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上的建筑装饰艺术

来源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g25408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新疆地区是丝绸古道上一颗摧残的明珠。伊斯兰教传播到新疆地区之后,使其形成独具新疆地域特色的伊斯兰文化,其在建筑形式表现上最为突出。而在新疆伊斯兰建筑中,琉璃砖装饰艺术也取得了极高的造诣,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新疆传统建筑中琉璃砖饰的形成与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因素、地理位置因素以及宗教文化因素有关。新疆地区伊斯兰建筑数量众多,是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相融合而产生的的一种建筑文化,选择新疆地区伊斯兰建筑的琉璃砖饰艺术作为研究对象,有利于深入研究伊斯兰建筑文化,也可以开阔现代建筑砖饰艺术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新疆;伊斯兰建筑;琉璃砖;装饰艺术
  一、概述
  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的节点,蕴含着丰富的古丝绸之路文明,并且使其形成了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建筑风格。建筑琉璃砖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项重要发明,使琉璃成为许多古代建筑的宠儿。新疆传统建筑中的琉璃砖不仅具有琉璃砖的原始特征,而且融合了西域地区的民族文化特征,使之获得了中外人士的喜爱和推崇的。 与内地的伊斯兰建筑相比,由于新疆位于古代絲绸之路的腹地。其特殊的地理自然因素加上地域的宗教和文化因素,使得新疆的传统建筑呈现出别样的艺术风格,具有极高的文化研究价值。
  二、琉璃与琉璃砖饰
  据传琉璃是公元前 493 年由范蠡所发现的。范蠡认为这是天地自然造化极致之物,于是将此物随其督造的王者之剑一起敬献给越王。越王念其铸剑有功,将此物赐还与范蠡,并将此物赐名为“蠡”。而后范蠡寻遍能工巧匠,将“蠡”做成首饰赠与西施当做定情信物。传说中世界上最早的琉璃由此而来。同年吴越两国战事起,越王战败,由此西施被迫前往吴国和亲,相传出行吴国之前西施悲伤的泪珠滴落在这“蠡”上并送还于范蠡,此般爱情令天地动容,使得西施的眼泪历经千年仍在其中流动,后人称之为“流蠡”,而今天的“琉璃”之名就是由此演变而来。
  据史料记载,琉璃主要分为开运、入药、象征财富、艺术品琉璃以及建筑用琉璃五种用途。在古代琉璃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之首(琉璃、金银、玉翠、陶瓷、青铜)、佛家七宝之一(金、银、琉璃、珊瑚、砗磲、赤珠、玛瑙),古法琉璃到明代已基本失传,只有只言片语存在于传说与文学作品里,《西游记》中的沙僧被贬下天庭就是因为其失手打破了一只琉璃盏,由此琉璃的珍贵也可见一斑。
  将琉璃用作建筑的装饰最先开始于北魏时期,并且在唐朝开始盛行。琉璃砖的出现,是中国传统建筑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深深影响了新疆建筑审美的革新和发展。琉璃砖在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具有重要的作用,传递着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并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文化。
