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物理是学科教育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没有美育的物理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没有美育的物理教育就失去了物理教育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以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为例,探索一个课题中蕴含的美,师生需要的美育素养,以及本课题的美育设计。
【关键词】 蕴含的美 美育设计 美育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25-085-01
物理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经历从自然现象、生活实例到物理规律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领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蕴含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的探索学习兴趣。二是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与敬畏,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亲近并愿意与之和谐相处的情感。三是关注物理知识在生活与科技中的应用,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交融。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方法、场地不失时机地渗透美育,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自然之美在诗人、作家笔下展现,让人心旷神怡,而源于自然之美的科学美,特别是物理美范畴体系的简单美、奇异美、真理美、对称美、和谐美、统一美等更让人陶醉。
美是科学的本性之一,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因此,用科学美熏陶学生,使他们在对真、善、美的追求中,产生对大自然和对科学由衷热爱的强烈感情,并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使这种感情不断升华,进而成长为一个既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又有一定审美能力的和谐发展的健全人才,是贯穿物理教学始终的重要任务。下面以八年级物理《压强》为例,探索美育教育与物理课程的有机结合。
课题: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压强
一、蕴含的美
1.把理论变为现实的豪壮之美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本课题是第七章的第一个课题,章首图展示了这种上天入地的气势,昔日的豪言壮语今天已经变为现实。在实现登月“访吴刚”“会嫦娥”千年夙愿的同时,也一直在追寻着下海“闯龙宫”“见龙王”的梦想。我国自主研制成功的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成功下潜7000m,我国发射的载人飞船已经多次成功发射,并且完成空中授课,植物动物的太空旅行。这些成果中包含了很多基础的物理知识和规律,其中就有压强的相关知识和规律。
2.规范作图体现和谐美
本课题的第一个概念是压力,对压力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本节课利用力的示意图展示压力的三要素。在做压力的示意图时,把压力的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压力的方向与支持面互相垂直。教材中对于压力做了三种情况的示范,作图清晰规范,力的作用线使用了鲜艳的红色与图中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做了区分。
3.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体现实验美
本课题主要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根据生活体验对压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猜想与假设,利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分析总结实验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整个探究实验过程让学生体验了探究实验之美,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能力。
4.利用字母符号表达压强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体现公式美
压强的符号是p,压力的符号是F,受力面积的符号是S,压强的计算公式P=F/S,简单、明了、清晰的呈现了压强、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压强的大小是由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共同决定的,与压力成正比,与受力面积成反比。
二、师生美育素养
1.教师的美育素养
本节课利用单元整体导入,在这一环节需要教师对古代神话中的“吴刚”“嫦娥”“龙王”典故有所了解,同时对我国当今在航天航空和潜水事业的状况有所了解,同时也需要教师有着深深的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才能通过语言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和爱国激情。需要教师有一定的语言美。
2.学生的美育素养
对于压力的作图的展示,需要学生具有基础的作图知识,力的三要素,相关的数学知识,一定的构图感觉。对于本节课的重点实验探究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素养和与同伴的合作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感受体验思维探索的魅力。总之,本节课需要学生具有语言美,构图美,实验美、公式美。
三、渗透美育的课程设计
1.在白板課件中插入关于航天飞行与潜水的视频材料,学生通过欣赏材料,分享感受,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民族自豪感,同时体悟到这些科技成果的实现都是研究物理现象,探究物理规律,并把相关的压力压强知识应用到国防科技与实际生活中的有利体现,彰显了物理现象、物理规律与实际相联系的和谐之美。
2.出示两个彩色气球,教师把一个气球拿在手中轻轻的挤压,学生观察气球的形状变化;把另一个做出用针扎的动作,学生体验感受。教师第二个动作时,有些女生就捂耳朵,表现出惊恐状。两个气球,两个动作体现了对比之美。
3.在认识理解压力概念时,教师利用三角板和彩色粉笔,在黑板上规范画出一种情况下支持面受到物体的压力,用红色粉笔标注作用点,用黄色粉笔画出力的作用线,用蓝色粉笔画出垂直符号。学生在练习本上用刻度尺和铅笔规范画出另外两种情况。小组成员间互相欣赏完善规范。这一过程体现了符号美、规范美、线条美及色彩美。
4.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教师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探究,利用控制变量法的思路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小组之间分工有序相互协调,记录现象实事求是,分析归纳验证猜想,小组之间互相帮助。这一过程不仅仅是对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进行了科学探究,更大程度促使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科学态度,相互合作的能力得以锻炼和提升,充分展示了物理中的科学之美。
我的反思: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原来觉得,所谓的美育,主要是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的任务,在语文教学中也有充足的美育的素材渗透。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主要任务是探究物理现象及其规律,把这些规律应用到生活中,无需关注美育的教育与渗透。同时,物理课程与美育结合的探索与实施中,逐渐感受到了学生在课堂上鲜活的生命的美丽,感受物理课的魅力,同时对自我的价值也有了重新的认识。
