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家骏:头顶“夏青天”的桂冠参政议政

来源 :湘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yekne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旁人眼中,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著名法制史学者夏家骏身上的传奇色彩很浓,他可以就一些现实问题通过“绿色通道”与中央领导写信沟通。夏家骏是湖南龙山人,历任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十一中学历史、语文教师,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法制研究所研究员等职,被聘为公安部特约督察员,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1992年,夏家骏当选为八届全国人大代表,1993年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1998年3月任全国政协常委。在参政议政的路上,为民办了多少实事,他自己都说不清了。在老百姓中间,夏家骏有“夏青天”“刘罗锅”“民间信访局长”等外号。
  百姓的法律顾问:我没有特权,只有责任
  一位农民企业家遭受迫害,身陷囹圄,上亿资产不翼而飞。在蒙受不白之冤、穷困潦倒时,他听说政协常委夏家骏正直敢言,就找到夏家骏的家里。夏家骏不畏人言,坚持7年为他鸣不平,使沉冤终得昭雪。
  东北某市一名党员,被当地警察无辜打死,家人呼告无门,夏家骏听说此事后,义愤填膺地顶住压力,四处奔走,终使17名涉案人员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夏家骏“接手”的大案非常之多,小事更不计其数。
  夏家骏的出名,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1987年,研究法制史的夏家骏被推荐为北京市政协委员,他开始走出书斋,走上参政议政之路。在夏家骏参政议政的生涯里,他总是以法制史学者的明智和一腔为民鼓与呼的热血,为弱势人群反映、解决问题。1989年,在社會上逐渐有了一定影响的夏家骏被北京市政府聘为特约监察员。在任特约监察员期间,每到公开接待日,都会有许多人来找夏家骏,而他不管来人是什么身份,也不管反映的案子是否累日积年,只要他觉得不公平就往上反映,力求解决。如此,夏家骏的名声就传得更远了,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都来找他。
  1993年,夏家骏当选全国人大常委。1998年,全国人大常委换届时夏家骏没有获得连任,却以高级知识分子、无党派人士的身份转到政协当常委。成为全国政协常委后,夏家骏首次提交提案,就是要求各地“重视解决陈年积案”,他希望一些地方政府工作人员“解决不了,可以解释,解释不了,可以安慰”。
  在一般人看来,人大常委的身份比政协常委更显赫,夏家骏从人大常委转任政协常委,让一些对夏家骏不满的人窃喜。可在夏家骏看来,他在人大任职的5年里所办的事情还远不及在政协办的事情。他的眼里,没有身份的变化,只有不变的职责。
  2004年春,为农民工讨薪3次上书温家宝总理,是夏家骏人生的辉煌一章。某地方政府拖欠企业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款,情节十分恶劣,夏家骏听后十分震惊,但多年的经验告诉他,不能大意。他暗中调查,找一些农民工以及相关人员了解情况,并要求他们写出书面材料,留下身份证复印件。经多方调查,1月4日,夏家骏致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但中途多变,信却辗转到了当地政府手中。2月16日,他再次致信温家宝。当年两会期间,两位工作人员找到夏家骏当面道歉,为的是没有将信件及时转到温家宝手中。没过几天,他便接到全国政协信访局的电话:“总理批示了。”温家宝的批示落款是2月27日,并注明:“家骏同志的信迟至今日才收到,对他关心政府工作、反映社情民意深表感谢。”几天后,地方政府的汇报送交中央,温家宝很快作了批示:“请家骏同志先阅。”夏家骏对报告中的虚假信息逐条批驳,并附上了自己的报告,一并呈给了温家宝。他向温家宝提出了严打假报告的建议,并且说:“我要做政治上的王海,对报告进行打假。”中央很快派出了联合调查组,问题得到了解决。
