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食盐”

来源 :科技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nmei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盐
  
  食盐,又称餐桌盐,是对人类生存最重要的物质之一,也是烹饪中最常用的调味料。盐的主要化学成份氯化钠(化学式NaCl)在食盐中含量为99%,部份地区所出品的食盐加入氯化钾以降低氯化钠的含量以降低高血压发生率。同时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食盐都通过添加碘来预防碘缺乏病,添加了碘的食盐叫做碘盐。
  盐,于中国的源起。“盐”字本意是“在器皿中煮卤”。《说文》中记述:天生者称卤,煮成者叫盐。传说黄帝时有个叫夙沙的诸侯,以海水煮乳,煎成盐,颜色有青、黄、白、黑、紫五样。现在推断中国人大约在神农氏(炎帝)与黄帝之间的时期开始煮盐。中国古时的盐是用海水煮出来。1950年代福建有文物出土,其中有煎盐器具,证明了仰韶时期(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古人已学会煎煮海盐。根据以上资料和实物佐证,在中国,盐起源发生的时间远在五千年前的炎黄时代,发明人夙沙氏是海水制盐用火煎煮之鼻祖,后世尊崇其为“盐宗”。在宋朝以前,在河东解州安邑县东南十里,就修建了专为祭祀“盐宗”的庙宇。清同治年间,盐运使乔松年在泰州修建“盐宗庙”,庙中供奉在主位的即是煮海为盐的夙沙氏,商周之际运输卤盐的胶鬲、春秋时在齐国实行“盐政官营”的管仲,置于陪祭的地位。
  中国也是盐井的发明地。《蜀王本纪》:“宣帝地节(公元前69年至公元前66年)中始穿盐井数十所。”汉代起,也始利用盐池取盐。王(yì)《洛都赋》:“东有盐池,玉洁冰鲜,不劳煮,成之自然。”刘桢《鲁都赋》:“又有盐池漭沆,煎炙阳春,焦暴喷沫,疏盐自殷,挹之不损,取之不勤。”
  初期盐的制作,直接安炉灶架铁锅燃火煮。这种原始的煮盐费工时,耗燃料,产量少,盐价贵。于是,从盐一诞生起,王室就立有盐法。在周朝时,掌盐政之官叫“盐人”。《周礼•天官•盐人》记述盐人掌管盐政,管理各种用盐的事务。祭祀要用苦盐、散盐,待客要用形盐,大王的膳馐要用饴盐。汉武帝始设立盐法,实行官盐专卖,禁止私产私营。《史记•平准书》中记载,当时谁敢私自制盐,就施以把左脚趾割掉的刑罚。晋代时,私煮盐者百姓判四年刑,官吏判两年。立盐法后,市民食盐是有规定的。《管子》:“凡食盐之数,一月丈夫五升少半,妇人三升少半,婴儿二升少半。”
  古时盐的种类繁多,从颜色上分就有:绛雪、桃花、青、紫、白等等。从出处分为:海盐取海卤煎炼而成,井盐取井卤煎炼而成,硷盐是刮取硷土煎炼而成,池盐出自池卤风干,崖盐生于土崖之间。海盐、井盐、硷盐三者出于人,池盐、崖盐二者出于天。《明史》记有:“解州之盐风水所结,宁夏之盐刮地得之,淮、浙之盐熬波,川、滇之盐汲井,闽、粤之盐积卤,淮南之盐煎,淮北之盐晒,山东之盐有煎有晒,此其大较也。”南朝陶弘景《名医别录》记有:东海盐、北海盐、南海盐、河东盐池、梁益盐井、西羌山盐、胡中树盐,色类不同,以河东者为胜。
  秦汉时河东郡地在今山西运城、临汾一带。因黄河流经山西省西南境,则山西在黄河以东,故这块地方古称河东。古人从河东盐池中引水至旁边的耕地,每当仲夏时节,遇到刮大南风时,一天一夜耕地中就长满了盐花,当地人把这叫“种盐”,盐的品质非常好。《吕氏春秋•本味篇》:“和之美者,阳朴之姜,招摇之桂,越骆之菌,(zhān)鲔(wěi)之醢(hǎi),大夏之盐,宰揭之露,其色如玉,长泽之卵。”就是说最好的调料是四川阳朴的姜、湖南桂阳招摇山的桂、广西越骆国的竹笋、用鲟鳇鱼肉制成的酱、山西的河东盐、宰揭山颜色如玉的甘露、西方大泽里的鱼子酱。
  春秋战国时,有盐国就富。《汉书》:“吴煮东海之水为盐,以致富,国用饶足。”齐国管仲也设盐官专煮盐,以渔盐之利而兴国。中国第一个盐商是春秋时鲁人猗顿,旧有“陶朱、猗顿之富”之说,陶朱是指范蠡。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因为认为越王为人不可共安乐,因此弃官到山东定陶县称“陶朱公”,经商致富。“十九年中三致千金,子孙经营繁息,遂至巨万。”猗顿则到春秋时的郇国。郇国汉属河东郡,今属山西。猗顿在郇国经营河东盐十年,亦成为豪富。
  
  粗盐
  
