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问题生活化就是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中,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高中数学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分析、挖掘教材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开展数学问题生活化课堂教学。开展数学问题生活化课堂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形成积极探究、勤于思考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更能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生活化问题;实践运用;数学魅力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应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近几年来,我国大学、中学数学建模的实践表明,开展数学应用的教学活动符合社会需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数学问题生活化就是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中,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将学生束缚在理论学习中,极少与实践联系,加上数学学科本身的严密性、抽象性,导致实践运用难度大,最终导致数学应用意识差,能力弱。为此,我们高中数学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分析、挖掘教材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参与实践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应该强调知识源于生活,有服务生活的理念,形成知识回归生活的效果。下面我们就通过探索教学过程中如何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方法和措施。
一、将数学问题生活化
我们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将生活化的问题设置在教学中,让学生熟悉数学知识的规律,还可以在学习知识后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联系实际,将数学知识延伸到解决实际问题中,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生活化的问题是学生最为熟悉的知识范畴,也最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为有效的内驱力。我们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中找到乐趣,激发兴趣,进而爱上数学。
如,在学习“组合公式”时,我们可以引入学生日常熟悉的场景问题,我们班在值日按时时,每日安排4位同学值日,要求1人打水,3人扫地,设问可以有多少种安排方法?可以让学生现场安排值日,先确定打水的,再分配扫地的。
这样,学生一开始就可以进入课题情境,如果我们仅仅拿出组合公式去讲解,不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学习知识,学生即使学会了也会很快忘记,更为重要的是在课程设计的开始就导入这样的情境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参与知识的产生过程,很快步入新课的学习。
2.引入生活化实例,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是一个有序的过程,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例,将贴近生活的题例引入教学过程中,或者是在教学中恰当地穿插一下有价值的例题,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就是生活,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学习指数函数y=ax这一知识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练习用一张A4纸是如何开启瓶盖的,A4纸经过多次对折其厚度已经达到铁的硬度,所以开启瓶盖轻而易举。假设这张纸厚0.01 cm,那么折叠8次后变成y=0.01×28。类似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让学生无形中喜欢上数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再如,我们在学习最优化问题时,出示这样的实例:皮特一家人到了夏季想要去旅游,就去旅行社咨询具体的费用,A旅行社的家庭组合资费是:全家有一人购全票,其余成员均可半票;B旅行社家庭优惠票为:家庭成员集体购票可以按原价的■计算,问皮特一家选择哪家旅行社更优惠呢?
这我们可以先设皮特一家人数为X,旅行社的单人票价是一定的,为N,可以得出A旅行社的全家总票价为Y=N+■×(X-1);B旅行社全家总票价为Y=N×■×X.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只要找到这两个函数的等量关系,就可以算出价格。当然这是与皮特家庭人数相关的。
二、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数学课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学科之一,它可以充分发掘数学问题所蕴含的丰富内涵,造就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的人才。
1.结合生活化的问题,养成数学思维品质
生活中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数学知识,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的数学知识蕴含在生活的每个角落。我们每个学生无论多久,都不可能只在象牙塔里生活,我们必将迈入社会,我们也必须学会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此,我们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数学思维,用数学思维去思考解决问题。
如,一位工人在一次下水道施工中,要给这个下水道口配一个正六边形的盖子,这位工人只知道这个井口的直径是0.8M,但去配件厂时,模具师傅问,你要做边长是多少的正六边形呢?这个工人一脸茫然。
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一定学过,只不过没有注意观察,没能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只要想想就应该知道正六边形的边长就是其对角线的一半,学生也一定知道这个知识点,但却无法联系到正六边形的对角线就是井口的边长,这就是没有养成数学思维的表现。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我们教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生活化的问题,没有让学生养成数学思维。
2.从生活中体验数学知识的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我们在教学中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去探索实践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在实践学习中体验数学知识的魅力,进而养成热爱生活的素养,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如,我们现在几乎每个家庭都体验过分期付款的消费形式,无论是信用卡消费,还是分期付款购车、分期分款购房都是有一定的年限。我们到底是分期5年、10年、20年、30年,怎么样的付费方式更划算?这就需要我们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如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建模,将相关数据纳入建模中,就可以得出答案。
总之,“实践出真知”,开展数学问题生活化课堂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形成积极探究、勤于思考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更能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态度、思维等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对教师联系实践教学提供了可能,有利于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田春彦.高中数学课堂生活化问题探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4).
[2]胡中双.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04).
[3]王月微.从生活化的角度探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1(13).
[4]孙丽萍.从生活中体验数学的魅力.吉林教育,2011(01).
[5]姚振飞.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探讨:以创设生活化情境为例.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2(23).
