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前我国法律逻辑中两种不同的逻辑观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503302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法律逻辑学是一门综合应用型学科,是在逻辑科学持续发展中产生而来,在我国关于法律逻辑的研究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的研究,当前我国对法律逻辑的研究有两种不同的逻辑观,一种是基于形式逻辑的基础,将有效性考量看做是准则,突出对法律推理理论的研究;另一种是基于非形式逻辑,考量准则为得体性、得当性,突出对法律论证理论的研究,下面就这两种不同逻辑观进行全面分析。
  关键词:法律逻辑;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论证
  对于法律逻辑,从字面上看,是利用逻辑的方法对法律科学展开研究,对于逻辑研究,往往是以对象的思维为主,因此,在法律逻辑研究中,法律思维是十分重要的主体。在我国的法律逻辑研究历程中,存在着两种明显不同的法律逻辑观,一是以形式逻辑为基础,进行法律推理理论研究,二是以非形式逻辑为基础,对法律论证理论进行研究,下面对这两种逻辑观进行简单的论述及评析。
  一、我国法律逻辑中的两种不同逻辑观
  1.形式逻辑下的法律逻辑
  形式逻辑下的法律逻辑主要体现在法律推理上,作为法律思维活动的主要类型及表现形式,法律推理主要是指法律人从已知的各类条件中得出法律结论的思维推理过程,在所有的法律交往行为活动中,都存在法律推理。对于法律推理,并不是由单纯的技术手段、逻辑方法所构建的,而是基于司法实践产生的,是一种实践推理的结果。法律推理涉及到审、控、辩等三方,关系到控、辩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及义务。法律推理是具有相应目的性的,要求推理的审、控、辩三方在多种方案中选择出最佳的方案,从而推理出客观的事实,达到相应目的。一般情况下,法律推理的直接目的是根据已知的条件,明确控、辩双方的争端,其间接目的是为了解决控、辩双方的纠纷,维护相关受害者的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法律推理的实质是选择某些行为的确定性,这种选择是基于对目标的判断,如在法律推理中,发现法律漏洞时,要进行填补,在法律规则中发现相互矛盾时,需要将其消除。
  在我国,形式逻辑对法律逻辑的构建有很大影响,当前市场上关于法律逻辑学的教材大多都有形式逻辑的影子,也就是在法律推理中,是以形式逻辑为主,在形式逻辑中的推理规则中加入司法实践,既三段论式推理,在这种三段轮式推理中,法律规范、规则是大基础,而小基础则是正当程序所确定的事实,法律结论是利用形式逻辑推理规则及规律,在大小基础下“必然得出”。
  2.非形式逻辑下的法律逻辑
  非形式逻辑是与形式逻辑相对应的,非形式逻辑的核心在于论证,近年来,随着西方法律论证理论的引入,我国对法律论证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对于法律论证,从裁判结论的角度看,主要是对法律规范命题、实施命题的真实性、合法性、正当性进行论证研究,从而保证裁判结论的准确性。法律论证还是对法律结论进行证明,从理论来源、确证标准等角度,可以结合不同情境、不同陈述建立不同的论证模式,这也使得法律论证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加上法律了论证是一个被人们所接受、认可的结论,使得法律论证在总体上呈现方法论的特色。因此,可以将法律论证看做是非形式的,其目的是为了给法律结论、裁决结果提供科学、合法的依据。对于法律论证,要想保证其是一个好的论证,必须满足一下两点要求:一是前提真实,二是推理有效。
  非形式逻辑是逻辑实践转向的体现,基于非形式逻辑下的法律论证,主要具有以下几点特征:①法律论证的可废止性,即证明是可以废止的,在法律论证中,当前提有所增加或者减少时,结论依据发生了改变,那么结论状态就有可能发生改变,得出的证明也就有可能废止。②法律论证的非单调性,对于法律论证,是无法套用形式逻辑规则进行简单推理的,法律论证的非单调性主要体现在法律规范、法律事实等构成前提和推出结论之间是不能由单调性决定的,也就是一个前提的改变,会对已经做出的结论产生极大影响,这也使得形式逻辑的范围不适用于法律论证,只能通过非形式逻辑研究。
  二、两种不同法律逻辑观的评析
  1.形式逻辑与非形式逻辑的简单比较
  在法律逻辑中,不管是形式逻辑下的“必然得出”法律推理,还是在非形式逻辑下的真实性法律论证,都是为了确保法律推理、法律论证的有效性,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两者进行对比:
  (1)结构上的一致与差异,对于法律推理,是建立在形式逻辑的基础上,在结构上主要由大、小前提及結论组成,其最典型的结构就是司法三段论式推理。对于法律论证,一般认为其主要由论题、论据、论证方式等组成,而不管是法律推理,还是法律论证,都是过程性证明,是一个动态推导的过程。
