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民市民化问题

来源 :现代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x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重构城乡关系的核心内容。本文对制约我国现阶段市民化进程的限制性因素加以分析,并对照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对应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现阶段的市民化问题以及城乡一体化问题的解决提供帮助。
  关键词:农民市民化;城乡一体化;农民进城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01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关系的议题已成为各界讨论的重点,而这个问题的根本和核心在于“人”的问题,即农民的出路和身份转变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农业和农村的问题更多的表现为物质形态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依赖于技术、政策等因素,农民的问题则多受社会价值观念、文化传统的影响,而观念和传统的改变相对于技术的提高和政策的完善是一个更长期,更困难的过程。因此,城乡一体化的核心与重点就是农民市民化问题。农民市民化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农民直接进城,实现农民到市民的转化,二是通过农村城市化进而实现农民市民化。
  二、农民市民化过程的限制性因素
  1.农民自身素质的阻碍
  在当前的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后,他们在社会观念和文化上并没有发生相应的改变,他们当中的一些在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上仍有很多问题,如法制观念淡薄,不遵守城市规章制度,或者存在不文明行为等。另外,伴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郊农民可以通过征地补偿或出租房屋等得到大笔钱财,出现诸如“拆二代”等人群,由于其素质层面的转换跟不上物质层面的转换,他们大多富裕起来后只沉迷于吃喝玩乐之中,给城市治安带来很大的不安定因素。
  2.制度因素
  我国土地承包制度规定土地不允许自由买卖,这对维护农村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城市化进程中,当前的政策限制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而限制农民城市化进程,最终阻碍城市化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其次,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增加农民市民化的风险。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社会保障制度偏重于城市居民。伴随着农村集体保障功能越来越弱,土地成为最重要的养老保障手段,甚至对大多数农民来说土地就是他们的“命根儿”。因此,农民对于完全脱离土地进入城市非农部门存在很大顾虑。
  3.就业信息闭塞
  能够提供有效的劳动力就业信息,是确保农民进城后有工可务的前提之一。然而,由于就业信息的闭塞和农民本身的弱势地位,使得农民很难及时掌握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农民的就业信息基本上来自于亲戚、朋友等熟人,也就造成他们的就业多是盲目的、跟风的行为。比如,农民大多选择进入本省的城市工作,一方面是就近就业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因为进城农民根本得不到外省的有效就业新息。
  4.城市生活成本高
  农民进城是从农村到城市的异地转移,要付出极高的物质成本和精神成本。农民进城首先要解决的住房问题、子女上学费用等就要付出极高代价。如果在就业过程中出现拖欠工资、工伤等情况,农民承担的物质成本足以阻碍农民进城的脚步。另外,农民进入城市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很大。一方面是对城市陌生环境和的恐惧和不适应;另一方面迁移使他们失去原有的交往圈和社会资源,他们在短时间内无法找到新的交往圈,会感受到无尽的寂寞和孤独。极大的物质成本和精神成本使得农民的转移带有脆弱性和不彻底性,甚至彻底关上了农民进城的大门。
  三、推进农民市民化的建议措施
  1.转变传统思想,加强教育培训,拉近城市居民与新市民的关系
  增加城市本地居民与进城农民的交流,努力消除误会和隔阂,拉近与新市民的距离。采取有效的宣传方式,增加市民的认知,让其懂得城市化、农民市民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逐渐对失地农民采取接纳的态度。另外,更重要的是提高进城农民自身的素质,缩小其在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上与城市居民的差异。加强社区建设,快速建立农民新的交往圈,让进城农民在城市中找到归属感,逐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
  2.加快土地制度改革
  首先,加快农地确权工作,明确集体所有权的主体代表,从法律上承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财产权性质,允许农民转让经营权保留承包权。这些制度上的规定可以让农民通过转让承包权获取一定收益,进而一定程度上消除农民失去土地的后顾之忧。其次,探索新的土地流转形式。根据当地农村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流转模式。如“宅基地换房”、“土地承包权出租”、“农地入股”等方式。第三,通过制度安排要将土地转让的大部分收益归农民所有,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促进农民市民化进程。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第一,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当下的户籍制度仍然承担着一部分社会保障功能,因此他仍然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移。今后的改革要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限制,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第二,多渠道筹集农村社会保障资金。在依靠国家财政的基础上,以村集体、企业、个人为主来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开辟新的税源解决社会保障资金问题。第三,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努力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城镇大病统筹保险接轨乃至合并,同时尽可能对农村医疗方面加强投资和宣传,改革农村落后的就医条件,着力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最后,要大力宣传社会保障的重要性,使农民看到农村社保的优越性,提高其参保积极性,努力让这种全民的保障制度逐渐代替传统的家庭自我保障,降低农民进城的风险。
  4.完善劳动力就业制度,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或创业
  首先,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市场,提供多个平台为农民发布就业、培训、中介、维权等信息。建立城乡统一的用工档案,把城市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纳入到一个体系里进行管理。建立各省级,各市级,各县级的就业信息网络,改善信息闭塞的现状,避免劳动力流动的盲目性。第二,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随着工业科技的发展,第一产业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大幅下降,因此积极发展能够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对于吸引农民进城有很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丽.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J].经济纵横,2009(4).
  [2]陈亚鹏.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初探[J].法制与社会,2009(1).
其他文献
摘要: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区域间人口流动愈趋频繁、规模日益增大,对区域经济发展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本文利用国内外人口流动理论,从现实出发,通过人口流动对区域产业发展、区域资源、科技水平以及消费的机制分析,定性探讨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并分别得出人口流动对流出地、流入地经济的不同影响,最后对人口流动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切实可行政策建议。  关键词:人口流动;区域经济;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
摘要:经济、资源、环境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三者只有协调发展,才能互惠互利。文章论述了经济、资源、环境的关系,提出了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01  一、前言  在各种媒体的报道中,经常会提到,在经济高速增长成绩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愈发严重
目的:针对成人腹股沟疝,通过地佐辛联合利多卡因局麻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治疗,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的20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通过观察其临床疗效,总结
“想了解中国,就要先熟悉中国的地方方言.”国外的一位语言专家如是说.乡音是什么?乡音是一个人的根.无论在哪里,只要听到凝练、粗犷的方言,便能瞬间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
期刊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自从入冬以来,我就一直盼望着下一场大雪,盼望着可以在银装素裹的世界里踏雪寻梅,去嗅闻腊梅的芳香、采撷红梅的清绝.只可
期刊
去松柏露营,完全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行前,没有精心策划和准备,三个家庭合计了一个小时,然后各自从家里带上桌、椅、炉、被和帐篷便出发了.rn三台车,三个孩子小大人似的用
期刊
摘要:如何运用统计方法和数学模型方法分析来解决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本次研究的问题。本次主要研究如何生产产品、生产多少才能使利润最大化,和销售电脑建立数据模型,对生产所需要的现有材料进行分配,得出最大利润。  关键词:统计;数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O2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01  数学模型是运用数理逻辑方法和数学语言建构的科学或工程模型。在经
一、抓改革找出路 ,增强竞争实力近几年我国城市的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深圳、北京、上海一座座城市快速崛起。城市的发展也带动了建筑业逐渐成长壮大 ,昔日的手扶肩扛 ,檐
目的:总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180例临床用药的体会。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就诊于我诊所门诊的180例急性上感发烧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抗生素组,对照组给予对乙酰氨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化和互联网金融的壮大,金融市场结构和城乡金融竞争格局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在城市区域,金融同业竞争尤为激烈.rn设在城区的农商银行、农信社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