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提升高校环境监测类实验室的水平,结合项目实践,将第三方环境检测实验室(CMA)的质量管理模式及职员培养模式引入到高校环境监测类实验室,极其利于高校环境监测类实验室的提质增效,对其他类型实验室的提质增效也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机 构】
: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苏州华能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提升高校环境监测类实验室的水平,结合项目实践,将第三方环境检测实验室(CMA)的质量管理模式及职员培养模式引入到高校环境监测类实验室,极其利于高校环境监测类实验室的提质增效,对其他类型实验室的提质增效也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青年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存在教学能力欠缺的问题,以《聚合物改性》这门课程为例,青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能存在教学方式不对,授课吃力,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针对这些问题,青年教师应在岗前培训过程中不流于形式、自身不断加强课程理论实践的修炼和提升、将科研融入教学、利用隐性的课程思政教育与知识体系相结合等帮助上好《聚合物改性》这门课程。
土壤淋洗技术是当前重金属污染土壤常用的修复技术之一,是一种能够彻底从土壤中去除重金属的修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去除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本文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a2EDTA)为淋洗剂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淋洗修复,通过设置对照实验确定较优的淋洗药剂浓度(1 mmol/L)、固液比(1∶4),并以该参数指导上海市某场地重金属污染(Cd、Pb、As)土壤治理项目的工程施工,在上述淋洗条件下,该项目修复后污染土壤中重金属浓度达标。该研究通过优化淋洗反应条件达到重金属去除率高、淋洗成本低的目的,并依此进行实际工程
针对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高校教育面对的新挑战,分析线下和线上教育各自优劣,指出教师和学生都必须面对的适应转型。以中药学专业的《方剂学》课程为例,分析课程特点,提出教师可以通过把握线下线上的适当混合,有机互补,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打造小而精的专业课堂,摸索实践出一条最适合的混合式教学学习模式,供实践教学活动参考。
核心素养是新时代条件下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化学作为自然科学中的关键基础课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引导学生在学习化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同时形成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和大胆创新的精神。本文就此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为高中阶段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提供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参考。
对2017~2020年春节及元宵期间,高明区内布设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数据及气象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利的气象条件可以有效改善空气质量,但并不是高明区空气质量每年改善的主要因素,企业停工停产、汽车尾汽减少才是主要因素。无论气象条件如何,集中燃放烟花爆竹都能对高明区环境空气质量造成短暂严重影响,导致空气中PM10、PM2.5等污染物浓度显著上升。
课程思政既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的具体举措,也是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政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从课程思政的时代背景及内涵、课程思政与药理学课程融合的必要性及课程思政与药理学课程融合的策略三方面进行介绍。本文作者研究发现,药理学课程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点包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本文概括性的列举了与专业知识点相关的思政元素及如何润物细无声的将其与药理学专业知识相融合。
采用佛山大气环境超级观测站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以及相关气象观测资料,结合WRF-FLEXPART模型,分析2019年9月佛山市1次O3污染过程的污染特征和输送路径。结果表明:佛山市9月26日~10月5日的O3污染过程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和台风“米娜”影响,发生中度污染4天、轻度污染6天,26~29日O3及其前体物(NOx和VOCs)浓度均较高。每天12:00~18:00 O3浓度较高,在O
本文基于OBE教育理念,根据专业特点以及课程特点,在本校本科合格评估认证的背景下,开展了以目标导向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结构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本实践对各章节教学目标进行了具体的设计,与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以及科技前沿结合,并引入化学计算软件辅助学生研究学习,改革评价方式,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度、课堂效率与学习质量。
本文在结合国家现行有效的法规、导则及相关技术标准的基础上,总结出环评工作中污染源强核算应遵循的基本思路、通用技术方法、技术路线,并通过部分实际案例梳理出典型行业类型环评中的源强依据、核算方法。为环评工作及技术评估者在实际工作中提供合理化建议。
高校药学实验室规模大幅增加,药学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关系着医药类高校持续长远发展。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药学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从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药学院安全文化建设的路径,为进一步提高药学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水平,创造安全有序的药学实验室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