  古代盐商一般都具垄断特权,所以盐商十有八九都发了大财。明清两代,江南扬州一带的盐商之奢靡达到顶峰。据《清稗类钞》记:“有欲以万金一时费去者,使门下客以金尽买金箔,载至镇江金山寺塔上,向风扬之,顷刻而散,沿缘草树间,不可复收。又有以三千金尺买苏州不倒翁,倾于水中,水道为之寒者。”有喜欢漂亮貌美的,从看门人一直到女厨工,都选用二八佳丽清秀之辈。有反过来喜欢貌丑的,奴仆为录用,不惜毁其容,用酱敷之,在太阳下曝晒。
  烹饪调味,离不了盐。但古人认为,“喜咸人必肤黑血病,多食则肺凝而变色”。《调鼎集》说:“凡盐入菜,须化水澄去浑脚,既无盐块,亦无渣滓。”做菜时候,要注意一切作料先下,最后下盐方好。“若下盐太早,物不能烂。”
  中国古人调味,先要用盐和梅,故《尚书》称:“若作和羹,尔惟盐梅。”五味之中,咸为首,所以盐在调味品中也列为第一。今中国人食用之盐,沿海多用海盐,西北多用池盐,西南多用井盐。海盐中,淮盐为上;池盐中,乃河东盐居首;井盐中,自贡盐最好。
  制度变迁
  封建社会的盐专卖制度,使其成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财政收 入工具,为其封建统治掠取民众财富,赚取巨额利润。在盐专卖的实施过程中,统治阶级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一方面极大地增加了制度执行成本。降低了制度运行效率,减少了盐专卖净利润收入;另一方面,因为官吏的腐败,各级官吏贿赂已成风气,严重损害了统治集团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使其执政能力受损,从而危机统治阶级自身安全。
  盐专卖制度在中国存在历史十分久长,从春秋战国齐国开始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几乎伴随封建社会整个发展过程。专卖古称“禁榷”,禁的意思是禁止,榷的意思是独木桥,禁榷合起来就是自己独占,不允许他人涉及经营。具体到盐专卖制度,它是封建统治阶级人为制订并设立,由其独占食盐生产和销售渠道,从中赚取巨额利润,增加财政收入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封建社会中那些具有理财意识的士大夫们对此有一个形象的描述,“利出一孔”,它的形象之处就在于只看到利益,却不去看这利益是如何产生的。统治阶级巧妙地借用了盐所具有的商品外观形式,掩盖其掠取民众财富的实质,因此理清楚盐专卖制度的经济特征和运行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盐专卖问题,国内现有文献侧重于从经济史的角度整理各个朝代盐专卖制度具体的实施方案和状态,较少从经济特征和制度变迁的角度进行考察,而在國外可能是由于历史上缺少与中国盐专卖类同的经济现象,相关文献很是少见。在封建社会经济的传统分析框架中,劳动人民对统治阶级承担赋税和劳役,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借此剥削广大劳动人民,尽管盐专卖制度在形式上与赋税制度有很大不同,阶级矛盾分析方法仍然为这一问题指引了方向。从另一个视角看,根据现代西方国家理论,国家是一种在某个给定地区内对合法使用强制性手段具有垄断权的制度安排。国家的基本功能是提供法律和秩序,并以此换取税收。在这一分析模式下,封建国家作为全社会法律和秩序的提供者,征收赋税完全是一件合理的事情,封建统治者是以社会管理者或者说是社会服务提供者的面目出现,公众是以消费者的面目出现,消费社会管理者提供的社会服务,并根据服务的质量(办公效率)和价格(赋税水平)来决定是否消费该服务。但在盐专卖制度分析中,这一分析框架变得无能为力了,因为它既解释不了盐专卖制度发生的起因,也解释不了盐专卖制度发展变化的结果。
  在盐专卖制度下,各相关经济要素发生了很大变化,重新审视和分析其经济特征对于全面正确的把握这一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必需品之一,社会需求量大,消费弹性极小。在封建社会大部分生产和生活资料自給自足的情况下,盐却不可能自给自足,必须从外界获得。在中国古代社会,盐铁茶酒是少数几项大宗交易商品,但这些商品在不同时期都曾实行专卖,盐是其中实行专卖时间最长,范围最广,造成经济影响最大的品种。在专卖制度下,商品属性较之于其在自由生产流通条件下的情形发生很大的变化。商品之所以成为商品有其内在规定性条件,根据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自由买卖和等价交换是商品的内在属性,也是某一物品成为商品的必要条件。在盐专卖制度下,盐的生产、销售和定价都由官府组织执行,导致其商品属性退化。