  古代建筑中的琉璃砖与现代工艺所制造的琉璃砖,在材质、工艺与文化内涵方面有着根本的差别。现代工艺琉璃砖是基于脱蜡技术工艺生产的玻璃艺术品,而古代建筑上的琉璃砖是在陶瓷工艺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材质,是一种将特殊岩土表面涂上琉璃釉,经高温烧制而成的产物。
  三、新疆传统陵墓建筑琉璃砖饰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新疆传统建筑中的琉璃砖饰,并不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琉璃制成的砖,与我们普遍认知里故宫中金碧辉煌的琉璃瓦有着极大的差别。一种说法认为琉璃砖是利用从波斯地区出产的一种叫做苏麻离青的物质做染色料与白瓷砖烧制而成的釉面瓷砖。Smalt 释义为深蓝色,苏麻离青是它的音译名。西亚波斯是苏麻离青的主要产地,最终由中东商人在长期的贸易交易中进口到中国。根据史料记载,新疆的这种琉璃砖中所使用的的蓝色色料与我国传统的青花瓷有着相同的源头,由于唐朝时期开放的治国方式,使得中西方文化有了交流的机会,最终形成了具有新疆本土特色的琉璃砖。
  新疆传统建筑中所使用的琉璃砖以四方形为主,包括琉璃饰面砖、琉璃雕花砖,琉璃拼花砖等样式。在色彩方面分为单色琉璃和彩色琉璃两种风格,单色的琉璃砖主要以白色,绿色,黄色为主,一般附有基底压花。彩色琉璃砖的则会压花的基础上再次绘制花纹,颜色以绿色、蓝色、白色为主,即我们常见的白底蓝花,白底青花等。蓝色是新疆琉璃砖最常使用的颜色之一,基于其色彩较为强烈并且给人典雅、大气之感,使得如巴比伦文化、波斯文化、蒙古草原文化等地域文化都偏爱于蓝色。
  我们最早可以从喀喇汗王朝时期发现新疆的琉璃砖饰的身影,当时已经采用浅蓝色琉璃瓦作为陵寝的建筑装饰。发展到帖木儿时期,琉璃瓦的应用变得更加广泛,在建筑穹顶、墙面以及石柱、塔身等处也都大量使用琉璃瓦作为饰面材料,自此建筑由内及外各处都可以看到琉璃的存在。这种装饰风格一直被沿用到今天。现存的新疆传统建筑中,琉璃砖的使用率非常高,其中新疆传统建筑麻扎建筑群就采用了大量白底蓝花的瓷砖,这些瓷砖大部分穆斯林信徒在传教的途中从世界各地带回来的,所以可以发现一面墙上的瓷砖和纹样就有许多种不同的风格,虽然细节各不相同,但是这些琉璃砖还是以白底蓝花为主色调,而蓝色纹样的图案也多与新疆当地特色有关,如新疆特产的植物果实纹样和花卉纹样等。这些砖虽然是由世界各地搜集而来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其色彩与材质和汉族的“青花瓷”非常相似,二者具有很深的渊源。
  根据历史资料显示,中国的青花瓷始于唐朝时期,唐朝与西域波斯等国的文化不断交融,在制瓷方面也是相互影响。宋朝时因为人们审美以“素”为美,青花瓷的发展逐渐衰落。而波斯受到丝绸之路交流的影响,制瓷技术发展到顶峰,技术的成熟以及成本的降低使得瓷器在当时波斯非常常见,也间接造就了彩绘瓷器的产生与发展。古波斯作为苏麻离青产地,自古以来就使用它作为染色料,而信仰伊斯兰教也使得蓝色成为当地人最喜爱的颜色。到了元朝,因为与蒙古族起源图腾颜色类似,蒙古族同样较为偏爱蓝白相间的颜色,并且随着当时元朝领土扩张,很多阿拉伯的穆斯林由此进入到中国内地,加深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伊斯兰国家对蓝白瓷器的喜爱,极大的扩大了内地瓷器出口量,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青花瓷”仿制品大量问世。这些“青花瓷”仿制品经过多年逐步演变成了独具特色的陶瓷砖,并开始作为建筑装饰进行应用,最终形成了今天伊斯兰建筑中常见的白底蓝花砖,即本文所说的琉璃砖。   四、新疆传统陵墓建筑琉璃砖饰色彩变化的差异性