(作者单位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联合中学)
编辑 刘青梅
关键词:高中数学;生活化问题;实践运用;数学魅力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应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近几年来,我国大学、中学数学建模的实践表明,开展数学应用的教学活动符合社会需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数学问题生活化就是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中,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将学生束缚在理论学习中,极少与实践联系,加上数学学科本身的严密性、抽象性,导致实践运用难度大,最终导致数学应用意识差,能力弱。为此,我们高中数学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分析、挖掘教材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参与实践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应该强调知识源于生活,有服务生活的理念,形成知识回归生活的效果。下面我们就通过探索教学过程中如何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方法和措施。
一、将数学问题生活化
我们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将生活化的问题设置在教学中,让学生熟悉数学知识的规律,还可以在学习知识后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联系实际,将数学知识延伸到解决实际问题中,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生活化的问题是学生最为熟悉的知识范畴,也最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为有效的内驱力。我们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中找到乐趣,激发兴趣,进而爱上数学。
如,在学习“组合公式”时,我们可以引入学生日常熟悉的场景问题,我们班在值日按时时,每日安排4位同学值日,要求1人打水,3人扫地,设问可以有多少种安排方法?可以让学生现场安排值日,先确定打水的,再分配扫地的。
这样,学生一开始就可以进入课题情境,如果我们仅仅拿出组合公式去讲解,不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学习知识,学生即使学会了也会很快忘记,更为重要的是在课程设计的开始就导入这样的情境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参与知识的产生过程,很快步入新课的学习。
2.引入生活化实例,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是一个有序的过程,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例,将贴近生活的题例引入教学过程中,或者是在教学中恰当地穿插一下有价值的例题,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就是生活,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学习指数函数y=ax这一知识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练习用一张A4纸是如何开启瓶盖的,A4纸经过多次对折其厚度已经达到铁的硬度,所以开启瓶盖轻而易举。假设这张纸厚0.01 cm,那么折叠8次后变成y=0.01×28。类似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让学生无形中喜欢上数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再如,我们在学习最优化问题时,出示这样的实例:皮特一家人到了夏季想要去旅游,就去旅行社咨询具体的费用,A旅行社的家庭组合资费是:全家有一人购全票,其余成员均可半票;B旅行社家庭优惠票为:家庭成员集体购票可以按原价的■计算,问皮特一家选择哪家旅行社更优惠呢?
这我们可以先设皮特一家人数为X,旅行社的单人票价是一定的,为N,可以得出A旅行社的全家总票价为Y=N+■×(X-1);B旅行社全家总票价为Y=N×■×X.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只要找到这两个函数的等量关系,就可以算出价格。当然这是与皮特家庭人数相关的。
二、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数学课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学科之一,它可以充分发掘数学问题所蕴含的丰富内涵,造就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的人才。
1.结合生活化的问题,养成数学思维品质
生活中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数学知识,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的数学知识蕴含在生活的每个角落。我们每个学生无论多久,都不可能只在象牙塔里生活,我们必将迈入社会,我们也必须学会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此,我们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数学思维,用数学思维去思考解决问题。
如,一位工人在一次下水道施工中,要给这个下水道口配一个正六边形的盖子,这位工人只知道这个井口的直径是0.8M,但去配件厂时,模具师傅问,你要做边长是多少的正六边形呢?这个工人一脸茫然。
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一定学过,只不过没有注意观察,没能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只要想想就应该知道正六边形的边长就是其对角线的一半,学生也一定知道这个知识点,但却无法联系到正六边形的对角线就是井口的边长,这就是没有养成数学思维的表现。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我们教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生活化的问题,没有让学生养成数学思维。
2.从生活中体验数学知识的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我们在教学中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去探索实践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在实践学习中体验数学知识的魅力,进而养成热爱生活的素养,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如,我们现在几乎每个家庭都体验过分期付款的消费形式,无论是信用卡消费,还是分期付款购车、分期分款购房都是有一定的年限。我们到底是分期5年、10年、20年、30年,怎么样的付费方式更划算?这就需要我们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如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建模,将相关数据纳入建模中,就可以得出答案。
总之,“实践出真知”,开展数学问题生活化课堂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形成积极探究、勤于思考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更能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态度、思维等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对教师联系实践教学提供了可能,有利于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田春彦.高中数学课堂生活化问题探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4).
[2]胡中双.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04).
[3]王月微.从生活化的角度探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1(13).
[4]孙丽萍.从生活中体验数学的魅力.吉林教育,2011(01).
[5]姚振飞.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探讨:以创设生活化情境为例.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2(23).
(作者单位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联合中学)
编辑 刘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