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渔业发展中,水产养殖是十分重要的开发项目,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可能会对水环境造成污染,因此为了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保护水资源,必须对水产养殖水环境保护加强研究。对此,本文首先介绍了水产养殖自身污染形式,然后对具体的防治措施进行了阐述,以期促进对水产养殖生态水环境进行保护。
关键词:水产养殖;污染;防治
中图分类号: S949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5.034
1 水产养殖自身污染原因及主要危害
1.1水体富营养化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如果水环境恶劣,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严重,则会直接影响产量。在以往的水产养殖中,为了提高产量,往往会运用施肥以及投递饵料的方式进行养殖,在这种养殖模式下,残饵会对水体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随着集约化养殖方式的发展和运用,水产养殖密度不断增加,而且投饵量也在随之增加,这就会导致水体中残饵量和水产生物排泄物越来越多,对养殖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1.2化学药品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化学药品是防治水产生物产生病害和疫情的有效措施,在水产养殖中被广泛应用。我国水产养殖品种较多,而且养殖产量占全球水产养殖产量的70%以上,是水产养殖化学药品使用大国。通常情况下,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化学药品,包括杀寄生虫剂以及杀菌剂。另外为了控制水体中的水生植物生长,还可以应用适量的除草剂。但是在水产养殖中,如果没有合理的应用化学药品,或者滥用,则会对水产养殖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1.3底泥富集污染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开放养殖水环境中的底质污染比较轻,而不开放的水产养殖环境中,底泥往往含有大量的C、N、P。如果大量的水产动物粪便和残饵不断积累,就会对养殖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在一些老化水产养殖池塘中,底质污染物高度富集,包括动植物尸体、粪便等,在这些物质的基础上,底质微生物会不断发生反硫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NH3、H2S,从而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1.4池水深度不合理
池水深度过大,底层缺乏充足的光线,会直接影响浮游植物的正常生长,而粪便与残饵等大量有机物在池底沉积,消耗了大量的水中溶氧,更为严重的时候可能会达到无氧状态,为厌氧微生物繁殖创造有利的条件,导致池底生态环境不断发生恶化。有机物厌氧分解,产生很多有毒气体,导致水产动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与威胁,而为了对这种威胁予以抵抗,肌体必定会消耗更多的能量,因此,这种环境不利于水产动物的正常生长,而且还会导致其抵抗力变弱,滋生大量的厌氧致病菌,使得感染发病的概率明显升高。
2 水产养殖自身污染的防治对策
2.1统筹规划水产养殖区域布局
在水产养殖自身污染治理过程中,必须充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参考当地水文地质资料,确定水产养殖承载能力,并合理预测水体的自洁能力,然后对渔业生产发展结构形式进行适当调整,结合实际需要对原有养殖区进行改造。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养殖密度,合理设置取水区、生产区、排放区等。只有对水产养殖区进行合理布局,并结合实际需要调整水产养殖设施和规模,才能够为水产动物正常生长提供充足的空间,同时还能够提高水体自洁能力。
2.2加强治理池塘富营养化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大量废弃物,例如残饵,对此必须及时清理。对于池塘底质,可以采用投石、吸泥等方式进行改造。在养殖空闲阶段,可以使池塘在较长时间段内处于无水状态,在寒冻日晒条件下,可以有效解决池塘底部富营养化问题。
2.3利用生化技术对氨氮进行降解
水产养殖自身防治生物办法有微生物修复法、水生植物修复法与水生动物修复法。微生物修复。该技术在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环境污染防治方面微生物具有广泛的应用。水产养殖业中,可以将溶藻微生物应用到富营养化水质中,合理利用修复水体底质功能的微生物,有效控制底泥污染,以此达到良好微生物修复效果;水生植物修复。水生植物通过控制底泥营养盐的释放、吸收水体中过剩的营养物质,并且克制浮游藻类的生长,以此达到对养殖水体进行修复的作用;水生动物修复。“生物操纵”为水生动物修复常用的知识体系,其可以改变鱼类的共养种类以及密度来改善养殖环境的体系,例如适当放养凶猛性水生生物,以此降低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物的水生生物种群密度,使浮游植物生物量下降,进而改善水质。
2.4改善渔药质量
现阶段,渔用饲料价格不断升高,而饲料质量却在不断下降,这就会导致在水产动物饲养过程中,其抗病能力不断减弱,体制日益下降,甚至会引发疫病。另外,有些渔药的针对性较差,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滥用现象较为常见,而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水产动物疫病的传播。因此,应该积极改善饲料质量和渔药质量,并且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合理投喂饲料和渔药。
2.5合理应用生态营养学饲料
在对水产动物投放饲料时,必须注重适当提高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比重,同时还应尽量选择易于鱼类吸收的饲料种类,这样能够有效提升水产动物对于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为了促进鱼类生长,尽量选择能量且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也可以在饲料中适当添加一些植酸酶,以此提升植酸磷的使用效率,降低水产动物排泄物中的氮、磷含量。
3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水产养殖自身污染,应该完善水产健康养殖方面的法律规定,然后对水产养殖区域进行统筹规划布局,并且加强治理富营养化、改善渔药质量、合理应用生态营养学饲料,这样才能促进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史志中.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管理系统的关键与创新[J].农机科技推广,2014(05):53-54.
