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发达的交通在给人们带来高效、便捷和享受的同时,也倍增交通意外伤害的几率,交通事故所引发的群死群伤给人类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在批量伤员的抢救中,我们围绕“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主题目标,运用链条式处置,开展社会化救援,在批量交通事故伤亡应急救援中,收到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批量伤员;救护
1一般资料
我科2007年2月至2008年11月共参与4起发生在高速公路上的大型连环车祸的抢救,救治人数98人,平均每起24.5人,重伤27人,现场紧急医疗干预52人,现场死亡7人,院内死亡3人。(见表1)
2 现场救护
2.1接警快速反应
在接到大型交通事故的“120”急救电话后,迅速调度出数倍于单一病种救护的一线值班医护人员,并按管理要求在第一时间内到达出车现场。
2.2 即时环境评估
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察看环境,评估灾害程度,推断后续受灾的可能性,对灾害进行预见性判断,及时与医院急诊科及上级急救中心联系,请求做好进一步院内抢救准备,增加机动救援力量。
2.3早期预警评分(early warning score EWS)
迅速对患者心率、血压、呼吸、体温和意识进行评价,按A(呼吸道是否通畅、有无梗阻)、B(呼吸动度、频率、节律)、C(脉率、动脉血压、肢端循环)、D(意识状态即对刺激的反应能力、定向力、语言表达能力)、E(肢体活动、有无畸形)等做出初步判断,以确定现场处置的先后顺序,拣伤后作出分级救援标识,分别以红、黄、蓝、黑代表极危重、危重、较轻、失去抢救意义的已经死亡者。根据不同级别给予相应的医疗干预措施。
2.4现场组织指挥
在现场大规模公众参与救援的情况下,医疗救护人员常常扮演着组织、指挥、协调、实施等众多角色,要尽可能将现场参与救护的驾乘人员、消防人员组织起来,轻伤者能自救互救,人尽其能,现场的运输工具能物尽其用,统计数据随时汇总并向上级汇报。
2.5 伤员管理
2.5.1保持呼吸道通畅
严重车祸患者常伴有呼吸道梗阻以致窒息,须及时清理口咽分泌物、呕吐物、血块等,向前托起下颌,把舌拉出并将头转向一侧,防止窒息。
2.5.2 维持有效循环
用18~20号留置针尽量选择上肢或健肢的大口径近心静脉穿刺,快速输入液体,保证输液通畅,稳定血压,为进一步的专科治疗争取时间。
2.5.3 控制活动性出血
外露伤口,以无菌纱布覆盖,用绷带加压包扎,制止出血,避免加重损伤。
2.5.4特殊伤情的处理
开放性伤口用加厚的无菌敷料加压包扎;同时存在骨折的伤口用夹板妥善固定骨折肢体;使用止血带时记录上带时间,每间隔30min放松1次,密切注意肢体温度及颜色变化;颈椎骨折患者使用颈领,头部制动;颈腰椎骨折患者,搬运时脊柱应伸直,轴式移动,严防躯干扭转,平卧于硬板上。
2.5.5 病情观察
车祸多为复杂的多发伤,要密切观察意识、瞳孔、脉搏、血压、有无呕吐等情况, 消防、路管等车辆协助转运伤员时,专业救护人员要向后送人员交待清楚伤员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法,防止各种管道扭曲、脱出或阻塞。
2.5.6 心理护理
车祸时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迫切要求得到最好的治疗和护理, 躯体上的痛苦与心理的恐惧交织,往往会导致急躁不安。因此应主动关心、同情患者, 掌握伤员心理状况,获取伤员潜在的需求信息,及时征得伤员亲属或朋友的联系电话,告知伤员将要送达的医院及简要伤情等,消除急躁情绪。
3 院内处置
3.1指挥前移
接警后,白天应迅速向医务部通报,夜间则向医院值班领导通报遭遇灾害的信息,已经派出去的院前救护力量,急救现场反馈回来的灾情等,使指挥员能及时掌握救护的动态信息,及时将工作地点前移至急诊科,视灾情确定是否启动灾害救援应急预案。
3.2联科协同抢救
在将急诊科现有力量派出以后,迅速通知相关科室调动以创伤救治为主体的技术力量,如头颅外伤,胸腹外伤,脊柱四肢外伤的专科抢救的专家迅速汇集到急诊科待命,迎接随时从院前转运回来的伤员。
3.3伤情统计
