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肝转移肿瘤为主要表现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一例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ruo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73岁.因“间断性发热伴体重明显下降1个月”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午后及夜间发热,体温最高达39℃,无腹痛,无恶心、呕吐,无寒战,无腹泻,在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报告,肝脏多发结节,直径最大约5 cm,考虑转移性肝癌.行腹部增强CT检查,发现肝脏肿瘤,左肾上腺及盆腔肿物,考虑为左肾上腺癌肝转移,盆腔转移.来我院住院后常规各项检查,血常规:WBC 4.41×109/L,Lymphocyte 32%,HGB 84 g/L,RBC 3.1×1012/L,PLT 75×109/L;血生化八项:TP 48.8 g/L,ALB 28 g/L,ALT 23 U/L,LDH 875 U/L,TBIL 9.9μmol/L,DBIL 3.4 μmol/L,Glu 4.2μmol/L,Cr 46 μmol/L.血清电解质正常,抗EBV(-),抗CMV(-),抗HIV(-),抗梅毒(-),乙肝检查:抗HBs(+),余(-),肿瘤标志物均正常(CA12-5 13.6 U/ml,CEA1.2 ng/ml,CA15-3 7.7 U/ml,NSCC 4.2 ng/ml,CA19-94.9 U/ml,AFP 2.1 ng/ml, CA 72-4 2.5 U/ml, NSE12.9 μg/L).肾功能、凝血功能功能、血沉等正常.仔细阅读当地医院腹部增强CT片,发现腹主动脉周围有淋巴结肿大,肝门区淋巴结肿大(图1).行全身PET-CT检查,发现:(1)子宫恶性病变,原发?(2)肝脏多发转移癌;(3)肝门区淋巴结转移癌;(4)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5)全身多发骨转移癌,腰椎、双侧髂骨转移癌(图2).患者原发肿瘤难以确定,行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病理检查,结果报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肝脏转移性淋巴瘤(图3).诊断明确后,转血液科治疗,行R-CHOP方案,给予利妥昔单抗、长春地辛、吡柔比星、环磷酰胺、地塞米松1周后,患者体温正常,LDH明显下降至146 U/L。

其他文献
由亚太肝胆胰协会(A-PHPBA)主办、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承办的第四届亚太肝胆胰协会学术大会将于2013年3月27—30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办。
期刊
患者男,63岁,因左上肢无力、酸麻进行性加重2年,间断头晕6个月于2010年3月23日入院.查体:左侧上肢收缩压较对侧上肢低60 mm Hg,左侧肱动脉及桡动脉搏动微弱,左上肢皮温低,肌力较对侧弱.既往大量吸烟史30余年,高血压5年,高血脂10年.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左侧颈内动脉闭塞,左侧锁骨下动脉中段重度狭窄,峰值流速210 cm/s,左侧椎动脉双向血流,开口处重度狭窄.右侧锁骨下动脉、椎动脉、
期刊
患者男,18岁.因“反复腹痛1年,再次腹痛1个月,加重10 d”入住消化内科.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隐痛,无放射痛,症状反复出现,未经诊治.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腹痛,腹痛部位及性质同前,进食后有时腹胀.当地医院拟诊为“胰腺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后无好转.10 d前再次出现腹痛,呈持续性隐痛,伴阵发性加重,持续10余分钟可自行减轻.入院查体:T 36.7℃,神志清,精神正常,皮肤巩膜无
期刊
目的 评价纤维乳管内视镜在乳头溢液疾病诊断及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2003年10月-2009年11月3280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了纤维乳管内视镜检查.对其中1018例乳管镜发现的占位病变患者及2例非占位病变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余2260例非占位病变患者进行乳管镜下介入冲洗治疗.结果 血性溢液、单孔溢液、单乳溢液以及病变主要位于总乳管及Ⅰ~Ⅱ级乳管多提示是占位性病变;非血性溢液、多孔溢液、双乳溢液
原发性肝癌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据2008年最新统计,每年全球新患肝癌人数为74.8万人,因肝癌死亡者高达69.6万人,位居全球男性和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5位和第7位,而死亡原因高居第2位和第6位[1]。全球新发肝癌病例中有50%发生在中国[2],我国的肝癌诊疗形势十分严峻。根据卫生部统计,我国肝癌死亡率在各种癌症死亡率中居第2位。
期刊
近年来随着高频彩色超声的广泛应用、临床医生的重视以及病理诊断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亚临床期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被发现.本文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8例乳头状微小癌超声声像图及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对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超声特征的认识和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甲状腺中心2009年1月-2010年12月两年间住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病例共128例.年
期刊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死亡率可高达6%~24%,并发症发生率达40%~ 50% [1-2].而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心、肺、肝等重要器官功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免疫功能差,有较高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我科自1999年1月—2009年12月共完成年龄>70岁的老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7例,在围手术期处理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47例患者中男28例,女19例;年龄70 ~
期刊
近年来,由Rojanasakul等[1]最先确切描述的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gation of the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 LIFT),因其操作简单,术后肛门功能恢复好和较高的治愈率,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极大的推广.为了更好地探讨其对肛门功能及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影响,我们对2010年9月至2011年11月期间,采用LIFT手术28例和切开挂线术46例治疗经括
期刊
患者女,52岁.因右上腹胀不适20d,加重10d入院.体格检查:心肺未见异常.腹部未见阳性体征.辅助检查:MRI:胆囊区可见不规则异常信号灶,与邻近肝左内叶及肝右前叶界限不清,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强化后边缘强化明显,内可见无强化区;胆囊癌并侵及肝脏(图1).CA19-9,CEA均阴性.诊断:胆囊癌,肝脏转移癌.手术见胆囊底部5cm×4cm×3 cm质硬肿块,侵及肝脏左内叶及
期刊
本研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门静脉高压症(portalhypertansion,PHT)脾亢患者外周血及脾脏组织中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CD4^+CD25^+CDl27M—Treg)的表达情况,探讨PHT脾亢患者脾脏免疫功能变化的可能机制,从而为PHT脾亢患者脾脏免疫功能的评估、具体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