  新疆地区地大物博,各部分地区由于地域、文化、环境的影响导致琉璃砖的艺术特征也有着显著的不同。由于琉璃砖饰的珍贵和特殊性,我们可以发现新疆传统建筑中琉璃砖的使用,主要集中在传统陵墓建筑、清真寺等重要场所,这些建筑一般在外观设计方面十分精美,室内室外都有采用琉璃砖作为装饰,象征着尊贵和庄严。新疆地区的琉璃砖作为装饰的颜色一般都以绿色和蓝色为主,由于地域的不同,也有黄色、紫色、白色等。例如在南疆沙漠地区以绿色和蓝色为最多,因为绿色代表生机,生活在南疆地区的维族人民对绿色十分渴望,因此绿色理应成为当地伊斯兰教民众非常重视的颜色,久而久之也就成为了一种习俗,也能体现出伊斯兰教建筑的人文特色。而在东疆哈密、吐鲁番地区,由于森林资源相对较多,该地域的琉璃砖装饰就除了绿色、蓝色之外,还添加了紫色、黄色等鲜艳的色彩,这些颜色对比度较高,可以看出当时当地人民的审美观念。具体来说,琉璃砖中的“白色”给人以高贵典雅之感,在陵墓建筑中以白色为底,能够起到扩大空间的作用,以阿帕克霍加的陵墓建筑中就不难看出,白色成为绿色、黄色、蓝色的陪衬,反映了当地鲜明的伊斯兰教精神。琉璃砖中的蓝色在整个新疆地区的建筑琉璃砖中非常常见,这是因为伊斯兰教对蓝色较为偏爱,蓝色被他们认为是神的居住颜色,体现了伊斯兰教徒对自然的尊重和崇拜。而琉璃砖中的黄色,主要体现在整個新疆地区。在公元 9 世纪时期,伊斯兰教首次成为国教,黄色成为新疆的正统颜色,一般陵墓主人地位很高的情况下才会采用黄色花纹的琉璃砖, 从而体现陵墓主人的地位,也象征着伊斯兰教徒对陵墓主人的尊重。此外新疆传统陵墓建筑琉璃砖饰在发展中同样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在传统陵墓建筑琉璃砖饰的色彩中出现了伊斯兰国家中所不常见的红色。众所周知,中原文化对于红色非常喜爱,中原人民将红色看作是吉祥幸福的意思,在中原民间地区很多嫁娶、节庆等都乐于采用红色作为装饰。新疆地区同样受到了这种红色文化的影响,但是出于当地文化的融合,新疆地区的传统陵墓建筑在琉璃砖饰上往往采用相对较暗的红色,如土红色,同样象征着欢乐、幸福之意。从该色彩举例来说,琉璃砖饰色彩的变化也是与中原文化交流后的产物。
  五、新疆传统陵墓建筑琉璃砖饰纹样特征
  经过搜集资料对比研究南疆地区阿帕克霍加墓(香妃墓)、北疆地区吐虎鲁克·铁木尔汗麻扎以及东疆地区哈密回王陵中的琉璃砖饰纹样,可以发现除了使用植物纹样外,还有很多琉璃砖饰采用了几何纹样,如菱形纹饰、星形纹饰、卍字纹饰、回字纹饰,还有特色的书法装饰纹饰。
  (一)菱形纹饰
  菱形纹饰最早于我国半坡时期就已经作为装饰图案出现在半坡文化陶罐当中。菱形方正的轮廓对应着大地的方正,同时也代表着人品、性格的爽朗正直,这种思想渗透到伊斯兰教美学思想当中,并随着丝绸之路及宗教的传播带到西域,影响着这里的审美观念和美学思想。一般几何形的纹饰都会与植物类的纹饰搭配使用,是整体造型在规整中又有韵律变化之美,无穷的变化也象征着真主无限的神力。
  (二)星形纹饰
  新疆地区深受阿拉伯文化的影响,而阿拉伯纹饰的一种典型代表就是星型纹饰,它是由多种几何图案纹样组合演变而来,通过排列组合可以变形成多角放射形图案,大多以四角形、六角形和八角变形纹饰为主。透过星形图案的形式变化,人们可以联想到精神和物质以及天地自然的变化。
  (三)卍字纹饰
  卍字纹饰出现在雕饰艺术是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佛教经喀什传入西域和中原,喀什曾一度信仰佛教为主,而卍字图案就是佛教纹样中的典型代表卍字是运动的十字,十字由横一和竖一组成,其意义在于教育众生拥有善良、仁爱、宽容、平等、和谐,同时它也包含有吉祥幸运的美好寓意,又因其造型规整,连续使用给人以韵律感而备受喜爱,经常出现在砖饰艺术当中。
  (四)回字纹饰
