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幼女;阴道加德纳菌;健康教育
阴道加德纳菌(gardnerella vaginalis,Gv)是女性细菌性阴道炎的常见病原体,可经性接触传播[1]该菌在阴道若过度生长,可引起乳酸杆菌大量减少,引发非特异细菌性阴道炎。近年来,由阴道加德纳氏菌引起的细菌性阴道炎已被妇科重视,但幼女感染加德纳菌的报遭资料甚少,现将2010年5月-2012年3月诊治的6例幼女因加德纳菌感染的阴道炎伴泌尿道感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例幼女均为门诊就诊患儿,年龄分别为8月、1岁、3岁、4岁、5岁、6岁。就诊时均有不同程度的阴道瘙痒,有脓性分泌物,阴道口红肿或丘疹。其中一例4岁幼女伴有遗尿症状。8月女婴有阴唇粘连,其母粗暴分开造成出血,后就诊外科。病史询问其中4例母亲有妇科病,2例否认,6例幼女均作阴道口分泌物涂片送门诊特殊检查室作微生物学鉴定,同时还作尿常规检查。
1.2 诊断 ①阴道分泌物灰白色或灰黄色,稀薄均质如面糊样黏稠度。有气泡及鱼腥味:②胺试验阳性:将阴道口分泌物涂于载物片上,加一滴10%氢化钾溶液,可闻到鱼腥味。③(-)PH试验:阴道壁分泌物PH>4.5。④查线索细胞:取分泌物涂片检查发现线索细胞>20%。以上4项其中符合三项条件后即司确诊本病。
1.3 治疗 保持外阴清洁,甲硝唑50mg口服,3次/天,共7天。(或复方新诺明、欣可清口服治疗)。复查尿常规阴性后连查3次(隔日一次),并且在复诊时检查小儿外阴阴道是否有分泌物,继续用3天一1周后停药。
1.4 健康教育
1.4.1 相关知识的教育告知家长此细菌的特性及可能的感染途径,使家长了解本病的预后。
1.4.2 理健康教育主要针对患儿家长。由于担心患儿预后不好,可能会影响以后生育等,家长大多会产生焦虑自责心理。要劝告他们正确面对疾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尽量减少对患儿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对将来健康发展不造成负面作用。
1.4.3 药物治疗的健康教育正确指导家长按时按量为患儿服药。特别提醒在饭后服用,因甲硝唑对胃肠有刺激作用,可减少服药后不适,对小阴唇粘连患儿指导其母局部外阴冲洗并正确使用抗生素软骨局部涂抹。转归:经治疗2周内均全愈。
1.4.4 日常生活卫生教育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每日洗澡,勤换衣裤,用尿布或纸尿裤保护会阴皮肤清洁,避免泌尿系感染[2]。幼女尽早穿封裆裤,每日清洗外阴,用温开水,不宜用凉水或过热的水:毛巾、盆等用具要专用,不要与洗脸、洗脚盆混用。洗外阴的顺序是,先内后外,从前向要。动作要轻柔、仔细。另外大便后要由前往后擦试,以免将粪便带到阴道及尿道口造成污染。同时公共浴所洗浴或游泳时,应自带浴巾、泳衣,尽量淋浴,而不要盆池浴,防止间接感染。
2 结 果
2.1 分泌物检查结果,见下表:
2.2 尿常规结果 6例白细胞(++-+++)。其中5例有脓球,l例有潜血。
2.3 治疗结果 经治疗2周内6例均全愈。
3 讨 论
阴道加德纳菌是1953年Gardner从一女性阴道中分离出的,1984年伯杰氏细菌学鉴定手册将其列为新一属,即加德纳菌属,目前该菌种属只有一个菌种,即阴道加德纳菌。近年来认为本病是通过性接触传播,患有本病的配偶约90%尿道可检出加德纳杆菌,尿液培养阳性高达79.9l%,因此将阴道加德纳菌确定为细菌性阴道炎的病原菌[3]。本报道中6名幼女均为阴道加德纳菌感染。幼女的感染,均是非性途径传播,如由母体垂直传播;父母患病,不注意对女童的卫生防护,同床共寝,衣服共洗,共用浴盆、浴巾或坐便器以及污染的手为幼女洗涤外阴等,造成间接感染;或偶然接触感染物造成感染[4]。幼女体内雌激素水平低,阴道PH呈中性或碱性,上皮组织薄,乳酸杆菌为非优势菌;肛门与阴道距离近[5],尿液和粪便易污染局部,玩耍时外阴与地面或脏手接触,也是易于感染的原因。本组6例幼女中,有4例患儿家属承认有妇科病史(尚不能排除另外2例家属隐匿病史)。所以医务工作者及家长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高度关注高危人群向幼女的传播,由其对母亲有妇科感染性疾病的,要特别注意卫生习惯,避免家庭交叉感染。