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具备正确的评价取向,突出对学生积极有效的教学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那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如何形成符合新课程要求、受学生欢迎的思想品德课评价体系,让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土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大家一起探讨如下:
一、有效评价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进行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因此,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
1.激励式评价。人都有渴望被别人赏识的愿望,在课堂上,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注重每个学生的感受,以激励为主,敏锐地捕捉他们身上不同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心诚意切,那么课堂评价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使评价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当然教师激励的语言要注意恰到好处,千万不要言过其实,给人虚假的感觉,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单调枯燥。
2.亲近式评价。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情感是左右课堂气氛的关键,教师对学生信任、亲切的情感流露,不仅能缩短师生双方在空间和心理上的距离,而且会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爱戴,其中采用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亲近式的评价就显得至关重要。如:在自学课本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不专心时,我会轻轻拍一下他;在学生回答问题不够正确和完整时,我会轻轻地摇摇头……
二、有效评价应体现方式的多样性
1.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实施课堂评价时,最主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反思,通过形式多样的自评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进程中的态度、课堂表现、作业情况进行评价。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自觉关注学习过程的习惯。例如:每一单元学习结束后,我都让学生对自己的单元作业和课前学案预习作业进行一次筛选,评出做的最好的一次作业,要求其写出简要评语(优点或缺点),然后再把它们贴在教室后面的表扬栏里,让其他学生观摩和学习。经过一段时间后,笔者发现学生作业的质量明显得到改善。
2.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相互评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参与互评,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竞争氛围,从而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间的交往和了解,同时也有可能发现教师看不到的闪光点。实践证明:通过学生互评,不仅可以改变课堂上的沉闷气氛,激活整个课堂教学,还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评价能力、判断能力等各种能力,大大提高其学习的效率。
3.引导教师进行考试评价改革。笔者粗浅地认为,七年级、八年级的思想品德课考试方式应灵活多样,可以采取辩论、活动课、研究型学习等方式,避免用单一的知识性考试来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及思想品德状况作出评价。例如:在八年级教学法律知识时,我与校团委联合,组织八年级学生开展青少年法制知识辩论赛,每个班级选派4名学生参加比赛,每一场比赛都让参与辩论的班级学生进行观摩,竞赛结果设班级团体奖、最佳选手奖和精神风尚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三、有效评价指标应体现学生的发展性
1.评价指标设计能体现学生发展的梯度。传统的教学评价中特别是考试评价强化选择和分级功能,造成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无法认识自己的潜能,从而丧失了自我发展的动力。因此,有效评价应该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差异,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发展水平,评价指标能体现学生整体发展的梯度。
2.评价指标结果能激起学生发展的愿望。概括地讲,评价结果的指标呈现有定性与定量两类方式。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为了能够使评价公平、公正、合理,评价结果的呈现要把定性与定量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评价时应采用鼓励性的语言,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只要自己在某一方面付出努力就能获得公正、客观的评价。
综上所述,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有效评价,可以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也可以使教师获取有效的教学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一、有效评价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进行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因此,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
1.激励式评价。人都有渴望被别人赏识的愿望,在课堂上,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注重每个学生的感受,以激励为主,敏锐地捕捉他们身上不同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心诚意切,那么课堂评价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使评价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当然教师激励的语言要注意恰到好处,千万不要言过其实,给人虚假的感觉,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单调枯燥。
2.亲近式评价。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情感是左右课堂气氛的关键,教师对学生信任、亲切的情感流露,不仅能缩短师生双方在空间和心理上的距离,而且会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爱戴,其中采用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亲近式的评价就显得至关重要。如:在自学课本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不专心时,我会轻轻拍一下他;在学生回答问题不够正确和完整时,我会轻轻地摇摇头……
二、有效评价应体现方式的多样性
1.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实施课堂评价时,最主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反思,通过形式多样的自评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进程中的态度、课堂表现、作业情况进行评价。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自觉关注学习过程的习惯。例如:每一单元学习结束后,我都让学生对自己的单元作业和课前学案预习作业进行一次筛选,评出做的最好的一次作业,要求其写出简要评语(优点或缺点),然后再把它们贴在教室后面的表扬栏里,让其他学生观摩和学习。经过一段时间后,笔者发现学生作业的质量明显得到改善。
2.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相互评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参与互评,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竞争氛围,从而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间的交往和了解,同时也有可能发现教师看不到的闪光点。实践证明:通过学生互评,不仅可以改变课堂上的沉闷气氛,激活整个课堂教学,还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评价能力、判断能力等各种能力,大大提高其学习的效率。
3.引导教师进行考试评价改革。笔者粗浅地认为,七年级、八年级的思想品德课考试方式应灵活多样,可以采取辩论、活动课、研究型学习等方式,避免用单一的知识性考试来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及思想品德状况作出评价。例如:在八年级教学法律知识时,我与校团委联合,组织八年级学生开展青少年法制知识辩论赛,每个班级选派4名学生参加比赛,每一场比赛都让参与辩论的班级学生进行观摩,竞赛结果设班级团体奖、最佳选手奖和精神风尚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三、有效评价指标应体现学生的发展性
1.评价指标设计能体现学生发展的梯度。传统的教学评价中特别是考试评价强化选择和分级功能,造成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无法认识自己的潜能,从而丧失了自我发展的动力。因此,有效评价应该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差异,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发展水平,评价指标能体现学生整体发展的梯度。
2.评价指标结果能激起学生发展的愿望。概括地讲,评价结果的指标呈现有定性与定量两类方式。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为了能够使评价公平、公正、合理,评价结果的呈现要把定性与定量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评价时应采用鼓励性的语言,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只要自己在某一方面付出努力就能获得公正、客观的评价。
综上所述,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有效评价,可以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也可以使教师获取有效的教学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