  (2)内容及形式的比较,法律推理的研究思维与形式逻辑是相同的,单独抽象出法律思维形式,其只注重“推”的形式,隔断了推理形式和内容的联系,违背了内容和形式同一的思维本质。对于非形式逻辑,其本身就是对思维内容进行研究的,法律论证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内容,辅以形式,和单纯注重形式的法律推理相比较,法律论证更加符合形式和内容同一的思维本质。
  (3)在有效性方面的同一及差异,形式逻辑要求所有的推理都应该遵循相应的规律、规则,如肯定前件式、矛盾律等,这也使得法律推理的有效性是建立在“推”形式的有效基础上。非形式逻辑并不排斥逻辑的必要、充分条件集,非形式逻辑拒绝将逻辑形式看做是所有论证结构的基础,在判定法律论证的有效性时,是从真实、合法、正当的前提进行的。法律推理和法律论证虽然都追求“有效性”,但是两者的追求途径是由一定差异的。
  2.两种不同法律逻辑观的得失
  法律逻辑的发展,特别是法律推理的发展,与形式逻辑有十分紧密的关联,形式逻辑的规律、规则在法律推理中有很高的地位。在法律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案件中,法律推理可以说是形式逻辑推理的主要体现,而在法律事实不清楚、权利义务不明确的复杂案件中,单纯的形式推理、司法三段式推理虽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但也不会因此而忽视形式逻辑。在实际中,面对复杂的案件,每一步推理论证,都是在形式逻辑的基础上,坚持推理“必然得出”来保证推理的有效性,这样才能避免法律推理脱离形式逻辑范围,造成法律适用因人而异、因案而异,不利于社会稳定。在实际中,不能将形式逻辑在法律推理中的作用绝对化,应该对形式逻辑在法律推理中的适用性进行全面分析,坚持程序与实体并重,在司法判决中加强释法说理,在判决过程中注重法律推理的形式逻辑应用,通过法律推理的“必然得出”来提高判决的客观性。   非形式逻辑的发展对论证理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对法律论证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国际上对非形式逻辑下的法律论证理论的批评、质疑很少,但是在我国,关于非形式逻辑下的法律论证由于缺乏法律论证结构、特征、模式等的刻画,导致难以取得实质性效果。关于法律论证、法律结论的证成准则、规则及修辞等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法律论证为法律结论、裁决结果提供正当、合理、可接受理由时,缺乏了对结论真假的验证,这也使得在进行法律逻辑研究时,一提到非形式逻辑,往往会看到形式逻辑下的法律逻辑所存在的不足。而需要注意的是,非形式逻辑只看重前提的可接受性,忽视了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联,这就要求应该从形式逻辑的“必然得出”对其进行完善。
  3.形式逻辑与非形式逻辑的融合
  在实际中,进行法律推理时,单纯的形式逻辑难免有些不足,需要引入非形式逻辑推理,法律推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说服对应方,不管是控方还是辩方,其律师都是为了说服审判方,而审判方则需要说服所对应的法律素养、职业道德,然后为当事人解释其决定。因此,需要利用非形式逻辑对形式逻辑进行填补,而法律逻辑也应该在法律推理中综合应用法律论证。
  在形式逻辑结构下,有效性重点在于推理形式的“必然得出”,也就说如果前提是正确的,那么结论也就是正确的,但前提是否真的是正确的,并不受关注,也就是说其看重的只是“如果前提正确,那么结论就是真”。对于非形式逻辑,其论证的基础是前提的正当、真实,只有保证了前提的正当、真实,才能确保其论证的有效,从这个角度看,可以通过非形式逻辑来对形式逻辑进行弥补,保证了前提的正确,然后在“必然得出”结论。对此,为了进一步实现法律逻辑的有效性,应该注重法律推理和法律论证之间的良好融合,实现逻辑上的一致、思维上的统一,既能保证客观事实的真实还原,还可以确保推导过程的有效真实。
  三、总结
  综上所述,不管是形式逻辑,还是非形式逻辑,在法律逻辑建构上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在形式逻辑下,在法律实践中应用逻辑规律、规则,保证前提和结论的“必然得出”推导关系,从而确立法律推理的有效性标准。在非形式逻辑下,在法律实践中应用逻辑论证评价理论、修辞理论,从前提的恰当性、真实性来论证结论符合法律理性,从而构建法律论证分析评价体系。在实际中,为了进一步促进法律的客观性,需要注重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的良好融合,从而实现司法理性。
  参考文献:
  [1]张晓婷.浅议法律逻辑学的研究方向[J].法制与社会,2013(25):1-2.
