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它的积极影响是不可否认的,但同时其负面效应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些负面效应,是由民族主义思想内核的固有缺陷所决定的:民族认同思想的绝对集体主义倾向导致对个人权益的威胁;民族自决思想的民族分离主义倾向导致对国内秩序的破坏;民族自利思想的极端利己主义倾向导致对国际和平的危害。对于民族主义的这些负面效应,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重视与警惕。
[关键词]民族主义;民族认同;民族自决
[中图分类号]D5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5 — 0028 — 02
在当今的政治学研究中,民族主义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在后冷战时代,民族主义并未随着全球化和国际相互依存的发展而走向消亡,反而表现出强劲而广泛的发展,并对世界政治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正如常被提到的说法: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它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正面作用和积极影响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上,民族主义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广泛建立,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殖民体系的瓦解;现实中,民族主义在政治上有利于民族独立与民族统一的维护,在经济上有利于民族经济的发展,在文化上有利于民族文化与传统的保护和传承。但同时,它的负面效应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些负面效应,是由民族主义思想的内在缺陷所决定的,它对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的消极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本文试对民族主义的缺陷与危害进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对民族主义的理论层面上的超越。
一、民族主义的思想内核
民族主义是一种内涵和外延都相当复杂的概念,并没有一种得到普遍认同的统一定义。综观各种关于民族主义的论述,大体上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概括民族主义的概念:首先,民族主义是一种心理情感,包括对本民族共同体的归属感、对本民族优越性的认同感以及对本民族政权的忠诚感等;其次,民族主义是一种政治理念,它强调民族利益的至上性,并宣称“民族特征”是人类划分的主导性因素,因此在本质上要求每个民族组成一个主权国家;〔1〕最后,民族主义是一种社会运动,它的低层次纲领是维护和追求本民族的利益,高层次纲领是建立独立而统一的民族国家。作为心理情感和政治理念的民族主义,事实上就是一种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并没有统一的系统的理论体系,因而具有多种类型。但无论何种民族主义,都有着共同的思想内核,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民族认同思想
民族是在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心理等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正是这种物质与精神上的同质性,直接导致了民族主义的产生。而民族主义首要和最基本的思想,也正是对“民族”这一同质性共同体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基于共有历史和共同未来而产生的集体归宿感和共同使命感。民族认同思想主张热爱本民族,保存本民族的特征,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使本民族能够同其他民族区别开来。民族认同思想的功能在于可以动员整个民族共同体,号召每个成员维护民族团结,忠于民族事业,为本民族利益而献身。
(二)民族自决思想
在民族认同的基础上,由于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和特殊利益,因此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民族自决的要求。所谓民族自决,指的是每个民族自由地决定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前途。民族自决是民族主義的最高要求和最集中体现,其本质要求是建立自己独立的民族国家——这是民族主义首要的政治目标。民族主义包含着这样的基本原则:每个民族都应构成一个国家,而这个国家应该包括整个民族,甚至只应包括这个民族。这种信念构成了最一般化的民族主义信念〔2〕(p.477)。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就可看作民族自决思想的具体表现。也正是民族自决思想,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殖民体系的瓦解。
