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國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并把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作为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学科知识、教育理念、教学经验的有机统一体。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执行人,其专业综合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教学能否高效健康地运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曾认为:教师与科学家具有诸如观察、分析、演绎、归纳、笔记、思考等许多种基本相同的思维方式,该组织在《教师地位的报告》一文中提到:教师这个职业,应当视为专门的职业,教师也应当被人们称为“专家”。专业化是新时期教师职业的主要特点,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下面笔者就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的话题,谈几点浅易的理解:
现代的教育需要现代的教师,更需要现代的专业理念
小学教师面对的是生动活泼的6岁至12岁的儿童,而且陪伴儿童成长、指引儿童发展是小学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将教育看作是一项事业,而不是单纯的职业。教师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不但要启迪人的心智,还要锻炼人的品格,完善人的心性。这就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教师要深刻理解教师专业性工作的重大,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就意味要有真诚的教育理想,有长远的教育规划,有自觉自愿的教育担当。
师德是教师专业的首位,师德体现在敬业爱生上,我们常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里包含了对学生深切的爱,对教育的深切理解。我国的少年儿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广义上寄托着对民族未来和人类发展的深情。这就要求小学教师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尊重学生,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小学教师应时刻更新自身知识储备
现代社会已经成为学习型社会,人类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教育事业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才能不断为社会提供适应当前知识技术水平的合格劳动者。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一方面,小学教师应坚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以本学科领域的最新成就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小学教师还要与发展中的教育理念保持一致,以先进的教学经验确保本学科知识的顺利传授。小学教师不仅要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还要重视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才能做到融会贯通、厚积薄发。
小学教师应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身能力
在小学教育过程中要处处体现“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小学儿童具有发展性、主动性、不稳定性、可塑性等特点,他们好奇好问、天真活泼、规则意识强,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和中心地位,所以要求教师要有专业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要有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的能力,能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二,在课堂上发挥学生主体性,灵活应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第三,善于发现和赏识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第四,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第五,掌握传统的教学工具,书写规范粉笔字、钢笔字;第六,善于用易懂的语言与小学生沟通,正确运用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及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学生的赏识与评价;第七,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影响学生,重视自我修养,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业务水平。
(作者单位:内蒙古准格尔旗薛家湾第三小学)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学科知识、教育理念、教学经验的有机统一体。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执行人,其专业综合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教学能否高效健康地运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曾认为:教师与科学家具有诸如观察、分析、演绎、归纳、笔记、思考等许多种基本相同的思维方式,该组织在《教师地位的报告》一文中提到:教师这个职业,应当视为专门的职业,教师也应当被人们称为“专家”。专业化是新时期教师职业的主要特点,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下面笔者就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的话题,谈几点浅易的理解:
现代的教育需要现代的教师,更需要现代的专业理念
小学教师面对的是生动活泼的6岁至12岁的儿童,而且陪伴儿童成长、指引儿童发展是小学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将教育看作是一项事业,而不是单纯的职业。教师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不但要启迪人的心智,还要锻炼人的品格,完善人的心性。这就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教师要深刻理解教师专业性工作的重大,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就意味要有真诚的教育理想,有长远的教育规划,有自觉自愿的教育担当。
师德是教师专业的首位,师德体现在敬业爱生上,我们常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里包含了对学生深切的爱,对教育的深切理解。我国的少年儿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广义上寄托着对民族未来和人类发展的深情。这就要求小学教师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尊重学生,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小学教师应时刻更新自身知识储备
现代社会已经成为学习型社会,人类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教育事业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才能不断为社会提供适应当前知识技术水平的合格劳动者。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一方面,小学教师应坚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以本学科领域的最新成就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小学教师还要与发展中的教育理念保持一致,以先进的教学经验确保本学科知识的顺利传授。小学教师不仅要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还要重视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才能做到融会贯通、厚积薄发。
小学教师应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身能力
在小学教育过程中要处处体现“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小学儿童具有发展性、主动性、不稳定性、可塑性等特点,他们好奇好问、天真活泼、规则意识强,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和中心地位,所以要求教师要有专业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要有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的能力,能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二,在课堂上发挥学生主体性,灵活应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第三,善于发现和赏识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第四,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第五,掌握传统的教学工具,书写规范粉笔字、钢笔字;第六,善于用易懂的语言与小学生沟通,正确运用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及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学生的赏识与评价;第七,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影响学生,重视自我修养,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业务水平。
(作者单位:内蒙古准格尔旗薛家湾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