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党校想要实现党建工作,需要加强对党校政工人员进行思政教育,加强政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保证政工的工作效率,为党校的建设以及党员的思想政治升华提供有效的帮助。本文针对党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有效提高党校的政工工作。
关鍵词:信息化 党校 政工 思政教育
1 党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思想政治观念落后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党校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导致创新不足,阻碍党校的进步。受传统观念的制约,党校内部的一些政工无法接受创新的思想政治观念,导致党校的思想政治建设效果发挥不明显。在党校党建的建设工作中,对工作的重视不够导致党的组织的核心价值地位逐渐丧失。
1.2 缺乏思想政治建设的专业人才
党校的重点内容是培养党员的思想政治,由此党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专业的人才。在进行党校思想政治的建设中,由于缺乏专业的思想政治建设人员,导致整个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完善,各个环节都会出现一定的问题。政工人员不能根据党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工作安排,党校的内部人员工作意识不完善,缺乏重点指导工作,阻碍了党校的进步。
1.3 人才管理机制不完善
在目前党校人事不断转变的背景下,是党校人才管理机制不完善而导致的。在进行党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时,缺乏专业、实际的人才管理模式,导致整个思想政治工作建设过程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有的只仅仅注重对政工的招聘工作上,忽视了对政工的培训和再教育工作,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政工对党校发展的重要作用。
1.4 基层党组织工作缺乏创新
随着党校改革的推进,在面对职能转换的背景下,基层党组织缺乏创新结构的建设,仍然沿用传统的监管模式。在社会改革的背景下,社会基层党组织缺乏创新意识,采用传统的方式无法改变党校的党建工作,创新的方法又缺乏人才而不能实施。
2 信息化背景下党校政工思政教育创新
2.1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党校发展过程中,需要基层党组织对整个工作任务的各环节进行监督,明确党建工作责任,根据工作内容进行相关制度的建立。在建立健全我国基层党建制度时,需要对组织人员和党校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管理,促使政工把自身利益与党建工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相互联系。
2.2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
在党校开展监督工作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其他权力机构的限制,对调查工作进行干扰等,或者出现党校的一些监督行为越过了正常监督管理范畴,导致党校的权力膨胀等问题。对此党校在开展工作中需要以“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的工作理念作为指导,各部门负责人要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一岗双责”,并梳理廉洁风险点,针对性制定管理措施和管理制度,织密制度的笼子,不断完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敢于对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和检举,敢于承担工作责任。
2.3 基于微课展开个性化学习
对大致教育内容有了系统的了解之后,授课者再循序渐进的借助于情境探究、问题导学等多元化教育手段展开个性化教育。为了提高微课的教育效果,可以根据党员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对党员的基础以及学习能力进行分析,通过合理的划分进行小组合作,通过模拟的学习方式,提高党员的实践能力,让党员在探究过程中促进知识吸收。授课者以微课的形式进行线上教育,通过不同模块的划分,清晰的将思想政治知识进行划分。党员在利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时,授课者可以得到反馈,以此来了解党员的掌握程度。授课者根据反馈进行教育计划的设计,促进党员个性化学习,以分层教育的原理实现党员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2.4 构建信息交流平台
党校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校园信息交流平台的构建,通过利用信息资源来改善授课者与党员之间的关系,也为党员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党校内部的信息交流平台不仅可以促进党员之间思想政治修养的交流,同时也可以进行工作交流,为人员之间的关系维护提供平台。另外,信息交流平台内还可以对党校的发展进行关注同时,也将成为党校向授课者发布信息,提高党校管理透明度的重要手段。通过信息交流平台要实现平等的原则,充分发挥党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要求授课者对党员的发展进行关注,善于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授课者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提高党员的学习成绩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3 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思政课堂也逐渐开始应用多媒体、计算机等信息化手段,但由于这一教育模式应用时间较短,其优势和缺陷尚未有效开发,需要思想政治授课者深刻意识到这一点,取其精华去其糟泊,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的教育资源及可视化功能,激发党员的探究欲望,进而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率。授课者还应重视政工的道德和法治建设,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为政工搭建更多学习交流平台,促进政工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雯.探讨信息化背景下党校政工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J].现代经济信息,2019(22):416.