(三)民族自利思想
民族主义包含着一种特定的政治伦理观,这种观念认为对于民族这样的集团人格者而言,利益和道德是合二为一的,道义是可以以利益来界定的。因此民族主义认为一个民族追求自身的利益,本身就是一种道德、一种正义。以这种观念为思想基底,谋求本民族利益最大化的民族自利思想成为民族主义的一大思想内核。民族主义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本民族的利益为核心宗旨,维护和追求本民族的整体利益,认为相对于其他民族而言本民族利益具有自上性。
二、民族主义的负面效应
民族主义在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统一、建立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中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殖民体系业已瓦解,民族国家成为普遍性政治单位后,民族主义日渐出现极端化倾向,并表现出弊大于利的偏向。民族主义的负面效应,是由其思想内核的固有缺陷所决定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民族自利思想的极端利己主义倾向导致的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危害;二是民族自决思想的民族分离主义倾向导致的对国内安定与秩序的破坏;三是民族认同思想的绝对集体主义倾向导致的对个体权利与利益的威胁。
(一)体系层次的负面效应:民族主义对国际和平的危害
民族自利思想固有的极端利己主义倾向是民族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已暴露出来的一个危险侧面。民族主义往往过分强调本民族的权利与利益,过分强调本民族的统一与强盛,强调甚至谋求本民族历史上曾达到过的疆域或者所谓的“天然疆界”,同时它对其他民族的权利与利益通常持漠不关心的态度。民族主义的这种特性使它常常与武力相结合,走上战争乃至侵略扩张的道路。此外,这种民族利己思维还使民族主义极易陷入狭隘和狂热,因为它总是情绪化地维护本民族的利益而不顾是非曲直,从而使国家走上排外和扩张的不归路。
由于民族国家及其利益冲突的客观存在,这种狭隘的民族利己主义仍然有存在的市场,有时甚至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导致民族间与国家间的冲突。可以说,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全世界相当一部分战争的根源。民族主义不仅不能解决民族间和国家间的矛盾和冲突,而且还会制造矛盾和冲突。现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在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上,民族主义是国际冲突与动荡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关研究表明,冷战时期直接导因于民族主义或与其有关的战争,在40年代末接近100%,50年代占80%,60年代占62%,70、80年代占55.5%。冷战后,由于美苏争霸的终结,这一比例又上升到70%以上。〔3〕 “高扬的民族主义战旗下常常是累累白骨、尸横遍野,民族主义成了发动战争、挑起冲突的最佳借口。” 〔4〕(p.265)民族主义成为危害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二)国家层次的负面效应:民族主义对国内秩序的破坏
在民族自决思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政治理念影响下,建立单一民族国家被认为一种符合历史潮流的合理诉求。这在一些民族成分相对复杂的国家里触发了民族分离主义运动。在当今的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的国家,其中一般是一个民族占据多数,而若干民族成为少数民族。居于少数或非主体地位的民族,在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往往对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怀有强烈而持久的愿望。一旦内外条件有利,民族分离主义便会抬头,这是多民族国家都可能遇到的棘手问题。
正是在民族自决浪潮的冲击下,苏联崩溃并分解成十五个民族国家,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也相继解体(其中前南地区还爆发了内战)。当今世界,在不少国家的少数民族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民族分离主义运动。例如俄罗斯的车臣民族,土耳其和伊拉克等国的库尔德族,斯里兰卡的泰米尔族……甚至在相对稳定的西方世界中,民族分离主义现象也日渐增多,像加拿大的魁北克人,英国的苏格兰人,法国的科西嘉人,西班牙的巴斯克人等,都存在民族分离主义倾向。 如果民族主义“一族一国”的政治理念成为一种普遍性的政治思潮,并形成连锁反应的话,民族分离就会成为无休止的过程,国内动乱的战火就无法平息,从而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灾难。即使实现了分离,也会留下无休止的后遗症,如土地归属、边界划分、居民交换、难民人口等一系列问题和隐患〔5〕。正如阿克顿勋爵所言,“所谓民族化,其目标既不是解放,也不是繁荣,它实际上是以牺牲这两者来确立民族的国家。”〔2〕(p.493)在全球化与相互依存的时代,民族主义给国家带来的,不是繁荣与稳定,而是贫穷与战乱。