这类家庭女孩3个月查一次尿常规,如果有外阴分泌物,需作涂片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②保护稚嫩的外生殖器,避免损伤。注意幼女的活动和游戏内容、场所的安全,避免伤及阴部。③改变传统观念,对幼女进行适时适度的性教育。一般说来幼女从1岁半到3岁,基本上认识了自己的性别,从孩子逐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开始,让她们知道两性生理上的差别,教育她们懂得保护好自己的身体,特别要保护好自己的外生殖器,不能被别人触摸。④提高感染病原体的检测和治疗手段,治疗中要高度重视,要完全彻底治愈,防止复发,控制其发病率。⑤加强公共卫生管理,进行定期消毒,通过社会、家庭和个人以及各医疗单位的努力,将儿童性病发病率降低到最低限度[6]。⑥婴幼儿时期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减少摩擦、防止外阴损伤、大便污染及不良的卫生习惯十分必要,要保护儿童的心身健康,成人洁身自好和全社会的关注尤为重要[7]。
参考文献
[1] 任勇,任军,于志瑚,等.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尿道加德纳菌检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5(9):586-587.
[2] 石淑华.儿童保健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34.
[3] 张建萍,苏霞.线索细胞镜检浅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3(3):37.
[4] 李进喜.小儿生殖道染感的提防及诊治.中国妇幼保健,2006(18):2609.
[5] 吴月芳.120例幼女外阴阴道炎的检验及治疗.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277.
[6] 金英姬.幼女性病3例分析.中国艾滋病性病,2006(12):76.
[7] 王断东.儿童生殖道感染病原谱研究.中国计生与遗传杂志,2003(2):126.
阴道加德纳菌(gardnerella vaginalis,Gv)是女性细菌性阴道炎的常见病原体,可经性接触传播[1]该菌在阴道若过度生长,可引起乳酸杆菌大量减少,引发非特异细菌性阴道炎。近年来,由阴道加德纳氏菌引起的细菌性阴道炎已被妇科重视,但幼女感染加德纳菌的报遭资料甚少,现将2010年5月-2012年3月诊治的6例幼女因加德纳菌感染的阴道炎伴泌尿道感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例幼女均为门诊就诊患儿,年龄分别为8月、1岁、3岁、4岁、5岁、6岁。就诊时均有不同程度的阴道瘙痒,有脓性分泌物,阴道口红肿或丘疹。其中一例4岁幼女伴有遗尿症状。8月女婴有阴唇粘连,其母粗暴分开造成出血,后就诊外科。病史询问其中4例母亲有妇科病,2例否认,6例幼女均作阴道口分泌物涂片送门诊特殊检查室作微生物学鉴定,同时还作尿常规检查。
1.2 诊断 ①阴道分泌物灰白色或灰黄色,稀薄均质如面糊样黏稠度。有气泡及鱼腥味:②胺试验阳性:将阴道口分泌物涂于载物片上,加一滴10%氢化钾溶液,可闻到鱼腥味。③(-)PH试验:阴道壁分泌物PH>4.5。④查线索细胞:取分泌物涂片检查发现线索细胞>20%。以上4项其中符合三项条件后即司确诊本病。
1.3 治疗 保持外阴清洁,甲硝唑50mg口服,3次/天,共7天。(或复方新诺明、欣可清口服治疗)。复查尿常规阴性后连查3次(隔日一次),并且在复诊时检查小儿外阴阴道是否有分泌物,继续用3天一1周后停药。
1.4 健康教育
1.4.1 相关知识的教育告知家长此细菌的特性及可能的感染途径,使家长了解本病的预后。
1.4.2 理健康教育主要针对患儿家长。由于担心患儿预后不好,可能会影响以后生育等,家长大多会产生焦虑自责心理。要劝告他们正确面对疾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尽量减少对患儿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对将来健康发展不造成负面作用。
