存空间。浙商要尽快地从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品牌化、高附加值、强竞争力的产业模式转变。
张国芳对甘肃省浙江企业联合会的功能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说,今后联合会将进一步引导浙商的全球眼光和战略意识,鼓励和引导他们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内外的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另外,联合会正在组建甘肃省浙江企业联合会股份集团公司,将举群体之合力,组成强大的财团来投资开发项目,为广大浙商谋利益。
据说张国芳复出一年多来,行事更加低调,他知道要在这块土地上继续走下去,就得“少说话,多做事”。不过,人们在这次论坛上发现,在经历了一场风雨之后,这位“甘肃首富”对自己在甘肃的事业依然雄心勃勃。
2006年6月3日,“2006浙商大会”在浙江省隆重开幕。来自海内外的2000余名浙商、全国23个浙江企业联合会(商会)的会长及政界、学界人士参加了此次盛会。大会表彰了一批优秀浙商代表,其中甘肃浙江企业联合会会长、国芳百盛工贸集团董事长张国芳获得“2006浙商(省外)十大地产精英奖”。
过去一年多,张国芳几乎从媒体上消失,此次露面自然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他没有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
“张国芳事件”的种种传言
2005年7月下旬,记者曾在兰州进行过一次暗访。一位司机告诉记者:“张国芳是赚兰州人的钱成为首富的,他没有给兰州带来什么好处,而且还把在兰州赚的钱都转移到他的家乡浙江去投资了。”
在一家茶馆里,一个干部模样的年轻人对记者讲:“张国芳在兰州害了不少人,把我们的市委书记和市长都拉下水了。据说涉及的处级以上干部就100多个……”
有一位老板也对记者讲:“张国芳不是靠经营手段成功,而是靠金钱炸开了政府官员的门槛,才使他财路左右逢源,他点哪块地,政府就会给他哪块地,他要在哪里建商业大楼,政府就会同意在哪里建。一个小木匠,没有高官支持,他能成为甘肃首富吗?”
对于张国芳被放的原因,也有各种说法。据说张国芳被带走后不久,他所拥有的企业国芳百盛给有关部门写了两封信。一封是给甘肃省委书记的《危机报告》,信里列举了张国芳‘协助调查’后,企业在资金、供应商、人心稳定等方面出现的诸多危机;另一封是给中纪委的《一个商界奇才的功与过》,信中写到:“在风口浪尖发展企业,犯错误不可避免。但用这种方法来处理张国芳是不是有点过激呢?”
还有传言说,外省的浙商企业联合会上书中央,为张国芳说情。
更令人可信的一种说法是,张国芳被释放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张国芳在银行的贷款数目巨大,让他复出管理企业有利于偿还银行贷款;二是政府担心会影响浙商在甘肃的投资热情,因为张国芳是甘肃省浙江企业联合会会长。
据记者了解,张国芳被带走又被释放,也许正是这种种传言所说的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张国芳的“出事”,确实也给他的企业、尤其是地产业务带来很大影响——每年可为集团贡献2000多万元利润的曦华源项目,因传言使得当地银行纷纷观望,造成国芳置业连正常的按揭贷款也无法开展。
国芳百盛另有说法
使张国芳成为“甘肃首富”的是年销售额达10亿元的国芳百盛购物中心,使人们怀疑张国芳与政府有“权钱交易”的也是国芳百盛购物中心。
国芳百盛购物中心坐落在兰州市东方红广场的一端,这里曾经被人称作兰州的“天安门广场”,甘肃省、兰州市举行盛大活动,数万名群众就在这里集会,主席台就在广场的一侧。
国芳百盛的一位高层告诉记者:“那时,这里只是兰州的政治文化中心,并没有商业氛围。自从1998年,国芳百盛购物中心在广场升起之后,这里就成了一个商业中心,很快地皮增值了,人流量加大了,来这里购物休闲的人络绎不绝。于是,兰州的两大黄金地带——西关十字、南关十字向东方红广场转移,东方红广场一下子成为兰州黄金地带中的黄金地带。”
据说张国芳凭借与当地政府官员的特殊关系,几乎零成本取得了东方红广场上的土地,然后又借1个亿的政府财政拨款,盖起了博览中心。
国芳百盛的高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承:“现在回头来看,当时为尽早建成博览中心,接受了1个亿的财政拨款,在国芳百盛和政府间各自产权和权益认定上,确实有考虑不周的地方。当时为尽快办好一年一度的兰洽会,在博览中心建设上一切事情均是从快从简。”
按照当时的合同,博览中心一至五层,由国芳百盛负责建造。政府拨款建造六至九层,平时交由国芳百盛打理,兰洽会时清场。
如果说国芳百盛是张国芳走向“首富”的第一块丰碑,那么开发曦华源就是第二块丰碑。
“开发曦华源,我们是冒了很大风险的。” 国芳百盛的一位高层对记者讲:“2002年年底,张国芳通过竞标拿下了兰州第一毛纺厂的土地,还附带解决了6000多名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当时谁都可以参与竞标,只不过张国芳的价格最高中标了,怎么说我们得到了政府官员的好处呢?张国芳是送过礼,但绝对没有权钱交易,大多是出于友谊而采取的礼尚往来。在他被抓之后,我们心里没有底,感到一阵恐慌,后来他托人带来口信说他不会有问题,他自己做的事自己心里有底,要我们该做什么事就做什么事。”