(三)个体层次的负面效应:民族主义对个人权益的威胁
作为民族主义思想内核之一的民族认同思想,主张认同应归属于民族,进而民族主义认为人类最重要的生存单位就是民族/国家,而从未给予其他生存单位(尤其是个人)以必要的关注。在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下,全民族利益至上,集体压倒个人。它以民族利益的名义要求个体无条件的服从,甚至鼓吹以不惜一切代价的个人牺牲来换取民族利益的维护和实现。民族主义认为为了民族的利益,要个人承担任何牺牲都是理所当然的,都是正当和高尚的。在这种整体主义的思维逻辑下,国家或者民族被视为一种不须划分的利益主体,而作为构成這一主体的最基本单位的个体存在以及其权利与利益,完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在整体主义的思维逻辑之下,民族主义以它自己的观念作为唯一的道义标准和尺度,认为自己的诉求是唯一值得追求的,无视其它价值观念的存在。它对于独立于民族主义之外的个人思想,动辄冠以各种贬低性标签(如“汉奸”、“叛徒”等),加以遏制和打击,从而形成了一种思想上的专制。民族主义这种排斥其他观点、拒绝对话交流的行为方式,使它在本质上拒绝了以民主的方式与持其他观点的人平等共处,同时也意味着拒绝了维护公民自由和人性尊严的制度安排。民族主义追求民族利益的愿望是良好的,但民族认同思想忽视个体重要性的内在缺陷却使这种追求常常导致本民族多数成员个体利益的实际受损。“强调集体、压抑个人、崇尚单一、排拒多元的民族主义往往既牺牲了个人自由,又葬送了民族利益。” 〔6〕这是民族主义绕不开的悖论。
结语
由于民族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其思想内核存在着无法避免的缺陷,导致了民族主义在实践中极易走向狭隘和极端,进而在国际政治的不同层次导致了多方面的负面效应。对于民族主义的这些负面效应,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重视与警惕。就我国而言,对于今天民族主义尤其是狭隘和狂热的民族主义情绪在中国的日益高涨,必须保持足够的冷静与理性,决不能任其泛滥开来。
〔参 考 文 献〕
〔1〕 〔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M〕. 邓正来,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531.
〔2〕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 王联.民族主义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69.
〔4〕 刘军宁.民族主义四面观〔G〕//乐山.潜流——对狭隘民族主义的批判与反思,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 王建娥.现代民族国家中的族际政治〔J〕 .民族问题研究,2004,(10):76.
〔6〕 陈彦.民族主义的诱惑和认同危机〔J〕 .当代中国研究,2006,(01):19.〔责任编辑:杜 宇〕
[关键词]民族主义;民族认同;民族自决
[中图分类号]D5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5 — 0028 — 02
在当今的政治学研究中,民族主义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在后冷战时代,民族主义并未随着全球化和国际相互依存的发展而走向消亡,反而表现出强劲而广泛的发展,并对世界政治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正如常被提到的说法: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它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正面作用和积极影响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上,民族主义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广泛建立,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殖民体系的瓦解;现实中,民族主义在政治上有利于民族独立与民族统一的维护,在经济上有利于民族经济的发展,在文化上有利于民族文化与传统的保护和传承。但同时,它的负面效应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些负面效应,是由民族主义思想的内在缺陷所决定的,它对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的消极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本文试对民族主义的缺陷与危害进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对民族主义的理论层面上的超越。
一、民族主义的思想内核
民族主义是一种内涵和外延都相当复杂的概念,并没有一种得到普遍认同的统一定义。综观各种关于民族主义的论述,大体上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概括民族主义的概念:首先,民族主义是一种心理情感,包括对本民族共同体的归属感、对本民族优越性的认同感以及对本民族政权的忠诚感等;其次,民族主义是一种政治理念,它强调民族利益的至上性,并宣称“民族特征”是人类划分的主导性因素,因此在本质上要求每个民族组成一个主权国家;〔1〕最后,民族主义是一种社会运动,它的低层次纲领是维护和追求本民族的利益,高层次纲领是建立独立而统一的民族国家。作为心理情感和政治理念的民族主义,事实上就是一种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并没有统一的系统的理论体系,因而具有多种类型。但无论何种民族主义,都有着共同的思想内核,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民族认同思想