[2] 肖勤. 信息化背景下党校政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分析[A]. 《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科技与企业》编辑部,2016:2.
关鍵词:信息化 党校 政工 思政教育
1 党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思想政治观念落后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党校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导致创新不足,阻碍党校的进步。受传统观念的制约,党校内部的一些政工无法接受创新的思想政治观念,导致党校的思想政治建设效果发挥不明显。在党校党建的建设工作中,对工作的重视不够导致党的组织的核心价值地位逐渐丧失。
1.2 缺乏思想政治建设的专业人才
党校的重点内容是培养党员的思想政治,由此党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专业的人才。在进行党校思想政治的建设中,由于缺乏专业的思想政治建设人员,导致整个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完善,各个环节都会出现一定的问题。政工人员不能根据党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工作安排,党校的内部人员工作意识不完善,缺乏重点指导工作,阻碍了党校的进步。
1.3 人才管理机制不完善
在目前党校人事不断转变的背景下,是党校人才管理机制不完善而导致的。在进行党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时,缺乏专业、实际的人才管理模式,导致整个思想政治工作建设过程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有的只仅仅注重对政工的招聘工作上,忽视了对政工的培训和再教育工作,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政工对党校发展的重要作用。
1.4 基层党组织工作缺乏创新
随着党校改革的推进,在面对职能转换的背景下,基层党组织缺乏创新结构的建设,仍然沿用传统的监管模式。在社会改革的背景下,社会基层党组织缺乏创新意识,采用传统的方式无法改变党校的党建工作,创新的方法又缺乏人才而不能实施。
2 信息化背景下党校政工思政教育创新
2.1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党校发展过程中,需要基层党组织对整个工作任务的各环节进行监督,明确党建工作责任,根据工作内容进行相关制度的建立。在建立健全我国基层党建制度时,需要对组织人员和党校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管理,促使政工把自身利益与党建工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相互联系。
2.2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
在党校开展监督工作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其他权力机构的限制,对调查工作进行干扰等,或者出现党校的一些监督行为越过了正常监督管理范畴,导致党校的权力膨胀等问题。对此党校在开展工作中需要以“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的工作理念作为指导,各部门负责人要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一岗双责”,并梳理廉洁风险点,针对性制定管理措施和管理制度,织密制度的笼子,不断完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敢于对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和检举,敢于承担工作责任。
2.3 基于微课展开个性化学习
对大致教育内容有了系统的了解之后,授课者再循序渐进的借助于情境探究、问题导学等多元化教育手段展开个性化教育。为了提高微课的教育效果,可以根据党员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对党员的基础以及学习能力进行分析,通过合理的划分进行小组合作,通过模拟的学习方式,提高党员的实践能力,让党员在探究过程中促进知识吸收。授课者以微课的形式进行线上教育,通过不同模块的划分,清晰的将思想政治知识进行划分。党员在利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时,授课者可以得到反馈,以此来了解党员的掌握程度。授课者根据反馈进行教育计划的设计,促进党员个性化学习,以分层教育的原理实现党员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2.4 构建信息交流平台
党校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校园信息交流平台的构建,通过利用信息资源来改善授课者与党员之间的关系,也为党员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党校内部的信息交流平台不仅可以促进党员之间思想政治修养的交流,同时也可以进行工作交流,为人员之间的关系维护提供平台。另外,信息交流平台内还可以对党校的发展进行关注同时,也将成为党校向授课者发布信息,提高党校管理透明度的重要手段。通过信息交流平台要实现平等的原则,充分发挥党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要求授课者对党员的发展进行关注,善于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授课者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提高党员的学习成绩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3 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思政课堂也逐渐开始应用多媒体、计算机等信息化手段,但由于这一教育模式应用时间较短,其优势和缺陷尚未有效开发,需要思想政治授课者深刻意识到这一点,取其精华去其糟泊,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的教育资源及可视化功能,激发党员的探究欲望,进而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率。授课者还应重视政工的道德和法治建设,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为政工搭建更多学习交流平台,促进政工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雯.探讨信息化背景下党校政工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J].现代经济信息,2019(22):416.
[2] 肖勤. 信息化背景下党校政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分析[A]. 《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科技与企业》编辑部,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