[2]袁安德.降低池塘养殖中有机污染的方法及评价[J].北京农业,2014,(33).
作者简介:陆吉树,中专学历,贵州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科研工作。
关键词:水产养殖;污染;防治
中图分类号: S949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5.034
1 水产养殖自身污染原因及主要危害
1.1水体富营养化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如果水环境恶劣,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严重,则会直接影响产量。在以往的水产养殖中,为了提高产量,往往会运用施肥以及投递饵料的方式进行养殖,在这种养殖模式下,残饵会对水体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随着集约化养殖方式的发展和运用,水产养殖密度不断增加,而且投饵量也在随之增加,这就会导致水体中残饵量和水产生物排泄物越来越多,对养殖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1.2化学药品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化学药品是防治水产生物产生病害和疫情的有效措施,在水产养殖中被广泛应用。我国水产养殖品种较多,而且养殖产量占全球水产养殖产量的70%以上,是水产养殖化学药品使用大国。通常情况下,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化学药品,包括杀寄生虫剂以及杀菌剂。另外为了控制水体中的水生植物生长,还可以应用适量的除草剂。但是在水产养殖中,如果没有合理的应用化学药品,或者滥用,则会对水产养殖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1.3底泥富集污染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开放养殖水环境中的底质污染比较轻,而不开放的水产养殖环境中,底泥往往含有大量的C、N、P。如果大量的水产动物粪便和残饵不断积累,就会对养殖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在一些老化水产养殖池塘中,底质污染物高度富集,包括动植物尸体、粪便等,在这些物质的基础上,底质微生物会不断发生反硫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NH3、H2S,从而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1.4池水深度不合理
池水深度过大,底层缺乏充足的光线,会直接影响浮游植物的正常生长,而粪便与残饵等大量有机物在池底沉积,消耗了大量的水中溶氧,更为严重的时候可能会达到无氧状态,为厌氧微生物繁殖创造有利的条件,导致池底生态环境不断发生恶化。有机物厌氧分解,产生很多有毒气体,导致水产动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与威胁,而为了对这种威胁予以抵抗,肌体必定会消耗更多的能量,因此,这种环境不利于水产动物的正常生长,而且还会导致其抵抗力变弱,滋生大量的厌氧致病菌,使得感染发病的概率明显升高。
2 水产养殖自身污染的防治对策
2.1统筹规划水产养殖区域布局
在水产养殖自身污染治理过程中,必须充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参考当地水文地质资料,确定水产养殖承载能力,并合理预测水体的自洁能力,然后对渔业生产发展结构形式进行适当调整,结合实际需要对原有养殖区进行改造。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养殖密度,合理设置取水区、生产区、排放区等。只有对水产养殖区进行合理布局,并结合实际需要调整水产养殖设施和规模,才能够为水产动物正常生长提供充足的空间,同时还能够提高水体自洁能力。
2.2加强治理池塘富营养化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大量废弃物,例如残饵,对此必须及时清理。对于池塘底质,可以采用投石、吸泥等方式进行改造。在养殖空闲阶段,可以使池塘在较长时间段内处于无水状态,在寒冻日晒条件下,可以有效解决池塘底部富营养化问题。
2.3利用生化技术对氨氮进行降解
水产养殖自身防治生物办法有微生物修复法、水生植物修复法与水生动物修复法。微生物修复。该技术在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环境污染防治方面微生物具有广泛的应用。水产养殖业中,可以将溶藻微生物应用到富营养化水质中,合理利用修复水体底质功能的微生物,有效控制底泥污染,以此达到良好微生物修复效果;水生植物修复。水生植物通过控制底泥营养盐的释放、吸收水体中过剩的营养物质,并且克制浮游藻类的生长,以此达到对养殖水体进行修复的作用;水生动物修复。“生物操纵”为水生动物修复常用的知识体系,其可以改变鱼类的共养种类以及密度来改善养殖环境的体系,例如适当放养凶猛性水生生物,以此降低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物的水生生物种群密度,使浮游植物生物量下降,进而改善水质。
2.4改善渔药质量
现阶段,渔用饲料价格不断升高,而饲料质量却在不断下降,这就会导致在水产动物饲养过程中,其抗病能力不断减弱,体制日益下降,甚至会引发疫病。另外,有些渔药的针对性较差,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滥用现象较为常见,而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水产动物疫病的传播。因此,应该积极改善饲料质量和渔药质量,并且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合理投喂饲料和渔药。
2.5合理应用生态营养学饲料
在对水产动物投放饲料时,必须注重适当提高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比重,同时还应尽量选择易于鱼类吸收的饲料种类,这样能够有效提升水产动物对于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为了促进鱼类生长,尽量选择能量且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也可以在饲料中适当添加一些植酸酶,以此提升植酸磷的使用效率,降低水产动物排泄物中的氮、磷含量。
3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水产养殖自身污染,应该完善水产健康养殖方面的法律规定,然后对水产养殖区域进行统筹规划布局,并且加强治理富营养化、改善渔药质量、合理应用生态营养学饲料,这样才能促进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史志中.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管理系统的关键与创新[J].农机科技推广,2014(05):53-54.
[2]袁安德.降低池塘养殖中有机污染的方法及评价[J].北京农业,2014,(33).
作者简介:陆吉树,中专学历,贵州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