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缸瓦窑为内蒙古地区辽代规模较大的窑场,为辽代官窑,与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定窑同处一个历史时期.为科学揭示缸瓦窑与定窑之间胎、釉制作工艺关系,运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EDXRF),分析了缸瓦窑与定窑白瓷的胎、釉化学组成,同时结合显微结构和烧成温度分析,并辅助以往的研究资料,将宋辽时期河北定窑与赤峰缸瓦窑白瓷胎、釉化学组成及制作工艺等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发现缸瓦窑受定窑影响较大,缸瓦窑白瓷的生产体现了宋辽两地制瓷工艺的交流传播.
【机 构】
:
景德镇陶瓷大学古陶瓷研究中心,江西景德镇 333001;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河北曲阳县定窑遗址文物保管所,河北保定 0731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缸瓦窑为内蒙古地区辽代规模较大的窑场,为辽代官窑,与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定窑同处一个历史时期.为科学揭示缸瓦窑与定窑之间胎、釉制作工艺关系,运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EDXRF),分析了缸瓦窑与定窑白瓷的胎、釉化学组成,同时结合显微结构和烧成温度分析,并辅助以往的研究资料,将宋辽时期河北定窑与赤峰缸瓦窑白瓷胎、釉化学组成及制作工艺等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发现缸瓦窑受定窑影响较大,缸瓦窑白瓷的生产体现了宋辽两地制瓷工艺的交流传播.
其他文献
针对破产程序中存在的混淆担保债权的行使与担保财产的转让、清算及和解程序担保债权是否暂停行使规则不明确、担保债权暂停行使的审查判断标准缺失、担保债权人异议救济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应在现代融资担保理念与利益衡量的视角下完善担保债权行使规则.破产程序中,担保财产发生动态变化并非一定是担保债权的行使,担保债权可延伸至可识别收益.清算与和解程序中担保债权亦应适用暂停行使规则,应通过分配证明责任、设置不同证明标准并区分担保物性质来确定是否需要暂停行使担保债权.同时,应分阶段细化担保债权人异议救济规则以弥补担保债权人的利
生产性服务业的结构优化程度和服务支持水准对中国智造的绩效有显著影响,关注相关的文献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该文考察了中国知网上1987-2019年生产性服务研究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研究进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研究显示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及集聚效应、生产性服务贸易、产业结构调整等研究聚类及制造业、服务贸易和全球价值链等研究热点.比较中外研究的取向差异,可以明确:中国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侧重于从中、宏观层面分析生产性服务产业所发挥的支撑效应,较少涉足到特定生产性
在现行法规整下,《公司法》第16条的规范性质宜被界定为管理性强制性规定.《民法典担保制度解释》虽然把《民法典》第61条和第504条同时作为处理法定代表人越权担保效力问题的规范依据,但是真正发挥填补《公司法》第16条存在之漏洞仅为《民法典》第504条.在相对人的主观状态为善意的场合,《民法典担保制度解释》第7条第1款第1项乃直接适用《民法典》第61条第2款和第504条规定的当然结果.在相对人的主观状态为恶意的场合,宜在适用《民法典》第504条的基础上,类推适用《民法典》第171条的相关规定以明确相对人、公司
为研究化学镀与电刷镀技术在鎏金铜器修复中的应用,使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测试方法对样品进行实验.结果发现在模拟补配材料的样品上镀覆效果良好,并对一件有残缺的鎏金铜器实施茬口清理、补配、化学镀、电刷镀等保护修复技术处理,完成一件器物独立配件的制备.修复后器物形态完整,外观和谐,再现了器物的美学价值.
以红花染纺织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紫外光和LED两种光老化方式,研究不同褪色因素影响下纺织品中显色组分红花苷的降解变化情况,实验发现不同酸化作用对红花苷造成不同的影响.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鉴定出红花苷、芹菜素等多种组分,并首次从红花中鉴定出国外报道的但一直未确定的组分Ct4的分子结构,实际是三香豆酰亚精胺,一种酚酰胺类化合物,可作为一种染色工艺指标对现代染和古代染色工艺进行区分.以故宫院藏两件红花染褪色纺织品文物为例阐述褪色机理,显色组分红花苷的降解,产生不同程度的裂化产物小分子,使原本微量存在
封护措施对文物保护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封护保护能有效阻隔环境因素(水分、氧气、空气污染物)对文物的影响,提高文物的耐腐蚀性.目前丙烯酸树脂B72和有机硅在文物封护领域应用较多,它们对于馆藏文物的保护有显著的效果,但它们的耐紫外性能不佳,不能很好地满足户外文物长期保护的要求.近年来氟碳材料由于具有优异的耐候性和耐老化性,已逐渐受到文物保护工作者的重视,本工作选择了一种新型氟碳材料F2311型氟橡胶作为研究对象,近年来已有将氟橡胶应用于金属文物、陶器、彩绘、壁画等文物封护保护的报道,但报道多侧重于应用,未见从
古埃及墓穴中的壁画或直接使用蛋彩画技术在石头表面进行绘制,或后来希腊罗马时期在石膏或石灰制成的石膏层上进行绘制.在已知的研究中,链霉菌可导致壁画出现不同的恶化症状,且由链霉菌在古代壁画和其他艺术品上生长引起的颜色变化的光谱范围很广,同时颜料的化学组成也决定了壁画颜色的改变.
中国古书画源远流长,在长期的收藏和传承历史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害,传统书画修复技术因此得到发展.在书画修复中,观察和分析作品的病害情况是制定修复计划的重要前提,但保护修复中发生的脱色现象是后出现的二次病害,在修复计划中易被忽略以致画心被破坏,失去色泽变得暗淡,甚至出现部分内容缺失,对书画伤害极大,故而对修复中的二次脱色现象进行研究并优化相关修复技术是至关重要的.本工作以实践经验为基础,对古书画修复中的二次脱色现象进行全面的阐述和研究,从材料和工艺的角度分析了病害成因,将常见的修复中人为造成的脱色现象进行了
中国的桑蚕丝织业延绵千年,真丝文物记载了中国作为丝绸古国的辉煌历史,对中国古文化及古工业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而真丝文物在出土及保藏过程中极易遭受霉菌污染,严重影响文物的研究展示和文化价值的传承,成为各大博物馆和研究所的困扰.通过对真丝文物霉变菌株的分离及鉴定,可以了解真丝文物霉菌污染现状,为真丝文物的防霉控制提供靶标菌株.筛选真丝文物防霉处理剂可为探索真丝文物防霉控制方法提供新的思路,促进真丝文物防霉新技术的开发.本研究从苏州丝绸博物馆霉变真丝文物中分离纯化得到4株霉菌,分别编号为A、D、H、K.采用点
近年来,针对文物在海水中的细菌性腐蚀研究主要集中于海域沉积,但关于咸淡水混合水域的腐蚀性细菌研究鲜有报道.河口及近海岸水域是水下文物较为丰富的区域,咸淡水交互作用影响水下文物的埋藏环境和文物遗存.本研究采集长江口北港拦门沙Ⅱ号沉船附近海底不同层次的海泥,通过非定向富集培养基培养,分离纯化得到18株菌,经16S rDNA鉴定出4种具有腐蚀性的细菌:哈夫尼希瓦氏菌(Shewanella hafniensis)、越南芽孢杆菌(Bacillus wiedmannii)、金橙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