  物理性质
  NaCl, 食盐的主要成分,离子型化合物。纯净的氯化钠晶体是无色透明的立方晶体,由于杂质的存在使一般情况下的氯化钠为白色立方晶体或细小的晶体粉末,比重为2.165(25/4℃),熔点801 ℃,沸点1442℃,相对密度为2.165克/立方厘米,味咸,含杂质时易潮解;溶于水或甘油,难溶于乙醇,不溶于盐酸,水溶液中性。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略有增大。当温度低于0.15 ℃时可获得二水合物NaCl•2H2O。氯化钠大量存在于海水和天然盐湖中,可用来制取氯气、氢气、盐酸、氢氧化钠、氯酸盐、次氯酸盐、漂白粉及金属钠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食品调味和腌鱼肉蔬菜,以及供盐析肥皂和鞣制皮革等;经高度精制的氯化钠可用来制生理食盐水,用于临床治疗和生理实验,如失钠、失水、失血等情况。可通过浓缩结晶海水或天然的盐湖或盐井水来制取氯化钠。
  晶体结构:晶胞为面心立方结构,每个晶胞含有4个钠离子和4个氯离子。
  食盐的作用很广:杀菌消毒,护齿,美容,清洁皮肤,去污,医疗,重要的化工原料……
  化学性质
  1.可以与硝酸银反应得到氯化银沉淀;
  2.固体食盐可以与浓硫酸共热得到氯化氢气体;
  3.电解氯化钠溶液可得到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
  4.电解熔融氯化钠可得到单质钠和氯气。
  相关制法
  工业上用海水晒盐或用井水、盐湖水煮盐,使食盐晶体析出。这样制得的食盐含有较多的杂质,叫做粗盐。粗盐经溶解、沉淀、过滤、蒸发,可制得精盐。还有较多人为了补充更多的盐分,将碘元素加了进去。
  
  生理作用
  食盐是人们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成人体内所含钠离子的总量约为60 g,其中 80%存在于细胞外液,即在血浆和细胞间液中。氯离子也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钠离子和氯离子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下列几点。
  1.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Na和Cl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离子;K和HPO4是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的主要离子。在细胞外液的阳离子总量中,Na占90%以上,在阴离子总量中,Cl占70%左右。所以,食盐在维持渗透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人体内水的动向。
  2.参与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
  由Na和HCO3形成的碳酸氢钠,在血液中有缓冲作用。Cl与HCO3在血浆和血红细胞之间也有一种平衡,当HCO3从血红细胞渗透出来的时候,血红细胞中阴离子减少,Cl就进入血红细胞中,以维持电性的平衡。反之,也是这样。 3.氯离子在体内参与胃酸的生成 胃液呈强酸性,pH约为0.9~1.5,它的主要成分有胃蛋白酶、盐酸和粘液。胃体腺中的壁细胞能够分泌盐酸。壁细胞把HCO3输入血液,而分泌出H输入胃液。这时Cl从血液中经壁细胞进入胃液,以保持电性平衡。这样强的盐酸在胃里为什么能够不侵蚀胃壁呢?因为胃体腺里有一种粘液细胞,分泌出来的粘液在胃粘膜表面形成一层约l mm~1.5 mm厚的粘液层,这粘液层常被称为胃粘膜的屏障,在酸的侵袭下,胃粘膜不致被消化酶所消化而形成溃疡。但饮酒会削弱胃粘膜的屏障作用,往往增大引起胃溃疡的可能性。 此外,食盐在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兴奋性上也有作用。 当细胞外液大量损失(如流血过多、出汗过多)或食物里缺乏食盐时,体内钠离子的含量减少,钾离子从细胞进入血液,会发生血液变浓、尿少、皮肤变黄等病症。 人体对食盐的需要量一般为每人每天3 g~5 g。由于生活习惯和口味不同,实际食盐的摄入量因人因地有较大差别,我国一般人每天约进食食盐10 g~15 g。