  对于他给中央领导写信就能得到批示是不是有什么特权的说法,夏家骏说:“我没有特权,严格地说,我有胆量。”夏家骏说自己其实就是个“绿色通道”:“中央相信我,是因为我是代表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来讲话的,是作为一个维护法律的人来讲话的。”有了多年信誉作保证,夏家骏的信件基本上都可以顺畅地送到中央领导的办公室。不过,身为法律专家,他很清楚轻重缓急,不会轻易越级上报。也正因此,每年经夏家骏手转出的材料多次获政治局常委一级领导批示。“如果有关职能部门能积极解决群众问题,则非常好,我并不想给中央领导添麻烦。”夏家骏说,“如果自己跑断双腿能够解决的问题,就绝不会写信给中央领导。”
  夏家骏敢于为民鼓与呼,也得到了许多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在夏家骏家,书柜中放满了书,在书的边缘则“挤”着十几幅很小的照片,都是几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夏家骏的合影照片。
  湘西烈士遗子:周恩来亲自过问为他办理进京户口
  2005年9月,夏家骏收到一封从四川来的信,写信的是一个女孩。原来,女孩的父亲去世后,精神不太正常的母亲带着她和弟弟由四川某地搬迁到都江堰,由于母亲弄丢了户口本,户口始终办不下来。而女孩将参加高考,没有户口就无法报名参加考试,因此,她给夏家骏写了一封求助信。夏家骏有一段与这女孩极为相似的经历。夏家骏原本有个幸福的家,他的父亲名叫夏次叔,湖南龙山人,中共地下党员。青年时代的夏次叔曾任北京大学学生会主席、北京抗日运动委员会主席,因躲避追捕逃往法国,从香港回国时经朋友介绍认识了李宗仁,后来担任李宗仁的机要秘书,同时也是第五战区长官部机要秘书、第五战区司令部机要秘书。夏家骏的母亲是北京人,满族,与夏次叔相识相恋后即成就了一段“南北婚姻”。夏家骏上有一姐一兄。1937年6月,夏家骏在美景如画的桂林出生,襁褓中的他还未满月,父亲便随李宗仁赴南京,并于当年10月与李宗仁同机飞往徐州。几个月后,家里接到李宗仁发出的通知,告知夏次叔在台儿庄战役中失踪。实际情况是因为夏次叔中共地下党员身份暴露而遭敌人暗杀。
  凶讯传来,夏家骏的母亲便吐血疯了。从夏家骏记事开始,他眼中的母亲就是成日躺在床上,被一个圆纱帐罩着。夏家骏没有与父亲相处的记忆。虽然小时候不知道父亲是烈士,但父亲留下的一些文章和故事影响了夏家骏性格的形成,父亲留给他的无形资产就是“为老百姓做事,不图个人利益”。   解放后,在老家读完高中,夏家骏辗转北上,找到北京三姨家,开始半工半读的生活。可是,夏家骏在北京无法落户,这样就不能在三姨家久居。一天晚上,他偷听到三姨和三姨父吵架。三姨说:“我妹妹死前给我托了个梦,梦中她捧给我一盆花,让我替她保管。这盆花可能就是这个孩子。我还问孩子,他妈妈死的时候穿着什么样的衣服,孩子说的和我梦见的一样。这孩子真可怜,你得给他解决户口。要是解决不了,我就跟你离婚。”三姨父唉声叹气:“我原来没有交代过有这么一门亲戚,现在突然冒出来一个孩子,我隐瞒历史,是要丢工作的啊!”见三姨父也没办法,第二天,夏家骏贸然给周恩来写了一封信,说明自己的情况。他在信封上贴了4分钱的邮票,跑到西单的一个邮筒边塞了进去。一个星期后,民警突然来三姨家,全家人开始还很担心,以为出了什么麻烦,没料到民警说:“王大妈,你这个外甥有本事啊,别看他平时不言不语,却不声不响地给总理写了一封信。快拿户口本来!”全家人喜出望外,原来是周恩来指示有关部门来给夏家骏落实户口了。
  之后,夏家骏参加了高考,被中国人民大学和南开大学同时录取,他选择了南开大学。
  事实上,夏家骏参加过两次高考,被南开大学录取之前,还在湖南老家参加过一次高考。他的求学生涯同样曲折多舛。在龙山老家,夏家骏上完小学,后在来凤初中念了一学期书,因交不起学费又中途停学。解放后,夏家骏被招进县里的“小学教师培训班”学习了一段时间,但因为个头太小,没有分配工作,被推荐到龙山县一中念初中。后在吉首民族中学念完高中。高考时,夏家骏填报的志愿是清华大学建筑系、天津大学建筑系。但由于父亲曾给李宗仁做秘书,又是单线联系的地下党员,没人能证明他是为革命牺牲的,反而因“去向不明”而被诬为“伪官吏”“潜伏特务”。父亲的“历史问题”,成了夏家骏求学路上的拦路石——比他成绩差的同学都拿到录取通知书了,他却没有等到录取通知书。一直等到9月1日,快开学了,学校要撵已经毕业的学生离校了,夏家骏仍然没能等到录取通知书。
  无奈之下,在父亲的旧交、当时的吉首民族中学教师黎锦明(著名教育家黎锦熙之弟)介绍下,夏家骏去长沙找湖南省文化局长魏猛克。长沙之行没有收获,夏家骏失望却不失志,他对自己说:“不行,我不能不念书。再考一次,考考看吧!”