  回字纹也称为云雷纹,自原始时期就存在的一种纹饰图案,最早存在于史前时期的青铜器和陶器上,回纹的前身即是原始纹饰云雷纹。圆形的连续构图,称为“云纹”;方形的连续构图则被称为“雷纹”,云雷纹是两者的统称。云雷纹一般是作为一种导向的辅助性纹饰出现的,常见于日月类纹饰的周围,象征着自然界的四大元素,这些纹样的出现和应用也体现了少数民族对自然的崇拜和敬意。
  (五)植物果实纹饰
  新疆地区建筑特色琉璃砖饰上的植物果实纹样一般都是以当地特产的植物如石榴、葡萄、巴达木、西瓜、无花果等以及各种植物的果实、种子、藤蔓、枝叶进行简化概括,形成图案化的实体装饰。而这些植物果实纹饰除了其具有的形式美、自然美和韵律美之外,也被当地居民赋予了一定的内涵美,比如石榴和葡萄就寓意多子多福,家业繁盛,西瓜则寓意着生活甜蜜和物产丰收,这些也代表了人们生活的美好向往,与汉族的文化也有相通之处。
  (六)植物花卉纹饰
  新疆物产丰富,维吾尔民族的先民曾经是游牧民族,所以在内心深处充满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崇拜,我们所见的植物花卉纹饰丰富多样,搭配组合还可以产生许多变化,其中饱含新疆人民对自然的热爱已经美好生活,丰收果实的向往。
  (七)书法装饰纹饰
  阿拉伯书法源自手抄本《古兰经》,是伊斯兰时代的阿拉伯文字书写艺术。阿拉伯书法历史悠久且字体繁多,有自己独立的文字系统和特色。阿拉伯书法的文字特点是主要追求文字自身的形式美,讲究书写的节奏感和文字的装饰性。阿拉伯书法纹饰广泛用于用于伊斯兰建筑装饰中,以彩绘或者雕刻的方式表现,其形式美给人以庄严、肃穆、华丽之感。此外,在钱币铸造,碑文经文及艺术品上也会运用阿拉伯文书法表现其民族魅力和地方文化特色。
  这些纹饰都具有不同的形式美和象征意义,也体现了伊斯兰文化中独特的思想内涵和人民对生活的美好向往。而从这些琉璃砖饰的色彩和纹样中我们不仅发现了新疆本土文化及内涵的体现,也发现其受到西域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影响,新疆独特的琉璃砖艺术是千百年来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内涵不断交融产生的结果。
  六、新疆传统陵墓建筑琉璃砖饰的传承与发展
  虽然新疆处于我国西部边疆地区,地广人稀,历史上大多封闭落后,使得外界对其文化特色了解甚少,但是以世界范围来讲新疆则处于亚洲大陆板块腹地,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节点,这就使得世界各个文化的交流得以汇集在此,并且在新疆生根发芽,产生出独特的地域文化和风貌。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建筑不断更新,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精神层次的提升,人们越来越注重建筑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新疆传统琉璃砖装饰艺术是历史文化传承的结果,也是我们民族艺术文化的瑰宝,我们应该在认识和了解它的同时,注意进行保护和传承,保护现存的琉璃砖传统建筑不被破坏,传承其中的文化内涵,并且将其与现代建筑设计融汇贯通,为现代建筑装饰设计发展开拓新思路。
  参考文献:
  [1]焦静. 新疆维吾尔族陵墓建筑艺术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
  [2]苏婉薇.维吾尔建筑装饰艺术的种类[J].大众文艺,2012(20):175-175.
  [3]衣霄.新疆拼花砖艺术特征及其形成背景[J]..装饰,2014(12):133-134.
  [4]李璇.异域文化对元明青花瓷的影响[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4.