在国芳百盛办公室里,一位副总经理告诉记者:“我们都是浙江人。在浙江,企业家和政府官员都是很好的朋友,你请我,我请你,经常在一起沟通,互相支持,这是很正常的事。然而,在甘肃要请一个政府官员出来吃顿饭,总怕背上‘不廉洁’的名声。由此,造成企业与政府很难沟通。”
这位副总说,现在张国芳的冤屈已经被洗清,甘肃浙江企业联合会会长、国芳百盛工贸集团董事长的位置又还给了他。在他被释放一年多的时间里,国芳百盛的利润又增加了30%。
浙商部落之变
据甘肃省浙江企业联合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在甘创业的浙商有10万户,在甘浙江籍人口约18万人,在甘浙商每年销售额达700多亿元,上交利税近30亿元,解决再就业人数近100万人。在甘肃民营经济领域中,浙商企业的比例占到48%。2003年甘肃省浙商落实项目投资25亿元;2004年至2005年,联合会引资50亿元;从2001年至今,联合会的理事单位在甘肃投资已达百亿元。
2000年,浙江省委书记到西部考察,得知西部浙商有百万之众,于是,建议成立甘肃企业联合会,作为东西部经济建设的桥梁。2001年8月7日,甘肃省浙商企业联合会正式成立,张国芳被推选为会长。此后不到3年的时间,理事成员达到1000多家。
有人告诉记者,自从2004年5月15日张国芳被中纪委以‘协助调查’名义带走后,在甘肃的浙商几乎再没有在甘肃投资了。虽然张国芳始终对自己在甘肃的生意充满信心,但其他多位卷入甘肃官场整顿风暴的企业家,就没有张国芳这样的自信和坚持。
记者就此事向甘肃省浙商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吕长虹求证时,他说他本人并未发现浙江企业有大规模撤离兰州的现象。“即便有个别到其他地方发展,应当也是出于回报考虑吧。”但吕长虹同时承认,从2004年末开始,由于张国芳等一批企业家被“协助调查”,不少联合会成员确实一度产生“恐慌情绪”。
2005年8月9日,甘肃省浙江企业联合会第一届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兰州国芳百盛举行。甘肃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兰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宝生出席会议。陈宝生在讲话中首先肯定了浙商在甘肃及兰州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希望在兰州这块热土上创业的浙商,把兰州作为第二故乡,积极投身到创业型城市的建设中来,市委、市政府将为浙商在兰州的创业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更加优质的服务。陈宝生还要求兰州市有关部门要对浙商在兰州的发展“高看一眼、厚爱一份、多扶一把”,要敢于和善于跟浙商交朋友。
在这次大会上,张国芳再次当选甘肃省浙江企业联合会会长。
随后不久,浙商王益登投资1.2亿元开发兰州张掖路步行街的改造工程;戴道森投资4亿元兴建五星级的南湖大酒店;汤宝金投资陇西金宝翡翠新城和白银苹果第一街;连新占、江福明共同投资2.3亿元启动“甘肃东部新世纪广场”。同时,浙商还加快了对兰州大西北板材市场、鱼池口小商品市场、大西洋厨具城等六大专业化市场的整合速度。
这一批大项目的相继实施,被视为浙商对政府“高看一眼”的“回报”。
“品质浙商”塑造计划
2006年8月25日至27日,“全国浙商论坛”在兰州举行。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论坛召开的背景非同寻常。名义上由中共兰州市委、市人民政府主办,承办者则是甘肃省浙江企业联合会。活动所需费用200余万元,政府直接拨款100万元,其余由甘肃的浙江企业家赞助。这在甘肃是前所未有的。
在这次论坛上,身为甘肃省浙江企业联合会会长的张国芳说了一句话:30年来,是甘肃这片热土让浙商成长了起来,每一位浙商为甘肃的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都是应该的。他同时指出,经过在甘肃30多年的发展,现在浙商应该是用品质来说话的时候了。
张国芳表示,目前浙商正处在一个转型阶段,对于不断出现的新挑战,甘肃浙商最为关键的就是自主创新,只有创新才有希望;企业只要适应转型,就会有新的利润空间和生存空间。浙商要尽快地从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品牌化、高附加值、强竞争力的产业模式转变。
张国芳对甘肃省浙江企业联合会的功能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说,今后联合会将进一步引导浙商的全球眼光和战略意识,鼓励和引导他们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内外的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另外,联合会正在组建甘肃省浙江企业联合会股份集团公司,将举群体之合力,组成强大的财团来投资开发项目,为广大浙商谋利益。
据说张国芳复出一年多来,行事更加低调,他知道要在这块土地上继续走下去,就得“少说话,多做事”。不过,人们在这次论坛上发现,在经历了一场风雨之后,这位“甘肃首富”对自己在甘肃的事业依然雄心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