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2-021-01
摘 要 当前,江苏省民俗体育文化发展存在苏南、苏北民俗体育发展不均衡、民俗体育文化发展差异性显著、过分依赖政府的主导、发展途径过于单一化等问题,表现在地区民俗体育开发不平衡,过分的追求经济利益,忽略了地区自然发展的规律和特征以及民俗体育的人文价值。针对这些问题,应从民俗学的视角探讨造成当前江苏省民俗体育文化发展困境的主要因素,結合民俗体育发展的特征和本质,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出路。
关键词 民俗体育文化 传承困境 对策
民俗体育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一定的民众所造,为民众的日常娱乐和身体运动的手段,并和当地的民俗文化息息相关的一种特定的身体运动形式。具有集体性,传承性,竞技性和表演性等特点[1]。
一、江苏省民俗体育文化的主要特征
江苏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民俗体育活动,丰富了江苏民俗体育文化,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整体来看,江苏省民俗体育表现形式多样,主要有舞龙舞狮、高翘、拔河、跳绳、踢毽子、弄船等等。
以江苏省民俗体育的重大代表赛事姜堰溱潼会船的发展历程为例,制约江苏省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江苏省民俗体育地区发展的地域性和差异性
江苏平原辽阔,历史悠久。从地理的角度,人们习惯上把江苏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3个区域。地域的特点造就了当地民俗文化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民俗体育的走向。拿江苏北方城市徐州来说:现在流传在民间的民俗体育大致有四类。一是竞技类民俗体育:举石锁、喊山大赛、挑重物等;二是休闲娱乐类民俗体育:放风筝、重阳登山、拾仔子等;三是游艺类民俗体育:赶老球、打梭、欙羊窝、砍大刀、踢八方、跳皮筋、打扭耳碑等;四是庆典类民俗体育:舞龙舞狮、踩高跷、扭秧歌、划旱船、炮竹马、落子舞等,这些活动都具有浓郁的汉文化特色。苏南民俗体育文化方面,南京民俗体育作为金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秦淮享乐”的娱乐性、“多方元素”的健身性、“武舞相融”的竞技性和“节令岁时”的原生态性等文化特征。苏北地区总体特点粗犷、浑朴;苏中地区则是兼顾南北,柔中带刚,其民俗体育淳朴、闲适,溱潼地处苏中地区泰州市的姜堰西北部,溱潼会船是有着近千年历史的特大型水上民俗节日。溱潼会船历千年而不衰,正是因为这一鲜明的主题,使溱潼会船成为对辉煌历史的追忆,对民族精神的弘扬,民族文化的传承作用使溱潼会船在水乡沿袭至今,从未中断。
(二)民俗体育赛事辐射范围狭窄
以溱潼会船为例,溱潼会船宣传时效短、宣传辐射狭窄,没有形成与“非遗”资源文化内涵相匹配的产品推广,在全国未形成一定的影响力,除了在该节庆开展的前一周到半个月的时间内,组织方会在主流的媒体如电视,报纸上做宣传之外,其他的时间对于溱潼会船节和溱湖风景区的宣传很少,无论是时间覆盖还是空间覆盖的范围上都不够。民俗体育在全社会宣传的相对缺失是导致当前民俗体育发展困境的主要因素。
二、制约当前江苏省民俗体育文化传承发展困境的主要因素
(一)商品化开发程度低
现代商业环境中,产品已不再是特定物品本身,而是“种类、质量、设计、性能、品牌、包装、服务”的组合。目前,“溱潼会船”整体的旅游商品化开发进度缓慢,溱潼地区的旅游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其整体的旅游商品化开发程度不高.
1.相关人才的缺乏
发展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离不开人才,专项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溱瞳会船发展的问题。
2.太过于依赖政府的主导
政府制定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把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以政策扶优为宗旨,构筑溱潼会船产业发展支持体系,建立溱潼会船开发专项资金,并完善激励机制和政策。应当在竞技民俗体育项目的基础上,在学校民俗体育以及大众民俗体育上也应当获得更大的突破和发展。
江蘇省民俗体育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内涵丰富的特点,民俗体育项目分布广泛,民众对江苏民俗体育的态度比较好,对民俗体育活动有一定的认知,但经常参与民俗体育活动的人比较少。政府部门组织活动力度不足、缺乏对继承人的培养等是制约江苏民俗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提供政策保障和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是江苏民俗体育发展遇到的机遇,而奥林匹克发展的冲击和民俗体育需要变异是江苏民俗体育发展面临的挑战。通过对江苏民俗体育适度产业化途径发展,将民俗体育的竞技性和娱乐性相结合,促进民俗体育文化在各地区、领域的融合发展,积极推进民俗体育文化走进校园的发展,充分运用新媒体传播手段等措施,准确把握江苏民俗体育发展的趋势。
建议江苏省民俗体育文化的特征分析为入手点,从促进对应保护向制度化发展、纳入社会与学校体育中等对其传承及保护进行了积极探讨,唤醒民众对中华体育文化的文化自觉,达到对其保护和发展的目的。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2TYD008)
参考文献:
[1] 徐琳.论我国民俗体育的地域文化特征与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05:34-36.
[2] 李平,王红,高成强.徐州地区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研究[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57-61.
[3] 高亮,麻晨俊,王力伟.南京民俗体育的特征、分类及其传承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16-20,40.