将伤员逐一登记,记录其姓名,年龄,通讯或家庭住址,主要伤情,对暂时无法了解到确实姓名的病人以编号代替;将伤亡人数、动态统计结果及时上报。
3.4及时分诊后送
对伤情稳定及诊断明确,无须在急诊科作更多停留或处理的伤员,及时安排护工,实习生等负责护送伤员进行有关检查或住院。护送前先与有关科室取得联系。对危重伤员由护士专人护送、搬运时动作要轻稳,注意保持各种管道的通畅,并与病区护士进行病情及药品交接。
3.5对外联络
对无法与家属或单位取得联系的伤员,可通过查找证件,找到其准确联系地址及联系人,及时协助其取得联系。
4讨论
目前,医疗急救资源相对缺乏,当发生大型连环车祸时,现代急救医疗和急救服务已经逾越了医学的范畴,在接警、处置、后送等环节做到与社会救援的系统运作环环相扣,能够避免无序无为和盲目混乱的状况。
EWS即是运用医学全科能力及时发现潜在风险患者,快速获取伤情信息,加快早期医疗干预机制的启动,达到更合理、更高效地管理现场伤员,给予每位伤员准确、快速的急救服务,让急救与伤员同在,与死神拚抢时间,挽救伤员生命,减轻意外伤残。
车祸是一种负性心理刺激,将一对一的心理支持贯穿在院前急救中,解除了患者的孤独感和压抑感,增加了伤员对负性刺激的顺应性,使他们能更好的配合救治,早期稳定病人的生命体征。
急救强调时间的有限性,大规模灾害发生时,现场救护力量不足,在不得已的时候应以对症处理来稳定病人生命体征,链式抢救可以增加抢救的时效性,消除无价值作业和重复作业,使患者在伤后的第一个黄金时段内,出血得到控制,伤情得到处理,无窒息发生以及再损伤,避免伤员死亡,提高救治效率。因此,现场急救的理念以完成生命支持为处置目标,为后续的抢救赢得时间。
现场灾情与救护信息的互享,信息上报下传,有利于迅速启动社会救援系统;指挥员能尽量靠前于急救现场,尽早把握现场灾情,作出各方协调,在线下达救护指令,“遥控”院前救护,开通院内通道,调集符合灾情的急救保障力量和机动救援力量,院前院内及后送等各个环节的救治策略清晰。医务部及相关系统提前作好接收大批伤员的人、财、物准备,现场急救和院内急救无缝隙衔接,保证急救通道畅通无阻。
参考文献
[1] 张桂花、曾慧韵,车祸的院前急救系列护理体会,齐鲁护理杂志2006,12(7): 1349-1341.
[2] 张亚卓、赵雪生、李 冰,等 创伤链式抢救流程在急救护理中的运用,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9) : 13-15.
作者简介:
罗永秀女,护师,主要从事急诊急救护理工作。
关键词批量伤员;救护
1一般资料
我科2007年2月至2008年11月共参与4起发生在高速公路上的大型连环车祸的抢救,救治人数98人,平均每起24.5人,重伤27人,现场紧急医疗干预52人,现场死亡7人,院内死亡3人。(见表1)
2 现场救护
2.1接警快速反应
在接到大型交通事故的“120”急救电话后,迅速调度出数倍于单一病种救护的一线值班医护人员,并按管理要求在第一时间内到达出车现场。
2.2 即时环境评估
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察看环境,评估灾害程度,推断后续受灾的可能性,对灾害进行预见性判断,及时与医院急诊科及上级急救中心联系,请求做好进一步院内抢救准备,增加机动救援力量。
2.3早期预警评分(early warning score EWS)
迅速对患者心率、血压、呼吸、体温和意识进行评价,按A(呼吸道是否通畅、有无梗阻)、B(呼吸动度、频率、节律)、C(脉率、动脉血压、肢端循环)、D(意识状态即对刺激的反应能力、定向力、语言表达能力)、E(肢体活动、有无畸形)等做出初步判断,以确定现场处置的先后顺序,拣伤后作出分级救援标识,分别以红、黄、蓝、黑代表极危重、危重、较轻、失去抢救意义的已经死亡者。根据不同级别给予相应的医疗干预措施。
2.4现场组织指挥
在现场大规模公众参与救援的情况下,医疗救护人员常常扮演着组织、指挥、协调、实施等众多角色,要尽可能将现场参与救护的驾乘人员、消防人员组织起来,轻伤者能自救互救,人尽其能,现场的运输工具能物尽其用,统计数据随时汇总并向上级汇报。
2.5 伤员管理
2.5.1保持呼吸道通畅
严重车祸患者常伴有呼吸道梗阻以致窒息,须及时清理口咽分泌物、呕吐物、血块等,向前托起下颌,把舌拉出并将头转向一侧,防止窒息。
2.5.2 维持有效循环
用18~20号留置针尽量选择上肢或健肢的大口径近心静脉穿刺,快速输入液体,保证输液通畅,稳定血压,为进一步的专科治疗争取时间。