  作者简介:
  李冬晨(1995—),男,陕西西安人,硕士学位,陕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环境景观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务院国资委、上级公司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是推动基层工作、化解基层矛盾、维护基层稳定的重要保障。本文作者结合日常工作,总结所在党组织坚持和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决执行“两个一以贯之”,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推动基层党的建设与安全生产融合促进的工作实践,提炼出新时代国有铁路运输企业加强党建的思路和举措,以期对同类型企业有所借鉴和启发
期刊
摘要:新常态下,我国的经济、政治、社会均迈入了新阶段,国有企业所处的经济背景和文化情况均发生了变化,如何发挥党委在企业内的政治核心作用成为了摆在党政工作者面前的难题。本文结合在石油企业党委部门的多年从业经验,分析了制约企业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因素,并提出了在新常态下,适应时代发展特点,强化石油企业政治核心作用的对策。  关键词:石油企业;党委;政治核心  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逐渐下降至中高速
期刊
摘要:从东汉末年直到隋朝重新统一的历史阶段,是古代中国历史上一个罕见的政治上严重分裂,社会极其动荡的混乱时期。其中由上文描述的汉末军阀混战开始再到三国鼎立,再到南北朝对峙,长达三百余年的时间,战乱频繁不断,人们流离失所,除了期间司马氏建立的西晋政权曾昙花一现的实现了对整个中国的短暂统一,各个族群和他们建立的政权走马灯式的忽兴忽灭,更迭不断。在司马氏维持了三十多年便分崩离析之后,中国陷入了更加强烈的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讲到文化自信。他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的革命文化处于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始终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是
期刊
摘要:中国石化集团共享服务公司成立三年多来,积极发挥专业化、规模化、一体化优势,坚持战略引領、担当作为,支持保障集团公司改革发展,以“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真正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伙伴”作为战略发展目标。各项工作高效推进,服务范围包含了油田、工程、炼油、销售、科研及专业公司等全业务单元,完成了集团公司213家企业的全面上线,实现企业从账务核算、员工报销、资金结算到报告出具的财务基础业务的全流程服务。从
期刊
摘要:旅游产业融合是指旅游产业自身或者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间发生的相互关联及渗透从而形成一个新的产业形态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旅游产业对农业、工业及服务业的发展影响愈发强烈,正在成为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综合性产业。本文就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特征以及动力機制进行了基础研究。  关键词: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特征;动力机制  一、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进程  2016年底,国务院《
期刊
摘要: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最早出现在二战后期的西方社会,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时候迎来了发展的高峰,对当时西方社会学、哲学、美学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文学在以存在主义哲学、解构哲学为代表的哲学思想影响下呈现出和传统文学不同的美学走向,即强调人文关怀、审美体验多元化、审美通俗化。文章在阐述后现代主义西方哲学基本观念的基础上就后现代主义西方文学美学价值和美学基本走向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
期刊
摘要:当前跨境电商业务的推进受人才缺失的限制,地区人才孵化率低、流失岗位增多等成为企业难题,促进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亟不可待。本文以国贸人才的转型为研究对象,结合跨境电商发展背景,客观分析跨境电商企业在国贸理论应用、电子商务理论应用等方面的人才需求,同时指出传统国贸专业学生在职业规划、知识储备、实践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跨境电商背景下传统国贸人才转型的对策。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国际经济
期刊
摘要:大禹文化的海外传播是跨文化交流问题,文化的交流和互融涉及到很多方面,外部原因是存在文化隔阂和文化消耗,来源于异国文化的意识阻力和价值趋向,譬如:民族中心主义、优越种族主义、体面消费主义以及扭曲的东方主义等等。内部方面是传播的授予主体存在很多自身短板,譬如:研究不深、底蕴不足、缺乏设计、符号模糊、形式单一等。要想实现大禹文化的海外顺利传播,就必须对这些复杂因素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这样才能因地施策
期刊
摘要:疫情期间,出于防控需求我国实行了严格的人员接触与流动限制,最初只是短期的春节复工推迟,而随着防疫形势的愈加严峻,复工事宜也被不断后置,这给许多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带来了巨大冲击,随着疫情的好转,未来经济复苏的关键在于恢复生产链与资金链运转,尤其是产业前向关联度较大的大型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资金链条恢复,同时做好金融的脱虚向实。随着国家对于证券金融行业出台的帮扶支持政策,证券行业将迎来一波交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