民族是在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心理等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正是这种物质与精神上的同质性,直接导致了民族主义的产生。而民族主义首要和最基本的思想,也正是对“民族”这一同质性共同体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基于共有历史和共同未来而产生的集体归宿感和共同使命感。民族认同思想主张热爱本民族,保存本民族的特征,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使本民族能够同其他民族区别开来。民族认同思想的功能在于可以动员整个民族共同体,号召每个成员维护民族团结,忠于民族事业,为本民族利益而献身。
(二)民族自决思想
在民族认同的基础上,由于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和特殊利益,因此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民族自决的要求。所谓民族自决,指的是每个民族自由地决定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前途。民族自决是民族主義的最高要求和最集中体现,其本质要求是建立自己独立的民族国家——这是民族主义首要的政治目标。民族主义包含着这样的基本原则:每个民族都应构成一个国家,而这个国家应该包括整个民族,甚至只应包括这个民族。这种信念构成了最一般化的民族主义信念〔2〕(p.477)。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就可看作民族自决思想的具体表现。也正是民族自决思想,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殖民体系的瓦解。
(三)民族自利思想
民族主义包含着一种特定的政治伦理观,这种观念认为对于民族这样的集团人格者而言,利益和道德是合二为一的,道义是可以以利益来界定的。因此民族主义认为一个民族追求自身的利益,本身就是一种道德、一种正义。以这种观念为思想基底,谋求本民族利益最大化的民族自利思想成为民族主义的一大思想内核。民族主义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本民族的利益为核心宗旨,维护和追求本民族的整体利益,认为相对于其他民族而言本民族利益具有自上性。
二、民族主义的负面效应
民族主义在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统一、建立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中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殖民体系业已瓦解,民族国家成为普遍性政治单位后,民族主义日渐出现极端化倾向,并表现出弊大于利的偏向。民族主义的负面效应,是由其思想内核的固有缺陷所决定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民族自利思想的极端利己主义倾向导致的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危害;二是民族自决思想的民族分离主义倾向导致的对国内安定与秩序的破坏;三是民族认同思想的绝对集体主义倾向导致的对个体权利与利益的威胁。
(一)体系层次的负面效应:民族主义对国际和平的危害
民族自利思想固有的极端利己主义倾向是民族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已暴露出来的一个危险侧面。民族主义往往过分强调本民族的权利与利益,过分强调本民族的统一与强盛,强调甚至谋求本民族历史上曾达到过的疆域或者所谓的“天然疆界”,同时它对其他民族的权利与利益通常持漠不关心的态度。民族主义的这种特性使它常常与武力相结合,走上战争乃至侵略扩张的道路。此外,这种民族利己思维还使民族主义极易陷入狭隘和狂热,因为它总是情绪化地维护本民族的利益而不顾是非曲直,从而使国家走上排外和扩张的不归路。
由于民族国家及其利益冲突的客观存在,这种狭隘的民族利己主义仍然有存在的市场,有时甚至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导致民族间与国家间的冲突。可以说,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全世界相当一部分战争的根源。民族主义不仅不能解决民族间和国家间的矛盾和冲突,而且还会制造矛盾和冲突。现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在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上,民族主义是国际冲突与动荡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关研究表明,冷战时期直接导因于民族主义或与其有关的战争,在40年代末接近100%,50年代占80%,60年代占62%,70、80年代占55.5%。冷战后,由于美苏争霸的终结,这一比例又上升到70%以上。〔3〕 “高扬的民族主义战旗下常常是累累白骨、尸横遍野,民族主义成了发动战争、挑起冲突的最佳借口。” 〔4〕(p.265)民族主义成为危害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二)国家层次的负面效应:民族主义对国内秩序的破坏