  [2]李杨,武宏志.论构建法律逻辑新体系的观念前提——对“天然逻辑”理念的一个发挥[J].法学论坛,2015(4):53-62.
  [3]魏斌.法律逻辑的再思考——基于“论证逻辑”的研究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2016(3):154-159.
  [4]刘文丽.如何正确处理法律文书的格式要素与法律逻辑要素之研究[J].农家科技旬刊,2016(10):36-37.
  [5]席煜翔.形式法律推理与实质法律推理[J].青年时代,2015(19):86-87.
  [6]李娟.法社會学视野下的法律逻辑概念、特征与功能探析[J].岭南学刊,2017 (2):86-92.
  [7]杨猛宗.非形式逻辑视野下的法律论证评价标准[J].社会科学,2016 (10):107-114.
  [8]刘步青.法律论证的非形式逻辑评价标准探析[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5,33(6):80-83.
其他文献
摘 要:羅尔斯的《正义论》是哲学、政治学领域中一部名著,在当代社会中受到了极大重视。正义往往与公平、自由、法治同时提及, 在法律触及的范围越来越广的情况下,法律与正义更需要并存。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对解决当代法治冲突,如何建设法治社会,维护社会正义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罗尔斯;正义论;法治社会;启示  在《正义论》一书中,罗尔斯主要阐述了正义原则、原初状态等几个主要的观点。  罗尔斯提出了两
回顾历史,新中国的公证制度从无到有,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历程。1956年初,司法部在参照苏联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经国务院批准在各地设立公证处。1959年司法部被撤销,公证工
期刊
摘 要:股东平等原则是指股东在基于股东资格而发生的法律关系中,应按其持有股份的性质和数额享受平等待遇。在股东平等这一原则下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小股东的权益保护问题,这两个问题都关系到证券的市场的长远发展,进而影响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关键词:股东平等原则;中小股东;权益保护;保护理念  股东平等原则是指股东在基于股东资格而发生的法律关系中,应按其持有股份的性质和数额享受平等待遇。在股东平
担保物权的实现,不仅关系到担保物权人的利益,对担保交易的正常运行也有着重要意义.我国物权法虽规定可以直接申请拍卖、变卖担保财产,但担保合同无法作为执行依据.为了实现
加班工资计算基数是劳资关系内在矛盾的体现,也是近些年来加班工资案件中争议的焦点问题,而相关立法对此问题的规定存在空白和一定的冲突之处,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是促进社会经济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腐败和犯罪不再是一国内部的问题,而是影响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跨国现象。腐败问题犹如生长着的毒瘤,危害着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摘 要:从我国商业秘密保护实践来看,我国目前还缺乏商业秘密保护的专门立法。有关部门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商业秘密保护方面的立法工作,尽快出台相应更加细密、更加科学、更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  关键词: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立法完善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商业秘密是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从我国商业秘密保护实践来看,
目前我国海外代购市场不断扩大,成为热门的新型购物方式。但是随着海外代购不断发展,海外代购中隐藏的法律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民众缺乏相关法律知识:包
摘 要:如实告知义务是投保人、被保险人在保险合同中负有的法定义务。该义务是否履行,大多发生在人身保险合同纠纷中,并是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争议的焦点,同时也是司法认定的难点,由此引发的案件在人身保险合同纠纷案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保险人在此类案件中,也往往以被保险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作为答辩理由。本文现就如实告知义务的概念含义、形成原因、解决方法,作一分析,以期引起各方重视。  关键词:如实
长时间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在市场秩序尚未得到全面规范的背景下,会计犯罪问题逐渐增多,甚至已经发展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犯罪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给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