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院1999~2006年经治迟发性脾破裂15例,就其临床诊断方法,提出意见。
资料与方法
男性11例,女性4例,21~50岁10例。受伤原因:跌伤9例,击伤6例。15例均为腹部闭合性损伤。伤后出现脾破裂症状,48小时~2周内11例,15~30天3例,40天1例。出血性休克13例,左上腹痛15例,局部压痛、肌卫、反跳痛12例。合并胸部挫伤,左肋骨折6例,腹穿抽出不凝血者6例,腹部X线检查10例为脾影加大、模糊,左膈移动度下降。15例均行脾切除,3例经腹腔镜后中转开腹.14例痊愈。1例因连续2次手术、中毒性休克、膈下脓肿死亡。平均住院19.5天。
讨 论
迟发性脾破裂又称脾包膜下破裂、延迟性脾破裂、继发性脾破裂等。迟发性脾破裂的定义目前广泛使用的有两种:①腹部外伤后48小时内无症状,而在2天或更长时期内才出现内出血症状的脾破裂[1]。②腹部外伤后经过一段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隐匿期,而于48小时以后才出现脾破裂症状[2]。笔者认为第1种定义确切。第2种定义中,伤后隐匿期症状表现轻微,临床上难以掌握,常与一般脾破裂混淆,实际上是一般脾破裂延误诊断的结果。
提高迟发性脾破裂治愈率的关键是早期确诊,我们有如下体会:
迟发性脾破裂从外伤到出血,由2天到数周或几个月,多数出血发生在1周内,2周以内者占75%。本组1周内占1/3,2周内占2/3,最长者40天。
脾脏本身有病变的青壮年患者,在腹部外伤中脾破裂的可能性更大。本组8例病检证实脾脏有纤维化或脾脏畸形。
诊断本病的关键在于提高警惕性,对可疑病例,必须仔细询问病史,认真全面体检,严密地动态观察,进行必要的检查,综合分析,使本病在潜匿期得到早诊早治。
观察中最常见的症状是伤后持续性上腹痛,体征为局部压痛、肌卫、反跳痛占80%,伴休克占87%。Kchr征虽为少见,一旦出现就有早期诊断意义。若无典型Kchr征,也不能麻痹大意。本组3例,Kchr征虽为阴性,但通过其他检查得到确诊。有4例Ballace征为阳性,为诊断提供了依据。
诊断性腹穿阳性率高达90%。第1次穿刺阴性决不能轻易排除脾破裂可能性。若腹穿抽出不凝血,可确定有内出血。腹部X线检查,阳性率达80%,本组60%腹部X线表现为脾影加大、模糊,左膈移动度降低,更支持本病诊断。腹腔灌洗法对明显腹内脏器损伤有较高的准确性,还能弥补腹穿的不足,特别是对伤后出血不多者能早期明确诊断。有文献报道209例中用灌洗法确诊206例,准确性达99%。
诊断性腹穿、X线检查和灌洗法,阳性率高,简单易行,值得推广,尤其是基层单位更为适用。
B超、同位素扫描以及CT等,在脾包膜下血肿阶段,能提示脾肿大。对病情发展缓慢的病例,条件允许时,采用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使潜匿期可疑脾破裂提早确诊。
关于迟发性脾破裂的发生率,国内一般资料统计为10%~20%。文献统计1302例脾破裂,只有6例在伤后2天或者更长时间施行手术。其中仅有1例入院时没有腹部体征,按此计算,发生率仅为0.3%。我院1999~2002年期间收治脾破裂70例,其中迟发性脾破裂13例,占18.6%。2003~2006年期间收治脾破裂55例,其中迟发性脾破裂2例,占3.6%。
腹腔镜的使用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对脾破裂病人中转开腹的机率很大,不可盲目使用而延误手术时间。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先进检查手段的应用和诊断水平的提高,使一般性脾破裂的延误诊断大大减少,本病发生率下降,真正的迟发性脾破裂已少见。
参考文献
1 李荫山. 延迟性脾破裂. 实用外科杂志 1986; 6( 8): 448