  食用碘盐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少买及时吃。少量购买,吃完再买,目的是防止碘的挥发。因碘酸钾在热、光、风、湿条件下都会分解挥发。
  2.忌高温。在炒菜做汤时忌高温时放碘盐。炒菜爆锅时放碘盐,碘的食用率仅为10%,中间放碘盐食用率为60%;出锅时放碘盐食用率为90%;凉拌菜时放碘盐食用率就可以达到100%。
  3.忌在容器内敞口长期存放。碘盐如长时间与阳光、空气接触,碘容易挥发。最好是放在有色的玻璃瓶内,用完后将盖盖严,密封保存。
  4.忌加醋。碘跟酸性物质结合后会被破坏。据测试,炒菜时如果同时加醋,碘的食用率即下降40%~60%。另外,碘盐遇酸性菜(比如酸菜),食用率也会下降。
  5.每个健康人每餐放盐不超过半个啤酒瓶盖(近2克),炒菜放盐总量不超过1个啤酒瓶盖(近4克);高血压、肾脏病、糖尿病患者还要减半!
  6.不吃过多高盐食物,如酱油、榨菜、咸菜、黄酱等。
  关于部分沿海地区不用使用加碘盐的讨论
  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曾指出,人的摄碘安全范围相对很大,从医学角度看,一个碘营养正常的人,每天摄入1000微克以下的碘都是安全的。从我国现状来看,在碘营养正常的地区,人群每天摄碘量一般在200微克~300微克,他们的尿碘水平多在200微克/升左右。按我国目前碘盐的碘含量计,日食10克食盐,从盐中大约摄入碘量为200微克,食碘盐者的尿碘率达到300微克/升~500微克/升左右,属于安全范围。我国高碘地区群众的日摄碘量为850微克~1000微克以上,尿碘水平多在800微克/升以上。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实验表明,长期持续摄入高碘可造成高碘性甲状腺肿。我国有1600万余人生活在8个省内的91个县的高碘地区,这些地区不应供应碘盐。
  
  中药用途
  【药名】食盐
  【别名】盐、咸鹾
  【汉语拼音】shi yan
  【英文名】Salt
  【归经】胃;肾;肺;肝;大肠;小肠经
  【中药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氯化钠(NaCl);因来源、制法等
  的不同,夹杂物质的质与量,都有所差异。普通常见的杂质,
  有氯化镁(MgCl2)、硫酸镁(MgSO4)、硫酸钠(Na2SO4)、硫
   酸钙(CaSO4)及不溶物质等。
  【功效】涌吐;清火;凉血;解毒;软坚;杀虫;止痒
  【考证】出自《名医别录》
  【科属分类】钠化合物类
  【拉丁文名】Natrii Chloridum
  【主治】食停上脘;心腹胀病;脑中痰癖;二便不通;齿龈出
   血;喉痛;牙痛;目翳;疮疡;毒虫螫伤
  【资源分布】主为海盐及池盐、井盐。海盐产于辽宁、河北、山东、
    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台湾;池盐产于山西、陕西、
    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一带;井盐产于云南、四川。销
    全国各地。
  【功效分类】清热药;凉血药
  【性味】咸;寒;无毒
  【药材基源】为海水或盐井、盐池、盐泉中的盐水经煎、晒而
    成的结晶体。
  【用法用量】内服:沸汤溶化,0.9~3g;作催吐用9~18g,
    宜炒黄。外用:炒热熨敷或水化点眼、漱口、洗疮。
  【出处】《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体内氯离子偏多,氯离子就是酸根离子。过多的氯离子使体内血管紧张素Ⅰ向血管紧张素Ⅱ转化,造成血管收缩,从而引起高血压;之二是由于血脂偏高,使血管硬化,造成血管腔变窄,从而引起高血压。而氯离子和血脂都是体内的酸性物质。因此,高血压和酸性体质有着密切关系。