2.5.3 控制活动性出血
外露伤口,以无菌纱布覆盖,用绷带加压包扎,制止出血,避免加重损伤。
2.5.4特殊伤情的处理
开放性伤口用加厚的无菌敷料加压包扎;同时存在骨折的伤口用夹板妥善固定骨折肢体;使用止血带时记录上带时间,每间隔30min放松1次,密切注意肢体温度及颜色变化;颈椎骨折患者使用颈领,头部制动;颈腰椎骨折患者,搬运时脊柱应伸直,轴式移动,严防躯干扭转,平卧于硬板上。
2.5.5 病情观察
车祸多为复杂的多发伤,要密切观察意识、瞳孔、脉搏、血压、有无呕吐等情况, 消防、路管等车辆协助转运伤员时,专业救护人员要向后送人员交待清楚伤员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法,防止各种管道扭曲、脱出或阻塞。
2.5.6 心理护理
车祸时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迫切要求得到最好的治疗和护理, 躯体上的痛苦与心理的恐惧交织,往往会导致急躁不安。因此应主动关心、同情患者, 掌握伤员心理状况,获取伤员潜在的需求信息,及时征得伤员亲属或朋友的联系电话,告知伤员将要送达的医院及简要伤情等,消除急躁情绪。
3 院内处置
3.1指挥前移
接警后,白天应迅速向医务部通报,夜间则向医院值班领导通报遭遇灾害的信息,已经派出去的院前救护力量,急救现场反馈回来的灾情等,使指挥员能及时掌握救护的动态信息,及时将工作地点前移至急诊科,视灾情确定是否启动灾害救援应急预案。
3.2联科协同抢救
在将急诊科现有力量派出以后,迅速通知相关科室调动以创伤救治为主体的技术力量,如头颅外伤,胸腹外伤,脊柱四肢外伤的专科抢救的专家迅速汇集到急诊科待命,迎接随时从院前转运回来的伤员。
3.3伤情统计
将伤员逐一登记,记录其姓名,年龄,通讯或家庭住址,主要伤情,对暂时无法了解到确实姓名的病人以编号代替;将伤亡人数、动态统计结果及时上报。
3.4及时分诊后送
对伤情稳定及诊断明确,无须在急诊科作更多停留或处理的伤员,及时安排护工,实习生等负责护送伤员进行有关检查或住院。护送前先与有关科室取得联系。对危重伤员由护士专人护送、搬运时动作要轻稳,注意保持各种管道的通畅,并与病区护士进行病情及药品交接。
3.5对外联络
对无法与家属或单位取得联系的伤员,可通过查找证件,找到其准确联系地址及联系人,及时协助其取得联系。
4讨论
目前,医疗急救资源相对缺乏,当发生大型连环车祸时,现代急救医疗和急救服务已经逾越了医学的范畴,在接警、处置、后送等环节做到与社会救援的系统运作环环相扣,能够避免无序无为和盲目混乱的状况。
EWS即是运用医学全科能力及时发现潜在风险患者,快速获取伤情信息,加快早期医疗干预机制的启动,达到更合理、更高效地管理现场伤员,给予每位伤员准确、快速的急救服务,让急救与伤员同在,与死神拚抢时间,挽救伤员生命,减轻意外伤残。
车祸是一种负性心理刺激,将一对一的心理支持贯穿在院前急救中,解除了患者的孤独感和压抑感,增加了伤员对负性刺激的顺应性,使他们能更好的配合救治,早期稳定病人的生命体征。
急救强调时间的有限性,大规模灾害发生时,现场救护力量不足,在不得已的时候应以对症处理来稳定病人生命体征,链式抢救可以增加抢救的时效性,消除无价值作业和重复作业,使患者在伤后的第一个黄金时段内,出血得到控制,伤情得到处理,无窒息发生以及再损伤,避免伤员死亡,提高救治效率。因此,现场急救的理念以完成生命支持为处置目标,为后续的抢救赢得时间。
现场灾情与救护信息的互享,信息上报下传,有利于迅速启动社会救援系统;指挥员能尽量靠前于急救现场,尽早把握现场灾情,作出各方协调,在线下达救护指令,“遥控”院前救护,开通院内通道,调集符合灾情的急救保障力量和机动救援力量,院前院内及后送等各个环节的救治策略清晰。医务部及相关系统提前作好接收大批伤员的人、财、物准备,现场急救和院内急救无缝隙衔接,保证急救通道畅通无阻。
参考文献
[1] 张桂花、曾慧韵,车祸的院前急救系列护理体会,齐鲁护理杂志2006,12(7): 1349-1341.
[2] 张亚卓、赵雪生、李 冰,等 创伤链式抢救流程在急救护理中的运用,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9) : 13-15.
作者简介:
罗永秀女,护师,主要从事急诊急救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