2 姜洪池,乔海泉.脾脏损伤外科治疗的现代观.腹部外科,1998,11(2):55
资料与方法
男性11例,女性4例,21~50岁10例。受伤原因:跌伤9例,击伤6例。15例均为腹部闭合性损伤。伤后出现脾破裂症状,48小时~2周内11例,15~30天3例,40天1例。出血性休克13例,左上腹痛15例,局部压痛、肌卫、反跳痛12例。合并胸部挫伤,左肋骨折6例,腹穿抽出不凝血者6例,腹部X线检查10例为脾影加大、模糊,左膈移动度下降。15例均行脾切除,3例经腹腔镜后中转开腹.14例痊愈。1例因连续2次手术、中毒性休克、膈下脓肿死亡。平均住院19.5天。
讨 论
迟发性脾破裂又称脾包膜下破裂、延迟性脾破裂、继发性脾破裂等。迟发性脾破裂的定义目前广泛使用的有两种:①腹部外伤后48小时内无症状,而在2天或更长时期内才出现内出血症状的脾破裂[1]。②腹部外伤后经过一段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隐匿期,而于48小时以后才出现脾破裂症状[2]。笔者认为第1种定义确切。第2种定义中,伤后隐匿期症状表现轻微,临床上难以掌握,常与一般脾破裂混淆,实际上是一般脾破裂延误诊断的结果。
提高迟发性脾破裂治愈率的关键是早期确诊,我们有如下体会:
迟发性脾破裂从外伤到出血,由2天到数周或几个月,多数出血发生在1周内,2周以内者占75%。本组1周内占1/3,2周内占2/3,最长者40天。
脾脏本身有病变的青壮年患者,在腹部外伤中脾破裂的可能性更大。本组8例病检证实脾脏有纤维化或脾脏畸形。
诊断本病的关键在于提高警惕性,对可疑病例,必须仔细询问病史,认真全面体检,严密地动态观察,进行必要的检查,综合分析,使本病在潜匿期得到早诊早治。
观察中最常见的症状是伤后持续性上腹痛,体征为局部压痛、肌卫、反跳痛占80%,伴休克占87%。Kchr征虽为少见,一旦出现就有早期诊断意义。若无典型Kchr征,也不能麻痹大意。本组3例,Kchr征虽为阴性,但通过其他检查得到确诊。有4例Ballace征为阳性,为诊断提供了依据。
诊断性腹穿阳性率高达90%。第1次穿刺阴性决不能轻易排除脾破裂可能性。若腹穿抽出不凝血,可确定有内出血。腹部X线检查,阳性率达80%,本组60%腹部X线表现为脾影加大、模糊,左膈移动度降低,更支持本病诊断。腹腔灌洗法对明显腹内脏器损伤有较高的准确性,还能弥补腹穿的不足,特别是对伤后出血不多者能早期明确诊断。有文献报道209例中用灌洗法确诊206例,准确性达99%。
诊断性腹穿、X线检查和灌洗法,阳性率高,简单易行,值得推广,尤其是基层单位更为适用。
B超、同位素扫描以及CT等,在脾包膜下血肿阶段,能提示脾肿大。对病情发展缓慢的病例,条件允许时,采用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使潜匿期可疑脾破裂提早确诊。
关于迟发性脾破裂的发生率,国内一般资料统计为10%~20%。文献统计1302例脾破裂,只有6例在伤后2天或者更长时间施行手术。其中仅有1例入院时没有腹部体征,按此计算,发生率仅为0.3%。我院1999~2002年期间收治脾破裂70例,其中迟发性脾破裂13例,占18.6%。2003~2006年期间收治脾破裂55例,其中迟发性脾破裂2例,占3.6%。
腹腔镜的使用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对脾破裂病人中转开腹的机率很大,不可盲目使用而延误手术时间。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先进检查手段的应用和诊断水平的提高,使一般性脾破裂的延误诊断大大减少,本病发生率下降,真正的迟发性脾破裂已少见。
参考文献
1 李荫山. 延迟性脾破裂. 实用外科杂志 1986; 6( 8): 448
2 姜洪池,乔海泉.脾脏损伤外科治疗的现代观.腹部外科,1998,1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