摘 要 当前,江苏省民俗体育文化发展存在苏南、苏北民俗体育发展不均衡、民俗体育文化发展差异性显著、过分依赖政府的主导、发展途径过于单一化等问题,表现在地区民俗体育开发不平衡,过分的追求经济利益,忽略了地区自然发展的规律和特征以及民俗体育的人文价值。针对这些问题,应从民俗学的视角探讨造成当前江苏省民俗体育文化发展困境的主要因素,結合民俗体育发展的特征和本质,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出路。
关键词 民俗体育文化 传承困境 对策
民俗体育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一定的民众所造,为民众的日常娱乐和身体运动的手段,并和当地的民俗文化息息相关的一种特定的身体运动形式。具有集体性,传承性,竞技性和表演性等特点[1]。
一、江苏省民俗体育文化的主要特征
江苏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民俗体育活动,丰富了江苏民俗体育文化,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整体来看,江苏省民俗体育表现形式多样,主要有舞龙舞狮、高翘、拔河、跳绳、踢毽子、弄船等等。
以江苏省民俗体育的重大代表赛事姜堰溱潼会船的发展历程为例,制约江苏省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江苏省民俗体育地区发展的地域性和差异性
江苏平原辽阔,历史悠久。从地理的角度,人们习惯上把江苏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3个区域。地域的特点造就了当地民俗文化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民俗体育的走向。拿江苏北方城市徐州来说:现在流传在民间的民俗体育大致有四类。一是竞技类民俗体育:举石锁、喊山大赛、挑重物等;二是休闲娱乐类民俗体育:放风筝、重阳登山、拾仔子等;三是游艺类民俗体育:赶老球、打梭、欙羊窝、砍大刀、踢八方、跳皮筋、打扭耳碑等;四是庆典类民俗体育:舞龙舞狮、踩高跷、扭秧歌、划旱船、炮竹马、落子舞等,这些活动都具有浓郁的汉文化特色。苏南民俗体育文化方面,南京民俗体育作为金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秦淮享乐”的娱乐性、“多方元素”的健身性、“武舞相融”的竞技性和“节令岁时”的原生态性等文化特征。苏北地区总体特点粗犷、浑朴;苏中地区则是兼顾南北,柔中带刚,其民俗体育淳朴、闲适,溱潼地处苏中地区泰州市的姜堰西北部,溱潼会船是有着近千年历史的特大型水上民俗节日。溱潼会船历千年而不衰,正是因为这一鲜明的主题,使溱潼会船成为对辉煌历史的追忆,对民族精神的弘扬,民族文化的传承作用使溱潼会船在水乡沿袭至今,从未中断。
(二)民俗体育赛事辐射范围狭窄
以溱潼会船为例,溱潼会船宣传时效短、宣传辐射狭窄,没有形成与“非遗”资源文化内涵相匹配的产品推广,在全国未形成一定的影响力,除了在该节庆开展的前一周到半个月的时间内,组织方会在主流的媒体如电视,报纸上做宣传之外,其他的时间对于溱潼会船节和溱湖风景区的宣传很少,无论是时间覆盖还是空间覆盖的范围上都不够。民俗体育在全社会宣传的相对缺失是导致当前民俗体育发展困境的主要因素。
二、制约当前江苏省民俗体育文化传承发展困境的主要因素
(一)商品化开发程度低
现代商业环境中,产品已不再是特定物品本身,而是“种类、质量、设计、性能、品牌、包装、服务”的组合。目前,“溱潼会船”整体的旅游商品化开发进度缓慢,溱潼地区的旅游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其整体的旅游商品化开发程度不高.
1.相关人才的缺乏
发展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离不开人才,专项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溱瞳会船发展的问题。
2.太过于依赖政府的主导
政府制定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把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以政策扶优为宗旨,构筑溱潼会船产业发展支持体系,建立溱潼会船开发专项资金,并完善激励机制和政策。应当在竞技民俗体育项目的基础上,在学校民俗体育以及大众民俗体育上也应当获得更大的突破和发展。
江蘇省民俗体育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内涵丰富的特点,民俗体育项目分布广泛,民众对江苏民俗体育的态度比较好,对民俗体育活动有一定的认知,但经常参与民俗体育活动的人比较少。政府部门组织活动力度不足、缺乏对继承人的培养等是制约江苏民俗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提供政策保障和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是江苏民俗体育发展遇到的机遇,而奥林匹克发展的冲击和民俗体育需要变异是江苏民俗体育发展面临的挑战。通过对江苏民俗体育适度产业化途径发展,将民俗体育的竞技性和娱乐性相结合,促进民俗体育文化在各地区、领域的融合发展,积极推进民俗体育文化走进校园的发展,充分运用新媒体传播手段等措施,准确把握江苏民俗体育发展的趋势。
建议江苏省民俗体育文化的特征分析为入手点,从促进对应保护向制度化发展、纳入社会与学校体育中等对其传承及保护进行了积极探讨,唤醒民众对中华体育文化的文化自觉,达到对其保护和发展的目的。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2TYD008)
参考文献:
[1] 徐琳.论我国民俗体育的地域文化特征与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05:34-36.
[2] 李平,王红,高成强.徐州地区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研究[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57-61.
[3] 高亮,麻晨俊,王力伟.南京民俗体育的特征、分类及其传承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16-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