  改善酸性体质是远离高血压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途径。一定要在饮食中注意,平时可以多吃些高纤维的碱性健康食品,坚持要少盐多醋,可以食用高浓缩的黑醋胶囊,醋酸可以抑制血液中钙的凝固现象, 氨基酸、醋酸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并抑制脂肪的合成,使脂肪不易堆积,血液清澈不粘稠。从而降低血液粘稠度。近年来针对20世纪40年代关于食盐摄入过量是高血压发病率高的一种说法,出现了质疑。有研究指出,易引起高血压的因素是饮食中的钙和钾过低,而不是钠摄入量过多。并认为,为预防高血压而采取的低盐饮食,可能会影响其他营养元素的摄入,因此低盐饮食不是无区别地对所有人都适合。
  我国食盐产量
  1、全国每年的食盐总消费量基本稳定在700万吨(这个量跟人口成一定比例,只要人口不发生大的改变,就不会有大的波动),而全国一年的盐产量超过4000万吨,绝大部分用作化工原料,一旦有需要,这些产能很容易生产出足够的食盐。
  2、目前全国的食盐里面,海盐占的比例在逐年下降,大家平時吃的大部分都是井矿盐,主要原因:一是海盐中含杂质较多,要提纯成本较高,不经济;二是海盐场占地太大,现在海边的滩涂都很值钱,都在逐步转向海鲜养殖和土地开发,制盐利润率太低了。事实上,在经济发达的南方地区,海盐场早就式微了,这纯粹是经济规律使然。
  3、井矿盐的储量非常非常非常丰富,随随便便一个盐矿的储量就几亿吨几十亿吨,全国人民吃个几百年不成问题,分布也很广,四川、湖北、湖南、陕西、江苏、河南、江西、青海这都是大产区,运输不成问题。
  4、中国的食盐流通目前还是国家专营,价格控制很严,不用担心有人炒作价格上涨的问题,即便暂时被抢购一空,以各地盐业公司的供应能力,也很快就会保证供应。专营体制虽然有种种弊端,但是在保证食盐供应这一点上,还是很有优势的。
  
  (百度百科)
其他文献
摘要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质量管理是工程施工管理的关键和核心,是增强我国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环节。本文首先从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控制目标谈起,然后结合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控制内容进行了阐述,将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22-0120-
中国科学院5月5日消息,由该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实验室组成的研究小组,在新疆冰川近期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中取得进展:近30年来,随着气温升高,冰川出现剧烈的消融退缩,冰川融水径流量普遍增加,并对气温的依赖性增强。   这项发表于《第四纪研究》杂志的最新研究成果称,在所研究的1800条冰川中,过去26-44年间,总面积缩小11.7%,平均每条冰川缩小0.243平方公里。由于新疆
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例,从农村住宅建设研究历史及现状出发,分析了农村生态住宅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提出了农村生态住宅建设的发展对策。
结合作者多年的施工经验,围绕城市建筑水暖施工技术管理问题展开探讨,通过其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各个环节,进而在有效提高施工效果、施工质量的同时,保证了建筑结构的使用功能及使
一台位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郊外的大型射电望远镜日前开始执行一个项目,对准86颗潜在的系外类地行星,仔细搜寻任何可能和外星人相关的蛛丝马迹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台位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郊外的大型射电望远镜日前开始执行一个项目,对准86颗潜在的系外类地行星,仔细搜寻任何可能和外星人相关的蛛丝马迹。  从本周开始,这台巨型天线将逐一对准86颗系外行星进行监听。这些行星都是从正在轨道上运行的美国宇航局开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