【关键词】 蕴含的美 美育设计 美育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25-085-01
物理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经历从自然现象、生活实例到物理规律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领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蕴含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的探索学习兴趣。二是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与敬畏,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亲近并愿意与之和谐相处的情感。三是关注物理知识在生活与科技中的应用,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交融。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方法、场地不失时机地渗透美育,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自然之美在诗人、作家笔下展现,让人心旷神怡,而源于自然之美的科学美,特别是物理美范畴体系的简单美、奇异美、真理美、对称美、和谐美、统一美等更让人陶醉。
美是科学的本性之一,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因此,用科学美熏陶学生,使他们在对真、善、美的追求中,产生对大自然和对科学由衷热爱的强烈感情,并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使这种感情不断升华,进而成长为一个既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又有一定审美能力的和谐发展的健全人才,是贯穿物理教学始终的重要任务。下面以八年级物理《压强》为例,探索美育教育与物理课程的有机结合。
课题: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压强
一、蕴含的美
1.把理论变为现实的豪壮之美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本课题是第七章的第一个课题,章首图展示了这种上天入地的气势,昔日的豪言壮语今天已经变为现实。在实现登月“访吴刚”“会嫦娥”千年夙愿的同时,也一直在追寻着下海“闯龙宫”“见龙王”的梦想。我国自主研制成功的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成功下潜7000m,我国发射的载人飞船已经多次成功发射,并且完成空中授课,植物动物的太空旅行。这些成果中包含了很多基础的物理知识和规律,其中就有压强的相关知识和规律。
2.规范作图体现和谐美
本课题的第一个概念是压力,对压力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本节课利用力的示意图展示压力的三要素。在做压力的示意图时,把压力的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压力的方向与支持面互相垂直。教材中对于压力做了三种情况的示范,作图清晰规范,力的作用线使用了鲜艳的红色与图中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做了区分。
3.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体现实验美
本课题主要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根据生活体验对压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猜想与假设,利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分析总结实验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整个探究实验过程让学生体验了探究实验之美,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能力。
4.利用字母符号表达压强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体现公式美
压强的符号是p,压力的符号是F,受力面积的符号是S,压强的计算公式P=F/S,简单、明了、清晰的呈现了压强、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压强的大小是由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共同决定的,与压力成正比,与受力面积成反比。
二、师生美育素养
1.教师的美育素养
本节课利用单元整体导入,在这一环节需要教师对古代神话中的“吴刚”“嫦娥”“龙王”典故有所了解,同时对我国当今在航天航空和潜水事业的状况有所了解,同时也需要教师有着深深的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才能通过语言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和爱国激情。需要教师有一定的语言美。
2.学生的美育素养
对于压力的作图的展示,需要学生具有基础的作图知识,力的三要素,相关的数学知识,一定的构图感觉。对于本节课的重点实验探究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素养和与同伴的合作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感受体验思维探索的魅力。总之,本节课需要学生具有语言美,构图美,实验美、公式美。
三、渗透美育的课程设计
1.在白板課件中插入关于航天飞行与潜水的视频材料,学生通过欣赏材料,分享感受,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民族自豪感,同时体悟到这些科技成果的实现都是研究物理现象,探究物理规律,并把相关的压力压强知识应用到国防科技与实际生活中的有利体现,彰显了物理现象、物理规律与实际相联系的和谐之美。
2.出示两个彩色气球,教师把一个气球拿在手中轻轻的挤压,学生观察气球的形状变化;把另一个做出用针扎的动作,学生体验感受。教师第二个动作时,有些女生就捂耳朵,表现出惊恐状。两个气球,两个动作体现了对比之美。
3.在认识理解压力概念时,教师利用三角板和彩色粉笔,在黑板上规范画出一种情况下支持面受到物体的压力,用红色粉笔标注作用点,用黄色粉笔画出力的作用线,用蓝色粉笔画出垂直符号。学生在练习本上用刻度尺和铅笔规范画出另外两种情况。小组成员间互相欣赏完善规范。这一过程体现了符号美、规范美、线条美及色彩美。
4.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教师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探究,利用控制变量法的思路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小组之间分工有序相互协调,记录现象实事求是,分析归纳验证猜想,小组之间互相帮助。这一过程不仅仅是对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进行了科学探究,更大程度促使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科学态度,相互合作的能力得以锻炼和提升,充分展示了物理中的科学之美。
我的反思: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原来觉得,所谓的美育,主要是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的任务,在语文教学中也有充足的美育的素材渗透。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主要任务是探究物理现象及其规律,把这些规律应用到生活中,无需关注美育的教育与渗透。同时,物理课程与美育结合的探索与实施中,逐渐感受到了学生在课堂上鲜活的生命的美丽,感受物理课的魅力,同时对自我的价值也有了重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