在民族自决思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政治理念影响下,建立单一民族国家被认为一种符合历史潮流的合理诉求。这在一些民族成分相对复杂的国家里触发了民族分离主义运动。在当今的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的国家,其中一般是一个民族占据多数,而若干民族成为少数民族。居于少数或非主体地位的民族,在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往往对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怀有强烈而持久的愿望。一旦内外条件有利,民族分离主义便会抬头,这是多民族国家都可能遇到的棘手问题。
正是在民族自决浪潮的冲击下,苏联崩溃并分解成十五个民族国家,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也相继解体(其中前南地区还爆发了内战)。当今世界,在不少国家的少数民族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民族分离主义运动。例如俄罗斯的车臣民族,土耳其和伊拉克等国的库尔德族,斯里兰卡的泰米尔族……甚至在相对稳定的西方世界中,民族分离主义现象也日渐增多,像加拿大的魁北克人,英国的苏格兰人,法国的科西嘉人,西班牙的巴斯克人等,都存在民族分离主义倾向。 如果民族主义“一族一国”的政治理念成为一种普遍性的政治思潮,并形成连锁反应的话,民族分离就会成为无休止的过程,国内动乱的战火就无法平息,从而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灾难。即使实现了分离,也会留下无休止的后遗症,如土地归属、边界划分、居民交换、难民人口等一系列问题和隐患〔5〕。正如阿克顿勋爵所言,“所谓民族化,其目标既不是解放,也不是繁荣,它实际上是以牺牲这两者来确立民族的国家。”〔2〕(p.493)在全球化与相互依存的时代,民族主义给国家带来的,不是繁荣与稳定,而是贫穷与战乱。
(三)个体层次的负面效应:民族主义对个人权益的威胁
作为民族主义思想内核之一的民族认同思想,主张认同应归属于民族,进而民族主义认为人类最重要的生存单位就是民族/国家,而从未给予其他生存单位(尤其是个人)以必要的关注。在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下,全民族利益至上,集体压倒个人。它以民族利益的名义要求个体无条件的服从,甚至鼓吹以不惜一切代价的个人牺牲来换取民族利益的维护和实现。民族主义认为为了民族的利益,要个人承担任何牺牲都是理所当然的,都是正当和高尚的。在这种整体主义的思维逻辑下,国家或者民族被视为一种不须划分的利益主体,而作为构成這一主体的最基本单位的个体存在以及其权利与利益,完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在整体主义的思维逻辑之下,民族主义以它自己的观念作为唯一的道义标准和尺度,认为自己的诉求是唯一值得追求的,无视其它价值观念的存在。它对于独立于民族主义之外的个人思想,动辄冠以各种贬低性标签(如“汉奸”、“叛徒”等),加以遏制和打击,从而形成了一种思想上的专制。民族主义这种排斥其他观点、拒绝对话交流的行为方式,使它在本质上拒绝了以民主的方式与持其他观点的人平等共处,同时也意味着拒绝了维护公民自由和人性尊严的制度安排。民族主义追求民族利益的愿望是良好的,但民族认同思想忽视个体重要性的内在缺陷却使这种追求常常导致本民族多数成员个体利益的实际受损。“强调集体、压抑个人、崇尚单一、排拒多元的民族主义往往既牺牲了个人自由,又葬送了民族利益。” 〔6〕这是民族主义绕不开的悖论。
结语
由于民族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其思想内核存在着无法避免的缺陷,导致了民族主义在实践中极易走向狭隘和极端,进而在国际政治的不同层次导致了多方面的负面效应。对于民族主义的这些负面效应,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重视与警惕。就我国而言,对于今天民族主义尤其是狭隘和狂热的民族主义情绪在中国的日益高涨,必须保持足够的冷静与理性,决不能任其泛滥开来。
〔参 考 文 献〕
〔1〕 〔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M〕. 邓正来,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531.
〔2〕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 王联.民族主义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69.
〔4〕 刘军宁.民族主义四面观〔G〕//乐山.潜流——对狭隘民族主义的批判与反思,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 王建娥.现代民族国家中的族际政治〔J〕 .民族问题研究,2004,(10):76.
〔6〕 陈彦.民族主义的诱惑和认同危机〔J〕 .当代中国研究,2006,(01):19.〔责任编辑:杜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