  在北京参加的第二次高考,让夏家骏如愿以偿,进入南开大学历史系就读。1961年夏家骏破格直升研究生,师从国学大师郑天挺攻读明清史专业。但1963年研究生毕业时,再次因为身世问题,夏家骏被取消研究生资格,按本科生分配,且领不到毕业证书。8月13日上午宣布分配方案,夏家骏被分配到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农村当中学老师,下午他就登上了去齐齐哈尔的火车。出发那天,天空刮起了风,衣裳单薄的人会觉得些许秋凉寒意。从校园走出的第一步即遭遇人生挫折,但夏家骏却满不在乎,他说:“这点小挫折对我,就像秋风刮纱窗一样,无所谓。”他勉励自己:“别看现在把我放到农村去,我将来一定要成为一个大学问家。”
  在东北农村,夏家骏一边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着,一边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挑砖、担石、挖水渠,刨地、施肥、拔草护苗,样样农活都拔尖。他还学会了打炕、脱坯等体力活儿,瓦匠水平不亚于6级。
  浑身是胆的人:“成克杰案”是我开的头一炮
  1997年,夏家骏在《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不点名批评了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的成克杰,并把成克杰在广西的所作所为向中央领导作了汇报。后来成克杰受到了应有惩罚。夏家骏说:“成克杰案,我开的头一炮。”他这种敢于质询权贵的胆识自然令人心生敬佩。
  说起夏家骏的大胆,他大学时代偶遇毛泽东的往事似乎也能佐证。至今回忆起见到毛泽东的情景,夏家骏仍恍如昨天。那是1958年8月13日上午,毛泽东前来南开大学视察。当时,夏家骏正提着暖壶去打开水。走到离校门一二百米远处,他突然发现校园里驶进五六辆小汽车,其中一辆小汽车上走下来一个身材魁梧、穿着浅黄色绸衣的人。夏家骏觉得这个人很像毛泽东,继而他坚定了自己的判断,果断地朝那儿跑去,边跑他还边高喊“毛主席万岁”。当夏家骏跑到毛泽东身边时,发现了毛泽东的人就像潮水般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把毛泽东围在中央,并激动地高喊着“毛主席万岁”。在人群中,夏家骏幸运地与毛泽东面对面而立,毛泽东亲切地握着他的手,问他是哪里人。夏家骏回答说“湖南”,毛泽东说“我们是老乡啊”。可能是围着的人太多,而那时又是炎热的夏季,毛泽东都冒汗了,然而当有人说现场“太乱了”时,夏家骏突然听到毛泽东说“难得自然”。
  1978年,夏家骏调到黑龙江省社科院从事地方史的研究。1983年,他成为黑龙江省最年轻的副研究员。其间,夏家骏一直坚持申诉,为父亲的清白,也为了自己的前程。1982年,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郭影秋在回忆录中写出暗杀真相,夏次叔为革命牺牲的事实才得以确认。次年,夏次叔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夏家骏拿到了迟来的烈属证。比这更迟的是他的研究生毕业证,1993年,在毕业整整30年以后,夏家骏拿到了南开大学历史系的研究生毕业证书。
  夏家骏视自己一生所遭遇的苦难为最宝贵的财富,他认为正是这苦难培养了自己坚强的性格,也成全了自己与社会底层的血脉联系。正因为经历坎坷和出身布衣,才有夏家骏正直敢言的个性:“每当想起当年的欲诉无门,对我眼前的不平事我就不能不管。”
  1986年是夏家骏命运的又一次转折点,他大胆地给当时的中国政法学院院长写信,毛遂自荐要来当教授。结果他被调到当时的中国政法学院研究生院,并很快被破格评定为研究员。夏家骏戏称自己是“8分钱邮票就调进了北京”。在中国政法大学,夏家骏是当时政法大学3个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学者之一。然而,夏家駿在政法大学只讲课,不带研究生。他考虑自己社会活动多,“如果带学生会误人子弟”。
  夏家骏喜欢讲话,每次参加两会,都要大声发言,而每次几乎都会引来大家的笑声。但让人敬佩的是他敢讲真话,敢为百姓讲话。有次,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特别接见夏家骏,预计谈15分钟。后来朱镕基兴致勃勃地谈到了很多问题。夏家骏向总理大胆直谏,提了20个字:信仰日弱,假话日多,权色日重,吏事日怠,上下日远。夏家骏记得朱镕基当时说:“这个倾向不好啊,这样再下去的话,群众会不支持我们的。”谈话结束,夏家骏临走时,朱镕基握住夏家骏的手说:“你是个好人哪,你是个好人。”
其他文献
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不同的电缆安装在不同的地点,应当选用什么样的电缆头,作了详细的总结,对于从事电缆安装工作的人员具有参考价值。
新中国的成立,为全面打造一支现代化人民军队提供了必要的历史环境。毛泽东高瞻远瞩,明确提出人民军队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迅速完成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要建立强大的海军和空军,要建立一支合成化的多兵种现代陆军,还要实行统一的指挥、编制与训练。建国初期,我们的工业基础就是一穷二白,财政经济非常困难,在这样的条件下,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只能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军大举入侵
1954年11月2日,毛泽东乘专列从武昌到长沙。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第一次回湖南。在长沙,毛泽东专程探望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程潜,听取了“三周一谭”(即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副书记周里、周惠,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谭余保)的工作汇报。  湖南是和平解放的省份。毛泽东第一次回湖南,就带头做统战工作,他多次叮嘱省委领导说,省委书记要抓统战工作,在湖南尤要摆在首要地位。  “颂公德高望重,还是您担任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