1.4.3 药物治疗的健康教育正确指导家长按时按量为患儿服药。特别提醒在饭后服用,因甲硝唑对胃肠有刺激作用,可减少服药后不适,对小阴唇粘连患儿指导其母局部外阴冲洗并正确使用抗生素软骨局部涂抹。转归:经治疗2周内均全愈。
1.4.4 日常生活卫生教育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每日洗澡,勤换衣裤,用尿布或纸尿裤保护会阴皮肤清洁,避免泌尿系感染[2]。幼女尽早穿封裆裤,每日清洗外阴,用温开水,不宜用凉水或过热的水:毛巾、盆等用具要专用,不要与洗脸、洗脚盆混用。洗外阴的顺序是,先内后外,从前向要。动作要轻柔、仔细。另外大便后要由前往后擦试,以免将粪便带到阴道及尿道口造成污染。同时公共浴所洗浴或游泳时,应自带浴巾、泳衣,尽量淋浴,而不要盆池浴,防止间接感染。
2 结 果
2.1 分泌物检查结果,见下表:
2.2 尿常规结果 6例白细胞(++-+++)。其中5例有脓球,l例有潜血。
2.3 治疗结果 经治疗2周内6例均全愈。
3 讨 论
阴道加德纳菌是1953年Gardner从一女性阴道中分离出的,1984年伯杰氏细菌学鉴定手册将其列为新一属,即加德纳菌属,目前该菌种属只有一个菌种,即阴道加德纳菌。近年来认为本病是通过性接触传播,患有本病的配偶约90%尿道可检出加德纳杆菌,尿液培养阳性高达79.9l%,因此将阴道加德纳菌确定为细菌性阴道炎的病原菌[3]。本报道中6名幼女均为阴道加德纳菌感染。幼女的感染,均是非性途径传播,如由母体垂直传播;父母患病,不注意对女童的卫生防护,同床共寝,衣服共洗,共用浴盆、浴巾或坐便器以及污染的手为幼女洗涤外阴等,造成间接感染;或偶然接触感染物造成感染[4]。幼女体内雌激素水平低,阴道PH呈中性或碱性,上皮组织薄,乳酸杆菌为非优势菌;肛门与阴道距离近[5],尿液和粪便易污染局部,玩耍时外阴与地面或脏手接触,也是易于感染的原因。本组6例幼女中,有4例患儿家属承认有妇科病史(尚不能排除另外2例家属隐匿病史)。所以医务工作者及家长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高度关注高危人群向幼女的传播,由其对母亲有妇科感染性疾病的,要特别注意卫生习惯,避免家庭交叉感染。这类家庭女孩3个月查一次尿常规,如果有外阴分泌物,需作涂片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②保护稚嫩的外生殖器,避免损伤。注意幼女的活动和游戏内容、场所的安全,避免伤及阴部。③改变传统观念,对幼女进行适时适度的性教育。一般说来幼女从1岁半到3岁,基本上认识了自己的性别,从孩子逐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开始,让她们知道两性生理上的差别,教育她们懂得保护好自己的身体,特别要保护好自己的外生殖器,不能被别人触摸。④提高感染病原体的检测和治疗手段,治疗中要高度重视,要完全彻底治愈,防止复发,控制其发病率。⑤加强公共卫生管理,进行定期消毒,通过社会、家庭和个人以及各医疗单位的努力,将儿童性病发病率降低到最低限度[6]。⑥婴幼儿时期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减少摩擦、防止外阴损伤、大便污染及不良的卫生习惯十分必要,要保护儿童的心身健康,成人洁身自好和全社会的关注尤为重要[7]。
参考文献
[1] 任勇,任军,于志瑚,等.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尿道加德纳菌检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5(9):586-587.
[2] 石淑华.儿童保健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34.
[3] 张建萍,苏霞.线索细胞镜检浅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3(3):37.
[4] 李进喜.小儿生殖道染感的提防及诊治.中国妇幼保健,2006(18):2609.
[5] 吴月芳.120例幼女外阴阴道炎的检验及治疗.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277.
[6] 金英姬.幼女性病3例分析.中国艾滋病性病,2006(12):76.
[7] 王断东.儿童生殖道感染病原谱研究.中国计生与遗传杂志,2003(2):126.